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85593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电冰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冰箱。其包括:电冰箱主体;设置在电冰箱主体内的冷冻室;覆盖冷冻室的开口的门;配置在冷冻室内,上表面开口的冷冻箱(15);和配置在冷冻箱(15)的上方的制冰装置。另外,冷冻箱(15)具有:位于制冰装置的下方的储冰盒部(16);和隔着分隔壁(18)与储冰盒部(16)形成为一体的食品收纳盒部(17),构成为冷冻箱(15)的两侧壁(19)、分隔壁(18)和前壁(20)各自的高度满足两侧壁的高度>分隔壁的高度>前壁的高度的关系。
【专利说明】电冰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冰箱,特别涉及设置于冷冻室的冷冻箱的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一般而言,在电冰箱设置有冷冻室。在冷冻室设置有制冰装置和冷冻箱(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4-302971号公报)。
[0003]图8是表示现有的电冰箱主体100的截面结构的侧面图、图9是表示该电冰箱的冷冻箱103的结构的立体图。
[0004]现有电冰箱具有电冰箱主体100。在电冰箱主体100内设置有冷冻室101。在冷冻室101安装有门102。在冷冻室101的上部设置有冷冻箱(case) 103。在冷冻箱103的下部设置有收纳容器104。收纳容器104和冷冻箱103,分别能够通过门102的开闭而自如地拉出。
[0005]对冷冻室101的冷冻箱103和收纳容器104的内部,供给来自设置于冷冻室101的背面的冷却器105的冷气。冷气越过冷冻箱103和收纳容器104的前壁上端向下方流出,回流到冷却器105。
[0006]冷冻箱103,如图9所示,包括储冰盒(box)部106和收纳盒部108。储冰盒部106与设置于冷冻室101的顶棚的一部分的制冰装置相对设置。收纳盒部108在储冰盒部106的旁边隔着分隔壁107 —体成型地设置。储冰盒部106和收纳盒部108的两侧的壁、分隔壁107和前壁的高度构成为相同高度。
[0007]但是,在这样的冷冻箱103的结构中,从冷却器105供给的冷气,进入到储冰盒部106和收纳盒部108之后,由于两侧壁、分隔壁107、前壁为相同高度,所以流出目的地不确定。因此,存在如下技术问题:供给到收纳盒部108的冷气会流入到储冰盒部106而将臭味附着到冰上,或者冷气与冷却器105短接(Short circuit)而返回,从而产生冷却不均匀的问题。
[0008]因此提案有如下结构:例如在冷冻箱103的收纳盒部108设置带冷气流出口的盖109,从而确定冷气的流出目的地,并且不使冷气流入储冰盒部106侧。但是,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存在伴随部件增加而成本增高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在不伴随盖等部件的增加的情况下确定冷气的流出目的地从而消除冷却不均匀和臭味等问题的低价的电冰箱。
[0010]本实用新型的电冰箱包括:电冰箱主体;设置在电冰箱主体内的冷冻室;覆盖冷冻室的开口的门;配置在冷冻室内,上表面开口的冷冻箱;和配置在冷冻箱的上方的制冰装置。另外,冷冻箱包括:位于制冰装置的下方的储冰盒部;和隔着分隔壁与储冰盒部形成为一体的食品收纳盒部。而且,冷冻箱的两侧壁、分隔壁和前壁各自的高度构成为满足两侧壁的高度>分隔壁的高度>前壁的高度的关系。[0011]根据这样的结构,供给到冷冻箱的储冰盒部和食品收纳盒部的冷气,充满储冰盒部和食品收纳盒部之后,越过其高度最低的前壁而流出。即,冷气越过储冰盒部和食品收纳盒部的两侧壁、短接而流出的问题不再存在。由此,能够大致均匀地用冷气冷却储冰盒部和食品收纳盒部内整个区域。
