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389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本发明特别涉及使室内温度稳定在设定温度附近的具有供暖功能的空调机。
我们知道,在以往,空调机在供暖运转时会在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上结霜。这是因为,因供暖运转时的室外机的热交换器成为蒸发器,故伴随外界温度的降低蒸发温度下降,若空气中的水分与露点温度以下的物体接触,便变成水滴,一般,当外界温度在5℃以下时,供暖运转时的蒸发温度为-5~10℃,与室外机的热交换器接触的空气中的水分在热交换器的表面变成霜。一旦出来霜,通过的风量便减少,传热效率降低,更加剧在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上结霜。结果,供暖能力降低,所以,有必要可靠地检测结霜并进行除霜。
更详细一点说,当室外热交换器被霜覆盖完全失去热交换功能时,本来应在通过热交换器时汽化的冷媒仍然保持液体状态而流向压缩机。因此,液体部分积蓄在储液器中,只有气体冷媒被压缩机吸引过去,当超过储液器的容量时,液体状冷媒便流向压缩机,当压缩液体时可能会损坏压缩机。
因此,一般的空调机设有检测室外机的热交换器是否结霜的要否除霜判定电路和除霜运转功能,当要否除霜判定电路判定有必要除霜时,除去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上结的霜。
因在除霜运转时供暖能力也下降,故有必要极力避免所谓空除霜运转,即不管室外机的热交换器结没结霜,都进行除霜运转。因此,要否除霜判定电路必须精确判定是否要除霜。一般的空调机使用室内机侧的热交换器和室外机的热交换器的温度、外部气温和运转持续时间等各种各样的因素进行要否除霜的判定。此外,通过在压缩机开始运转后的6分钟以上的时间内观察室外机的热交换器的温度来提高要否除霜的判定精度。
对于空调机,提案了压缩机的压缩能力一定的无变换器方式的空调机和压缩机的能力可变的变换器方式的空调机。无变换器方式的空调机的控制方式是,当开始供暖运转室温接近设定温度时利用压缩机的断续运转来调整供暖能力,使室温稳定在设定温度附近。这里,断续运转中的压缩机运转时间和停止时间短一点,室温更稳定一些。此外,当压缩机在暂时停止运转后在冷媒压力达到某种程度的平衡之前再开始运转时,负荷加大,损坏可能性大,所以,必须在冷媒压力达到某种程度的平衡之后再开始运转。
因此,一般的空调机在运转停止后大约需要3分钟的时间,冷媒压力才能达到某种程度的平衡,即延迟3分钟后再开始运转。这样一来,为了使室温稳定,先有的无变换器方式的空调机多数使断续运转中的压缩机的停止时间和运转时间都为3分钟。
无变换器方式的空调机在室外机侧不具备电子控制电路,电子控制电路设在室内机侧。因此,当为了进行要否除霜的判定等想要测定室外机侧热交换器的温度时,由于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的连线复杂等原因,不能进行测定,代之以通过测定室内机侧热交换器的温度来判定要否除霜。
例如,如特公昭58-32296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当因结霜而使室外热交换器从外部空气中吸收的热量降低时,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当然下降,供暖能力当然降低,考虑到这一点,使其在室内热交换器的温度比吸入室内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温度高出规定的值时才开始除霜运转。
此外,如特开昭62-206336号公报和特开昭63-15020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室外热交换器完全结霜时的冷媒温度在室内侧热交换器的入口部和中间部没有差别,未结霜时入口冷媒温度比中间部的冷媒温度明显高,考虑到这一点,使其在检测到从压缩机运转开始后经过规定时间的、与室内热交换器的冷媒入口侧连接的管道温度比与室内送风机的各风量对应设定的各指定温度低时才切换到除霜运转。
进而,在检测到从压缩机运转开始后经过规定时间的、与室内热交换器的冷媒入口侧连接的管道温度比第1指定温度低之后再经过指定的时间,检测到上述管道温度比与室内送风机的各风量对应设定的第2各指定温度低时才切换到除霜运转。
