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源塔制冷供热专用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6118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热源塔制冷供热专用机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空调机组,具体涉及ー种热源塔制冷供热专用机组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利用热源塔进行制冷供热的空调机组由水路换热系统和制冷剂换热系统两个部分组成,水路换热系统主要由机组换热器、热源塔、室内空调等主要部件组成,通过管
路连接形成换热系统,为了实现冬季制热和夏季制冷两个功能,常采用复杂管路连接,并在管路上安装较多阀门进行切换控制,这样就会给工程施工带来较多的麻烦,操作起来十分不便,效率低下,増加成本;同时由于热源塔系统冬季在塔ー侧的水系统回路中有抗冻剂,如果切换不到位会给室内系统造成腐蚀。在当今社会全面关注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的大背景下,这种传统的技术,显然不能符合我国提出的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战略行动,有必要提出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或改进传统エ艺技木。

实用新型内容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源塔制冷供热专用机组系统,以实现一套系统解决制冷、供热和供热水(选项)这3个功能,同时要节约投资资金,提高系统可靠性,延长系统使用寿命,节省运行费用,实现低碳、环保和循环经济。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热源塔制冷供热专用机组系统,包括水路换热系统和制冷剂换热系统,所述的制冷剂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热源塔专用换热器、功能换热器、油分离器、干燥过滤器和电子膨胀阀;所述的压缩机、油分离器和热源塔专用换热器、干燥过滤器、电子膨胀阀和功能换热器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后形成制冷回路;所述的压缩机、油分离器、功能换热器、干燥过滤器、电子膨胀阀和热源塔专用换热器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后形成制热回路。在所述的压缩机上设有二次回油管路,所述的二次回油管路与热源塔专用换热器和功能换热器均相通。在所述的压缩机与油分离器之间连接有一次回油管路,在一次回油管路上设有油过滤器。在所述的热源塔专用换热器设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所述的第一阀门和第五阀门设在制冷回路上,所述的第二阀门和第六阀门设在制热回路上。在所述的功能换热器设有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七阀门和第八阀门,所述的第四阀门和第八阀门设在制冷回路上,所述的第三阀门和第七阀门设在制热回路上。所述的热源塔专用换热器采用铜镍合金管为换热管,并对水室进行喷涂防腐层。所述的热源塔专用换热器为满液式蒸发器,在内部増加有专用防冲挡板。有益效果与现有的热源塔制冷供热机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热源塔制冷供热专用机组,除了具有节能、高效、环保,一套系统解决制冷、供热和供热水这3个功能,实现低碳、环保和循环经济等优点外,还具有工程施工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成本低、操控性能可靠等显著效果,具有很好实用性,能够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图I是制冷剂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水路系统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ー步的解释。如图I和图2所示,热源塔制冷供热专用机组系统主要由水路换热系统和制冷剂换热系统组成。水路换热系统主要由热源塔专用换热器2、功能换热器3、膨胀水箱15、室内空调16和热源塔17等主要部件组成,通过管路连接形成换热系统。制冷剂换热系统主要由压缩机I、热源塔专用换热器2、功能换热器3、油分离器4、干燥过滤器5和电子膨胀阀·32等主要部件组成。压缩机I通过第一管路18与油分离器4相连,油分离器4通过第二管路19与第ー阀门7相连,第五阀门11通过第三管路20与干燥器5相连,干燥器5通过第四管路21依次与电子膨胀阀32、第八阀门14相连,第四阀门10通过第五管路22与压缩机I相连,第一管路18、第二管路19、第三管路20、第四管路21和第五管路22连通后形成制冷回路。油分离器2通过第六管路23与第三阀门9连接,第七阀门13通过第七管路24与干燥器5相连,干燥器5通过第八管路25依次与电子膨胀阀32、第六阀门12相连,第二阀门8通过第九管26路与压缩机I相连,第一管路18、第六管路23、第七管路24、第八管路25和第九管路26连通后形成制热回路。第六管路23与第二管路19可以相连,第九管路26与第五管路22可以相连。在压缩机I与油分离器4之间连接有一次回油管路27,在一次回油管路27上设有油过滤器6。热源塔专用换热器2与功能换热器3通过第十管路28相连,在压缩机I上设有二次回油管路29,第十管路28与二次回油管路29相通。水路换热系统的管路主要包括水源水回路30和空调水回路31,水源水回路30连接在热源塔专用换热器2和热源塔之间,空调水回路31连接在功能换热器3和室内空调16之间,膨胀水箱15和室内空调16设在空调水回路31上,热源塔17设在水源水回路30上。本热源塔机组,夏冬エ况切换采用制冷剂系统切換,大大节省工程管路与阀门连接,降低现场施工的难度与周期。热源塔专用换热器2,采用铜镍合金管为换热管,并对水室进行喷涂防腐层,以适应开放式水系统及冬季エ况时采用防冻剂作载冷剂。此外,在不同エ况下,热源塔专用换热器2可作为冷凝器与满液式蒸发器,内部结构与满液式蒸发器基本相同,只需再增加专用防冲挡板即可。功能换热器3,除换热管材外,与热源塔专用换热器2类似,可以适用于两种エ况,换热管材采用铜管。热源塔专用换热器2及功能换热器3均作为满液式蒸发器,均需要设计回路管路,当作为蒸发器使用吋,需要相应电磁阀打开。