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制冰机的排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6250阅读:10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制冰机的排水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制冰机,特别涉及将从制冰水箱溢出的水以及由于结露所产生的水排出的排水部的构造。
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有特开平9-210521所示的技术。这是在具有封闭格式制冰部的自动制冰机中,在水箱和循环泵的下方设置只让水箱的前端凸出的大小的排水仓,由该排水仓收留在水箱以及循环泵外壳上结露后落下的水滴以及从水箱溢出的制冰水,从在排水仓上形成的排水口排出到外部。又,上述封闭格式制冰部的2种现有技术,由于均需要可往返倾斜移动地支撑具有相当重量的由水盘、水箱以及循环泵所构成的组件,所以存在构造复杂、容易产生故障的问题。
作为解决上述2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的自动制冰机,封闭格式制冰部采用以下方式构成,在前壁下侧形成开口的箱状的制冰部壳体的下端部上从水平方向可插入退出地安装制冰水箱,将该制冰水箱内的制冰水用循环泵吸入后输送到喷水喷嘴,从喷出口向上方喷射,由在制冰部壳体内上部设置的制冰室的制冰格接受所喷出的制冰水进行制冰,制冰后从制冰格落下的冰块落入到设置在制冰部壳体的中间部位的冰块滑板上并向下方滑动,冲开由于自重自然垂下将制冰部壳体前侧的开口关闭隔板,将冰块从制冰壳体内送出。这种形式的制冰部,由于可动部分只有由于自重自然垂下的较轻的隔板,因而结构简单,不容易产生故障。另外,制冰水箱由合成树脂制成,与金属制品相比,在其表面上的结露少,没有设置象上述第2现有技术那样的排水仓,并且在制冰水箱上设置溢出孔,通过与此连接的溢出管将多余的制冰水直接排出到外部。
另外,在这种自动制冰机中,有例如特开平7-318207号公报所示的流下式制冰部。这是将制冰部的制冰板冷却,用循环泵将合成树脂制成的制冰水箱内的制冰水提供给制冰部,流入到制冰板的制冰面上制造出板状的冰,流下的制冰水中没有结冰的部分返回到制冰水箱内,再次通过循环泵提供给制冰部。
在上述第3以及第4现有技术中,虽然制冰水箱由合成树脂制成,与金属制品相比在其表面上贮冰库内的水分结露较少,但循环泵的外壳由金属制成在其表面结露成水滴,也存在增大后落下的情况。这样存在着将下部的机械室弄脏,对其内部的机器产生不良影响等问题,并且也存在落入到贮冰库内后将贮藏在其内部的冰块或者冰板溶化,或者由于在结冰而将冰块或者冰板粘连的问题。并且,有时也存在当循环泵出现漏油现象而落下的油将下部的机械室内弄脏,对其内部的机器产生不良影响等问题,也存在落入到贮冰库内后将贮藏在其内部的冰块或者冰板污染的问题。进一步,在制冰水箱上连接了溢出管,为清扫需要将制冰水箱取下并安装时,需要将溢出管拆卸,这也是很麻烦的问题。
本发明的自动制冰机的排水构造,包括制冰部、贮存向该制冰部供给所需的制冰水同时接收在制冰部没使用的制冰水的制冰水箱、将该制冰水箱内的制冰水提供给制冰部的循环泵、让该循环泵与制冰水箱连通的连通部件,具有的特征是设置覆盖配置在制冰水箱一侧的循环泵的下侧同时在底面上连接了排水管的合成树脂制成的排水仓,在制冰水箱上设置在排水仓正上方处开口的溢出孔。
上述的本发明优选,让排水仓底面的在溢出孔正下方的部分向着排水管向下倾斜。
上述的本发明优选,在排水仓的一部分上通过分隔壁形成上下延伸的通路同时溢出孔在该通路内的正上方处开口,在与排水仓底面连接的分隔壁的下端部上形成缺口孔。
