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7786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尤其是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0002]电磁炉主要依靠线圈盘的工作实现对锅具等的加热,线圈盘既是锅具等的加热源,同时也是在电磁炉工作状态时使电磁炉内部其它电子元器件升温的热源,因此电磁炉的散热状况是影响产品性能及寿命的关键因素。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电磁炉都是采用散热风扇进行散热的,散热风扇设置在电磁炉底壳的底面,因此,散热风扇很接近电磁炉的支撑台,在支撑台与散热风扇相对的支撑面上存在水、汤汁等液体情况下,散热风扇所具有的较大吸力可能会将水、汤汁等液体吸入电磁炉内部,给内部电子元器件带来电气安全隐患。另外,而随着电磁炉厚度变薄越来越流行,对于超薄型电磁炉,由于机身厚度的限制,导致轴流风扇的进风面积很小,风阻较大,影响进风口的进风量,非常不利于轴流风扇的有效散热,从而对于电磁炉,会降低它的性能及缩短它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保证对线圈盘有效散热的同时降低电磁炉厚度,并且可防止水、汤汁等液体被吸入电磁炉内部、使用安全的电磁炉。
[0004]为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和顶板,底壳与顶板结合形成炉腔,在底壳的底面上设有凹部,在炉腔内设有与凹部连通的散热部件。
[0005]由以上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电磁炉由于在电磁炉底壳的底面上设有凹部,当电磁炉被设置成超薄时,由于在散热部件与用于支撑电磁炉的支撑台的支撑面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可以达到减小风阻、增大进风面积的目的,有利于散热部件经该空间吸入较大量的空气进入炉腔内,从而对炉腔内的线圈盘、电路板等电子元器件的冷却效果明显,而且,散热部与支撑面之间相隔一定距离,能避免散热风扇将水、汤汁等液体吸入电磁炉内部,保证了电磁炉的使用安全性。
[0006]进一步地,在凹部的凹面上设有开口,散热部件经开口与凹部连通。
[0007]更进一步地,开口设置在凹面与底面相邻处。
[0008]更进一步地,凹面为“凹”形,对应于凹面,对称地设有一对散热部件。
[0009]更进一步地,凹面与底面相平行。
[0010]更进一步地,在凹面和底面之间设有倾斜面,该倾斜面由凹面向底面延伸。
[0011]更进一步地,底壳包括前壳和一对侧壳,凹面与前壳及一对侧壳分别相交。
[0012]更进一步地,底壳包括后壳,凹面由前壳沿平行于底面的方向延伸,并且延伸距离为底面在前壳和后壳之间长度的1/4.
[0013]进一步地,在凹面上设有一对支撑柱。
[0014]进一步地,散热部件为轴流风扇或离心风扇。
[0015]由以上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具有凹部,在设置成超薄型时,也可以对电磁炉的内部电子元器件进行很好地冷却,提高了电磁炉的性能并延长了电磁炉的使用寿命,并且,可以有效避免水、汤汁等液体吸入电磁炉内部所造成的电气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磁炉的剖视图;
[0019]图3是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炉的局部剖视图。
[0020]图中:100.电磁炉;110.底壳;111.底面;112.第二支撑柱;113.前壳;114.后壳;115.侧壳;120.顶板;130.凹部;131.凹面;132.第一支撑柱;133.开口;134.倾斜面;140.散热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装置及其蒸汽回收单元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高度”、“厚度”、“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前壳”、“后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壳体、装置或元件等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和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3]参照图1、2和3,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100包括底壳110和顶板150,其中底壳110为注塑件,顶板150可采用微晶板或陶瓷板。底壳110和顶板150固定连接后,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炉腔,在炉腔中安装了线圈盘、电路板等电子元器件。底壳110具有一对相对设置前壳113和后壳114,还具有一对侧壳115。在底壳110的底面116上设有凹部130,该凹部130由一部分底面116向炉腔内部凹陷而形成,凹部130具有凹面131,在电磁炉100被安放在支撑台的支撑面上正常使用时,在竖直方向上,凹面131与其他部分底面116相差一定高度。在炉腔中布置有散热部件140,该散热部件140面向凹部130,并与凹部130相连通,优选的,散热部件140可选用轴流风扇或离心风扇。由于电磁炉100具有凹部130,即使电磁炉100被设置成超薄,由于在散热部件140与支撑面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可以减小风阻、增大进风面积、有利于散热部件140经该空间吸入较大量的空气进入炉腔内,从而对线圈盘、电路板等电子元器件的冷却效果明显,而且,散热部件140与支撑面之间相隔一定距离,散热风扇140也无法将水、汤汁等液体吸入电磁炉100内部,提高了电磁炉100的使用安全性。
