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2489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太阳能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工程加热供热领域一般有热源的流体加热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防止水垢快速集结于集热板的热交换管内壁及电热管表面的改良构造的太阳能热水器。
请参阅


图1所示,现有的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一热水储存桶A、集热板B及电热器C等组件所构成;其中,集热板B的底面贴设有热交换管B1,该热交换管B1的进水端衔接于热水储存桶A的上端,而其出水端则衔接于热水储存桶A的下端,利用集热板B吸收太阳辐射的热能,以加热热交换管B1内的水温,然后加温后的水液进入热水储存桶A内,进而产生热水以供使用;又,其中该电热器C为伸设于热水储存桶A内,借由电热器C可在阴天时加热水温。从上述现有的太阳能热水器构造中可知,其虽然可达到提供热水的目的,但由于该热交换管B1及电热器C随着热水不断的被取用,而将会不断的与补充进入的新水相接触。因此热交换管B1的内壁及电热器C的表面将极易因高温效应而快速集结成水垢,以致除了将造成热交换管B1的阻塞而将会严重影响降低其加热效率外,且将会致使电热器C因其表面的水垢集结而造成导热不良及浪费电能的情形,甚至严重者将会造成电热器C闷热而将其烧毁等情况发生。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太阳能热水器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亟待加以改进。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弊端,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的太阳能热水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良构造的太阳能热水器,使其可防止水垢快速集结于集热板的热交换管内壁及电热器表面,进而具有有助于保持其加热效率及益增其使用寿命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良构造的太阳能热水器一种改良构造的太阳能热水器,其主要包括一热水储存桶、集热板及电热器等主要元件,其中热水储存桶,其内设有一导流管,该导流管一端与集热板的热交换管的进水端相衔接,而另一端与集热板的热交换管的出水端相衔接;该导流管其一端部连结有电热器,形成电热器与热水储存桶的储水空间部相互隔开,且循环于热交换管的水液与热水储存桶内的水液相互隔开的结构。其使得进、出于热水储存桶的使用水与循环于热交换管的水液各自形成一回路,而不致相互混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太阳能热水器,其中所述的导流管由一种导热性极佳的材质所制成。前述的太阳能热水器,其中所述的导流管其一端部为内孔恰可供电热器伸入置设于其内而相固接的结构。前述的太阳能热水器,其中所述的导流管其管壁设有一通孔,该通孔并向下衔接延伸设有一歧管,且该歧管的下端形成为一开放端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改良构造的太阳能热水器,其主要是在热水储存桶的桶内设有一导流管,该导流管由一种导热性极佳的材质所制成,借由该导流管可将电热器与热水储存桶的储水空间部相互隔开,且将循环于热交换管的水液与热水储存桶内的水液相互隔开,使进、出于热水储存桶的使用水与循环于热交换管的水液各自分别形成一回路,而不致相互混合,可达到避免水垢快速集结于热交换管的管壁或电热器的表面,进而具有有助于达到保持其加热效率及益增其使用寿命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改良构造的太阳能热水器,可防止水垢快速集结于集热板的热交换管内壁及电热器表面,进而具有显著提高保持其加热效率及更为增加其使用寿命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现有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良构造的太阳能热水器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改良构造的太阳能热水器,其亦包括由一热水储存桶1、集热板2及电热器3等主要元件所构成;其中因为热水储存桶1、集热板2及电热器3等元件的构造与现有产品的构造大同小异而基本相同,且并非为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所在,故在此不再进一步赘述;以下将本实用新型为达到本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改进的构造特征详细说明如后热水储存桶1,其内设有一导流管11,该导流管11由一种导热性极佳的材质所制成,其一端与集热板2的热交换管21的进水端相衔接,而另一端则与集热板2的热交换管21的出水端相衔接;且其一端部恰可供电热器3伸入置设于内,而将电热器3与热水储存桶1的储水空间部12相互隔开;再者,在导流管11的管壁设有一通孔13,该通孔13并向下衔接延伸设有一歧管14,该歧管14的下端形成为一开放端面,借由该歧管14可形成一提供循环于导流管11与热交换管21内的水液热胀冷缩时的吞吐空间。
本实用新型借由上述导流管11的结构设计,除了可将电热器3与热水储存桶1的储水空间部12相互隔离开之外,且可将循环于热交换管21的水液与不断进入热水储存桶1内的水液相互隔开,使得进、出于热水储存桶1的使用水与循环于热交换管21的水液各自形成一回路,而不致相互混合。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状态时,提供人们使用的水将从热水储存桶1的进水端15进入,然后从出水端16流出,而填充于导流管11与热交换管21内的水将受集热板2或电热器3的加热,再经由导流管11管壁的热传导对热水储存桶1内的水进行加热,进而可获得与现有太阳能热水器同样效果的热水供取用;又,循环于热交换管21与导流管11内的水在受加热时所产生的热胀冷缩及散失将可从导流管11的通孔13及其歧管14进行吞吐补充。
综由上述,本实用新型借由在热水储存桶1的桶内设置有一导流管11,而可将流经热交换管21并受集热板2及电热器3加热的水与热水储存桶1内的水相互隔开,因此,热交换管21及电热器3在保持于一定的水循环接触而进行加热的状态下,即可达到避免水垢快速集结于热交换管21的管壁或电热器3的表面,进而具有有助于达到保持其加热效率及益增其使用寿命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构造的太阳能热水器,其主要包括一热水储存桶、集热板及电热器主要元件,其特征在于热水储存桶,其内设有一导流管,该导流管一端与集热板的热交换管的进水端相衔接,而另一端与集热板的热交换管的出水端相衔接;该导流管其一端部连结有电热器,形成电热器与热水储存桶的储水空间部相互隔开,且循环于热交换管的水液与热水储存桶内的水液相互隔开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管由一种导热性极佳的材质所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管其一端部为内孔恰可供电热器伸入置设于其内而相固接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管其管壁设有一通孔,该通孔并向下衔接延伸设有一歧管,且该歧管的下端形成为一开放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管其管壁设有一通孔,该通孔并向下衔接延伸设有一歧管,且该歧管的下端形成为一开放端面。
专利摘要一种太阳能热水器,包括热水储存桶、集热板及电热器;热水储存桶内设导热性极佳材质制成的导流管,其一端与热交换管进水端衔接,另端与热交换管出水端衔接;导流管一端连结有电热器,将电热器与热水储存桶储水空间部相互隔开,且将循环于热交换管水液与热水储存桶内水液相互隔开,使进、出于热水储存桶的使用水与循环于热交换管的水各自形成一回路,不致相互混合,可达到避免水垢快速集结于热交换管管壁或电热器表面,具有保持加热效率及增加使用寿命的功效。
文档编号F24J2/22GK2304869SQ97201300
公开日1999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1997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1997年2月12日
发明者陈振惠 申请人:麦漏热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