图2为表示除去

图1的右支架附近后的右侧视图。
图3为表示图1的左侧视图。
图4为表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制冰水箱和排水仓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5为表示沿图4的5-5线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6为表示包括制冰机构部的自动制冰机的整体构造的侧视剖视图。
图中,30—制冰水箱、34—溢出孔、37—排水仓、37a—通路、37b—分隔壁、37c—缺口孔、39—排水管、45—循环泵、46—连通部件(吸入管)、A—制冰部。
制冰部A的制冰部壳体B左右具有支架10L、10R,从各支架10L、10R的下部向左右两侧突出的伸出部10a向后方突出,该伸出部10a的凸出部载置在固定在贮冰库72后壁内面的略为上部上的支撑部件77上,进一步通过用螺钉将左右的支架10L、10R固定在顶板73上,将制冰部A固定在贮冰库72内的上部。在伸出部10a的上方的制冰部A后面和贮冰库72的后壁之间具有相当的间隙,在该处设置蓄能器78、供水以及冷媒用管道、电线等。
该实施例的制冰部A,如图1以及图2所示,由制冰部壳体B、设置在其下端部的制冰水箱30、分别设置在制冰部壳体B的下部、上部以及中间部上的喷水喷嘴40、制冰室50、冰块滑板60所构成。制冰部壳体B整体为箱状,主要由左右1对支架10L、10R、与其前后缘连接的前壁17和后壁20所构成。由于前壁17的上下宽度比后壁20要小很多,制冰部壳体B前侧的下半部上形成开口Ba,该开口Ba由后述的可自由开闭的隔板25所关闭。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左右的各支架10L、10R,从前侧观察的形状整体为上部向外弯曲的倒立L字形,在每个外侧分别形成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增强肋14a、14b以及14c。各支架10L、10R的下部形成向外侧凸出在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向内为コ字截面形的伸出部10a,伸出部10a的下缘和上缘上形成有向内侧延伸的下法兰13a和支撑凸部13b。该伸出部10a比后壁20要向后方凸出,下法兰13a和支撑凸部13b之间形成的水箱支撑槽11也比后壁20要向后方延伸。支撑凸部13b的上面倾斜使得后部上升,和该上面形成间隙,在与平行延伸让各支架10L、10R向内凸出所形成的凸出板13c之间所形成的喷嘴支撑槽12延伸到接近后壁20。另外,在凸出板13c的上方在各支架10L、10R的内面前后部上形成的圆形支撑凸部14e,让其前侧的部分比后侧的要低。在左支架10L的下部一体形成安装后述的排水仓37以及循环泵45的延伸部16,在中间部在2个增强肋14a之间(参见图3)形成将制冰水供给喷水喷嘴40的供水管47通过的插通孔15。
前壁17为比支架10L、10R的上下宽度要小很多的长方形的合成树脂板,其上缘以及略为下部的前侧由横方向延伸的肋17a、17b所增强。在该前壁17的下缘上一体形成横方向延伸的圆棒状的轴支撑棒18。开闭制冰部壳体B的前侧下半部上的开口Ba的隔板25,和由后述的喷水喷嘴40的喷出口43以及制冰室50的制冰格52的列数相同被分割成6个,分别由纵长方形的平板部25a、在上缘形成的C形截面形状的连接部25b所构成。各隔板25把连接部25b插入到在前壁17的下缘上形成的槽(参见图2),通过可自由转动地卡接在轴支撑棒18的外周面上,进行可自由转动地吊装。
