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制冰机的制冰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0370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制冰机的制冰水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 发明涉及自动制冰机的制冰水箱,更具体地讲,涉及储存经由循环泵供给的制 冰水,并回收在制冰部未结冰的制冰水的自动制冰机的制冰水箱。
背景技术
例如,已知一种流下式制冰机,其作为连续地制造冰的自动制冰机,由供给至配设 在一对制冰板之间的蒸发管的制冷剂冷却各制冰板的制冰面并制造冰(例如,参考专利文 件1)。图3是概略地显示现有的流下式制冰机10的制冰部18以及制冰水箱20的说明图。 在该流下式制冰机10中,相对地设置由一对制冰板12、12和从图中未显示的冷冻系导出的 蒸发管16构成的两个制冰部18,在两个制冰部18、18的下方配设有制冰水箱20。上述制冰水箱20,在内部形成有储存制冰水的箱部20a,配设在该箱部20a中的循 环泵14的吸入口 14a面临箱部20a的底部附近。此外,在上述制冰部18、18以及制冰水箱 20之间,设有冰引导板42,该冰引导板42接住在该制冰部18、18制造并从该制冰部18、18 落下的冰块C,将其向图中未显示的储冰库引导。在该冰引导板42,设有多个返回孔42a,该 返回孔42a在制冰运转时,使在制冰部18、18未结冰的制冰水(未结冰水)向制冰水箱20 返回。在上述水箱部20a的位于制冰部18 (冰引导板42)的下方的部位,另外地设有在 离底部规定高度的位置开口的溢流管22,经由该溢流管22将剩余水向制冰水箱20的外部 排出。在溢流管22,从上方设有筒状的帽部24,使制冰水从帽部24的下端和箱部20a的底 部之间向该帽部24内流入。S卩,通过该帽部24,实现了将底部附近的制冰水优先地排出的 底部排水。上述箱部20a,具备根据制冰水的水位来检测制冰结束的浮控开关26。该浮控开 关26,在向下方开放的筒状的外罩28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浮子30,能够根据该浮子30的 位置来检测箱部20a内的制冰水的水位。专利文件1 日本特开平11-1487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储存在箱部20a内的制冰水,由于制冰运转时的由循环泵14的吸入而导致 的振动以及从制冰部18滴下的未结冰水等,处于大大地流动的状态(起浪状态)。因此,存 在着流动的制冰水使得浮子30摇动且浮控开关26的工作变得不稳定的问题。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内在的上述缺点,为了恰当地解决上述缺 点而提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浮控开关的工作稳定化的自动制冰机的制 冰水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恰当地达成所期待的目的,本发明涉及的自动制冰机的制冰 水箱,在制冰运转时,以循环泵吸引储存在箱部的制冰水并向制冰部供给,并且,将在制冰部未结冰的制冰水回收至箱部,所述制冰水箱具备溢流部,具备壁部和底升高部,该壁部从所述箱部的底部以规定高度立起且规定 该箱部内的制冰水的最大储存水位,该底升高部经由排出口而向外部排出越过该壁部的剩 余的制冰水;以及隔开部件,设在所述箱部中的循环泵的配设位置的靠近溢流部的侧,将该箱部的 内部二分为循环泵侧的区域和溢流部侧的区域,并且,允许箱部的底部附近的制冰水在两 区域之间流通,其中,在所述箱部中的隔开部件和溢流部之间,配设检测该箱部内的水位的浮控开关。依照本发明,由于在隔开部件和溢流部之间设置了浮控开关,因而抑制了由循环 泵的吸入而产生的制冰水的流动向浮控开关侧传播,能够使该开关的工作稳定化。而且,由 于隔开部件允许箱部的底部附近的制冰水的流动,因而能够恰当地进行底部排水。依照本发明涉及的自动制冰机的制冰水箱,能够使浮控开关的工作稳定化。


