煤气热水器电子控制电路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1914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煤气热水器电子控制电路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煤气热水器电子控制电路的安全装置,尤指一种用于侦测煤气热水器电子控制电路中控制主火阀或母火阀的晶体管于故障状态下,即切断输入电源的安全装置,确保主火阀或母火阀无法激磁而为关闭状态,避免现有电子控制电路在前述晶体管故障下,母火未点着而主火煤气已外泄受点火电极引燃造成气爆的意外事故。此具有侦测晶体管故障的安全装置,为一般现有电路所无。



图1所示,为一般用于煤气热水器点火、感应控制用的电子控制电路,相同或类似于该电子控制电路的技术,已见于申请人在台湾第82203891号及第83216692号专利案中,并泛见于相同领域的其他前案中。
图1中,端子A端是接感应电极;高压线圈T3属二次侧边的第四脚接点火电极(即高压放电电极);端子L1、L2接电源指示表;端子L3接缺氧/过热装置(例如双金属片);端子1、2接指示灯双脚;端子3接地线;端子4是接电池负极;端子6接电池正极;端子5、7接微动开关两脚;端子8接母火阀(线圈);及端子9接主火阀(线圈)。
请继续参看
图1,晶体管Q7做为电源开关之用,于微动开关为开路状态下(即OFF,热水龙头未打开的状态),晶体管Q2因电阻R4接地而为导通(ON)状态,二极管D12有偏压,使电容C7处于充电状态。因晶体管Q7其C极经晶体管Q18接至母火阀及经晶体管Q19接至主火阀,及其E极接至电池正电源,一旦该晶体管Q7在微动开关仍为OFF下而其CE极短路故障为导通(ON)时,点火电路、感应电路、主火阀及母火阀皆会有误动作之处则产生火焰,因晶体管Q18、Q19的偏压晶体管Q16、Q15E极均经微动开关接地,微动开关OFF时,晶体管Q15亦为OFF(不导通)而控制晶体管19为OFF,使主火阀不动作、主火煤气不外泄,及晶体管Q16亦为OFF而控制晶体管Q18为OFF,使母火阀不动作、母火煤气不外泄。因而在前述晶体管Q7故障下,主、母火煤气不流出,只有点火电路的点火电极产生放电声做为警示之用。此为
图1现有电子控制电路既有安全功能之一。再者,当微动开关为ON时(即热水龙头已打开),前述已充电的电容C7即放电控制晶体管Q7前的所有偏压,做为一个计时器,若在电容C7放电期间,感应电极未感知火焰存在,于该电容C7放电完毕后,晶体管Q7不导通,即关闭电源,切断电路动作功能(正常的晶体管Q7只有在微动开关为ON下,CE极始导通,且晶体管Q7导通,晶体管Q18亦导通,母火阀立即打开让母火煤气流出接受点火)。此为现有电子控制电路既有安全功能之二。
但现有电子控制电路并未考虑在晶体管Q19(控制主阀之用)、晶体管Q18(控制母火阀之用)及场效晶体管(FET)Q8因故障失灵所引发煤气外泄或气爆的问题。即,晶体管Q19故障(CE极短路),主火阀在微动开关ON时即动作而让大量主火煤气流出直接被点火电极引燃,产生危险的气爆事故;晶体管Q18故障(CE极短路),虽有计时器(如前述)可定时开机,但母火煤气已然外泄,仍有安全上的顾虑;场效晶体管Q8故障无法导通,形同已感应,则微动开关为ON时,电源即导入,主火煤气即大量外泄而产生前述气爆。因此,
图1所示现有电路或类似电路,并无防止重要晶体管万一故障时的安全设计,诚有待改进。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具有侦测重要晶体管故障,即切断电源的安全装置,以确保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一种煤气热水器电子控制电路安全装置,主要是由晶体管Q20、Q21、Q22、Q23与二极管D10、D11、D13与电容C11、C12及电阻R32、R33、R34、R35、R36所构成;其中二极管D10正极接至控制主火阀晶体管的C极,二极管D11正极接至控制母火阀晶体管的C极,该二极管D10、D11负极共接并接至电阻R36一端,二极管D13正极接至电子控制电路充放电源的电容控制晶体管的C极,该二极管D13负极与电阻R33一端及电容C11正极及电阻R32一端共接,电阻R32另端是接至晶体管Q20B极,该晶体管Q20C极接至控制母火阀晶体管的晶体管的B极,前述电阻R33另端与电阻R34一端及晶体管Q21B极共接,该晶体管Q21C极与电阻R35一端及晶体管Q22B极共接,前述电阻R35另端接至前述主火阀晶体管的E极,前述晶体管Q22C极与前述电阻R36另端、晶体管Q23B极、电容C12正极共接,前述晶体管Q23C极接至前述充放电源的电容正极,前述电容C11负极、电阻R34另端、晶体管Q21E极、晶体管Q22E极、电容C12负极、晶体管Q23E极及晶体管Q20E极是共接且接地。