后壁20为具有能关闭制冰部壳体B后侧的上下宽度的长方形合成树脂板,其上缘由横方向延伸的肋20a所增强,在其下缘一体形成向后方延伸的覆盖后述的制冰水箱30的后部上侧的大部分的盖子21。在该盖子21上形成向制冰水箱30供给制冰水的供水管要通过的切口(图中均未画出)。
这些各支架10L、10R、前壁17以及后壁20均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形。在该实施例中,在左右的各支架10L、10R上,各支撑凸部14e中插入滑槽支撑筒24的两端部,在前后缘上所形成的槽中插入前壁17以及后壁20的两端,虽然采用的是机械防拔出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粘接的连接方式。
制冰水箱30,如图1~图4所示,从正面观察是中央部的左侧为向下方凹陷的略三角形状,俯视形状为略长方形而上侧开放的箱体,向左右两侧张出的浅支撑部30a通过从前侧沿水平方向插入到上述制冰部壳体B的水箱支撑槽11中,可以装卸。制冰水箱30,主要如图4所示,分隔成沿后缘大部分形成的左支架10L侧的一端部多少向前弯曲的浅排水槽32、和占有其余部分的制冰水收容部31。制冰水收容部31的更深的部分位于左支架10L侧,在该更深部分的前部上形成比左支架10L凸出的供水口33。又,在成为左支架10L侧的支撑部30a上更接近的浅部分的底面上在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参见图3和图4)形成溢出孔34。该溢出孔34位于在制冰水收容部31中由隔壁31b分隔的分隔室31a内(参见图4),分隔室31a由在隔壁31b的下部形成的开口(图中未画出)与制冰水收容部31其余部分相连通。
排水槽32的底面形成为从右支架10R侧向左支架10L侧逐渐加深,在左支架10L侧的向前弯曲部分的前端的最深部分的底面上形成排水孔35。在制冰水箱30的前面形成的立壁30b向上延伸到接近各隔板25的下缘的位置,左右侧壁30c具有除去和立壁30b相同高度的前部后可以插入到水箱支撑槽11内的高度。
如图1~图4所示,在左支架10L的下侧,在位于比前后方向的中间部靠后侧并且比设置制冰水箱30的最深部分靠左侧的位置上设置排水仓37。该排水仓37为上侧开放的箱状合成树脂制品,用螺钉固定在形成在左支架10L下部的延长部16的下侧的凸出部16a(参见图1)上,在设置在排水仓37的底部上的排出口38上连接排水管39。该排水管39的前端导入到设置在贮冰库72的底部的排水口72a中。
在排水仓37中,在前侧并成为制冰水箱30的中心侧的角部上,如图1以及图3~图5所示,由分隔壁37b形成从平面看比溢出孔34大的沿长方形截面形状的上下方向延伸的通路37a。该通路37a的正下方的排水仓37的底面向排水管39侧向下倾斜,在与该倾斜底面的根部侧连接的分隔壁37b的下端部形成缺口孔37c。在将制冰水箱30的支撑部30a插入到水箱支撑槽11内的正常位置上的状态下,如上所述,在制冰水箱30的制冰水收容部3 1的一侧上部上形成的溢出孔34,在成为排水仓37的通路37a内的部分的正上方处开口。并且如上述那样在制冰水箱30的排水槽32的底面的最深部位形成的排水孔35,在排水仓37的后侧并成为制冰水箱30的中心侧的角部内的上方开口。
如图1以及图3~图5所示,在左支架10L的延长部16的下面用螺钉固定的循环泵45位于排水仓37的内侧,其下侧由排水仓37所覆盖。该循环泵45的泵部45a的吸入口45b从排水仓37向前方凸出,与吸入管(连通部件)46连接,吸入管46的另一端通过容易装卸的管接头46a连接在制冰水箱30的供水口33上。一端连接在泵部45a的吐出口45c上的供水管47通过在左支架10L上形成的2个增强肋14a之间以及插通孔15进入到制冰部壳体B内,而另一端连接在后述的喷水喷嘴40上。
