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2351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油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油机。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热泵式制冷、制热装置包括蒸发器及冷凝器等部分,在可作为冷房装置的同时,通过使制冷循环的制冷剂逆向流动,也可作为制热装置使用。
上述具有热泵式制冷、制热装置的冷房装置中,具有能够使制冷剂循环起来的压缩机,而在该压缩机中,为了保证压缩机的正常运行,使用润滑机油。
通过上述压缩机的工作使制冷剂循环起来的过程中,机油和制冷剂将彼此混合并从上述压缩机中排出,因此一般在压缩机的排出口一侧设置分油机,从而分离出包含在制冷剂中的机油。
下面结合附图对现有分油机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现有的分油机包括分油桶1、吸入导管2、制冷剂排出导管3、机油排出导管4。从压缩机(图中未示)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分油桶1。圆筒状分油桶1分离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机油。吸入导管2的一端连接于上述分油桶1,另一端与压缩机连接,并导流从上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气体使其流入至分油桶1内部。制冷剂排出导管3连接在上述分油桶1的上部,并导流经分油操作后的制冷剂气体使其排出至冷凝器(图中未示)一侧。机油排出导管4连接在分油桶1的下部,使从制冷剂气体分离出来的机油重新排出至上述压缩机一侧。
如图2所示,上述吸入导管2连接在尽量远离分油桶1中心的位置上。
因为上述吸入导管2的排出口接近于分油桶1的内周面,因此通过吸入导管2排出的制冷剂气体,因排出之后立即接触到分油桶1的内周面,其流速会减慢下来。
现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分油机的工作原理说明如下。
经上述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在包含有一定量机油的状态下,从压缩机排出并通过吸入导管2流入至分油桶1的内部。
再有,通过上述吸入导管2高速排出至分油桶1内周面的制冷剂气体,通过与分油桶1内周面的接触,其流速会减慢下来,从而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机油从制冷剂气体中分离出来并沿着分油桶1的内周面旋转下淌。
上述通过吸入导管2流入至分油桶1内部并通过气旋方式完成分油过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设置在分油桶1上部的制冷剂排出导管3,排出至冷凝器一侧。从制冷剂气体分离出来的机油,通过设置在分油桶1下部的机油排出导管4,重新被排出至压缩机中。
但是,上述现有分油机存在如下问题。因为制冷剂气体通过吸入导管2直接喷射至分油桶的内周面,因此在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机油没有完全分离出来的情况下,制冷剂气体通过制冷剂排出导管3排出至冷凝器中。从而降低制冷、制热装置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分油机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油机,在分油桶的内周面,设置能够提高分油机分油能力的分油装置,从而能够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把所包含的机油完全分离出来之后排出至冷凝器中。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油机,包括分油桶、吸入导管、制冷剂排出导管、机油排出导管,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分油桶,分油桶是把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机油进行分离的空间;吸入导管的一端与分油桶连接,另一端与压缩机连接,导流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气体,让它流入至分油桶内部;制冷剂排出导管连接在分油桶的上部,并导流经分油操作后的制冷剂气体,让它排出至冷凝器一侧;机油排出导管连接在分油桶的下部,并使从制冷剂气体分离出来的机油排出至压缩机一侧;其特征在于,分油装置设置在所述分油桶的内周面,通过与从所述吸入导管流入的制冷剂气体的接触,分离包含在所述制冷剂气体中的机油。
前述的分油机,其中分油装置是设置在所述分油桶内周面的分油网。
前述的分油机,其中分油装置是设置在所述分油桶内周面的机油接触槽。
前述的分油机,其中分油装置是形成于所述分油桶内周面的多个机油接触凸起。
前述的分油机,其中分油装置是设置在与所述吸入导管连接高度相应的分油桶内周面一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分油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I-I线的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分油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分油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7为图6所示的分油桶的内周面正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0分油桶20吸入导管30制冷剂排出导管40机油排出导管50分油网150机油接触槽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4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分油机包括分油桶10、吸入导管20、制冷剂排出导管30、机油排出导管40、分油装置。从压缩机(图中未示)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分油桶10,圆筒状分油桶10内部是把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机油进行分离的空间。吸入导管20的一端连接于上述分油桶10,另一端连接于上述压缩机,导流从上述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气体,使其流入分油桶10内部。制冷剂排出导管30连接于上述分油桶10的上部,导流经分油操作后的制冷剂气体,使它排出至冷凝器(图中未示)一侧。机油排出导管40连接在上述分油桶10的下部,使从制冷剂气体分离出来的机油排出至上述压缩机一侧。分油装置设置在上述分油桶10的内周面,并与从吸入导管20流入的制冷剂气体进行接触,分离包含在上述制冷剂气体中的机油。