兹配合下列附图,详将本实用新型结构及功能叙述于后。
图1是现有电子控制电路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装置的电子控制电路结构图。
图3是图2结合有定时燃烧电路之一例。
有关
图1现有技术,已详如前述或参诸前案,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安全装置是由晶体管Q20、Q21、Q22、Q23与二极管D10、D11、D13与电容C11、C12及电阻R32、R33、R34、R35、R36所构成。当电子控制电路并无任何元件故障,于微动开关OFF时,电容C7及电容C11均充电(如前述晶体管Q2因R4接地而ON),微动开关ON时,电容C11放电,母火阀延迟打开(电容C11、电阻R33、R34构成RC电路),晶体管Q20为ON(此时晶体管Q21为OFF),控制晶体管Q16OFF,因晶体管Q18C极无电压,电阻R36即无偏压供给晶体管Q23,晶体管Q23即为OFF,电容C7即不受晶体管Q23控制因而开始放电,其后即如同现有技术般地动作(此时晶体管Q18为ON,其C极有电压,以二极管D11,于是晶体管Q22因偏压电容C7供应而为ON,但晶体管Q23仍为OFF)。
前述微动开关ON时,电容C11放电,经电阻R32供给晶体管Q20偏压,而使Q20为ON,电容C11所放的电亦经电阻R33供给晶体管Q21偏压使晶体管Q21为ON,晶体管Q21为ON时,晶体管Q22不动作。当晶体管Q18或Q19任有一故障时,晶体管Q18C极即有电流经D11至电阻R36供给偏压使晶体管Q23为ON;或晶体管Q19C极即有电流经D10至电阻R36供给偏压使晶体Q23为ON,晶体管Q23为ON将切断电容C7,电路即不动作。当场效应晶体管Q8故障短路时,在端子A未有感应信号输入时,B点有正压(此B点应在场效应晶体管(无故障)于端子A有感应不为闭路状态,才有正压)则晶体管Q15有偏压而为ON,供给负压给晶体管Q19,使晶体管Q19为ON而有一电压由二极管D10经电阻R36使晶体管Q23ON,因而关闭电容C7。
前述电阻R32其阻抗应小于电阻R33阻抗,如此晶体管Q21即比Q20提早不导通,避免在元件正常状态下,晶体管Q23误为ON而切断电容C7。而电容C12则用于晶体管Q23偏压的延迟,确使电容C7电压完全消除而避免残留的误动作。
如图3所示,其中由二极管D14与电容C13与电阻R37、R38、R39、R40、R41及晶体管Q24、Q25、Q26所构成定时燃烧电路,用以控制所结合同于图2电子控制电路在动作后的一定时间内强制关机,以确保安全。该定时燃烧电路属现有技术,其结合于图2所示电路,在于显示本实用新型并无应用状态的限制。
权利要求一种煤气热水器电子控制电路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是由晶体管Q20、Q21、Q22、Q23与二极管D10、D11、D13与电容C11、C12及电阻R32、R33、R34、R35、R36所构成;其中二极管D10正极接至控制主火阀晶体管的C极,二极管D11正极接至控制母火阀晶体管的C极,该二极管D10、D11负极共接并接至电阻R36一端,二极管D13正极接至电子控制电路充放电源的电容控制晶体管的C极,该二极管D13负极与电阻R33一端及电容C11正极及电阻R32一端共接,电阻R32另端是接至晶体管Q20B极,该晶体管Q20C极接至控制母火阀晶体管的晶体管的B极,前述电阻R33另端与电阻R34一端及晶体管Q21B极共接,该晶体管Q21C极与电阻R35一端及晶体管Q22B极共接,前述电阻R35另端接至前述主火阀晶体管的E极,前述晶体管Q22C极与前述电阻R36另端、晶体管Q23B极、电容C12正极共接,前述晶体管Q23C极接至前述充放电源的电容正极,前述电容C11负极、电阻R34另端、晶体管Q21E极、晶体管Q22E极、电容C12负极、晶体管Q23E极及晶体管Q20E极是共接且接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燃气热水器电子控制电路的安全装置,尤指一种用于侦测煤气热水器电子控制电路中控制主火阀或母火阀的晶体管于故障状态下,即切断输入电源的安全装置,确保主火阀或母火阀无法激磁而为关闭状态,避免现有电子控制电路在前述晶体管故障下,母火未点着而主火煤气已外泄受点火电极引燃造成气爆的意外事故。本实用新型特征主要是由晶体管、二极管、电容及电阻所构成。
文档编号F24H9/20GK2299282SQ9624924
公开日1998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24日
发明者陈文周 申请人:陈文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