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电储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50721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电储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电储热系统,包括储热器、加热器、内循环系统和外循环系统;所述外循环系统中包含用户系统,该用户系统包括散热器和水龙头;所述水龙头为单把手双阀门组合式水龙头,两阀门大小及动作情况完全一致;水龙头的一个阀门进口接至外部管道,出口为取水口;另一个阀门进口接供水管道,出口连接于散热器与外循环水泵之间。本发明通过采用独特的用户系统设计、高密度铁基合金作为储热材料、红外线辐射式加热器以及全自动控制的智能控制器等优化了系统结构,使用户能够自由切换取暖与去热水功能,系统占地面积小,热效率高,便于操作,性能稳定,安全性高,运行费用低,适合广泛推广。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的电储热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储热系统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的电储热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和供热水是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减少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城市还普遍采用燃煤锅炉作为采暖锅炉,其对大气的污染极其严重。而采用燃油、燃气或一般的电热锅炉虽然能降低大气污染程度,单供暖运行费用较高,不适宜推广使用。而近年来,我国白天用电量逐年增加,加大了峰谷电差。为了减少峰谷电差,电管部门制定了利用谷电的优惠政策,降低谷电的电费以鼓励用户午夜后用电。因而如果能够有适用的储能式电锅炉,将低谷电通过一定方式储存起来,在白天使用,将大大降低使用费用。目前国内的储能式电锅炉主要有常压水箱分体式储能电锅炉、带压水箱式储能电锅炉、以氧化铁基固体为储热材料的电暖器、以固液相变材料为储能材料的储能装置,但因为常压水与带压水因热容量较小而需要较大水箱,氧化铁基固体强度差,固液相变材料价格昂贵、长期性能不稳定且有些具有较强腐蚀性等,这些装置均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运用;而且传统的储热系统不能满足用户在取暖与取热水之间很好地自由切换。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满足用户在取暖与取热水间自由切换的高热效率的电储热系统。
[0004]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储热器、加热器、内循环系统和外循环系统;所述内循环系统由内循环管道依次连接取热器、A换热器、二次循环系统与控制器闭合而成;所述二次循环系统由内循环管道依次连接储液罐、内循环水栗与B换热器闭合而成;所述外循环系统由外循环管道依次连接A换热器、用户系统、外循环水栗与B换热器闭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系统包括散热器和水龙头;所述水龙头为单把手双阀门组合式水龙头,两阀门大小及动作情况完全一致;水龙头的一个阀门进口接至外部管道,出口为取水口;另一个阀门进口接供水管道,出口连接于散热器与外循环水栗之间。
[0005]通过独特的单把手双阀门组合式水龙头,同时控制了外循环系统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则在不取水时,供水管道中的水也无法进入外循环系统中,外循环管道中原有的水可循环供给暖气,而在取水时,外部管道中的水进入外循环系统中,取水量与供水量相同,使外循环系统中的水量保持平衡,这样,在停止取水后,外循环管道中的水同样可循环供给暖Ho
[0006]所述的控制器为全自动控制的智能控制器,能自动控制储热器的最高温度、加热时间及出口水温,且可根据不同气候以及用户需供暖的时间及温度或供水的温度与流量调节供热量,可实现无人值守;所述的A换热器为高效换热器,能够快速完成热交换。
[0007]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散热器与水龙头通过三通阀门进行切换,所述三通阀门为一进二出式结构,其进口通过外部管道连接至A换热器。
[0008]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水龙头接供水管道的阀门前或阀门后安装软化水装置;所述软化水装置采用水流开关进行控制。
[0009]采用水流开关进行控制,当有水通过时,软化水装置自动启动,当无水通过时,软化水装置自动停止。
[0010]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用户系统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散热器,各散热器间采用并联或串联方式连接;所述用户系统包含任意数量的水龙头,各水龙头间通过并联方式连接。
[0011]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外循环系统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用户系统,各用户系统间采用并联方式连接。
[0012]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储热器采用高密度的铁基合金作为储热材料,所述加热器与取热器之间通过储热器间接接触,并且加热器与储热器之间具有更换加热器的间隙。
[0013]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进一步地,所述系统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加热器,所述储热器为对称于取热器的面状,或以取热器为中心轴的环状,加热器对称或均匀分布于储热器中。
[0014]所述的加热器为红外线辐射式加热器,该加热器能不通过直接接触,将电阻丝的热量辐射至储热器;储热器为对称于取热器的面状或以取热器为中心轴的环状相比于其他不均匀的形状而言,能够更高效地吸收加热器所提供的热量,并且能够让取热器更高效地取走其热量,面状储热器更便于更换加热器。
[0015]储热时,利用加热器将储热器进行加热;取热时,由取热器将热量取出后,传送至A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加热外部管道中的水并传递至用户系统,进行供暖或供给热水。控制器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自动控制调节,从而通过控制取热器中介质的流量以实现对输出热量的控制;储液罐与换热器组成的二次循环系统能使A换热器在出口处形成负压,使内循环系统在无压状态下工作;内循环系统与外循环系统之间通过A换热器与B换热器相互传递热量。
[0016]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I)本发明独特的用户系统设计,满足了用户在取暖与取热水之间的自由切换,且取暖与取热水共用管道,节省了管道铺设成本。
[0017](2)本发明采用高密度铁基合金作为储热材料,其热容量大,价格便宜,性能稳定,减少了设备占地面积,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热效率,同时节省了使用成本。
