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98441阅读:7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暖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暖炉,炉体内设有第二炉口并在第二炉口处固装增温筒,增温筒上开设过气通道,增温筒的底端位于加炭口下方,炉体内设有送风通道;出烟通道内设有吸热内胆,吸热内胆内设有内胆水套,内胆水套上连接有进水分支管,进水分支管的端部伸出出烟室,内胆水套上部连接有用于将内胆水套和烟道水套连通的连通管。本实用新型中炉体内设置增温筒,增温筒的上段设置过气通道,使烟气进入助燃腔内燃烧;炉体内设置送风通道,让空气进入助燃腔助氧燃烧,使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热值更高,效率更好、无烟、无味、无焦油、不黑锅底;出烟通道内设置内胆水套,可充分与烟气接触并吸收烟气的热量,降低烟气排出温度,同时提高热量利用率。
【专利说明】
一种采暖炉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暖炉。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广大农村地区冬季取暖主要使用燃煤水暖炉,利用煤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水套,从而为暖气片提供热量。现有水暖炉内的燃料在炉体内经过一次燃烧后,烟气与粉尘送烟囱和炉口大量排出,污染严重。此种采暖炉中的燃料仅经过一次燃烧,燃烧不充分,造成能源浪费,由于此种水暖炉燃料燃烧不充分,容易产生一氧化碳,若室内通风较差,易发生煤气中毒事故,严重威胁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燃料燃烧充分、能源利用率高的采暖炉。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炉体,炉体内设有炉体水套,所述炉体水套围成燃烧腔,所述炉体上设有与炉体水套连通的进水管,炉体侧部设有与燃烧腔连通的出烟室,所述出烟室内设有与炉体水套连通的烟道水套,烟道水套围成出烟通道,所述烟道水套上设有出水管,所述炉体上对应燃烧腔设有加炭口,其特征是所述加炭口至少为一个,所述加炭口上连接有倾斜向上设置的加炭管,所述加炭管的顶端设有可将其封闭的加炭盖;所述炉体的内腔分隔成上部的助燃腔和下部的燃烧腔,所述炉体内设有将助燃腔和燃烧腔连通的第二炉口,所述炉体顶部对应第二炉口开设有第一炉口,所述第一炉口上设有可将其封闭的炉盖;所述炉体内在第二炉口处固装有下伸设置的增温筒,所述增温筒在靠近第二炉口端的筒壁上开设有多个过气通道,所述增温筒的底端位于加炭口下方,所述炉体内设有其可与外部大气连通且其上部与助燃腔连通的送风通道;所述出烟通道内设有呈中空柱状的吸热内胆,所述吸热内胆内设有内胆水套,所述内胆水套上连接有进水分支管,所述进水分支管的端部伸出出烟室,所述内胆水套上部连接有用于将内胆水套和烟道水套连通的连通管。
[0005]所述吸热内胆由铝合金制成。
[0006]所述吸热内胆与出烟室同轴线设置,所述吸热内胆的顶部距出烟室内壁的顶面留有出烟间隙。
[0007]所述增温筒的长度与燃烧腔的长度之比为三分之一至五分之四。
[0008]所述增温筒的直径与燃烧腔的直径之比为十分之一至四分之三。
[0009]所述炉体上固装有与炉体水套外表面间隔设置的箱板,所述箱板与炉体水套之间的间隙形成送风通道,所述箱板下部设有送风口和可将送风口关闭的风门。
[0010]所述炉体水套对应送风口开设有过风口,所述炉体水套上设有可将过风口封闭的封门。
[0011]所述箱板顶端的高度高于炉体水套的高度,箱板顶部固装有将炉体上端封闭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第一炉口;所述加炭口设置在炉体前侧,所述炉体后侧连接有出烟室;所述炉体内腔靠近其上端部固装有水平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将炉体内腔分隔为上部的助燃腔和下部的燃烧腔,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第二炉口,所述隔板后段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烟道水套下部设有与其连通的水平设置的连接水套,所述连接水套顶面与盖板底面无间隙设置,所述连接水套伸入炉体内且其侧部与炉体水套连通,所述连接水套的伸入长度小于隔板倾斜段在水平方向投影的长度,所述连接水套与隔板的后段形成出烟口。
