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3450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分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部件,具体地说是一种分液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调制冷系统由压缩机_冷凝器_节流装置_蒸发器构成循环,但是对功 率大于lKw的紧凑式空气冷却器以及列管式换热器,均采用多路盘管并联的形式,必须保 持分配到每根盘管内的制冷剂等量,并且流速一致,压力降低到一定的范围内,以达到最佳 的换热效果。从节流装置出来的冷媒气液两相流,通常为气泡流或团状流的流型,所以需要 一个分配设备,把气液两相冷媒充分混合,再等量的分配到各路盘管中去,这种设备叫液体 分流器或分液器。一般安装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之间,保证冷媒的气液两相混合均勻、等量 地分配到蒸发器各盘管中,也就是说,分液器的混合质量决定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但是, 现有技术中冷媒在进入蒸发器之前存在气液分离的问题,从而通过分流器进入蒸发器内的 冷媒不能等量均勻的分配到每根盘管中去,影响蒸发器的换热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日本专利平3-195873,
公开日为1991年8月27日,公开 了一种冷媒分流器,所述冷媒分流器包括中空体;中空体沿长边方向依次设有多个流出管; 流入管,设置在所述中空体内并从中空体端部中间插入;所述流入管沿重力方向从上至下 顺次尺寸设有依次减小的布流孔。现有技术中所述冷媒分流器中布流孔和所述流出管在沿长边方向错位设置,通过 沿重力方向从上到下顺次尺寸设有依次减小的布流孔来改变从布流孔中流出的冷媒的流 速和流量,即上方的冷媒流速低但流量大,下方的冷媒流速高但流量小,从而平均了从流出 管流出的冷媒流速和流量,,但是,由于轴向错位距离太短,对于已经发生气液分离的冷媒 没来得及再次进行混合,就已经从流出管流出,对于已经发生气液分离的冷媒没有再次进 行混合,已经分离的冷媒中,气相冷媒向上流动,液相冷媒向下流动,因而上方流出管中流 出的冷媒气相含量相对多一些,下方流出管中流出的冷媒液相含量相对多一些,也就说,从 现有技术中所述冷媒分流器进入各个盘管内的冷媒的气液比例含量不一致,从而影响蒸发 器的换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冷媒分流器虽能部分解 决气液分离的问题,但对于已经发生气液分离的冷媒其解决的效果不显著,进而提供一种 对冷媒能再次混合的分液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液器,包括中空柱状外管,所述外管沿长边方向依次设有若干外管分流孔,与所述外管分流 孔一一对应连接有流出管;流入管,设置在所述外管内并沿所述外管的长边方向从所述外管一端插入延伸至 所述外管另一端,所述流入管沿所述流入管的长边方向设有若干个布流孔;[0009]沿所述外管轴心线旋转方向所述外管分流孔的轴心线与所述布流孔的轴心线之 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为1 180度。优选所述夹角为60度。所述外管分流孔的轴心线与所述布流孔的轴心线延长线相交,其共同组成的平面 与所述流入管的轴心线垂直。所述外管分流孔的轴心线与所述布流孔的轴心线不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流入管与所述外管都为圆柱状,所述流入管的轴心线与所述外管的轴心线不重合。所述流入管的轴心线位于远离所述流出管一侧。所述外管分流孔为阶梯孔。所述外管的壁厚不均勻,设置所述阶梯孔一侧厚,与所述阶梯孔相对的一侧薄。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分液器中,沿所述外管轴心线旋转方向所述外管分流孔的轴 心线与所述布流孔的轴心线之间具有夹角,也即现有技术在沿长边方向进行错位偏置,冷 媒再次混合的效果不明显,而本实用新型中的分液器在轴向旋转方向进行错位偏置,冷媒 在外管的内壁容易形成涡流,即使有冷媒已经发生气液两相分离也能在涡流的旋转过程中 再次混合,得到再次混合后的冷媒气液含量均勻,从而使得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得到提高。所 述夹角为ι 180度,容易形成涡流,其中所述夹角为60度时最容易形成涡流。2)本实用新型所述分液器中,所述外管分流孔的轴心线与所述布流孔的轴心线延 长线相交,其共同组成的平面与所述流入管的轴心线垂直,也即所述外管分流孔和所述布 流孔沿长边方向处于同一截面位置上,冷媒从流入管里流出,在内部压力和重力及外管分 流孔的引导作用下,冷媒在外管内形成涡流后从相邻的外管分流孔流出,冷媒即有充分混 合的时间,又不至于在外管内等待太长时间而再次分离。3)本实用新型所述分液器中,所述外管分流孔的轴心线与所述布流孔的轴心线不 在同一平面上,也即,不仅沿分液器在轴心线旋转方向有错位偏置,而且沿长边方向上也有 错位设置,同样也能实现冷媒从流出管里流出,在内部压力和重力及外管分流孔的引导作 用下,冷媒在外管内形成涡流后从相邻的外管分流孔流出,冷媒即有充分混合的时间,又不 至于在外管内等待太长时间而再次分离。4)本实用新型所述分液器中,所述流入管与所述外管都为圆柱状,且所述流入管 的轴心线与所述外管的轴心线不重合,也即从流入管和外管同一横截面看,流入管较外管 是偏心设置的,外管内的空间因流入管的偏心设置形成一边大一边小的不对称空间,涡流 从流入管的布流孔中流出后容易在空间大的一边充分混合后从流出管流出,更不容易形成 死角,而不会向两边同时流动,从而避免了远离所述流出管一边的冷媒在流出之前再次气 液分离的可能,优选所述流入管的轴心线位于远离所述流出管一侧,冷媒在充分混合后在 没有任何阻碍的情况下顺利从流出管流出。5)本实用新型所述分液器中,所述外管分流孔为阶梯孔,即使安装在蒸发器出口 端的分液器,冷媒也能很容易的从外管的流出管流入经流入管流出。6)本实用新型所述蒸发器中,所述外管的壁厚不均勻,设置所述阶梯孔一侧厚,与所述阶梯孔相对的一侧薄,在满足设置阶梯孔的同时减少材料的使用,可有效降低生产成 本。