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冷藏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3838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冻冷藏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冻冷藏箱,详细而言,涉及设于下部的机械室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冰箱中存在如下结构:设有机械室及管道(duct),该机械室在底部设置有压缩机和冷却风扇,该管道与该机械室连通且具有通过冷却风扇取入冷却风的取入口。并且,在管道内配置有折弯成波状的管,被冷却了的制冷剂在压缩机的作用下在该管内流动。在管内安装有通过冷却风扇送风来进行散热的细线,由此构成丝式冷凝器(wirecondenser)。丝式冷凝器的一部分层叠并设置在机械室内,大部分的丝式冷凝器在管道之上呈平面状设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在以往的冰箱的用于冷冻循环等的冷凝器(散热器)中存在以如下方式组合而成的结构,即:使一根管曲折弯曲并在一侧附加多根散热丝,使整体形成为平板状的冷凝管呈U字状折弯,然后自其长度方向的中间部折弯,使其两侧部分成为啮合的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另外,在用于冰箱等的冷凝器的换热器(散热器)中存在如下结构:由弯曲成曲折状的载热体流通用的一对软管和安装于各软管的多根传热用的线构成,使各软管的曲折部分呈U字状弯曲而形成相对的一对平面状部分,分别使一个平面状部分位于另一个平面状部分之间,利用Z字状的连接管焊接接合两软管的端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07773号公报(第3、4页,图1)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57-190379号公报(第2、3页,第I图-第5图)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270979号公报(第2页,图2)在专利文献I的冰箱中,将丝式冷凝器的一部分设置在冷却风扇之前,其他的大部分设置在管道上,因此在丝式冷凝器内流动的制冷剂的冷却效率低。另外,管道设在冰箱的前表面侧下部,因此与设于机械室的冷却风扇的距离远,即使从温度低于机械室的管道向机械室流入空气,也无法充分散热。此外,在从管道到达冷却风扇为止,空气的温度升高,冷却风扇的原本目的、即压缩机的冷却不充分。另外,丝式冷凝器与管道未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因此,设置在冰箱的下表面的丝式冷凝器附近产生涡旋等,空气的流动性差,无法充分冷却。此外,需要用于在冰箱的下部设置平面状的丝式冷凝器的宽大空间,另外,丝式冷凝器与冰箱内的温度相比为高温,因此需要一定程度以上的绝热厚度,因此存在冰箱大型化等诸多问题点。专利文献2的冷凝器以如下方式构成,即:使仅在一侧附加有散热丝并进行了曲折弯曲的平板状的管呈U字状折弯,然后从长度方向的中间部折弯,使两侧部分成为啮合的状态,因此,不仅风的流通性差,而且由于散热不足而无法可靠地冷却在管内流动的制冷剂。在专利文献3的换热器中,使弯曲为U字状的一对软管中的一软管位于另一软管之间,因此实现了紧凑化,但位于中间的软管成为风路的阻力,风的流动性差。另外,利用Z字状的连接管焊接接合分别独立地制作的一对换热器的端部,因此不仅焊接的工时增加,而且可能会由于焊接不良而产生制冷剂泄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冻冷藏箱,能够使在散热器内流动的制冷剂高效地进行热交换,并且能够可靠地冷却压缩机。在本发明的冷冻冷藏箱中,在冰箱主体的下部具有机械室,该机械室在该冰箱主体的一个侧板上设有外部空气取入口,在另一个侧板上设有排气口,在该机械室的上述外部空气取入口侧设有冷却用风扇,且在连结该冷却用风扇和上述外部空气取入口的线的延长线上,在上述冷却用风扇的下游侧设有压缩机,在上述冷却用风扇的上游侧以与该冷却用风扇的一部分相对的方式设置有散热器。根据本发明,外部空气取入口、散热器、冷却用风扇及压缩机配置在同一线上,因此能够提高散热器的热交换效率。另外,散热器以与冷却用风扇的一部分相对的方式配置在该冷却用风扇的上游侦牝因此,通过散热器的空气和从外部空气取入口取入的空气流入压缩机侧,能够可靠地冷却压缩机。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冷冻冷藏箱的机械室的背面侧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机械室的省略了一部分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右剖视图。图4是图1中的散热器的立体图。图5是图4中的散热器的制造步骤的说明图。图6是图4中的散热器的制造步骤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冷冻冷藏箱的机械室的背面侧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机械室的省略了一部分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右剖视图。在冰箱主体I的下部的背面侧设有机械室3,在机械室3中,相比于宽度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偏向一侧(图中的右侧)地,设置有具有大的开口部6的隔板5,利用该隔板5在右侧形成A室,在左侧形成B室。附图标记7为冷却用风扇,该冷却用风扇朝向隔板5的开口部6且设置在B室内,在冷却用风扇7的下游侧设置有压缩机8。另外,附图标记4为设置于冰箱主体I的一侧(A室侧)的侧板2a上的外部空气取入口、即管道。