[0012]所述增温筒由铸铁铸造或耐高温合成金属管材制成。
[0013]所述过气通道为开设在增温筒上的过气缝,过气缝水平设置,多条过气缝上下交错设置且其均匀环布在增温筒上,所述过气缝的宽度为l_3mm。
[0014]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加炭管倾斜设置,使燃料在炉体内反应更充分,燃烧更彻底,产气量更大,产热更多。在正常使用时,还可把潮湿的燃料在加炭管内烘干,便于后续燃烧;炉体内设置增温筒,增温筒的上段设置过气通道,使烟气进入助燃腔内燃烧;炉体内设置送风通道,让空气进入助燃腔助氧燃烧,使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热值更高,效率更好、无烟、无味、无焦油、不黑锅底。因为燃料干燥,炉膛温度高,加之助氧燃烧,燃料能够完全燃烧,提高了热效率,节约燃料,保护环境;出烟通道内设置吸热内胆,吸热内胆内设有内胆水套,内胆水套可充分与烟气接触并吸收烟气的热量,降低烟气排出温度,同时提高热量利用率。本实用新型采用高效的增温筒,使含有大量蒸气、焦油、灰尘的燃气在高温时助氧充分燃烧。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7]图2为图1沿A-A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沿B-B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前后左右方向以采暖炉正常使用时相对使用者的方向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采暖炉包括呈方形的炉体,炉体内设有炉体水套,炉体水套包括前后、左右相对设置且相互连通的前水套13、后水套14、左水套12和右水套11 ο炉体下部设有与炉体水套连通的进水管15。
[0020]炉体内腔靠近其上端部固装有水平设置的隔板48,隔板48将炉体内腔分隔为上部的助燃腔8和下部的燃烧腔2,本实施例中隔板48周缘固装在炉体水套的表面。炉体上对应燃烧腔2至少设有一个加炭口,本实用新型中加炭口设置在炉体前侧,加炭口上连接有倾斜向上设置的加炭管3,加炭管3的长度大于等于20cm,加炭管3的顶端设有可将其封闭的加炭盖39。炉体前侧部下方开设有清理口 38和可将清理口 38封闭的清理门33,清理口 38的高度高于炉篦的高度、低于加炭口的高度,一般高于炉篦1cm即可(本图中未示出)。燃料添加完毕,可打开清理门33,用钩子等工具将燃料均匀布置在增温筒周围,保证炉体内燃料分布均匀,进而保证燃料燃烧均匀。
[0021]燃烧腔2的内表面设有耐火材料51,隔板48上开设有将助燃腔8和燃烧腔2连通的第二炉口,隔板48在第二炉口处固装有下伸设置的增温筒7,增温筒7的底端位于加炭口下方,方便添加燃料时将增温筒7底部封闭,增温筒7与第二炉口同轴线设置,第二炉口的内径与增温筒7的内径相等,增温筒7在靠近第二炉口端的筒壁上开设有多个过气通道,过气通道可为设置在增温筒7上的过气孔或过气缝71,本实施例中优选选用过气缝,过气缝可使增温筒7周围的烟气均匀进入增温筒7内,此种结构烟气进气效果最好,过气的开设区域占整个增温筒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即增温筒开设过气缝的区域长度占增温筒整个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所有过气缝均水平设置,多条过气缝上下交错设置且其均匀环布在增温筒7上,过气缝的宽度为l-3mm。