[0012]而且,也能够防止食品收纳盒部的冷气越过比前壁高的分隔壁而流出到储冰盒部的问题,所以储冰盒部内的冰也不再附着臭味。另外,打开门拉出冷冻箱时,即使温度较高的外部空气进入到冷冻箱内,该外部空气也会越过前壁而向冷却器流出。另外,比食品收纳盒部内更早充满的储冰盒部内的冷气,越过分隔壁流入到食品收纳盒部。该冷气与从冷却器直接供给到食品收纳盒部的冷气汇合,迅速进行食品收纳盒部内的外部空气的挤出和冷却,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冷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冰箱的结构的正面图。
[0014]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冰箱的冷藏室的门打开时的结构的正面图。
[0015]图3是表示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冰箱的制冰装置部分的侧面看的截面结构的图。
[0016]图4是表示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冰箱的制冰装置旁边的食品收纳盒部的侧面看的截面结构的图。
[0017]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冰箱的冷冻室的门拉开时的冷冻室的结构的平面图。
[0018]图6表示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冰箱的冷冻室的冷冻箱的结构,是从斜上方看的立体图。
[0019]图7表示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冰箱的冷冻室的冷冻箱的结构,是从斜下方看的立体图。
[0020]图8是表示现有的电冰箱主体的截面结构的侧面图。
[0021 ] 图9是表示现有的电冰箱的冷冻箱的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实用新型不受该实施方式限定。
[0023]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冰箱50的结构的正面图,图2是打开该电冰箱50的冷藏室2的门5时的结构的正面图,图3是表示从该电冰箱50的制冰装置12部分的侧面看的截面结构的图。另外,图4是表示从该电冰箱50的制冰装置12旁边的食品收纳盒部17的侧面看的截面结构的图,图5是表示该电冰箱50的冷冻室4的门7拉开时的冷冻室4的结构的平面图。另外,图6表示设置于该电冰箱50的冷冻室4的冷冻箱15的结构,是从斜上方看的立体图,图7表示设置于该电冰箱50的冷冻室4的冷冻箱15的结构,是从斜下方看的立体图。
[0024]如图1?图4所示,电冰箱50具备电冰箱主体I。在电冰箱主体I的内部从上部起依次设置有冷藏室2、蔬菜室3和冷冻室4。
[0025]电冰箱主体I包括:在前方开口的金属制(例如铁板)的外箱Ia ;硬质树脂制(例如ABS制)的内箱Ib ;和在外箱Ia与内箱Ib之间发泡充填的硬质聚氨酯等的隔热件lc。
[0026]电冰箱主体I的冷藏室2、蔬菜室3和冷冻室4的前表面,构成为分别通过因与电冰箱主体I为同样的结构而具有隔热性的门5、6、7开闭自如。其中,冷藏室2的门5,其一端部侧(本实施方式中为面朝该冰箱时的右侧)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被支承,蔬菜室3和冷冻室4的门6、7构成为拉开自如。门5、6、7均构成为能够开闭。
[0027]在电冰箱主体I的冷冻室4的背面侧形成有冷却室8。在冷却室8设置有生成冷气的冷却器9 ;和将冷气供给到冷藏室2、蔬菜室3和冷冻室4的送风风扇。在电冰箱主体I的下表面里部设置有压缩机。冷凝器、散热管、毛细管和冷却器9依次连接成环状,构成制冷循环。在制冷循环中封入有制冷剂,进行冷却运转。另外,在冷却室8的背面部形成有凹部10。在凹部10配置有控制冷却运转的控制基板11。
[0028]制冰装置12组装进冷冻室4的上部。制冰装置12将来自供水管13的水供给到制冰盘14,进行制冰。另外,制冰装置12根据来自控制基板11的信号使制冰盘14适当旋转驱动,将冰蓄积于下部的储冰盒部16内。
[0029]冷冻箱15拆装自如地配置于冷冻室4。如图6所示,冷冻箱15具有:位于制冰装置12的下方的储冰盒部16 ;和位于储冰盒部16的旁边,收纳冷冻食品等的食品收纳盒部17。
[0030]冷冻箱15通过隔着分隔壁18以树脂使储冰盒部16和食品收纳盒部17形成为一体而构成。冷冻箱15,从其正面看位于两侧的两侧壁19、分隔壁18和从正面看位于跟前的前壁20的高度,构成为满足如下的关系:
[0031]两侧壁19的高度>分隔壁18的高度>前壁20的高度
