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式高效电发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6890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反射式高效电发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发热器,进一步是指具有体积小、发热功率大的反射式电发热装置。
现有技术中,由于装有反射式电发热器的产品(如电取暖器)体积不能做得过大,加之发热体在产品中所处安装位置的关系等,使得电发热体的体积受到限制。实际使用中,要求有限体积的电发热体必须具备较大电功率以满足需要,就造成了圆形截面的螺旋电热丝易过热烧坏,产品使用寿命短的缺陷,有待进一步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反射式高效电发热器,具有体积小,发热功率大、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以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反射式高效电发热器有安装在支架上的曲面反射体,装在该反射体中部的发热体的结构是,绝缘芯杆的一端安装在支架上而另一端有耐高温盘,该耐高温盘的电热丝槽中装有螺旋形电热丝,其结构特点是,所述螺纹形电热丝的径向横截面为其高度大于宽度的长形结构。
以下结合附图做出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际(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至图6分别是螺旋形电热丝的径向横截面形状图;图7是发热体的另一种(剖视)结构形式。
在附图中1-支架2-曲面反射体3-绝缘芯杆4-耐高温盘5-螺旋形电热丝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有安装在支架(1)上的曲面反射体(2),装在该反射体(2)中部的发热体的结构是,绝缘芯杆(3)的一端安装在支架(1)上而另一端有耐高温盘(4),该耐高温盘(4)的电热丝槽中装有螺旋形电热丝(5),其结构特点是,所述螺旋形电热丝(5)的径向横截面为图2至图6所示的其高度a大于宽度b的长形结构。所述螺旋形电热丝(5)的径向横截面,也可理解为其单圈形状,而旋绕制成所述电热丝(5)的电阻丝本身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的。并且,螺旋形电阻丝(5)的径向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是图2和图3所示的其宽度是上、下不相等的,也可以是图4和图5所示的其宽度是上、下相等的,还可是图6所示的椭圆,或是其它几何形状的长形结构。所述径向横截面的高度a与宽度b的具体(长度)大小及a与b的比例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确定。为了进一步增强其热辐射效果,可将耐高温盘(4)中的螺旋形电热丝(5)设计成图7所示的由内图至外圈为由高逐渐降低的锥形结构。所述曲面反射体(2)可采用不同形式的普通曲面反射体,也可采用双球面对称反射体;后者的构成是,双球面各自的圆心(即两圆心)有一定距离,则两圆心相对该两圆心连线的中点是对称的,因而取相同半径所成的两球面(部份)构成的双球面反射体的两球面是相互对称的。这一反射体可将由电热体送来的热能以多重交叉辐射的形式进行反射,具有反射效率高、反射面积大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是(参见图1),电热丝(5)通电后发热,将热量送至曲面反射体(2),再由其反射出去;所述电热丝(5)之径向横截面的长形结构,使其相对已有技术的圆形横截面之电热丝在宽度不增加的条件下,增加了发热面积,提高了电功率,使发热量增加;同时,因热辐射效果的提高而能有效降低自身热负荷,故不会被轻易烧断,有效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这对于耐高温盘(4)之盘面大小不变的情况下,能有效增加电热体的发热功率,延长其使用寿命,无疑是结构设计上的一种突破。
由以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反射式高效电发热器,具有体积小、发热功率大、不易被过热烧坏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需使用反射式电发热器的产品,尤其适于反射式电取暖器安装使用。
实施例按照图1和图3及前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曲面反射体(2)采用所述双球面对称反射体并用金属薄板模压成型,其两圆心距离和半径分别为26毫米、226毫米;电热丝(5)的径向横截面采用图3所示形状,功率设定为800瓦,其在耐高温盘(4)上设置三圈,它的两端按常规方式与电源相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反射式高效电发热器,有安装在支架(1)上的曲面反射体(2),装在该反射体(2)中部的发热体的结构是,绝缘芯杆(3)的一端安装在支架(1)上而另一端有耐高温盘(4),该耐高温盘(4)的电热丝槽中装有螺旋形电热丝(5),其特征是,所述螺旋形电热丝(5)的径向横截面为其高度大于宽度的长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高效电发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电热丝(5)的径向横截面的宽度为上、下不相等或上、下相等,或为椭圆之结构。
专利摘要一种反射式高效电发热器,可广泛用于相应的产品,尤其是反射式电取暖器。它的主要结构是,装在支架(1)上的曲面反射体(2)的中部有发热体;该发热体的结构是,绝缘芯杆(3)一端安装在支架(1)上而另一端有耐高温盘(4),该盘(4)的电热丝槽中装有螺旋形电热丝(5),所述螺旋形电热丝(5)的径向横截面为其高度大于宽度的长形结构,且所述宽度可以是上下相等或不相等的。
文档编号F24H3/04GK2381956SQ9823165
公开日2000年6月7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13日
发明者李俊, 刘明宇, 刘明睿 申请人:李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