上述分油装置为设置于分油桶10内周面的分油网50,而分油网50设置于吸入导管20连接高度的分油桶10的内周面一侧。
上述吸入导管20连接在尽量远离分油桶10中心的位置,从而使吸入导管20的排出口能够设置在接近于上述分油桶10内周面的位置上。因此,通过吸入导管20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排出之后立即喷射至分油桶10内周面一侧的分油网50。
下面,对本发明分油机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经上述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在包含有一定量的机油的状态下从压缩机排出并通过吸入导管20流入至分油桶10的内部。
再有,通过上述吸入导管20排出至分油桶10内周面的制冷剂气体,通过与分油桶10内周面及设置在分油桶10内周面的分油网50的接触,其流速会减慢下来。与此同时,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机油能够较容易地被吸附起来,从而能够将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机油完全分离,并使其沿着分油桶10的内周面旋转下淌。
通过上述气旋方式,利用分油桶10的内周面和分油网,把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机油完全分离。然后,把制冷剂气体通过设置在分油桶10上部的制冷剂排出导管30排出至冷凝器一侧。
从制冷剂气体分离出来的机油,通过设置在分油桶10下部的机油排出导管40,重新排出至压缩机中。
如图5、图6、图7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这里替代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分油机中的分油网50(请参阅图4),代之以设置在分油桶10内周面的多个机油接触槽150,从而增加与从吸入导管20排出的制冷剂气体的接触面。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分油机中,通过在分油桶10内周面设置的多个机油接触槽150,增加吸入导管20排出的制冷剂气体与分油桶10内周面的接触面。因此在降低制冷剂气体流速的同时,可以使更多的润滑油被吸附在分油桶10内周面,从而可以提高分油机的分油能力。
还有,虽然附图中没有表示,但在分油桶10(请参阅图5)的内周面突出形成具有纵向或横向长度的长方形机油接触凸起,以此替代第二实施例中的机油接触槽150(请参阅图7)。借此增加吸入导管20(请参阅图5)排出的制冷剂气体与上述内周面的接触面。
发明的效果如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分油桶的内周面设置分油装置,从而能够分离出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气体中所包含的机油,具有提高分油机分油能力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分油机,包括分油桶、吸入导管、制冷剂排出导管、机油排出导管,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分油桶,分油桶是把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机油进行分离的空间;吸入导管的一端与分油桶连接,另一端与压缩机连接,导流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气体,让它流入至分油桶内部;制冷剂排出导管连接在分油桶的上部,并导流经分油操作后的制冷剂气体,让它排出至冷凝器一侧;机油排出导管连接在分油桶的下部,并使从制冷剂气体分离出来的机油排出至压缩机一侧;其特征在于,分油装置设置在所述分油桶的内周面,通过与从所述吸入导管流入的制冷剂气体的接触,分离包含在所述制冷剂气体中的机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油装置是设置在所述分油桶内周面的分油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油装置是设置在所述分油桶内周面的机油接触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油装置是形成于所述分油桶内周面的多个机油接触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油装置是设置在与所述吸入导管连接高度相应的分油桶内周面一侧。
全文摘要
一种分油机,包括分油桶、吸入导管、制冷剂排出导管、机油排出导管,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分油桶,分油桶是把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机油进行分离的空间;吸入导管的一端与分油桶连接,另一端与压缩机连接,导流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气体,让它流入至分油桶内部;制冷剂排出导管连接在分油桶的上部,并导流经分油操作后的制冷剂气体,让它排出至冷凝器一侧;机油排出导管连接在分油桶的下部,并使从制冷剂气体分离出来的机油排出至压缩机一侧;分油装置设置在分油桶的内周面,通过与从吸入导管流入的制冷剂气体的接触,分离包含在制冷剂气体中的机油。本发明具有提高分油机分油能力的效果。
文档编号F25B43/02GK1727816SQ20041002012
公开日2006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6日
发明者苏珉镐, 朴赞营, 河道容, 张世东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