另一方面,为了高精度地进行要否除霜的判定,必须等到因压缩机的运转而使冷媒开始流动的热交换器的温度稳定下来。通常,热交换器的温度稳定需要4分钟时间。因此,如上所述,为了高精度地进行要否除霜的判定,压缩机开始运转需要过5分钟的时间。即,对于压缩机的运转时间是3分钟的断续运转,不能高精度地进行要否除霜的判定。因此,存在进行空除霜运转或不管有没有必要除霜都进行除霜运转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变换器方式的空调机,当开始供暖运转室温接近设定温度时,为了使室温稳定在设定温度附近,通过降低供给压缩机的驱动电功率(驱动能驱动电源频率·电压)来调整供暖能力,使室温接近设定温度。但是,当即使供给压缩机的驱动电功率调到最低因供暖能力过大而使室温上升时,与无变换器方式一样压缩机也进行断续运转,将室温调整到设定温度。这样,变换器方式的空调机为了使室温稳定在设定温度附近也进行断续运转,如上所述,在该断续运转时不能高精度地进行要否除霜的判定,存在进行空除霜运转或不管有没有必要除霜都进行除霜运转的问题。
再有,变换器方式的空调机在室外机侧具有电子控制电路,用来控制向压缩机供给的功率(驱动压缩机的电源频率·电压)。因此,测定室外侧热交换器温度和外部空气温度,若室外侧热交换器温度相对外部气温在规定值以下,则判定有必要除霜。该室外侧热交换器温度的测定是以压缩机运转后经过规定时间由于冷媒而使热交换器温度稳定为前提条件的。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能够高精度地判定室外机的热交换器是否结霜,能够防止空除霜运转,同时,通过在需要除霜时确实进行除霜运转,能够提高供暖效率。
简单说来,本发明在室内设有第1热交换器,在室外设有第2热交换器,利用室内温度检测电路检测室内温度,同时,由温度设定电路设定室内温度。利用压缩机使冷媒在第1和第2热交换器中循环,利用除霜运转装置进行除霜运转,用来除去附着在第2热交换器上的霜。根据检测出的室内温度和设定温度控制供给压缩机的电功率,当到了预先设定的时间时,暂时使供给压缩机的电功率增大。
因此,若按照本发明,通过在预先设定的时间暂时使供给压缩机的电功率增大,能够高精度地判定在该期间有没有必要进行第2热交换器的除霜。
此外,因最终要给予压缩机大的驱动力,故当处于刚好在判定第2热交换器有必要除霜之前的状态时,能够一下子转移到有必要除霜的状态。因此,能够缩短处于刚好在判定第2热交换器有必要除霜之前的状态下的运转时间,提高空调机的运转效率。因此,不仅能够降低空调机的运行成本,还能够为防止大气变暖作出贡献。进而,通过高精度地进行是否有必要除霜的判定,能够严格设定判定是否必要除霜的标准,所以,能够更加降低进行空除霜运转的可能性。
最好是,在变更驱动电功率时,判别有无除霜,与判别有必要除霜相对应,利用除霜运转装置进行除霜。
进而,最好是,压缩机连续运转,直到检测出的温度接近设定的温度,根据已接近的情况反复进行压缩机的驱动、停止的断续控制,与到了预定时间的情况相对应将断续运转的压缩机的驱动时间变更为预先设定的时间,而与进行断续运转时检测出的温度和设定的温度无关。
进而,最好是,与从断续运转开始已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相对应变更驱动时间。
进而,最好是,与反复进行压缩机的驱动、停止的次数已到了预定次数的情况相对应变更驱动时间。
进而,最好是,在将驱动时间变更后的断续运转进行了预定的次数之后,根据检测出的温度和设定的温度返回断续控制。
进而,最好是,包含检测室外温度的室外温度检测装置,若检测出的室外温度在预定温度之上,禁止变更驱动时间。
进而,最好是,与从压缩机开始运转已经过了预定的时间的情况相对应变更供给压缩机的电功率的大小。
进而,最好是,检测室外温度,若检测出的室外温度在预定温度之上,禁止变更驱动电功率的大小。
进而,最好是,压缩机由感应电动机或直流电动机驱动,在感应电动机的情况下,通过变更供给的驱动电源的频率和电压,变更供给压缩机的电功率,在直流电动机的情况下,使驱动电压的电压或通断的时间比变化。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机的构成的方框图。
图2是适用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方框图。
图3是用来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体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用来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除霜动作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机的供暖运转时的运转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机的断续运转时的运转区分的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方框图。
