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型多分机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6587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型多分机空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和制热组合的空调,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多分机的节能型冷暖空调。
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空调器,按其装置方式分为窗式、挂壁式和立柜式,结构主要是由一台室外主机和一台室内机组成(简称一拖一空调),其缺点是价格高,耗电量大,不能适应面广量大的中、低档消费层次家庭的需求,特别是最近市场上推出的由一台室外主机和两台室内机组成的空调(简称一拖二空调)可由一台室外主机同时带动两台室内机运转,但这种空调在两台室内机同时运转时存在以下缺点室外主机承受的负荷较大,耗电量是一拖一空调的两倍,而且制热和制冷效果也不理想,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设计一种节能型多分机空调,它能有效地提高制冷和制热效果,明显减少耗电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型多分机空调,包括一台室外主机和至少二台以上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室外主机上安装有一进液管和一出液管,在室外主机内连接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的管子盘成螺旋状,在室外主机中还安装有加热管和压缩机,进液管与传动泵的液体输出端相连接,出液管穿过各室内机再与传动泵的进液管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一台室外主机可同时带动多台室内机同时运转;2、价格便宜,市场上一台3200瓦的挂壁式空调售价为4000-6000元,而本实用新型中的一拖三空调仅为6000元,平均每台仅2000元;3、耗电省,一台3200瓦的挂壁式空调每小时耗电1.3千瓦,而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拖三空调每小时耗电0.8千瓦,平均每台耗电仅0.27千瓦;4、制冷和制热效果好,一台3200瓦的挂壁式空调制热和制冷量为3200瓦,而使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拖三空调制冷和制热量为12000瓦,平均每台为4000瓦;5、安装方便,根据房间的设计要求,可将室内机安装成明式或暗式;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无噪音、无污染等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拖三空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拖四空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拖五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1可知,室外主机1上安装有一进液管2和一出液管4,在室外主机1中连接进液管2和出液管4之间的管子3盘成螺旋状,以增加盘管3与热源或冷源的接触面积,在室外主机1内还安装有加热管8和压缩机9,进液管2与传动泵10的液体输出端相连接,出液管4则穿过室内机5、6、7,再通过管子与传动泵10的液体输入端相连接,上述所有连接都是通过管道连接。
制冷时,调节好传动泵10液体输出端的液体流量和压力,这时室外主机1中的加热管8不工作,由压缩机9单独工作,压缩机9将进入室外主机1盘管3中的液体致冷,再由出液管4将已致冷的液体传递给室内机5、6、7,然后由室内机5、6、7中的风机将冷源传递给每一个房间,从每台室内机管子中出来的液体再通过传动泵10的输入端流入传动泵10,从而完成一个热交换循环,这样,通过传动泵10和压缩机9的不断工作,将冷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每一个房间,而且每个房间都能同时达到良好的的制冷效果。室内机5、6、7可同时打开,也可只打开其中的一台,或者打开其中的任何两台。
制热时,调节好传动泵10液体输出端的液体流量和压力,让室外主机1中的加热管8单独工作,而压缩机9停止工作,同样的原理,加热管8将进入室外主机1盘管3中的液体加热,再由出液管4将已加热的液体传递给室内机5、6、7,然后由室内机5、6、7中的风机将热源传递给每一个房间,每个房间都能同时达到良好的制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一种实施例,室内机可以按图2或图3所示的结构或者按其它方式连接,成为一拖四、一拖五空调甚至可拖更多分机的空调。
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型多分机空调,包括一台室外主机和至少二台以上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室外主机(1)上安装有一进液管(2)和出液管(4),在室外主机(1)内连接进液管(2)和出液管(4)之间有一盘管(3),在室外主机(1)中还安装有加热管(8)和压缩机(9),进液管(2)与传动泵(10)的液体输出端相连接,出液管(4)穿过各室内机再与传动泵(10)的进液管相连接,上述所有连接都是通过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多分机空调,其特征在于盘管(3)的形状为螺旋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多分机空调。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台室外主机和至少两台以上的室内机,在室外主机上安装有一进液管和一出液管,在室外主机内连接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的管子盘成螺旋状,室外主机中还安装有加热管和压缩机,进液管与传动泵的液体输出端相连接,出液管穿过各室内机再与传动泵的进液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耗电省、制热和制冷效果好、安装方便、无噪音、无污染等优点。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小型旅馆、饭店、小型办公楼、会议室以及家庭等场所。
文档编号F24F3/06GK2326888SQ98226398
公开日1999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1998年4月7日 优先权日1998年4月7日
发明者杨鹤平 申请人:杨鹤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