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水机组中进气管与容器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81117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冷水机组中进气管与容器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冷水机组中进气管与容器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冷水机组中进气管与容器的连接形式为进气管直接插入壳体中焊接。该连接形式由于受法兰和开孔补强等尺寸的限制,不能靠近管板,容易在冷水机组进气管与管板间造成死区,使冷水机组换热管的有效换热长度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若流速过高易对管束产生冲蚀且可能出现流体振动。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能够有效利用换热管的换热长度,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冷水机组中进气管与容器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ー种冷水机组中进气管与容器的连接结构,增设了带有进气孔的外导流筒,所述外导流筒的一端与壳体焊接,另一端与管板焊接,在所述外导流筒的上端通过进气孔连接进气管,所述外导流筒与所述管板和所述壳体构成导流腔体。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I.由于进气接管直接焊接在外导流筒上,使外导流筒与管板和壳体构成了导流腔体,改变了气流方向,防止了进ロ处高速流体对管束的直接冲击,使壳程流体得到较均匀的分布;防止了进ロ段可能出现的流体振动。2.由于外导流筒与管板和壳体构成了导流腔体,使传热死区变为了气流通道,使进ロ段管束的面积得到充分利用,保证了换热管的有效换热长度得到充分发挥作用。3.外导流筒具有一定的温差补偿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起到了膨胀节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但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替代,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參见图I,ー种冷水机组中进气管与容器的连接结构,增设了带有进气孔4的外导流筒2,所述外导流筒2的一端与壳体5焊接,另一端与管板I焊接,在所述外导流筒2的上端通过进气孔4焊接进气管3,所述外导流筒2与所述管板I和所述壳体5构成导流腔体6。[0013]进ー步參见图I :气体由进气管3进入导流容腔6,通过附图箭头所指的导流方向 导入壳体5中,从而进入冷水机组的容器内。
权利要求1.ー种冷水机组中进气管与容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增设了带有进气孔(4)的外导流筒(2),所述外导流筒(2)的一端与壳体(5)焊接,另一端与管板(I)焊接,在所述外导流筒(2)的上端通过进气孔(4)连接进气管(3),所述外导流筒(2)与所述管板(I)和所述壳体(5)构成导流腔体(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水机组中进气管与容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增设了带有进气孔(4)的外导流筒(2),所述外导流筒(2)的一端与壳体(5)焊接,另一端与管板(1)焊接,在所述外导流筒(2)的上端通过进气孔(4)连接进气管(3),所述外导流筒(2)与所述管板(1)和所述壳体(5)构成导流腔体(6)。本实用新型改变了气流方向,防止了进口处高速流体对管束的直接冲击,使壳程流体得到较均匀的分布;减少了传热死区,使进口段管束的面积得到充分利用;防止了进口段可能出现的流体振动;且外导流筒具有一定的温差补偿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起到了膨胀节的作用。
文档编号F25B41/00GK202432771SQ20112052941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7日
发明者刘平 申请人: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