[0022]本实用新型中增温筒的长度与燃烧腔的长度之比为三分之一至五分之四,增温筒的直径与燃烧腔的直径之比为十分之一至四分之三,此种比例的增温筒可较好的保证火焰从增温筒底端进入,烟气从其上部过气通道进入,有利于燃烧。本实施例中增温筒7由铸铁铸造或耐高温合成金属管材或非金属耐火材料制成,非金属耐火材料可以使用耐火陶瓷等,其在燃烧腔2内被加热至较高温度,可对从过气缝进入增温筒7的烟气进行加热,提高烟气中可燃混合气体的温度,进而保证其在助燃腔8内燃烧充分。通过设置增温筒,大大提高了炉膛温度,超过摄氏1300度以上,利于燃料燃烧,同时形成了独立永久的燃烧空间,使得本产品在获得燃料的情况下永远处于明火燃烧状态,在高温环境内煤气中的硫、磷等化学物质形成正向化合和亚化合,生成新的盐类,现在称为燃烧生盐法或直接生盐法,将硫、磷、汞等化学物质固化在灰渣中,排放物完全达到2014国家排放标准,极大地保护了环境。同时由于本产品一直处于明火燃烧状态,通过送风口和封火装置的调整,可控制成大火、中火、小火、微火燃烧,因而实现了 24小时连续供暖目标,完全颠覆了传统采暖炉一封火就冒黑烟、暖气片就骤然降温不能供热且污染环境的情况。本产品上述4种燃烧状态随时可以进行转换,从微火到大火2-3分钟即可,从大火到封火一分钟即可。该产品不用清洁烟筒,该产品热效率高达95%。
[0023]炉体内设有其可与外部大气连通且其上部与助燃腔8连通的送风通道9。本实施例中送风通道通过以下结构形成:炉体在炉体水套的外表面对应前水套13、左水套12和右水套11分别设有箱板4,箱板4与对应水套的外表面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三个箱板4分别与前水套13、左水套12和右水套11之间的间隙形成一整个送风通道,其中本实施例中位于右侧的箱板4的下部设有送风口36和可将送风口36关闭的风门37。由于本实施例中炉体的出烟口设置在后侧,故炉体后侧不设置箱板4。箱板4顶端的高度高于炉体水套的高度,箱板4顶部固装有将炉体上端封闭的盖板32,盖板32上顶部对应第二炉口开设有第一炉口 31,第一炉口 31上设有可将其封闭的炉盖。盖板32与隔板48之间形成助燃腔8,炉体水套与盖板32之间的间隙形成送风通道的出口。为增强箱板4与炉体水套连接的牢固性,可在箱板4与水套之间设置多个连接板5,连接板5可在箱板4与炉体水套之间的间隙内竖向设置,且多个连接板间隔设置,连接板5的底部距箱板4底部一定距离,保证空气从送风口 36进入后可均匀的流至相邻连接板之间的空间内,进而保证空气可从四周均匀的进入助燃腔8进行助燃。为保证燃烧腔2内的燃料燃烧充分,防止清灰门42处供风不足,在炉体水套上对应送风口 36开设有过风口 34,炉体水套上设有可将过风口 34封闭的封门35。当清灰门42处供风不足时,可打开过风口 34,空气从送风口 36进入送风通道,部分空气进入助燃腔8内助燃,另一部分空气经过风口 34进入燃烧腔2内助燃,保证燃料燃烧充分。本实用新型中为进一步提高烟气利用率,将隔板48后段倾斜向下设置,烟道水套22下部设有与其连通的水平设置的连接水套21,连接水套21顶面与盖板32底面无间隙设置,连接水套21伸入炉体内、且其左右侧部分别与左水套12、右水套11连通,连接水套21与隔板48的后段形成出烟口,连接水套21的伸入长度小于隔板48倾斜段在水平方向投影的长度,便于烟气顺利进入出烟口。鉴于此结构,后水套14的高度低于隔板48后端的高度,便于形成出烟口。
[0024]炉体后侧连接有竖向设置的出烟室,出烟室的底部开设有清渣口和可将清渣口封闭的清渣门26,清渣口的设置便于定期清理出烟室,保证出烟室内表面的洁净,提高换热效率。出烟室内设有烟道水套22,烟道水套22上部设有出水管23,烟道水套22围成出烟通道,出烟室顶部设有与出烟通道连通的出气口。出烟通道内设有与其同轴线设置的吸热内胆6,吸热内胆6呈中空柱状,吸热内胆6横截面的形状与出烟通道横截面的形状相同,即出烟室的横截面为矩形则吸热内胆6的横截面也为矩形、吸烟室的横截面呈圆形则吸热内胆6的横截面也为圆形,保证烟气可均匀进入吸热内胆6及吸热内胆6与烟道水套之间的间隙,提高换热均匀度,吸热内胆6的顶部距出烟室内壁的顶面留有出烟间隙,便于吸热内胆6与烟道水套之间间隙内的烟气进入出气口,吸热内胆6的下端高于连接水套,便于烟气进入吸热内胆6的内腔,吸热内胆6由导热快的铝合金制成,吸热内胆6内设有内胆水套,内胆水套的下端连接有进水分支管16,进水分支管16的端部伸出出烟室,进水分支管16可与进水管通过连接管连通,也可与进水管并列设置,内胆水套上部连接有用于将内胆水套和烟道水套连通的连通管17。本实施例中吸热内胆6顶部固装有上伸设置的连接杆18,连接杆18顶部固装在出烟室内壁表面,从而将吸热内胆6吊装在出烟通道内。