图1是概略地显示实施例涉及的制冰水箱和制冰部的纵截面图。图2是实施例涉及的制冰水箱的概略平面图。图3是概略地显示现有的制冰水箱和制冰部的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着,以下,列举优选的实施例,一边参考附图一边对本发明涉及的自动制冰机的 制冰水箱进行说明。并且,在实施例中,以制造半月状的冰的流下式制冰机的制冰水箱为例 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以从图1的状态看制冰水箱的情
况为基准。图1是显示实施例涉及的具备制冰水箱32的流下式制冰机34的概略构成的说明 图,该流下式制冰机34,并列地具备由一对制冰板12、12组成的两个制冰部18。在两个制冰 板12、12之间,配设有从图中未显示的冷冻系导出的蒸发管(蒸发器)16,在制冰运转时将 制冷剂循环供给至该蒸发管16,并且,在除冰运转时将热气体循环供给至该蒸发管16。在 各制冰部18的上方,配设有洒水机构36,构成为在制冰运转时,从该洒水机构36的制冰水 喷射孔40将制冰水供给至制冰板12、12的表面,并且,在除冰运转时,从同一洒水机构36 的除冰水喷射孔41将常温的水供给至制冰板12、12的背面。此外,上述制冰水喷射孔40, 经由制冰水供给管38而与后述的循环泵14的吐出口 14b连接。另外,上述除冰水喷射孔 41经由除冰水供给管72而连接至图中未显示的自来水源。在上述制冰部18的下方,向下倾斜地配设有接住在除冰运转时从制冰部18落下 的冰块C的冰引导板42,向图中未显示的储冰库引导该冰块C。在该冰引导板42,开设有 多个返回孔42a,在制冰部18未结冰的未结冰水从该返回孔42a向制冰水箱32滴下返回。 另外,在除冰运转时,常温的除冰水经由该返回孔42a而向制冰水箱32滴下,储存在该箱32 中,以用作下次的制冰水。
如图2中所示,制冰水箱32形成为由前壁44、后壁46、左壁48、右壁50包围其四周并向上方开放的盘状,在其内部形成有能够储存制冰水的箱部52。如图1中所示,在实 施例中,在箱部52的左侧上方配置有制冰部18,上述未结冰水从箱部52的左侧上方滴下。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箱部52中的未结冰水滴下的部位称为回收域A。箱部52的底部,由从上述左壁48向着右壁50侧向下倾斜的倾斜面54以及水平 的平面部56构成,在该平面部56配设有将制冰水向制冰部18循环供给的循环泵14。该循 环泵14,在其下部设有吸入口 14a,将该吸入口 14a以离开规定间隔的状态面临上述平面部 56。另外,循环泵14,具备与上述制冰水供给管38连通的吐出口 14b,从吐出口 14b向制冰 水供给管38吐出在上述吸入口 14a吸入的制冰水。在箱部52的右侧和上述右壁50的内 侧,形成有以规定高度立起的壁部58,并设有从该壁部58的上部向箱部52的外侧(右侧) 延伸的底升高部60。在该底升高部60,开设有将箱部52内的制冰水中的越过壁部58的剩 余水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口 62。即,起到与现有技术中说明的溢流管22相同的功能的溢流部 64由这些壁部58、底升高部60以及排出口 62在制冰水箱32 —体地构成。上述壁部58的 高度尺寸被设定成比构成制冰水箱32的外壁的前壁44等更低,规定了制冰水箱32的最大 储存水位。此外,溢流软管66连通地连接于上述排出口 62,经由溢流软管66而将剩余水向 外部排出。