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回油引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93661发布日期:2020-05-08 22:18阅读:4719来源:国知局
制冷系统回油引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回油引射器。



背景技术:

在制冷机组的运行过程中,为了保证压缩机的润滑,压缩机回油起着关键性作用。压缩机缺油会使效率降低,制冷(热)非常差;缺油后磨损加大,压机温度降低;更严重的就是压缩机卡缸,尤其在室内外机高差较大时更容易产生。目前大多制冷机组压缩机仍然采用自然坡度回油与人工排油,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而现有技术中提出一种引射式回油系统,其工作原理:由于压缩机不能吸入液体,所以吸气管只能开在蒸发器上部,吸取制冷剂气体。但这样一来,沉积在蒸发器底部的冷冻油就无法顺利回到压缩机。将高压气体分出极小一部分从灰色小管直接回到低压,气流流速极快,压力降低,产生引射效应,把蒸发器底部的冷冻油通过黑色视镜管引射回压缩机吸气口,完成引射式回油。

因此在引射式回油系统中,引射装置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有的引射装置工作效率较低。

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新型引射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回油引射器,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回油引射器,包括喷嘴、引射主体、进油装置和出油装置,所述引射主体由第一端到第二端依次设有接收室、混合室和扩散室,所述接收室、所述混合室和所述扩散室相连通,所述喷嘴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引射主体的第一端,所述喷嘴具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接收室相连通,所述出油装置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引射主体的第二端,所述出油装置具有出油通道,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扩散室相连通,所述进油装置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引射主体上,所述进油装置具有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与所述接收室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喷嘴的一端位于所述接收室内。

优选地,所述混合室沿所述引射主体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直径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喷嘴、所述进油装置和所述出油装置均具有外螺纹。

优选地,所述喷嘴、所述进油装置和所述出油装置均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引射主体上。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且成本较低。

2、工作可靠性好,安装维护方便。

3、本身没有运动部件,密封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制冷系统回油引射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喷嘴;2-接收室;3-混合室;4-扩散室;5-出油装置;6-进油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回油引射器,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回油引射器,包括喷嘴1、引射主体、进油装置6和出油装置5。引射主体由第一端到第二端依次设有接收室2、混合室3和扩散室4,接收室2、混合室3和扩散室4相连通。喷嘴1的一端固定于引射主体的第一端,喷嘴1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压缩机的排气装置。喷嘴1具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与接收室2相连通,喷嘴1用于将较高流速的气体导入接收室2内。出油装置5的一端固定于引射主体的第二端,出油装置5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压缩机的吸气管。出油装置5具有出油通道,出油通道与扩散室4相连通,将气体和冷冻油的混合物导回压缩机内。进油装置6具有进油通道,进油通道与接收室2相连通,进油装置6的一端固定于引射主体上,进油装置6的另一端与蒸发器相连通。

使用时,首先将压缩机的排气管路接入喷嘴1的进气通道,蒸发器中的油接入进油装置6的进油通道,出油装置5的出油通道接入压缩机的吸气管。运行时,利用压缩机运行时自身的排气(表压10~15bar),气体以较高速度从喷嘴1流出,进入接收室2,由于气体的流速较高,从而造成进油通道附近产生负压状态,使得蒸发器中的冷冻油表压(表压0.1~2.5bar)由于负压的原因被吸入接收室2内。压缩机的排气气体与冷冻油在混合室3内混合,进行动量交换,在流动过程中速度逐渐均衡,在扩散室4出口处,混合的气体与冷冻油的压力(表压4.5~6bar)高于进入接受室时冷冻油的压力(表压0.1~2.5bar),由于进入接收室2时冷冻油的压力与压缩机吸气管的压力相同,利用压差作用,使冷冻油可以顺利回到吸气管并进入压缩机。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喷嘴1的一端位于接收室2内。喷嘴1排出的气体经过接收室2,由于气体流速较快,使得接收室2内部处于负压状态,从而使得进油通道内的冷冻油被吸入接收室2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喷嘴1位于接收室2内的具体位置,

混合室3的作用是使气体与冷冻油充分结合,从而进行动量交换。本市实施中,混合室3沿引射主体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直径逐渐减小。这样设置可以使得位于边缘的气体和冷冻油的混合物导向中心位置,进一步紊流,从而提高混合效果。

为了方便与压缩机、蒸发器的连接,本实施例中,喷嘴1、进油装置6和出油装置5均具有外螺纹。通过螺纹连接方便与压缩机和蒸发器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喷嘴1、进油装置6和出油装置5均通过焊接固定于引射主体上。这样设置,结构紧固,并且没有缝隙,密封性好。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技术特征:

1.制冷系统回油引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嘴、引射主体、进油装置和出油装置,所述引射主体由第一端到第二端依次设有接收室、混合室和扩散室,所述接收室、所述混合室和所述扩散室相连通,所述喷嘴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引射主体的第一端,所述喷嘴具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接收室相连通,所述出油装置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引射主体的第二端,所述出油装置具有出油通道,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扩散室相连通,所述进油装置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引射主体上,所述进油装置具有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与所述接收室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回油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的一端位于所述接收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回油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室沿所述引射主体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直径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回油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所述进油装置和所述出油装置均具有外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回油引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所述进油装置和所述出油装置均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引射主体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制冷系统回油引射器,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喷嘴、引射主体、进油装置和出油装置,引射主体由第一端到第二端依次设有接收室、混合室和扩散室,接收室、混合室和扩散室相连通,喷嘴的一端固定于引射主体的第一端,喷嘴具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与接收室相连通,出油装置的一端固定于引射主体的第二端,出油装置具有出油通道,出油通道与扩散室相连通,进油装置的一端固定于引射主体上,进油装置具有进油通道,进油通道与接收室相连通。本发明能够将冷却油从吸入,并且与气体混合后,重新流回压缩机内。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有;张文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永有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3
技术公布日:2020.05.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