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 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蒸发器中分液器示意图;图2a是图1中A-A剖视图;图2b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蒸发器中布流孔沿长边方向偏置的图1的B-B剖视图;图3a是图1中B-B剖视图;图3b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蒸发器中流入管偏心设置与所述外管内的图1中B-B剖 视图;图3c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蒸发器中所述外管壁厚不一致的图1中B-B剖视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流入管,11-布流孔,2-外管,21-外管分流孔,3_外管内 壁空间,4-流出管,α-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液器,包括中空柱状外管2,所述外管2沿长边方向 依次设有若干外管分流孔21,与所述外管分流孔21 —一对应连接有流出管4 ;流入管1,设 置在所述外管2内并沿所述外管2的长边方向从所述外管2 —端插入延伸至所述外管2另 一端,所述流入管1沿所述流入管1的长边方向设有若干个布流孔;沿冷媒流入方向看,沿 所述外管2轴心线逆时针旋转方向所述外管分流孔21的轴心线与所述布流孔的轴心线之 间具有夹角α,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夹角α为60度(见图3a所示)。所述外管分流孔21的轴心线与所述布流孔的轴心线延长线相交,其共同组成的 平面与所述流入管1的轴心线垂直(见图2a所示)。实施例2作为可变换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将所述外管分流孔21 的轴心线与所述布流孔的轴心线延长线相交,其共同组成的平面与所述流入管1的轴心线 垂直,替换为所述外管分流孔21的轴心线与所述布流孔的轴心线不在同一平面上(见图2b 所示),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夹角α为1度。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夹角α替 换为180度,沿冷媒流入方向看,所述外管分流孔21的轴心线与所述布流孔的轴心线之间 的夹角α为沿所述外管2轴心线顺时针旋转。设置所述流入管1与所述外管2都为圆柱 状,所述流入管1的轴心线与所述外管2的轴心线不重合,也即从流入管1和外管2同一横 截面看,流入管1较外管2是偏心设置的,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流入管的轴心线位于远离所 述流出管一侧,外管内壁空间3因流入管1的偏心设置形成一边大一边小的不对称空间,涡 流从流入管1的布流孔中流出后容易在空间大的一边充分混合后从流出管4流出,更不容 易形成死角,而不会向两边同时流动,从而避免了远离所述流出管4 一边的冷媒在流出之前再次气液分离的可能(见图3b所示)。当然,所述流入管的轴心线也可位于其他的偏心位置上,但以设置所述流入管的 轴心线位于远离所述流出管一侧时其效果最佳。此外,还可设置所述外管分流孔21为阶梯孔,以利于在蒸发器输出端气相或液相 冷媒的输出。进一步,还可设置所述外管2的壁厚不均勻,设置所述阶梯孔一侧厚,与所 述阶梯孔相对的一侧薄,在满足设置阶梯孔的同时减少材料的使用,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见图3c所示)。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 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 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 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一种分液器,包括中空柱状外管(2),所述外管(2)沿长边方向依次设有若干外管分流孔(21),与所述外管分流孔(21)一一对应连接有流出管(4);流入管(1),设置在所述外管(2)内并沿所述外管(2)的长边方向从所述外管(2)一端插入延伸至所述外管(2)另一端,所述流入管(1)沿所述流入管(1)的长边方向设有若干个布流孔(11);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外管(2)轴心线旋转方向所述外管分流孔(21)的轴心线与所述布流孔(11)的轴心线之间具有夹角(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为1 1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为6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分流孔(21)的 轴心线与所述布流孔的轴心线延长线相交,其共同组成的平面与所述流入管(1)的轴心线 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分流孔(21)的 轴心线与所述布流孔的轴心线不在同一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管(1)与所述外 管(2)都为圆柱状,所述流入管(1)的轴心线与所述外管(2)的轴心线不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管(1)的轴心线位于远离所述 流出管⑷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分流孔(21)为阶梯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的壁厚不均勻,设置所述阶 梯孔一侧厚,与所述阶梯孔相对的一侧薄。
专利摘要一种分液器,包括中空柱状外管,所述外管沿长边方向依次设有若干外管分流孔,与所述外管分流孔一一对应连接有流出管;流入管,设置在所述外管内并沿所述外管的长边方向从所述外管一端插入延伸至所述外管另一端,所述流入管沿所述流入管的长边方向设有若干个布流孔;沿所述外管轴心线旋转方向所述外管分流孔的轴心线与所述布流孔的轴心线之间具有夹角。现有技术中的冷媒分流器虽能部分解决气液分离的问题,但对于已经发生气液分离的冷媒其解决的效果不显著,进而提供一种对冷媒能再次混合的分液器。
文档编号F25B41/00GK201706817SQ20102024393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日
发明者冯付韬, 沈伟祥, 沈卫立, 石景祯 申请人:杭州沈氏换热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