如图2中所示,在上述箱部52中,在循环泵14和箱部52的回收域A的靠近溢流 部64的侧,经由凹设在制冰水箱32的前壁44和后壁46上的安装槽70、70而装卸自如地 配设有薄板状的隔开部件68。该安装槽70、70,设置成位于从各前壁44和后壁46的上端 缘至上述平面部56的略微上方的位置,当在该安装槽70、70安装隔开部件68时,该隔开部 件68的下端与平面部56不接触。即,在隔开部件68和平面部56之间形成有所需的间隙 V(参考图1)。另外,当将该隔开部件68安装于箱部52时,隔开部件68的上端与上述前壁44和 后壁46的上端一致,比制冰水的最大储存水位(上述壁部58的上端)更面临上方。由此, 箱部52的内部的区域由隔开部件68 二分为循环泵14(回收域A)侧的区域X和溢流部64 侧的区域Y,并且,两区域X、Y之间的制冰水的流通成为仅允许经由上述间隙V的构成。所 以,箱部52内的制冰水中的平面部56附近的制冰水能够经由上述间隙V而在两区域X、Y 之间流通。在上述箱部52中的隔开部件68和溢流部64之间的区域Y,设有浮控开关26。该浮 控开关26,具备向下方开口的外罩28和可上下移动地配设在该外罩28的内部的浮子30。 而且,在制冰运转时,上述浮子30随着逐渐减少的制冰水的储存量而下降,在箱部52内的 制冰水减少至制冰结束水位时,该浮子30检测该情况并判断制冰结束。(实施例的作用)接着,对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此外,在初始状态中,假设制冰水箱32内的制冰 水处于最大储存水位(制冰水的水位与上述壁部58的上端一致的状态)。在制冰运转中, 从图中未显示的冷冻系向蒸发管16供给制冷剂,冷却上述各制冰板12。另外,上述循环泵 14工作,经由上述吸入口 14a吸引制冰水箱32内的制冰水。此时,虽然循环泵14的吸引时 的冲动使得箱部52内的制冰水大大地流动,但通过上述隔开部件68而抑制了浮控开关26 周边的制冰水的流动。
由上述循环泵14向洒水机构36输送的制冰水,经由上述制冰水喷射孔40而向各 制冰板12的表面分散供给,与该制冰板12进行热交换,开始结冰。另外,在制冰部18、18 未结冰的未结冰水从该制冰部18、18落下而被冰引导板42接住,经由上述返回孔42a而向 制冰水箱32返回。当该未结冰水滴下至箱部52内时,虽然在上述回收域A发生制冰水的 流动(起浪),但如上所述,通过隔开部件68而恰当地抑制了浮控开关26周边的制冰水的 流动。如果进行制冰水的循环供给,则逐渐地在上述制冰板12、12上形成冰,与此相伴 的是,制冰水箱32内的制冰水减少。此时,浮控开关26的浮子30随着制冰水的减少而下 降。如果制冰运转进一步进行,并在制冰部18形成规定大小的冰块C,则制冰水箱32内的 制冰水到达制冰结束水位。于是,上述浮控开关26检测该情况,制冰运转结束。即使在该 情况下,由于通过上述隔开部件68而抑制了浮控开关26周边的制冰水的流动,因而浮控开 关26不产生误检测,能够在适当的时机检测制冰结束。如果从制冰运转转移至除冰运转,则通过上述洒水机构36的除冰水喷射孔41将 除冰水(常温的水)供给至制冰板12、12之间,并且,由图中未显示的冷冻系向上述蒸发管 16供给热气体。通过热气体和除冰水的供给,使得形成在各制冰部18的冰块C与制冰板 12,12的结冰面融解,冰块C开始落下。从上述制冰部18落下的冰被上述冰引导板42接 住,经由该冰引导板42而被引导至图中未显示的储冰库。另外,被供给至制冰板12、12之 间的除冰水经由上述冰引导板42的返回孔42a而滴下至制冰水箱32并被储存。于是,向 箱部52内流入的除冰水,经由上述隔开部件68和平面部56之间的间隙V而扩散至箱部52 的全体。由此,箱部52内的水位上升且上述浮子30上升。即使在该情况下,虽然除冰水的 滴下使得在回收域A发生制冰水的流动,但通过上述隔开部件68而抑制了浮控开关26周 边的制冰水的流动。如果除冰运动进一步进行,箱部52内的制冰水达到最大储存水位,则剩余的制冰水越过上述壁部58而向溢流部64侧流入。