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悬胆吸热两用水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7891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蜂窝悬胆吸热两用水暖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取暖兼做饭用水暖炉。
传统的水暖炉,结构基本相同,通常在炉体外端设外套,外套与炉体之间上下密封形成水套,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水套上下端相通,进出水口再与散热器相通,使用时,煤在炉膛内燃烧,炉膛口可供做饭用。同时,水套内的水吸取炉膛内热量为散热器供热。这种传统结构的水暖炉,水套吸热面积较小,影响供暖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蜂窝悬胆吸热两用水暖炉,用蜂窝型的悬胆结构提高炉体水套的吸热面积和提高供暖效果及热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采用在炉膛的上部设有一个呈蜂窝型的悬胆,悬胆通过悬胆进出水口与水套相通,悬胆上设有贯通的集热水管和用于使煤通过的贯通悬胆口。上述结构设计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提高了水套的吸热面积,而且悬胆呈蜂窝型悬胆,并贯通集热火管进一步加大了水套的吸热面积,大幅度提高了炉膛内热效率的利用,本实用新型提高水套吸热面积达到25%,提高炉体热利用率达10%左右,具有使水套水温升温快,供暖效果好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蜂窝型悬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由炉体12、水套13、外套11、进水口7和出水口1所组成,采用在炉膛6的上部设有一个呈蜂窝型的悬胆5。悬胆通过悬胆进水口10和悬胆出水口2与水套内的水相通。悬胆上设有贯通悬胆上下顶端的集热火管14,悬胆中部设有使煤通过的贯通悬胆口9。分布在悬胆上的贯通集热火管为1-20个。悬胆口位于炉膛添煤口的下端。悬胆周边上还设有添煤凹边15,添煤凹边位于上炉口内端。悬胆上位于同一圆周上的两集热火管之间至悬胆中心的夹角为30度-50度。悬胆出水口位于悬胆顶端面上,悬胆进水口位于悬胆底端面上。
具体制作时,用薄铁板制作炉体12,炉体上端部向内收缩,收缩部位呈圆台型,炉体外端设外套11并与炉体上下端密封形成水套13,水套下端与进水口7相通,水套上端与出水口1相通,炉体顶端为炉膛口与炉膛6相通用于添煤,炉体下端设下炉门8用于清除炉膛内灰尘,炉膛内设有炉排,用以承接燃煤,上炉口4位于炉体垂直部位的上端并与炉膛相通,上炉口外端设上有炉门3用以方便添煤。
蜂窝型悬胆与呈扁圆柱型,其厚度根据炉膛高度而定,约占炉膛高度的1/10-1/4,悬胆直径小于炉膛内径。悬胆中央设有贯通的悬胆口9与炉膛口直径相同或略大,用于使煤通过悬胆置入炉膛的炉排上,悬胆周边上还设有添煤凹边15,添煤凹边位于上炉口内端,使上炉口添煤时,不落在悬胆上。悬胆上下贯通集热火管14,用于使炉膛热量穿过集热火管加热其内水温,集热火管可为1-20个分布,最佳为13-15个。悬胆上位于同一圆周上的两集热火管之间至悬胆中心的最佳夹角为45度,或为30-50度之间。悬胆出水口位于悬胆顶端面上可设2-3个与其上端的水套相通,悬胆进水口位于悬胆底端面上与相对应部位的水套相通。悬胆放置的最佳位置为炉膛上部的炉膛口下端。
使用时,冷水自进水口进入水套13吸收炉膛周边的热量,再经过悬胆进水口进入悬胆内进一步加热后顺悬胆出水口2流回水套再顺出水口流出水套供暖气片散热。炉膛内的热量还可经悬胆口和炉膛口供炉盘上做饭用。
总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吸热效果好,水套加温快是一种理想的蜂窝悬胆吸热两用水暖炉。
权利要求1.一种蜂窝悬胆吸热两用水暖炉,由炉体、水套、外套、进水口和出水口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炉膛的上部设有一个呈蜂窝型的悬胆,悬胆通过悬胆进水口和悬胆出水口与水套内的水相通,悬胆上设有贯通悬胆上下顶端的集热火管,悬胆中部设有使煤通过的贯通悬胆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悬胆吸热两用水暖炉,其特征在于分布在悬胆上的贯通集热火管为1-20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悬胆吸热两用水暖炉,其特征在于悬胆位于炉膛添煤口的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悬胆吸热两用水暖炉,其特征在于悬胆周边上还设有添煤凹边,添煤凹边位于上炉口内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悬胆吸热两用水暖炉,其特征在于悬胆上位于同一圆周上的两集热火管之间至悬胆中的夹角为30-5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悬胆吸热两用水暖炉,其特征在于悬胆出水口位于悬胆顶端面上,悬胆进水口位于悬胆底端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取暖兼做饭用水暖炉。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蜂窝悬胆吸热两用水暖炉。用蜂窝型的悬胆结构提高炉体水套的吸热面积和提供高暖效果及热利用率。为此,采用在炉膛的上部设有一个呈蜂窝型的悬胆,悬胆通过悬胆进出水口与水套相通。悬胆上设有贯通的集热火管和用于使煤通过的贯通悬胆口。本实用新型可提高水套受热面积达25%左右,还具有水套水温升温快,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文档编号F24B1/18GK2347067SQ9824896
公开日1999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11日
发明者刘录 申请人:刘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