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热轨取暖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65899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碳热轨取暖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热轨取暖装置,其包括碳热轨组件、温度控制器和隔热层。所述碳热轨组件通过U型卡子固定至所述隔热层上。所述碳热轨组件包括电源线、型保护装置、防脱连接装置和碳热棒。所述碳热棒通过所述防脱连接装置与所述电源线电连接,并且所述型保护装置将所述电源线与所述碳热棒的连接处包覆,所述温度控制器与所述电源线连接以进行调温。本实用新型的碳热轨取暖装置能释放8-15μm的远红外线,能够促进身体不同部位的血液循环,预防酸痛不适,消除疲劳以及预防疾病,具有很好的保健理疗效果。
【专利说明】
碳热轨取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设及电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设及一种碳热轨取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取暖方式逐渐多样化,对取暖的要求也日渐提高,保 健理疗的需求逐年提高。然而传统供的暖方式如燃煤取暖、水暖或电缆取暖,仅能满足取暖 的单一目的,不但不能实现保健理疗的效果,甚至还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例如燃煤取暖会导 致一氧化碳中毒,电缆取暖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电磁福射等。运些因素的存在制约了相关 取暖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如何在取暖的同时能达到保健理疗的效果,成为各个厂商竞相 研究的重点,也是提高其产品市场占有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热轨取暖装置,其包括碳热轨组 件、溫度控制器和隔热层,所述碳热轨组件通过U型卡子固定至所述隔热层上,
[0004] 所述碳热轨组件包括电源线、h型保护装置、防脱连接装置和碳热棒,所述碳热棒 通过所述防脱连接装置与所述电源线电连接,并且所述H型保护装置将所述电源线与所述 碳热棒的连接处包覆,所述溫度控制器与所述电源线连接W进行调溫。
[0005]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U型卡子的端部设置有箭头型倒刺,并且所述U型卡 子的箭头端插入到所述隔热层中,从而将所述碳热轨组件压紧在所述隔热层上。
[0006]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隔热层为厚度为2CM~5CM的挤塑板。
[0007]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h型保护装置包括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的电源线连接 部和碳棒连接部,所述防脱连接装置包括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相连的插入部,并且其插 入部穿过所述电源线并嵌入到所述碳热棒中。
[000引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U型卡子的U型端将所述碳热轨组件的电源线固定。
[0009]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电源线轴向上相邻的所述防脱连接装置之间的间 隔距离为8~12CM。
[0010]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电源线轴向上相邻的所述防脱连接装置之间的间 隔距离为10CM。
[0011]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脱连接装置为铜质螺钉,所述铜质螺钉穿过所述 电源线并嵌入到所述碳热棒中。
[0012] 本实用新型具有W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3] 碳热轨取暖装置释放8-15WI1的远红外线,能够促进身体不同部位的血液循环,预 防酸痛不适,消除疲劳W及预防疾病,具有很好的保健理疗效果。
[0014] 碳热轨取暖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施工操作,同时碳热轨组件的固定可靠,具有很高 的稳定性。此外,电源线和碳热棒的接头处由一次性注塑而成的h型保护装置保护,无任何 缝隙,密封性好,避免了进水受潮及漏电带来的危害。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碳热轨取暖装置的局部俯视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碳热轨取暖装置的局部主视图;
[0017] 图3是碳热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是防脱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列表
[0020] 100:碳热轨组件 110:电源线 120: h:型保护装置
[0021] 130:防脱连接装置 131:固定部 132:插入部
[0022] 140:碳热棒 200:隔热层 210:U型卡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4]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碳热轨取暖装置包括碳热轨组件100、溫度控制器 和隔热层200。碳热轨组件100通过U型卡子210固定至隔热层200上。
[00巧]碳热轨组件100包括电源线110、h型保护装置120、防脱连接装置130和碳热棒 140。碳热棒140通过防脱连接装置130与电源线110电连接,溫度控制器与电源线110连接W 进行调溫。碳热轨取暖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碳热轨地暖。当溫度控制器开启后,碳热棒140通 电发热,逐渐散发热量并发射波长为8-15WI1红外线,在室内形成远红外线内循环。