然后,剩余的制冰水经由上述底升高部60的排 出口 62而向溢流软管66流入,并向制冰水箱32的外部排出。此时,由于循环泵14侧的制 冰水(剩余水)的平面部56附近的制冰水经由间隙V而向溢流部64侧依次流入,因而恰 当地实现了制冰水的底部排水。如以上所说明的,依照实施例涉及的制冰水箱32,由于将溢流部64 —体地设置在箱部52的侧方,因而没有必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另外设置溢流管22,能够使制造成本低廉。 另外,在实施例中,由于隔开部件68位于回收域A和浮控开关26之间,因而能够在浮控开 关26的周围抑制在制冰水或除冰水向制冰水箱32滴下时产生的制冰水的流动。此外,在实施例中,虽然构成为经由安装槽70、70而将隔开部件68装卸自如地设置在制冰水箱32,但也可以在箱部52内一体成形隔开部件68。另外,在实施例中,构成为 在隔开部件68和箱部52的平面部56之间设置间隙V,经由该间隙V而使制冰水流通。然 而,只要是允许底部附近的制冰水的流通的构成即可,例如在隔开部件68的下部侧设置开 口部,经由该开口部而使制冰水流通的构成。在实施例中,虽然以设在流下式制冰机34的制冰水箱32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循环供给制冰水的类型的制冰机,例如喷射式制冰机等的其它制冰机,也能够恰当地采 用本发明涉及的制冰水箱32。
权利要求
一种自动制冰机的制冰水箱,在制冰运转时,以循环泵(14)吸引储存在箱部(52)的制冰水并向制冰部(18)供给,并且,将在制冰部(18)未结冰的制冰水回收至箱部(52),所述制冰水箱具备溢流部(64),具备壁部(58)和底升高部(60),该壁部从所述箱部(52)的底部(56)以规定高度立起且规定该箱部(52)内的制冰水的最大储存水位,该底升高部经由排出口(62)而向外部排出越过该壁部(58)的剩余的制冰水;以及隔开部件(68),设在所述箱部(52)中的循环泵(14)的配设位置的靠近溢流部(64)的侧,将该箱部(52)的内部二分为循环泵(14)侧的区域(X)和溢流部(64)侧的区域(Y),并且,允许箱部(52)的底部(56)附近的制冰水在两区域(X、Y)之间流通,其中,在所述箱部(52)中的隔开部件(68)和溢流部(64)之间,配设检测该箱部(52)内的水位的浮控开关(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制冰机的制冰水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部(52)中的 隔开部件(68)的靠近循环泵(14)的侧,设置向所述箱部(52)内回收在所述制冰部(18) 未结冰的制冰水的回收域(A)。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浮控开关的工作稳定化的自动制冰机的制冰水箱。作为解决手段,在制冰水箱(32)的箱部(52)的外部侧,形成有规定制冰水的最大储存水位的壁部(58)以及具备底升高部(60)的溢流部(64),该底升高部经由排出口(62)而向外部排出越过该壁部(58)的剩余的制冰水。另外,在箱部(52)中的循环泵(14)的配设位置的靠近溢流部(64)的侧,装卸自如地配设有隔开部件(68),该隔开部件将该箱部(52)的内部分为两部分,并且,允许底部(56)附近的制冰水在两区域间流通。另外,在箱部(52)中的隔开部件(68)和溢流部(64)之间,配设有浮控开关(26)。
文档编号F25C1/04GK101809385SQ20088010964
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6日
发明者吉田和弘, 太田秀治, 山口弘城, 米仓祐志, 若槻勇二 申请人:星崎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