图8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除霜动作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空调机的供暖运转时的运转区分的图。
图1所示的空调机是无变换器方式的空调机,包括室外机A和室内机B。室外机A设有压缩机1、四通切换阀2、减压器4、室外侧热交换器5和室外侧送风机8,室内机B设有室内热交换器3、室内空气温度传感器6和室内送风机7。供给室内机B的电源是市电电源,通过连接室内、室外机的导线向室外机A供给电源。在室外机A侧,利用电流检测装置9检测流过压缩机1的耗电电流。此外,为了测定室外热交换器的温度,在室外机A设有用来检测温度的热敏电阻和控制电路。
在图1所示的空调机中,通过顺次连接压缩机1、四通切换阀2、室内热交换器3、减压器4、室外侧热交换器5构成冷冻循环。而且,从压缩机1来的冷媒经四通切换阀2切换,在致冷时,如图1的实线箭头所示那样,利用室外侧热交换器5使从压缩机1来的冷媒凝聚并向外部空气散热,利用室内侧热交换器3使冷媒经减压器4膨胀蒸发,使室内空气致冷后,冷媒经四通切换阀2返回压缩机1。
供暖时,如图1的虚线箭头所示那样,利用室内侧热交换器3使从压缩机1来的冷媒凝聚,使室内空气变暖,利用室外侧热交换器5使冷媒经减压器4膨胀蒸发,由室外空气给热后,冷媒经四通切换阀2返回压缩机1。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方框图。在图2中,控制电路包括室外机A用的控制部20和室内机B用的控制部10。控制部10和20例如由微处理器等构成,室内温度检测电路11的输出和室外温度设定电路12的输出加给控制部10,电流检测电路21的输出、室外侧热交换器温度检测电路25的输出和外气温检测电路26的输出加给控制部20。控制部10向室内送风机开关元件13加给控制信号,控制部20分别向四通切换阀用继电器22、室外送风机用继电器23和压缩机用继电器24加给控制信号。
室内温度检测电路11根据图1所示的室内温度传感器6的输出检测室内温度并将该检测输出送给控制部10。室内温度设定电路12设定室内温度。控制部10判别室内温度检测电路11的检测输出和温度设定电路12设定的设定温度的差,并将该判别信号输出给控制部20。
电流检测电路21根据设在图1所示的室外机A的电流检测装置9的输出检测出耗电电流后送给控制部20。室外侧热交换器温度检测电路25检测图1所示的室外侧热交换器5的温度,外气温检测电路26检测外气温。在该实施例中,根据室外侧热交换器温度检测电路25检测出的温度和外气温检测电路26检测出的温度判别室外侧热交换器5是否结霜。除霜运转将四通阀2切换到致冷循环,使压缩机1来的热气体流向室外侧热交换器5,进行所谓逆动除霜。
控制部10经室内送风机开关元件13控制室内送风机7,控制部20经四通切换阀用继电器22控制四通切换阀2,经室外送风机用继电器23控制室外送风机8,经压缩机用继电器24控制压缩机1。
图3是用来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体动作的流程图。图4同样是用来说明除霜动作的图,图5是表示断续运转时的运转状态的图,图6是表示空调机的供暖运转时的运转区分的图。
其次,参照图1~图6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体动作。再有,以下只对供暖的情况进行说明。供暖时,控制部10根据图2所示的室内温度检测电路11的检测输出判别室内温度。
一般,空调机的壁挂式室内机B设在暖空气集中的天花板附近的位置,所以,对于本实施例的空调机,不能把室内温度传感器6检测的温度作为室内温度。控制部10根据温度设定电路设定的设定温度和室内温度传感器6检测的温度的差向控制部20送出控制信号,控制部20控制压缩机1。
即,压缩机1连续运转,直到测定温度象图6所示那样超过设定温度+4℃,当室内温度上升超过设定温度+4℃时,压缩机1切换到第1断续运转模式,反复进行3分钟运转、3分钟停止的动作。进而,当室内温度上升超过设定温度+6℃时,压缩机1切换到第2断续运转模式,反复进行3分钟运转、8分钟停止的动作。进而,当室内温度上升超过设定温度+9℃时,压缩机1停止运转。在这样的供暖运转循环中,进行下面所述的除霜运转。图3所示的流程图简略示出供暖运转某一个循环中的除霜动作。
下面,对供暖运转某一个循环中的除霜动作进行说明。在图3所示的步骤(图中简称为SP)SP1中进行供暖运转,在SP2中,控制部10判别检测出的温度在图6所示的运转状态下是否超过设定温度+4℃(检测温度—设定温度=4℃),若没有超过,控制部使压缩机用继电器24连续接通,持续向压缩机1供给电流,从而在SP3中进行连续运转。控制部10和20反复进行SP2和SP3的动作,通过使压缩机1连续运转来使室温上升。