[0025]炉体内在燃烧腔2底部设有可摆动的炉篦,并在炉篦下方设有灰渣盒,炉体上对应灰渣盒开设有清灰口 41和可将清灰口 41封闭的清灰门42。本实施例中炉篦包括两组并排设置的分炉篦,分炉篦包括支撑杆43和等距固接在支撑杆43上的炉条44,两个分炉篦的支撑杆43的右端分别插装在炉体右侧开设的安装孔45内,两个支撑杆43的左端均伸出炉体,一支撑杆43与上伸的摇灰杆47的中部卡装连接,另一支撑杆43卡装有下伸设置的固定杆49,固定杆49与摇灰杆47的下部分别与连杆46铰接从而将两分炉篦连接为一体,当摇动摇灰杆47时与其直接连接的支撑杆43摆动,另一支撑杆43在连杆46的作用下也随之摆动,从而完成清灰。
[0026]使用时通过管路将炉体与暖气片连接,从散热器回流的冷水先经进水管15进入炉体水套进行预热,预热后进入烟道水套22加热,加热后再经出水管23流入暖气片,水吸收烟气通道内高温烟气的热量,以降低排出烟气的温度,可达到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和节约燃料的目的,通过设置连接水套21并将隔板48后段倾斜设置,使助燃腔8内的高温烟气向下折流后再进入烟道水套22内,可使折流时的烟气充分与连接水套21换热,通过折流将烟气降速,从而延长烟气在出烟通道内的停留时间,进而延长烟气与烟道水套22的换热时间,最大程度的利用烟气、降低烟气排出时的温度,最大程度的节约燃料。
[0027]本实用新型是根据空气流体力学原理,只需将炉里的燃料点燃,炉里的燃料在燃烧腔2密闭缺氧条件下,发生干馏热解及氧化反应后产生可燃混合气体,可燃混合气体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氢气、甲烷、乙烷、丙烷等。使用时燃料的填充高度高于增温筒7的下端部,燃料将增温筒7环绕从而使增温筒7底端封闭,此时燃料产生的可燃混合气体仅能从增温筒7上段的过气缝进入增温筒7,而燃料产生的炉火则从增温筒7底端进入,炉火与可燃混合气体在增温筒7上端接触,并迅速进入助燃腔8内,由于助燃腔8内通过送风通道送入空气,炉火、可燃混合气体在助燃腔8内与空气接触,进而完全燃烧。正常使用时,将清灰门42和风门37打开,部分空气从燃烧腔2底部进入燃烧腔2内,部分空气从送风口 36进入送风通道进而进入助燃腔8内,根据使用情况,可适当增大或减小清灰门42和风门37的开启大小,进而控制燃料在燃烧腔2内的燃烧情况及烟气在助燃腔8内的燃烧情况。
[002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29]本实用新型改进了加燃料的结构,S卩加炭管3倾斜设置,使燃料在炉体内反应更充分,燃烧更彻底,产气量更大。本实用新型可用任何可燃性材料,如各种农作物秸杆及其下脚料、木材及其下脚料、各种果壳、林间落叶、食用菌下脚料、干牛马粪、煤炭等,无须粉碎,加料一次可燃烧2?6小时。本实用新型在正常使用时,还可把潮湿的薪柴等燃料在加炭管3内烘干,便于后续燃烧;
[0030]炉体内设置增温筒7,增温筒7的上段设置过气通道,使烟气进入助燃腔8内燃烧;设置送风通道,让空气从炉体底部进入助燃腔8助氧燃烧,在燃烧过程中热值更高,效率更好、无烟、无味、无焦油、不黑锅底。因为燃料干燥,炉膛温度高,加之助氧燃烧,燃料能够完全燃烧,提高了热效率,节约燃料,保护环境。本实用新型采用高效的增温筒7,使含有大量蒸气、焦油、灰尘的燃气在高温时助氧充分燃烧;
[0031]出烟通道内设置由铝合金制成的吸热内胆6,吸热内胆6内设有内胆水套,内胆水套可充分与烟气接触并吸收烟气的热量,降低烟气排出温度,同时提高热量利用率;
[0032]—般采暖炉在使用过程中,下层燃料在燃烧时容易形成空洞(架空),本实用新型燃料烧完才需要加料,不易形成空洞,不需频繁下料,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和环境卫生。