[0024]较优的,散热部件140被整体地容纳在炉腔中,并且在凹面131上设置开口 133,该开口 133可为进风口格栅,散热部件140与开口 133相对,并从凹部130将外部空气吸入炉腔中。优选的,开口 133设置在凹面131与底面116相邻处,使得散热部件140更接近线圈盘,因而对线圈盘的散热效果更佳。更进一步的,凹面131的形状设为“凹”形,在电磁炉100的炉腔中布置一对与凹面两侧突出部相对的散热部件140,因此提高了散热效果。另一更进一步的,凹面131设为与底面116相平行,如此,有利于空气在凹部130中的流动,此夕卜,还可以在凹面131与底面116之间以倾斜面134过渡,借由此种设计,倾斜面134可以更好地引导底面116与支撑面之间的空气被散热部件140吸入炉腔,从而更加提高了开口133的进风量。
[0025]作为一个可实施的方式,凹面131与底壳110的前壳113及一对侧壳115分别相交,也就是说,此时,在前壳113、两个侧壳115上都形成有一个缺口,因此,外部空气可从三个缺口进入凹部130,从而减小了风阻,增加了进风量。当然,凹面也可以设置成与底壳的后壳及一对侧壳分别相交,这样也可以同样地获得减小风阻,增加进风量的技术效果。
[0026]为了保证电磁炉100被平稳地放置在支撑面上,在凹面131上设置一对第一支撑柱132,显然,在底面116上也需相应设有一对第二支撑柱112,并且,四个支撑柱分别位于四个交角处,第一支撑柱132的自由端与第二支撑柱112的自由端都位于同一水平面。另夕卜,对于放置于支撑台上的电磁炉100,凹部130相对于底面116的高度主要是根据炉腔中散热部件140的厚度来确定。例如,当整个电磁炉设为超薄型且整体高度为35mm,作为散热部件的轴流风扇的厚度为15mm,作为顶板的微晶板的厚度为4_,轴流风扇与凹面间隙为4mm以及底壳厚度为3mm时,底面与支撑柱的自由端的距离为4mm,可得到凹面距离四个支撑脚的自由端的距离为:35-15-4-4-3 = 9mm,从而可以得到凹部相对于底面的高度为9_5=4mm ο
[002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电磁炉,包括: 底壳和顶板,所述底壳与所述顶板结合形成炉腔;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壳的底面上设有凹部,在所述炉腔内设有与所述凹部连通的散热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部的凹面上设有开口,所述散热部件经所述开口与所述凹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凹面与所述底面相邻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面为“凹”形,对应于所述凹面,对称地设有一对所述散热部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面与所述底面相平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由所述凹面向所述底面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壳包括前壳和一对侧壳,所述凹面与所述前壳及所述一对侧壳分别相交。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壳包括后壳,所述凹面由所述前壳沿平行于所述底面的方向延伸,并且延伸距离为所述底面在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之间长度的1/4。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面上设有一对支撑柱。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部件为轴流风扇或离心风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炉,该电磁炉包括:底壳和顶板,底壳与顶板结合形成炉腔,在底壳的底面上设有凹部,在炉腔内设有与凹部连通的散热部件。本实用新型电磁炉由于在电磁炉底壳的底面上设有凹部,当电磁炉被设置成超薄时,由于在散热部件与用于支撑电磁炉的支撑台的支撑面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可以达到减小风阻、增大进风面积的目的,有利于散热部件经该空间吸入较大量的空气进入炉腔内,从而对炉腔内的线圈盘、电路板等电子元器件的冷却效果明显,而且,散热部件与支撑面之间相隔一定距离,能避免散热风扇将水、汤汁等液体吸入电磁炉内部,保证了电磁炉的使用安全性。
【IPC分类】F24C7/00, F24C15/00
【公开号】CN204730270
【申请号】CN201520300386
【发明人】刘伟龙, 张安振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