当控制部10在SP2中判别测定室温超过设定温度+4℃时,控制部20在SP4中经压缩机用继电器24将压缩机1切换到第1断续运转模式,使其反复进行3分钟运转、3分钟停止的动作。而且,控制部20在SP5中判别是否反复进行了10次第1断续运转模式。通过反复进行SP4和SP5的动作,若使测定的室内温度比设定温度高出+4℃~+6℃,则压缩机1如图5所示,进行10次3分钟运转、3分钟停止的反复运转,而且室内温度一直检测,根据与设定温度的关系,按图6切换其运转模式(连续运转-断续运转-停止)。
当在SP5中判别在检测的温度和设定的温度条件(图6)下反复进行了10次3分钟运转、3分钟停止的第1断续运转模式时,控制部20在SP6中使压缩机用继电器24接通,进行暂时使压缩机1的运转时间延长到5分钟的断续运转。即,如前所述,因在3分钟运转、3分钟停止的断续运转中不能高精度地进行是否有必要除霜的判定,故使压缩机1在进行10次3分钟运转、3分钟停止的断续运转后自动地将运转时间延长到5分钟。
这样,当压缩机1的运转时间变成5分钟时,冷媒的流动稳定,热交换器的温度也稳定,可以使用测定温度来高精度地进行是否有必要除霜的判别。此外,通过使压缩机1进行2次将运转时间延长到5分钟的断续运转,例如在处于即将可以判定室外热交换器5的除霜有必要之前的状态时,室外热交换器5的结霜量增加,室外热交换器5便一下子转移到有必要除霜的状态。如图4所示,是否有必要除霜的判别可以根据外气温和室外热交换器5的温度是否进入预先设定的必须除霜区域来进行。
先有的无变换器方式的空调机是通过从室内侧热交换器3的冷媒入口侧连接的管道温度去推测室外侧热交换器5是否结霜来判定要不要除霜的。但是,该方式对要不要除霜的判定不完善,在本实施例中,和变换器方式的空调机一样,通过测定外气温和室外侧热交换器温度来可靠地进行除霜判定。
这里,问题是断续运转时的压缩机1的运转时间是3分钟。通常,在压缩机1的累积运转时间(当进入除霜运转时,将该累积时间清零)经过20分钟的条件下,在运转中始终测定室外侧热交换器5的温度,但因运转刚开始时室外侧热交换器5的温度还没有稳定下来,故若在压缩机1运转开始4分钟后室外侧热交换器5的温度连续2分钟处在图4所示的由外气温和室外侧热交换器温度决定的必须除霜区域之内,则判定有必要进行上述除霜。
在断续运转时,因压缩机的运转时间是5分钟,故若在压缩机1运转开始3分钟后室外侧热交换器温度连续2分钟处在必须除霜区域之内,则判定要除霜。
控制部20在判别有必要除霜时执行SP8的除霜动作。室外侧热交换器5之所以结霜是因为,供暖运转时的室外侧热交换器5变成蒸发器,伴随外部气温的降低蒸发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分与露点温度以下的物体接触变成水滴,当外部气温到5℃以下时供暖运转时的蒸发器达到-5℃~-10℃,与室外侧热交换器5接触的空气的水分在其表面形成霜。
因此,除霜运转是进行逆循环、即在供暖时暂时切换到冷冻循环,通过将室外侧热交换器5作为凝聚器进行散热,可以将霜除掉。这样,通过将压缩机1的运转时间延长到5分钟的2次运转,可以缩短处在即将判定室外侧热交换器5有必要除霜之前的状态下的运转时间,能够提高空调机的供暖效率。因此,不仅能降低主机的运行成本(降低功耗),而且,还起到防止出现成为最新问题的大气变暖(降低CO2排出量)的效果。
控制部20在SP9中判别检测出的室温是否超过设定温度+6℃(测定温度—设定温度=6℃),若已超过,则在SP12中使压缩机1切换到反复进行3分钟运转、8分钟停止的动作的第2断续运转模式,为此,在使压缩机用继电器24接通3分钟后断开8分钟。控制部20在SP13中判别是否已反复进行了10次第2断续运转模式的3分钟运转、8分钟停止的循环,当判别是反复进行了10次时,在SP14中进行2次将压缩机1的运转时间延长到5分钟的断续运转。而且,与上述SP7一样,在接近5分钟接通时间结束时,在SP15中判别是否有必要除霜,若有必要,则在SP16中执行除霜动作。
因第2断续运转模式而使室温上升,控制部10在SP10中判别室温是否超过设定温度+9℃(测定温度—设定温度=9℃),当控制部10判别室温超过上述条件时,控制部20在SP11中通过压缩机用继电器24停止向压缩机1通电。