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采暖炉,包括炉体,炉体内设有炉体水套,所述炉体水套围成燃烧腔(2),所述炉体上设有与炉体水套连通的进水管(15),炉体上设有与燃烧腔(2)连通的出烟室,所述出烟室内设有与炉体水套连通的烟道水套(22),烟道水套(22)围成出烟通道,所述烟道水套(22)上设有出水管(23),所述炉体侧部对应燃烧腔(2)设有加炭口,其特征是所述加炭口至少为一个,所述加炭口上连接有倾斜向上设置的加炭管(3),所述加炭管(3)的顶端设有可将其封闭的加炭盖(39);所述炉体的内腔分隔成上部的助燃腔(8)和下部的燃烧腔(2),所述炉体内设有将助燃腔(8)和燃烧腔(2)连通的第二炉口,所述炉体顶部对应第二炉口开设有第一炉口(31),所述第一炉口(31)上设有可将其封闭的炉盖;所述炉体内在第二炉口处固装有下伸设置的增温筒(7),所述增温筒(7)在靠近第二炉口端的筒壁上开设有多个过气通道,所述增温筒(7)的底端位于加炭口下方,所述炉体内设有其可与外部大气连通且其上部与助燃腔(8)连通的送风通道(9);所述出烟通道内设有呈中空柱状的吸热内胆(6),所述吸热内胆(6 )内设有内胆水套,所述内胆水套上连接有进水分支管(16 ),所述进水分支管(16)的端部伸出出烟室,所述内胆水套上部连接有用于将内胆水套和烟道水套连通的连通管(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暖炉,其特征是所述吸热内胆(6)由铝合金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暖炉,其特征是所述吸热内胆(6)与出烟室同轴线设置,所述吸热内胆(6)的顶部距出烟室内壁的顶面留有出烟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暖炉,其特征是所述增温筒的长度与燃烧腔的长度之比为三分之一至五分之四。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暖炉,其特征是所述增温筒的直径与燃烧腔的直径之比为十分之一至四分之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暖炉,其特征是所述炉体上固装有与炉体水套外表面间隔设置的箱板(4),所述箱板(4)与炉体水套之间的间隙形成送风通道,所述箱板(4)下部设有送风口(36)和可将送风口(36)关闭的风门(37)。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暖炉,其特征是所述炉体水套对应送风口(36)开设有过风口(34),所述炉体水套上设有可将过风口(34)封闭的封门(35)。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采暖炉,其特征是所述箱板(4)顶端的高度高于炉体水套的高度,箱板(4)顶部固装有将炉体上端封闭的盖板(32),所述盖板(32)上开设有第一炉口(31);所述加炭口设置在炉体前侧,所述炉体后侧连接有出烟室;所述炉体内腔靠近其上端部固装有水平设置的隔板(48),所述隔板(48)将炉体内腔分隔为上部的助燃腔(8)和下部的燃烧腔(2),所述隔板(48)上开设有第二炉口,所述隔板(48)后段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烟道水套(22)下部设有与其连通的水平设置的连接水套(21),所述连接水套(21)顶面与盖板(32)底面无间隙设置,所述连接水套(21)伸入炉体内且其侧部与炉体水套连通,所述连接水套(21)的伸入长度小于隔板(48)倾斜段在水平方向投影的长度,所述连接水套(21)与隔板(48)的后段形成出烟口。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采暖炉,其特征是所述增温筒(7)由铸铁铸造或耐高温合成金属管材或非金属耐火材料制成。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采暖炉,其特征是所述过气通道为开设在增温筒(7)上的过气缝(71),过气缝(71)水平设置,多条过气缝(71)上下交错设置且其均匀环布在增温筒(7)上,所述过气缝的宽度为l-3mm。
【文档编号】F24B13/04GK205481131SQ201620087061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9日
【发明人】马文民
【申请人】山东超能采暖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