喷水喷嘴40为上下一对合成树脂制品并形成扁平形状,用超声波粘接密闭连接,内部为相互连通的纵横管状通路,在其上面形成4行6列的24个喷出口43。喷水喷嘴40的一侧形成有为清扫横方向的各管状通路的2个开口,各开口用硅橡胶制成的塞子42密闭。该喷水喷嘴40从前侧插入到制冰部壳体B的喷嘴支撑槽12内进行安装,在形成在其中央部上侧的供水口上连接供水管47的另一端。
位于制冰部壳体B内的上部的制冰室50,如图2所示,是在两端由左右的各支架10L、10R的上部所支撑的制冰基板51上与喷水喷嘴40的各喷出口43对应固定下侧开口的短圆筒状的24个制冰格52。各制冰格52以及制冰基板5由热传导性好的铜或者铝金属制成,在制冰基板51的上侧蛇行弯曲固定冷却管53并通过各制冰格52的中心,冷却管53循环供给来自机械室71内的冷冻机的冷媒,使得制冰格52冷却。
冰块滑板60,如图1以及图2所示,纵方向并排的多个细长滑道部件61的前后端以及中间部用连接部间62a、62b、62c连接,前后部的下面各由1对横方向的支撑脚片63连接成簧片状,整体由合成树脂一体形成。该冰块滑板60由各1对支撑脚片63弹性连接在2个滑板支撑筒24的外周面上,从临近喷水喷嘴40的上侧向下倾斜配置在制冰部壳体B内,各滑道部件61之间的间隙排列喷水喷嘴40的各喷出口43,从各喷出口43喷出的制冰水不会受到冰块滑板60的干扰。
在制冰运转时,让冷冻机运转,冷却各制冰格52,预先灌满到溢出孔34位置的制冰水箱30内的制冰水由循环泵45吸入,通过供水管47供给喷水喷嘴40,从各喷出口43对着各制冰格52向上方喷出。所喷出的制冰水通过冰块滑板60的各滑道部件61之间喷向冷却的各制冰格52内,其一部分在其内面结冰,其余的由重力返回到制冰水箱30中,再次由循环泵45供给喷水喷嘴40,由于反复向制冰格52的内面喷射,随着经过一段时间,各制冰格52内的结冰随之增多,制冰水箱30内的制冰水也随之降低。当制冰格52内大致由冰充满时,停止制冰运转,如果在冷却管53中通入热气,将制冰室50加热,各制冰格52与其内部制成的冰之间的边界部开始溶化,各制冰格52内的冰成为短圆柱形的冰块C落入到冰块滑板60上,向隔板25的斜下方滑落。自动按压并打开由于重力而自然垂下关闭的隔板25,从制冰部壳体B内落入到贮冰库72内。然后,通过供水管(图中未画出)向制冰水箱30内供给指定量的制冰水,再次开动冷冻机,冷却制冰室50,重复进行制冰运行。
在该实施例中,排水仓37只要有从下侧能覆盖循环泵45和溢出孔34大小就足够了,并且如果供给制冰水箱30内的制冰水过多时,多余的制冰水从位于通路37a正上方的溢出口34通过通路37a落入到排水仓37内,通过排出口38以及排水管39,从贮冰库72底部的排出口72a排出到外部,所以没有必要在溢出孔34上连接溢出管。因此,自动制冰机的排水构造为紧凑型并简化,进一步在清扫时取下安装制冰水箱30时,由于只要将通过容易装卸的管接头46a而与供水口33连接的吸入管46取下而从水箱支撑槽11上装卸即可,可以减少装卸的麻烦。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排水仓37上通过分隔壁37b形成有上下延伸的通路37a,同时让处在其正下方的排水仓37的底面向排水管39向下倾斜,在与该底面连接的分隔壁37b的下端部上形成缺口孔37c,让制冰水箱30的溢出孔34在该通路37a的正上方处开口,从溢出孔34落出的排水不会偏向侧方而通过通路37a落入到排水仓37的底面,直接流向排水管39,不会出现从排水仓37底面跳出飞散的情况。因此,设置在排水仓37内的电气部件的循环泵45不会受到水淋,可以减少故障。
此外,在这种自动制冰机中,当贮冰库72的冰块超过指定高度时,通过高度检测开关将其检测出,而让制冰部A停止动作,如果该高度检测开关发生故障,循环泵45就有可能会与上升的冰块挡接。但是如果依据上述实施例,即使该高度检测开关发生故障,循环泵45的下侧被排水仓37所保护,不会与冰块挡接,可以防止由于这种原因所产生的故障。