再有,在SP6和SP14中,当进行了2次将压缩机1的运转时间延长到5分钟的断续运转时,控制部20将压缩机1的运转时间变回到3分钟,进行原来的断续运转,这以后,当进行了10次将压缩机1的运转时间变回到3分钟的断续运转时,再次进行2次将压缩机1的运转时间延长到5分钟的断续运转,在SP7和SP15中分别进行室外热交换器5要否除霜的判定。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空调机中,若室外温度不在规定温度之下,控制部20便禁止将压缩机1的运转时间延长到5分钟的断续运转。当外部气温较高时,因室外热交换器5几乎不结霜,故没有必要除霜。因此,也没有必要将压缩机1的运转时间延长到5分钟来进行是否有必要除霜的判定,因没有将压缩机1的运转时间延长到5分钟,故通过通常的压缩机1的3分钟的断续运转使室温稳定在设定温度附近。
再有,以上的说明就伴随室内温度传感器6的检测温度的上升控制切换运转模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反之,在检测温度下降的情况下,进行下面的控制。即,当检测出的室温从超过设定温度+9℃的状态(压缩机1停止运转的状态)变到比设定温度低+9℃的状态时,控制部20在SP12中使停止运转的压缩机1以3分钟运转、8分钟停止的第2断续运转模式工作。即使在该第2断续运转模式中,当温度传感器9的检测温度降低、检测的室温比设定温度低+6℃时,控制部10使压缩机1切换到第1断续运转模式,反复进行3分钟运转、3分钟停止的动作,即使在该第1断续运转模式中,当温度传感器6的检测温度降低、检测的室温比设定温度低+3℃时,控制部10 SP3中使压缩机1切换到连续运转的连续运转模式,进行供暖。
这样,在本实施例的空调机中,控制部10根据设定温度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的差切换压缩机1的运转模式,通过调整供暖能力,使室温稳定在设定温度附近。
再有,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部10根据室内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控制压缩机1的通电,但也可以根据外气温检测电路26的输出切换进行使压缩机1的运转时间延长到5分钟的断续运转模式的时间。具体地说,外气温越低,对处在进行将压缩机1的运转时间延长到5分钟的断续运转的时刻的压缩机1,使其反复进行的断续运转的次数减少。
在上述例子中,当压缩机1的运转、停止进行了10次时,进行将压缩机1的运转时间延长到5分钟的断续运转,但当外气温较低时,也可以在压缩机1的运转、停止进行了5次时,进行将压缩机1的运转时间延长到5分钟的断续运转。即,越是处在热交换器1容易结霜的环境,若缩短进行是否要除霜的判定的周期,就可以减少处于必须除霜状态下的运转时间。
再有,即使转移到第1断续运转模式,有时也因温度传感器6的检测温度上升而转移到第2断续运转模式,但这时,也可以进行第2断续运转模式,在压缩机1反复进行了10次3分钟运转、8分钟停止时进行使压缩机1的运转时间延长到5分钟的断续运转。
此外,在第1断续运转方式和第2断续运转方式中,也可以在压缩机1的断续运转次数合计达到10次时,进行使压缩机1的运转时间延长到5分钟的断续运转。
进而,当进行使压缩机1的运转时间延长到5分钟的断续运转时,当室温是要上升时,也可以将压缩机1的停止时间延长到例如从3分钟到5分钟或8分钟,来使室温稳定。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空调机的构成的方框图。前述图1~图6所示的实施例是将本发明用于无变换器方式的空调机,而图7所示的实施例是将本发明用于变换器方式的空调机的例子。
在图7中,室内机B用的控制部10、室内温度检测电路11、室内温度设定电路12、室内送风机用开关元件14、室外机A用控制部20、电流检测电路21、室外侧热交换器温度检测电路25、外气温检测电路26、四通切换阀用继电器22和室外送风机用继电器23与图2一样构成,但对于变换器方式进而设有电源控制部30、整流电路17、升压电路18和变换器19。电源控制部30根据控制部20来的控制信号控制升压电路18和变换器19中的从直流电压到交流电压的变换。整流电路17对交流电源(市电)整流变换成直流电压,送给升压电路18。升压电路18将整流后的直流电压升压,变换器19将升压后的直流电压变换成交流电压,供给压缩机1的电动机绕组。
图8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除霜动作的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空调机的供暖运转时的运转区分的图。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设定温度和温度传感器6的检测温度的温度差控制压缩机1的转速。即,控制部20控制电源控制部30,使变换器19发生的频率象图9所示那样,随着设定温度和温度传感器9的检测温度的差的变大而慢慢变低。随着变换器19产生的频率逐渐变低 , 压缩机1的转速按F6→F5→F4→F3→F2→F1(F6>F5>F4>F3>F2>F1)的顺序逐渐变小。