[0018](3)本发明不需要单独的电锅炉及其他附加设备,结构紧凑,进一步减小了占地面积,且内循环系统为无压结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0019](4)本发明采用红外线辐射式加热器,将电阻丝的热量直接辐射至储热器,从而提高了其传热效率,加热器表面与储热器间的温差小,故不需要使加热器具有很高的温度,延长了加热器的使用寿命。
[0020](5)本发明采用全自动控制的智能控制器,操作简单,能自动控制储热器的最高温度、加热时间及出口水温,且可根据不同气候以及用户需供暖的时间及温度或供水的温度与流量调节供热量,可无人值守,从电费和人力方面共同节省成本,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I一储热器,2—加热器,3—取热器,4一A换热器,5—储液罐,6—控制器,7—外部管道,8—散热器,9一B换热器,10—内循环水栗,11一外循环水栗,12—软化水装置,13—水龙头,14一三通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原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原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5]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储热器1、加热器2、内循环系统和外循环系统;所述内循环系统由实线箭头表示的内循环管道依次连接取热器3、A换热器4、二次循环系统与控制器6闭合而成;所述二次循环系统由内循环管道依次连接储液罐5、内循环水栗10与B换热器9闭合而成;所述外循环系统由虚线箭头表示的外循环管道依次连接A换热器4、用户系统、外循环水栗11与B换热器9闭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系统包括散热器8和水龙头13;所述水龙头13为单把手双阀门组合式水龙头,两阀门大小及动作情况完全一致;水龙头13的一个阀门进口接至外部管道7,出口为取水口;另一个阀门进口接供水管道,出口连接于散热器8与外循环水栗11之间。
[0026]本实施例采用的储热器I形状为对称于取热器3的面状,加热器2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分布与取热器3的两侧。
[0027]储热时,加热器2加热储热器I;加热器2的功率越大,储热器I的热容量越高,可储存的热量就越多;取热时;取热器3中吸收储热器I所储存的热量,控制器6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自动控制调节,从而通过控制内循环水栗10的功率来控制取热器3中介质的流量以实现对输出热量的控制,取热器3中的介质流量越大,所能取出的热量就越多,取出的热量跟随介质传递至A换热器4,进行热交换后加热外部管道7中的水传递至用户系统,进行供暖或供给热水;储液罐5与B换热器9组成的二次循环系统能使A换热器4在出口处形成负压,使内循环系统在无压状态下工作;外循环系统在外循环水栗11的动力驱动下,实现外循环系统中水的流动;内循环系统与外循环系统间通过A换热器4与B换热器9实现热量的相互传递。用户系统中,通过对三通阀门的控制,可以实现对取水与取暖的切换;在取水结构中,通过独特的单把手双阀门组合式水龙头,同时控制了外循环系统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则在不取水时,供水管道中的水也无法进入外循环系统中,外循环管道中原有的水可循环供给暖气,而在取水时,外部管道中的水进入外循环系统中,取水量与供水量相同,使外循环系统中的水量保持平衡,这样,在停止取水后,外循环管道中的水同样可循环供给暖气。
[0028]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水龙头13接供水管道阀门的一侧安装了软化水装置12,所述软化水装置12能将从供水管道中进入外循环系统的水进行软化,在通过外循环系统到达取水口供用户使用,而当取暖时,由于不需要持续接入水源,软化水装置12由于没有水流通过,将停止运行。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0029]本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储热系统结构,例如散热器8和B换热器9等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都是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熟知,这里就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003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换,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极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新型的电储热系统,包括储热器(I)、加热器(2)、内循环系统和外循环系统;所述内循环系统由内循环管道依次连接取热器(3)、A换热器(4)、二次循环系统与控制器(6)闭合而成;所述二次循环系统由内循环管道依次连接储液罐(5)、内循环水栗(10)与B换热器(9)闭合而成;所述外循环系统由外循环管道依次连接A换热器(4)、用户系统、外循环水栗(11)与B换热器(9)闭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系统包括散热器(8)和水龙头(13);所述水龙头(13)为单把手双阀门组合式水龙头,两阀门大小及动作情况完全一致;水龙头(13)的一个阀门进口接至外部管道(7),出口为取水口;另一个阀门进口接供水管道,出口连接于散热器(8)与外循环水栗(1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散热器(8)与水龙头(13)通过三通阀门(14)进行切换,所述三通阀门(14)为一进二出式结构,其进口通过外部管道(7)连接至A换热器(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13)接供水管道的阀门前或阀门后安装软化水装置(12);所述软化水装置(12)采用水流开关进行控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系统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散热器(8),各散热器(8)间采用并联或串联方式连接;所述用户系统包含任意数量的水龙头(13),各水龙头(13)间通过并联方式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系统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用户系统,各用户系统间采用并联方式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器(I)采用高密度的铁基合金作为储热材料,所述加热器(2)与取热器(3)之间通过储热器(I)间接接触,并且加热器(2)与储热器(I)之间具有更换加热器(2)的间隙。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储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加热器(2),所述储热器(I)为对称于取热器(3)的面状,或以取热器(3)为中心轴的环状,加热器(2)对称或均匀分布于储热器(I)中。
【文档编号】F24D19/10GK105910153SQ201610369025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5月30日
【发明人】付建军
【申请人】成都市鑫裕华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