[0032]另外,在冷冻箱15的分隔壁18的前侧上角部形成有向前方下部侧去变低的倾斜形状21。另外,前壁20的上端的实质上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向后凹陷的凹形状的把手部22。而且,冷冻箱15中,储冰盒部16与食品收纳盒部17之间的分隔壁18的背侧的、储冰盒部16侧与食品收纳盒部17侧之间的空隙部23下部,通过肋部24连结。另外,在储冰盒部16和食品收纳盒部17各自的前侧下角部形成有倾斜面部25 (参照图7)。
[0033]另外,在冷冻室4中,在冷冻箱15的前壁20与冷冻室4的门7之间,形成有图4所示的通往前下方的冷气所流过的冷气通道26。冷气通道26的截面积,形成为食品收纳盒部17侧比储冰盒部16侧大,流过冷气通道26的冷气量在储冰盒部16侧和食品收纳盒部17侧分配(比例)不同。
[0034]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把手部22形成于比储冰盒部16侧更靠近食品收纳盒部17侧的位置。由此,作为冷气通道26的一部分的凹形的位置位于食品收纳盒部17侧,所以冷气的分配比例,食品收纳盒部17侧比储冰盒部16侧多。
[0035]收纳容器27配置于冷冻箱15的下部。收纳容器27与冷冻箱15 —起被门7的轨道(未图示)支承。通过将门7拉出,收纳容器27与冷冻箱15 —起被从电冰箱主体I拉出。
[0036]在冷冻室4的背面壁形成有:制冰装置12 ;将冷气供给到储冰盒部16的制冰用冷气吹出口 28 (参照图3);将冷气供给到食品收纳盒部17的冷冻用冷气吹出口 29 (参照图4);以及将冷气供给到收纳容器27的收纳容器用冷气吹出口(未图示)。另外,在冷冻室4的背面壁的最下部形成有冷气返回口 30 (参照图3、图4)。
[0037]对于具有这种结构的电冰箱50,说明其动作和作用。
[0038]首先,在冷却室8生成冷气。所生成的冷气被供给到冷藏室2、蔬菜室3和冷冻室4,冷却这些各收纳室。
[0039]供给到冷冻室4的冷气,从制冰用冷气吹出口 28、冷冻用冷气吹出口 29和收纳容器用冷气吹出口被供给到制冰装置12、和冷冻箱15的储冰盒部16、食品收纳盒部17、以及收纳容器27之后,从冷气返回口 30回流到冷却室8。
[0040]在此,对供给到冷冻箱15的储冰盒部16和食品收纳盒部17的冷气进行说明。该冷气在完全充满储冰盒部16和食品收纳盒部17内时,由于前壁20的高度最低,所以越过各个前壁20,沿前壁20与冷冻室4的门7之间的冷气通道26流下,流向收纳容器27。然后,冷气在之后从冷气返回口 30回流到冷却室8。
[0041]因此,根据电冰箱50的结构,冷气越过冷冻箱15的两侧壁19,向冷气返回口 30短接而流出。由此,能够大致均匀地冷却储冰盒部16和食品收纳盒部17内整个区域。而且,食品收纳盒部17内的冷气也不会越过比前壁20高的分隔壁18而流出到储冰盒部16侦牝所以储冰盒部16内的冰也不会附着臭味。
[0042]另外,越过冷冻箱15的前壁20的冷气,从其下方的收纳容器27的前侧部分顺畅地流入到后方的冷气返回口 30,所以也能够高效率地冷却收纳容器27内的食品。而且,形成于冷冻箱15的前壁20与冷冻室4的门7之间的冷气通道26、以及由把手部22的凹形状形成的冷气通道,构成为食品收纳盒部17侧比储冰盒部16侧大。本实施方式中,储冰盒部16比食品收纳盒部17小,所以根据这样的结构,从储冰盒部16和食品收纳盒部17越过前壁20向冷气通道26流出的冷气量,能够成为与各自的容量相应的量,能够高效率地冷却。
[0043]在此,当食品取出或放入冷冻室4内,或者从冷冻室4取出冰时,使用者打开门7拉出冷冻箱15时,温度较高的外部空气进入到冷冻箱15内,就这样被收纳在电冰箱主体I内。
[0044]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的冷冻箱15中,进入到冷冻箱15内的温度较高的外部空气中,首先储冰盒部16内的外部空气其容量较小,被短时间充满的冷气推上,越过前壁20向冷却室8流出。然后,储冰盒部16内的冷气容量较大,以推开残留于冷气充满慢的食品收纳盒部17内的上部的外部空气的形式,越过分隔壁18进入到食品收纳盒部17内。
[0045]由此,在食品收纳盒部17内,从储冰盒部16内流入的冷气和从冷却室8直接供给到食品收纳盒部17的冷气汇合,冷气短时间充满。因此,能够迅速地冷却收纳在食品收纳盒部17内的食品。特别是在食品收纳盒部17内收纳食品的情况下,有时该食品在从商店到带回家之间与外部空气接触而融化,所以该迅速冷却是有效的。