该热源塔制冷供热专用机组系统,工作如下夏季エ况制冷剂气体经压缩机I排出后,进入油分离器4,然后经第一阀门7 (此时开启),进入热源塔专用换热器2进行冷凝,热量被冷却水(水源水回路的水)带入热源塔冷却。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经过第五阀门11进入干燥过滤器5,经过电子膨胀阀32节流降压后,通过第八阀门14进入功能换热器3进行蒸发,同时将冷媒水(空调水回路中的水)的温度降低,供给空调。已经蒸发的制冷剂经过第四阀门10进入压缩机I。冬季エ况制冷剂气体经压缩机I排出后,进入油分离器4,然后经第三阀门9 (此时开启),进入功能换热器3进行冷凝,热量加热冷媒水(空调水回路中的水),升温后供给空调。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经过第七阀门13进入干燥过滤器5,经过电子膨胀阀节流降压后,通过第六阀门12进入热源塔专用换热器2进行蒸发,同时将载冷剂(水源水回路的防冻剂)的温度降低,载冷剂利用热源塔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后再进入热源塔专用换热器。已经蒸发的制冷剂经过第二阀门8进入压缩机I。本实用新型的热源塔制冷供热专用机组,除了具有节能、高效、环保,一套系统解决制冷、供热和供热水这3个功能,实现低碳、环保和循环经济等优点外,还具有工程施工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成本低、操控性能可靠等显著效果,具有很好实用性,能够产生很 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权利要求1.一种热源塔制冷供热专用机组,包括水路换热系统和制冷剂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剂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I)、热源塔专用换热器(2)、功能换热器(3)、油分离器(4)和干燥过滤器(5)和电子膨胀阀(32);所述的压缩机(I)、油分离器(4)和热源塔专用换热器(2 )、干燥过滤器(5 )、电子膨胀阀(32 )和功能换热器(3 )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后形成制冷回路;所述的压缩机(I)、油分离器(4)、功能换热器(3)、干燥过滤器(5)、电子膨胀阀(32)和热源塔专用换热器(2)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后形成制热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源塔制冷供热专用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热源塔专用换热器(2)设有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五阀门(11)和第六阀门(12),所述的第一阀门(7)和第五阀门(11)设在制冷回路上,所述的第二阀门(8)和第六阀门(12)设在制热回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源塔制冷供热专用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功能换热器(3)设有第三阀门(9)、第四阀门(10)、第七阀门(13)和第八阀门(14),所述的第四阀门(10)和第八阀门(14)设在制冷回路上,所述的第三阀门(9)和第七阀门(13)设在制热回 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源塔制冷供热专用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压缩机(I)与油分离器(4)之间连接有一次回油管路(27),在一次回油管路(27)上设有油过滤器(6)。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源塔制冷供热专用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源塔专用换热器(2)采用铜镍合金管为换热管,并对水室进行喷涂防腐层。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源塔制冷供热专用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源塔专用换热器(2 )为满液式蒸发器,在内部增加有专用防冲挡板。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源塔制冷供热专用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压缩机(I)上设有二次回油管路(29),所述的二次回油管路(29)与热源塔专用换热器(2)和功能换热器(3)均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源塔制冷供热专用机组系统,包括水路换热系统和制冷剂换热切换系统,所述的制冷剂换热切换系统包括压缩机、热源塔专用换热器、功能换热器、油分离器、电子膨胀阀和干燥过滤器;所述的压缩机、油分离器和热源塔专用换热器、干燥过滤器、电子膨胀阀和功能换热器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后形成制冷回路;所述的压缩机、油分离器、功能换热器、干燥过滤器、电子膨胀阀和热源塔专用换热器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后形成制热回路。与现有的热源塔制冷供热机组相比,该热源塔制冷供热专用机组系统,除了具有节能、高效、环保,一套系统解决制冷、供热和供热水这3个功能,实现低碳、环保和循环经济等优点外,还具有工程施工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成本低、操控性能可靠等显著效果,克服了现有热源系统水管路切换的缺点,具有很好实用性,能够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文档编号F25B41/04GK202648020SQ20122018228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6日
发明者王志林, 周志慧 申请人:江苏辛普森新能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