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节流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695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向节流短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部件,尤其是指一种空调系统的节流机构。二、 背景技术目前热泵型家用空调等小型制冷系统的节流机构一般都采用毛细管,毛细管节流有价格便宜、 结构简单、能双向流动等优点,但它不能随制冷工况的变化而来调节制冷系统中制冷剂流量,制冷 效率随着制冷工况的变化而降低。而由于夏季制冷与冬季制热工况相差很大, 一般热泵型家用空调 等小型制冷系统对节流毛细管的长度要求不一样,如果在夏季制冷工况时,节流毛细管长度能满足 性能匹配要求,则在冬季制热时,节流毛细管长度就不能满足性能匹配要求。为此,热泵型家用空 调一般在制冷主毛细管之后串联一个由一根辅助毛细管和一个单向阀构成的并联装置,以满足夏冬 工况时毛细管长度的要求,这样系统显得比较复杂,且这套截流装置的材料成本较高。三、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部件,尤其是指一种空调系统的双向节流机构,在制冷和制热转化时 能改变节流效果,来达到调节制冷与制热时节流管的性能匹配要求,提高空调制冷系统的经济性。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改变空调系统中节流毛细管的长度来适应制冷和制热工 况相互转化。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金属管及安装在金属管内的定节流块、滑 阀和过滤器组成,其中滑阀的两个端面为凸圆锥面或凸球面或凸台,滑阀可以在定节流块与金属管 道壁形成的空腔内滑动,并可以封闭定节流块中的较大的轴向贯穿通道;定节流块端面分布多个轴 向贯通的小通道,且两个定节流块的轴向长度不同;两个过滤器分别置于节流管内的两个定节流块 外侧并固定在管道内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制冷和制热时能分别采用不同的节流通道,来满足制冷与制热时 节流管的性能匹配要求,并简化系统,节省原材料。四、
附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剖面图,附图2为定节流块3或5的截面示意图。附图l中.l-金属管、2-过滤器、3-定节流块、4-滑阀、5-定节流块、6-过滤器。 附图2中.7-定节流块中的毛细通道,8-定节流块中的制冷剂通道。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金属管l、过滤器2、定节流块3、滑阀4、定节流块5、过滤器6组成。 其结构形式过滤器2、定节流块3、滑阀4、定节流块5、过滤器6按顺序依次置于金属管1内, 定节流块3和定节流块4隔开适当的距离相对设置,且分别固定在金属管l内壁,滑阀4置于定节流块 3与定节流块5之间,并能在金属管l内滑动,过滤器2、 6分别置于节流管两头的管道内并固定在金 属管1内壁。金属管l的断面不一定是圆形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几何形状;滑阀4的两个端面为凸圆锥面或凸 球面或凸台。可以在定节流块3、 5外表面设置一道或多道环槽,定节流块3、 5可以通过旋压金属管1来固定, 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固定方式。过滤器2、 6可以分别与定节流块3、 5接触固定,也可以隔开一定距离 固定。本实用新型的长度为5 500iM,其断面当量直径为3 50rran;其中滑阀3的轴向尺寸为1 100 ;定节流块的轴向尺寸为1 100咖,其中轴向贯通的多个小通道当量直径为0.1 10mm;过滤器2 和过滤器6的轴向尺寸为0.1 300inm。这样当制冷剂从金属管l的一端流进,经过滤器2后,滑阀4在制冷剂推动下滑向定节流块5,并 封闭定节流块5中除毛细通道外其余通道,制冷剂只能绕流滑闽4并流经定节流块5中的毛细通道和 过滤器6后,流出节流管,反之亦然;这样制冷剂从两个方向流动所经历的节流毛细通道长度就不 相同,就可分别满足制冷和制热时所需匹配的节流长度。
权利要求1.一种双向节流短管,包括金属管和安装在金属管内的滑阀、定节流块及过滤器组成;其特征是定节流块3与定节流块5分别固定管道内壁,滑阀4置于定节流块3与定节流块5之间的空腔内,且可以在此管道空腔内滑动,过滤器2、6位于定节流块4的另一端并固定在管道内。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双向节流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管的长度为5 500mm,其 断面当量直径为3 50mm。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热泵型空调用双向节流短管,其特征在于其中滑阀4的两端为 凸圆锥面或凸球面或凸台,其轴向尺寸为l 100mm。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双向节流短管,其特征在于定节流块3、 5的端面分布多个轴向 贯通小通道,且小通道的当量直径为0.1 7Mi,定节流块4的轴向尺寸为l 100mm。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双向节流管,其特征在于过滤器2和过滤器6的轴向尺寸为0.1 300mm。
专利摘要一种空调系统的双向节流机构,包括金属管及安装在金属管内的滑阀、定节流块和过滤器组成,其中滑阀的两端为凸锥面或凸球面或凸台,滑阀可以在定节流块与金属管内壁形成的空腔内滑动;定节流块固定在管道内,且其端面分布多个轴向贯通小通道;两个过滤器分别置于两个定节流块外端并固定在金属管内。其有益效果是在制冷和制热时能分别采用不同的节流通道,来满足制冷与制热时节流管的性能匹配要求,并简化系统,节省原材料。
文档编号F25B41/06GK201110679SQ20072019907
公开日2008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1日
发明者吴俊云 申请人:吴俊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