[0026] 本实用新型发出的8-15WI1红外线与人体发射出来的远红外线的波长相近,能与人 体内细胞的水分子产生最有效的"共振",其能量最高且能被人体所吸收,使皮下组织深层 部位的溫度升高,产生的热效应使水分子活化,处于高能状态,加速人体需要的生物酶的合 成,同时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加速供给养分和酵素,促进身体不同部位的血液循环,预 防酸痛不适,消除疲劳W及预防疾病,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和生物细胞的组织再生能力,促 进身体健康。
[0027] h型保护装置120包括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的电源线连接部和碳棒连接部,防脱连 接装置130包括固定部131和与固定部131相连的插入部132,并且其插入部132穿过电源线 110并嵌入到碳热棒140中。
[0028] U型卡子210的端部设置有箭头型倒刺,并且U型卡子210的箭头端插入到隔热层 200中,从而将碳热轨组件100压紧在隔热层200上。隔热层200可W为有一定厚度的保溫材 料,例如挤塑板。挤塑板的厚度大于U型卡子210的长度,W便于U型卡子210插入内部W将碳 热轨组件100和挤塑板进行固定。优选地,前述挤塑板的厚度为2CM~5CM。
[0029] 在电源线110轴向上相邻的防脱连接装置130之间的间隔距离为8~12CM,优选地, 前述间隔距离为10CM。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将U型卡子210设置在相邻的防脱连接装置 130的中间位置处。具体地,先将碳热轨组件100平整铺设于保溫材料挤塑板上,再用U型卡 子的U型端固定碳热轨的引出电源线,从而避免了直接固定在碳热轨发热体或其他组件上 导致影响产品效果。然后将U型卡子210的箭头端插入到挤塑板中,用力按压,使U型卡子210 箭头端的倒刺勾在挤塑板内,W将碳热轨组件100和挤塑板紧密固定,W防外力原因或本身 因素而脱落或松动。
[0030] 如图4所示,在防脱连接装置130的插入部132上设置有防脱落结构,如螺纹等防脱 落结构。防脱落结构可W进一步加固碳热棒140与电源线110之间的连接,防止电源线110与 碳热棒140连接处脱落。优选地,防脱连接装置130为铜质螺钉。铜质螺钉穿过电源线110并 嵌入到碳热棒140中。
[0031] h型保护装置120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的,具体地,电源线110与碳热棒140通过铜 质螺钉连接后,通过注塑模具在电源线110与碳热棒140的连接处将h型保护装置120-次 性注塑成型。h型保护装置120将电源线110和碳热棒140的连接处包裹其中,将接头处的缝 隙消除,因而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潮W及防漏电的效果。
[0032]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W在本实用新型 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运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 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 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 限定。
【主权项】
1. 一种碳热轨取暖装置,其包括碳热轨组件(100)、温度控制器和隔热层(200),其特征 在于,所述碳热轨组件(100)通过U型卡子(210)固定至所述隔热层(200)上, 所述碳热轨组件(100)包括电源线(110)、h型保护装置(120)、防脱连接装置(130)和碳 热棒(140),所述碳热棒(140)通过所述防脱连接装置(130)与所述电源线(110)电连接,并 且所述h型保护装置(120)将所述电源线(110)与所述碳热棒(140)的连接处包覆,所述温 度控制器与所述电源线(110)连接以进行调温。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热轨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卡子(210)的端部设置有 箭头型倒刺,并且所述U型卡子(210)的箭头端插入到所述隔热层(200)中,从而将所述碳热 轨组件(100)压紧在所述隔热层(200)上。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热轨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200)为厚度为2CM~ 5CM的挤塑板。4. 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碳热轨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卜型保护装置(120) 包括通过注塑一体成型的电源线连接部和碳棒连接部,所述防脱连接装置(130)包括固定 部(131)和与所述固定部(131)相连的插入部(132),并且其插入部(132)穿过所述电源线 (110)并嵌入到所述碳热棒(140)中。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热轨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卡子(210)的U型端将所 述碳热轨组件(100)的电源线(110)固定。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热轨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源线(110)轴向上相邻 的所述防脱连接装置(130)之间的间隔距离为8~12CM。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热轨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源线(110)轴向上相邻 的所述防脱连接装置(130)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0CM。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热轨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连接装置(130)为铜质 螺钉,所述铜质螺钉穿过所述电源线(110)并嵌入到所述碳热棒(140)中。
【文档编号】F24D13/02GK205447951SQ201521101529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5日
【发明人】陈滨, 张雪芳, 底杏甫, 王浩
【申请人】北京中科联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