[0046]另外,冷冻箱15,在其分隔壁18的前侧上角部具有向前方下部侧去而变低的倾斜形状21。由此,与前侧上角部保持直角形状的情况相比,分隔壁18的前端部的强度提高,能够防止分隔壁18的损伤等。而且,分隔壁18的倾斜形状21,与冷冻箱15的把手部22的、储冰盒部16附近的部分连结,所以能够提高对冷冻箱15整体的扭曲等的抵抗力,能够提高冷冻箱15整体的强度。
[0047]而且,在冷冻箱15的前壁20的上端的实质上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具有向后的凹形形状的把手部22。由此,能够在冷冻箱15与门7内表面之间确保手能够插入的程度的间隙。由此,用手操作冷冻箱15的把手部22变得容易,能够提高易用性。
[0048]而且,冷冻箱15中,储冰盒部16与食品收纳盒部17之间的分隔壁18的背侧的、储冰盒部16侧与食品收纳盒部17侧之间的下部,通过肋部24连结。由此,在通过树脂成型形成冷冻箱15的情况下,分隔壁18的下部由肋部24连结,所以能够提高其强度。另外,储冰盒部16与食品收纳盒部17之间的空隙部23成为隔热空间,能够减少相互间的热影响,进行良好的冷却。
[0049]而且,在冷冻箱15的储冰盒部16和食品收纳盒部17的前侧下角部,分别设置有倾斜面部25。由此,冷冻箱15拆装时,冷冻箱15的前侧下角部不会再刮到门7的内表面,能够容易地进行该拆装。
[0050]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电冰箱50,能够不会伴随盖等的部件增加地解决冷却不均匀、臭味的问题,低价且冷却性能好,但是能够在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0051 ]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电冰箱50包括:电冰箱主体I ;设置于电冰箱主体I内的冷冻室4 ;覆盖冷冻室4的开口的门7 ;配置在冷冻室4内,上表面开口的冷冻箱15 ;和配置在冷冻箱15的上方的制冰装置12。另外,冷冻箱15具有:位于制冰装置12的下方的储冰盒部16 ;和隔着分隔壁18与储冰盒部16形成为一体的食品收纳盒部17。冷冻箱15的两侧壁19、分隔壁18和前壁20各自的高度构成为满足两侧壁19的高度>分隔壁18的高度>前壁20的高度的关系。
[0052]根据这样的结构,供给到冷冻箱15的储冰盒部16和食品收纳盒部17的冷气,充满储冰盒部16和食品收纳盒部17之后,越过其高度最低的前壁20而流出。另外,冷气不会越过储冰盒部16和食品收纳盒部17的两侧壁19而短接流出。由此,能够大致均匀地冷却储冰盒部16和食品收纳盒部17内的整个区域。而且,也能够防止食品收纳盒部17内的冷气越过比前壁20高的分隔壁18而流出到储冰盒部16,所以储冰盒部16内的冰也不再附着臭味。
[0053]而且,使用者打开门7,拉出冷冻箱15时,即使温度较高的外部空气进入到冷冻箱15内,也会在该外部空气越过前壁20,向冷却器9流出的同时,成为比食品收纳盒部17更早充满的储冰盒部16内的冷气越过分隔壁18而向食品收纳盒部17流入的情况。该冷气与从冷却器9直接供给到食品收纳盒部17的冷气汇合,迅速进行食品收纳盒部17内的外部空气的挤出和冷却,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冷却。
[0054]另外,分隔壁18的前侧上角部具有向前方下部侧去变低的倾斜形状21。
[0055]根据该结构,与分隔壁18的前侧上角部保持直角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分隔壁18的前端部的强度,能够防止分隔壁18的损伤等。
[0056]另外,冷冻室4在冷冻箱15的下方具有收纳容器27,在冷冻箱15的前壁20与冷冻室4的门7之间形成有通往收纳容器27侧的冷气通道26。
[0057]根据这种结构,越过冷冻箱15的前壁20的冷气,从其下方的收纳容器27的前侧部分顺畅地流入到后方的冷气返回口 30,能够高效地冷却收纳容器27内的食品。
[0058]另外,以流过冷气通道26的冷气量在储冰盒部16侧和食品收纳盒部17侧的分配不同的方式构成冷冻箱15。