即,若检测出的室温比设定温度+1.5℃低,压缩机1按F6的转速旋转,若检测温度比设定温度+2℃低,压缩机1按F5的转速旋转,依次下去,若检测温度比设定温度+4℃低,压缩机1按F1的转速旋转。而且,若检测温度比设定温度+4℃低,进行3分钟运转、3分钟停止的第1断续运转。进而,若检测温度比设定温度+6℃低,压缩机的转速为F1,而且进行3分钟运转、8分钟停止的第2断续运转,进而,当第2断续运转已反复进行了4次或检测温度在设定温度+6℃以上时,压缩机1停止运转。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在第1断续运转模式下,也反复进行10次压缩机1的3分钟运转、3分钟停止和进行2次将压缩机1的运转时间延长到5分钟的断续运转。而且,在将该压缩机1的运转时间延长到5分钟的时,进行是否有必要进行室外热交换器5的除霜的判定。若有必要除霜,则进行除霜运转,但在该实施例中,因采用变换器方式,故必须除霜区域因变换器19发生的频率是低频带还是高频带而异。因此,控制部20根据外气温和室外热交换器5的温度的关系是否进入图8所示的与变换器19发生的频率对应的必须除霜区域来进行除霜动作。在图8中,除霜区域a表示压缩机1的驱动电源频率为低频时的区域,除霜区域b表示压缩机1的驱动电源频率为高频时的区域。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因为是在将压缩机1的运转时间延长到5分钟的断续运转期间判定是否有必要进行室外热交换器5的除霜,所以,与无变换器方式的空调机一样,对室外热交换器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是否有必要除霜的判定。
再有,在一般的变换器方式的空调机中,因转移到第2断续运转模式后室温立刻下降又回到第1断续运转状态,故压缩机1几乎不停止(完全停止)运转。
此外,在该实施例的空调机中,即使在压缩机1连续运转时,也每隔规定的时间暂时使供给压缩机1的驱动电功率增大,暂时提高供暖能力,使室外热交换热交换器5结霜量增大。作为增大供给压缩机1的驱动电功率的方法,例如,考虑当压缩机1以驱动频率F1连续运转40分钟时,让压缩机1只有5分钟的时间以转速F1运转。因此,在即将判定热交换器5的除霜有必要之前的状态下,一下子转移到要除霜的状态。所以,能够缩短处在即将判定热交换器5的除霜有必要之前的状态下的时间,能够提高空调机的运转效率。因此,不仅能够降低空调机主机的运行成本,还能够得到防止出现成为最新问题的大气变暖(削减CO2排出量)的效果。
其次,当使用感应电动机作为压缩机1时,有使用直流电动机的情况,下面说明从经整流电路17整流了的直流电源按规定的形式向压缩机1的电动机绕组供给电功率的变换器19。
首先,当使用感应电动机时,为了使压缩机1的转速上升、增大供暖能力,提高供给压缩机1的驱动频率,同时,可以通过增大变换器19的PWM控制脉冲的幅度、提高供给压缩机1的驱动电压和增大驱动电流来增大驱动电功率。考虑利用所谓变换器的PWM控制来提高驱动频率和驱动电压。
另一方面,当使用直流电动机时,为了使压缩机1的转速上升、增大供暖能力,有必要增大供给压缩机1的电功率。当使用倍压整流电路作为整流电路17时,可以得到约DC280V的电压。若要用比它高的电压驱动压缩机1时,使用升压电路18对直流电压进行升压,若要用比它高的电压驱动压缩机1时,可以通过使变换器19的导通时间和截止时间的比率变化来实现。通常可以将通断频率选择为3KHz或5KHz。此外,也可以使用升压电路18,利用PAM控制改善功率因数来增大供给压缩机1的电功率。
关于这些变换器中的PWM控制或PAM控制,因为是例如特开昭59-181973号公报和特开平6-105563号公报等记载的公开技术,在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进而,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是否有必要除霜的判定,所以,可以严格地设定判定要否除霜的基准,从而降低执行空除霜运转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若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当进行压缩机的断续运转时,通过按规定的时序延长压缩机的运转时间,即使在断续时间运转时也可以高精度地进行是否要进行热交换器的除霜的判定。