上述实施例,虽然是将本发明适用于具有开放格式的制冰部的自动制冰机中,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用循环泵吸入制冰水箱中的制冰水后提供给制冰部,在制冰部没有使用的制冰水返回到制冰水向内的自动制冰机,也可以在包含上述第4现有技术等的各种类型的自动制冰机中。
依据本发明,由于循环泵的下侧被在底面连接了排水管的合成树脂制成的排水仓所覆盖,在循环泵外壳上结露后落下的水滴或者循环泵的漏油被排水仓接收并从排水管排出,不会落入到下部的机械室或者贮冰库内。而且排水仓上水分结露形成的水滴也不会落入到下部的机械室或者贮冰库内。因此,这样的水滴和漏油不会弄脏下部的机械室,或者对其内部的机器产生不良影响,也不会出现让贮冰库内的冰块溶化,或者由于再结冰将冰块粘连的情况,漏油也不会对贮冰库内的冰块产生污染。另外,排水仓只要有从下侧能覆盖循环泵和溢出孔的大小就足够了,从制冰水箱的溢出孔溢出的多余的制冰水落入到排水仓内并从排水管排出,在制冰水箱上没有必要连接溢出管,因此,自动制冰机的排水构造可以是紧凑型并被简化。
另外,如果让排水仓的底面的在溢出孔正下方的部分向排水管向下倾斜,,从溢出孔落入到排水仓内的排水直接流向排水管,可以减少从排水仓底面跳出飞散的情况,因此,可以减少电气部件的循环泵受到水淋的情况。
进一步,如果在排水仓的一部分通过分隔壁形成上下延伸的通路,同时溢出孔在该通路部分的正上方出开口,在与排水仓底面连接的分隔壁的下端部上形成缺口,则从溢出口落入到排水仓内的排水不会偏向外侧,而通过通路落入到排水仓底面流入到排水管的方向,可以进一步减少电气部件的循环泵受到水淋的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制冰机的排水构造,包括制冰部、贮存向该制冰部供给所需的制冰水同时接收在所述制冰部没使用的制冰水的制冰水箱、将该制冰水箱内的制冰水提供给所述制冰部的循环泵、和让该循环泵与所述制冰水箱连通的连通部件,其特征是设置覆盖配置在所述制冰水箱一侧的所述循环泵的下侧同时在底面上连接了排水管的合成树脂制成的排水仓,在所述制冰水箱上设置在所述排水仓正上方处开口的溢出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制冰机的排水构造,其特征是让所述排水仓底面的在所述溢出孔正下方的部分向着所述排水管向下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自动制冰机的排水构造,其特征是在所述排水仓的一部分上通过分隔壁形成上下延伸的通路同时所述溢出孔在该通路内正上方处开口,在与所述排水仓底面连接的所述分隔壁的下端部上形成缺口孔。
全文摘要
一种自动制冰机的排水构造,具有制冰部,在该制冰部,制冰水箱(30)内的制冰水被循环泵(45)吸入后提供给制冰部A,在制冰部没有使用的制冰水返回到制冰水箱中。合成树脂制成的排水仓(37)覆盖设置在制冰水箱一侧的循环泵的下侧,同时在底面上设置排水管(39),在制冰水箱上设置其下端在排水仓的正上方处开口的溢出孔(34)。在排水仓上在溢出孔的正下方部分上形成上下延伸的通路(37a),让在其正下方的底面向排水管向下倾斜。这种制冰部可以不让在循环泵上结露的水滴和漏油落入到下方。
文档编号F25C1/12GK1472487SQ0212734
公开日2004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1日
发明者长泽伸一, 川隅政明, 小谷政弘, 鸟谷千美, 弘, 明, 美 申请人:星崎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