[0059]根据这种结构,与储冰盒部16和食品收纳盒部17各自的容量相应的冷气量的冷气,能够越过前壁20流向下方。由此,能够用适当的量的冷气分别冷却储冰盒部16和食品收纳盒部17,所以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冷却。
[0060]另外,在冷冻箱15的前壁20的上端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向后凹的形状的把手部22。
[0061]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冷冻箱15与门7的内表面之间确保手能够插入的程度的间隙。由此,手对冷冻箱15的把手部22的操作变得容易,能够提高易用性。
[0062]另外,冷冻箱15中,储冰盒部16与食品收纳盒部17之间的分隔壁18的背侧的、储冰盒部16侧与食品收纳盒部17侧之间,通过肋部24连结。
[0063]根据这样的结构,在通过树脂成型形成冷冻箱15的情况下,分隔壁18的下部也由肋部24连结,所以能够提高其强度。另外,储冰盒部16侧与食品收纳盒部17侧之间的空隙部23成为隔热空间,能够减少相互间的热的影响,所以能够进行适合各自的最适的冷却。
[0064]另外,在冷冻箱15的储冰盒部16和食品收纳盒部17各自的前侧下角部,设置有倾斜面部25。
[0065]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由门7的轨道等支承的冷冻箱15拆装时,冷冻箱15的前侧下角部不会再刮到门7的内表面,能够容易地进行该拆装。
[0066]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不伴随盖等部件增加地确定冷气的流出目的地从而消除冷却不均匀和臭味等的问题的、低价的电冰箱,这一特别的效果能够实现。由此,不仅能够用于一般用途,而且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商业用的电冰箱等,是有用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冰箱主体; 设置在所述电冰箱主体内的冷冻室; 覆盖所述冷冻室的开口的门; 配置在所述冷冻室内,上表面开口的冷冻箱;和 配置在所述冷冻箱的上方的制冰装置, 所述冷冻箱包括:位于所述制冰装置的下方的储冰盒部;和隔着分隔壁与所述储冰盒部形成为一体的食品收纳盒部, 所述冷冻箱的两侧壁、分隔壁和前壁各自的高度满足以下关系: 两侧壁的高度>分隔壁的高度>前壁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壁的前侧上角部具有向前方下部侧去变低的倾斜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冻室,在所述冷冻箱的下方具有收纳容器, 在所述冷冻箱的所述前壁与所述冷冻室的所述门之间,形成有通往所述收纳容器侧的冷气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冻箱构成为流过所述冷气通道的冷气量在所述储冰盒部侧与所述食品收纳盒部侧的分配不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冷冻箱的所述前壁的上端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向后凹的形状的把手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冷冻箱的所述前壁的上端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向后凹的形状的把手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冻箱中所述储冰盒部与所述食品收纳盒部之间的所述分隔壁的背侧的、储冰盒部侧与食品收纳盒部侧之间,通过肋部连结。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冷冻箱的所述储冰盒部和所述食品收纳盒部各自的前侧下角部,设置有倾斜面部。
【文档编号】F25D23/12GK203719310SQ201420056423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0日
【发明者】山口 太郎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