此外,因为最终对压缩机加给了大的驱动功率,所以,在即将判定热交换器的除霜有必要之前的状态下,能够一下子转移到要除霜的状态。所以,能够缩短处在即将判定热交换器的除霜有必要之前的状态下的运转时间,能够提高空调机的运转效率。进而,因为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要否除霜的判定,所以,能够严格设定判定要否除霜的基准,进一步降低执行空除霜运转的可能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进行供暖运转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室内的第1热交换器(3);设在室外的第2热交换器(5);用来检测室内温度的室内温度检测装置(6);用来设定室内温度的温度设定装置(12);使冷媒在第1和第2热交换器中循环的压缩机();用来除去附着在上述第2热交换器上的霜、对该第2热交换器进行除霜运转的除霜运转装置(1、2、3、4、5);和控制装置(10、20),根据利用上述室内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室内温度和由上述温度设定装置设定的温度控制供给上述压缩机的电功率,当到了预先设定的时间时,暂时使供给上述压缩机的电功率增大。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在变更上述驱动电功率时,判别有无除霜,若有必要除霜,利用上述除霜运转装置进行除霜。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压缩机连续运转,直到上述检测出的温度接近设定的温度,根据已接近的情况反复进行上述压缩机的驱动、停止的断续控制,与到了上述预定时间的情况相对应将上述断续运转的上述压缩机的驱动时间变更为预先设定的时间,而与进行上述断续运转时上述检测出的室内温度和设定的室内温度无关。
4.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与从上述断续运转开始已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相对应变更上述驱动时间。
5.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与反复进行上述压缩机的驱动、停止的次数已到了预定次数的情况相对应变更上述驱动时间。
6.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在将上述驱动时间变更后的断续运转进行了预定的次数之后,根据上述检测出的温度和设定的温度返回上述断续控制。
7.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进而包含检测室外温度的室外温度检测装置,若利用上述室外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室外温度在预定温度以下,上述控制装置禁止变更上述驱动时间。
8.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与从上述压缩机开始运转已经过了预定的时间的情况相对应变更供给上述压缩机的电功率的大小。
9.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进而包括检测室外温度的室外温度检测装置,当利用上述室外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室外温度在预定温度以下时,上述控制装置禁止变更上述驱动电功率的大小。
10.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通过变更供给感应电动机的驱动电源的频率和电压,变更供给上述压缩机的电功率的大小.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压缩机由直流电动机驱动,上述控制装置使供给上述直流电动机的驱动电源的电压或通断时间比变化。
全文摘要
当为了调整供暖能力稳定室内温度而进行压缩机1的断续运转时,通过按规定的时序暂时延长压缩机1的运转时间,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室外热交换器5是否结霜的判定,在防止空除霜运转的同时,通过在有必要进行除霜的状态下可靠地执行除霜运转,能够提高供暖效率。
文档编号F25D21/00GK1275698SQ0010893
公开日2000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25日
发明者柴田悦雄, 绀谷守, 池田裕邦 申请人:夏普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