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在另一侧(B室侧)的侧板2b上设有排气口。附图标记10为在A室内配设在隔板5的前表面侧(上游侧)的散热器,利用设于冰箱主体I的支承件(holder) 9,设置在比隔板5的开口部6的中心部靠上方的位置。该散热器10为图4所示那样的构造,使供制冷剂流动的一根管11如图5 Ca)所示那样呈大致U字状交替弯曲而形成曲折状态,并如图5 (b)、(c)所示那样在管11的两侧的上下方向上分别接合多根散热丝12。而且,如图6 (a)、(b)中的箭头所示那样,从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呈倒U字状折弯而形成。在如上述那样形成的散热器10中,曲折状的弯曲部Ila交替配置,没有重叠,并且,呈倒U字状折弯的一个管11也没有位于另一个管11内。此外,散热器10由一根管11构成,因此也不需要通过焊接将散热器彼此接合,因此不仅能减少工时,而且也不会由于焊接不良而发生制冷剂泄漏。这样构成的散热器10如上述那样在A室内被支承件9保持,比隔板5的开口部6的中心部靠上方,因此,设置在比冷却用风扇7的中心部靠上方的位置,一个端部13a经由制冷剂配管与压缩机8连接,另一个端部13b经由制冷剂配管与蒸发器(未图示)连接。在如上述那样设置有冷却用风扇7、压缩机8等的机械室3中,管道4、散热器10、冷却用风扇7及压缩机8配置在一直线上,并且,散热器10比隔板5的开口部6的中心部靠上方,因此,位于比冷却用风扇7的中心部靠上方的位置。在具有上述那样的机械室3的冷冻冷藏箱中,在驱动冷却用风扇7时,外部空气从管道4被吸入机械室3的A室,经过设置在冷却用风扇7的上游侧的上方的散热器10的一部分空气和未经过散热器10地被冷却用风扇7直线吸引的空气流入B室,将压缩机8冷却,然后从排气口向外部排出。此时,散热器10配置在连结管道4和冷却用风扇7的线上,因此,不存在由于涡旋等所引起的空气不流畅,能够高效地冷却散热器10。另外,管道4与散热器10的距离短,并且两者位于同一线上,因此温度与外部空气的温度大致相同的空气流入散热器10,能够高效地冷却在管11内流动的制冷剂。此外,散热器10配置在比冷却用风扇7的中心部靠上方的位置,因此在通过冷却用风扇7而从A室向B室流入的空气中,由于与散热器10的热交换而变热的空气和不经过散热器10的温度与外部空气大致相同的空气向压缩机8流动,高效地将压缩机8冷却,因此能够将压缩机8维持在高效率。在上述的说明中,例示了将散热器10设置于冷却用风扇7的上游侧的比冷却用风扇7的中心部靠上方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比冷却用风扇7的中心部靠下方的位置或者相比于冷却用风扇7的中心部位于横向(前方或后方)的位置等、冷却用风扇7的上游侧,以与冷却用风扇7的一部分相对的方式设置散热器10。附图标记说明I 冰箱主体,2a、2b 侧板,3 机械室,4 管道(外部空气取入口),5 隔板,6开口部,7冷却用风扇,8压缩机,9支承件,10散热器,11管,Ila弯曲部,12散热丝,13a散热器的一个端部,13b散热器的另一个端部。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冻冷藏箱,其特征在于, 在冰箱主体的下部具有机械室,该机械室在该冰箱主体的一个侧板上设有外部空气取入口,在另一个侧板上设有排气口, 在该机械室的上述外部空气取入口侧设有冷却用风扇,并且在连结该冷却用风扇和上述外部空气取入口的线的延长线上,在上述冷却用风扇的下游侧设有压缩机,在上述冷却用风扇的上游侧,以与该冷却用风扇的一部分相对的方式设置有散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冷藏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冷却用风扇的上游侧,将上述散热器设置在比该冷却用风扇的中心部靠上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冷藏箱,其特征在于, 相比于上述机械室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偏向上述外部空气取入口侧地设置具有开口部的隔板,在该隔板的下游侧以朝向上述开口部的方式设置上述冷却用风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冻冷藏箱,其特征在于, 使供制冷剂流动的一根管呈大致U字状交替弯曲而形成曲折状,在该形成为曲折状的管的两侧的上下方向上,分别接合多根散热丝,从上述曲折的管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附近开始呈大致倒U字状折弯,从而形成上述散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冻冷藏箱,其特征在于, 使供制冷剂流动的一根管呈大致U字状交替弯曲而形成曲折状,在该形成为曲折状的管的两侧的上下方向上,分别接合多根散热丝,从上述曲折的管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附近开始呈大致倒U字状折弯,从而形成上述散热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冻冷藏箱,在冰箱主体(1)的下部具有机械室(3),该机械室(3)在冰箱主体(1)的一侧板(2a)设有外部空气取入口(4),在另一侧板(2b)设有排气口,在该机械室(3)的外部空气取入口(4)侧设有冷却用风扇(7),且在连结冷却用风扇(7)和外部空气取入口(4)的线的延长线上,在冷却用风扇(7)的下游侧设有压缩机(8),在冷却用风扇(7)的上游侧,以与冷却用风扇(7)的一部分相对的方式设置有散热器(10)。由此,能够使在散热器(10)内流动的制冷剂高效地进行热交换,并且能够可靠地冷却压缩机(8)。
文档编号F25D11/02GK103090618SQ20121034694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日
发明者马田雄一, 中津哲史, 市川纯司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