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量自循环制冷与除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16600发布日期:2021-11-10 00:00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量自循环制冷与除湿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吹塑机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量自循环制冷与除湿系统。


背景技术:

2.当前,在吹塑桶吹塑过程中,既需要使用冷水对模具进行冷却,同时,需要使用冷却的低温压缩空气进入吹针用于吹塑制品,另外,还需要使用干热空气吹于模具外围,以减少模具因低温而凝结的露水。当前,实现上述功能,需要配备针对各自功能的设备,设备成本较大而且浪费资源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一种能量自循环制冷与除湿系统。
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量自循环制冷与除湿系统,包括通过循环管路依次连接的冷凝器、压缩机、蒸发器以及储液罐,上述冷凝器、压缩机、蒸发器以及储液罐通过循环管路围成闭环循环结构,所述循环管路内循环有冷却剂;
5.所述冷却水管路、压缩空气冷却管路以及冷却除湿管路并排缠绕在蒸发器外侧,所述冷却水管路一端与水源供给管路连接,另一端与模具和吹针冷却水道连接,其用于制品定型;
6.所述压缩空气冷却管路一端与空气供给管路连接,另一端与吹针供气管路连接,其用吹塑制品;
7.所述冷却除湿管路一端与吹塑机机罩抽气装置连接,另一端缠绕在冷凝器上,经过冷凝器后与吹塑机机罩吹气装置连通,用于吹向模具外围。
8.其中,所述循环管路依次连接的冷凝器、压缩机、蒸发器以及储液罐置于箱体内,且冷凝器上方的箱体上设置有散热风扇。
9.其中,所述箱体内侧下端面为倾斜面,较低一端连接有排水口,能够将内部的冷凝水排出。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能够实现一机多用,能够实现吹塑生产过程中所需要冷却水、低温压缩空气和干热空气的产生,满足高速吹塑的全部需求,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11.图1所示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2.图2所示为本申请箱体壁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

循环管路,2

散热风扇,3

冷凝器,4

箱体,5

冷却除湿管路,6

压缩机,7

压缩空气冷却管路,8

冷却水管路,9

排水口,10

外层,11

中间层,12

吸音棉,13

内层,14

吸音孔,15

储液罐。
具体实施方式
1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量自循环制冷与除湿系统,
17.包括通过循环管路1依次连接的冷凝器3、压缩机6、蒸发器以及储液罐15,上述冷凝器3、压缩机6、蒸发器以及储液罐15通过循环管路1围成闭环循环结构,所述循环管路1内循环有冷却剂;
18.所述冷却水管路8、压缩空气冷却管路7以及冷却除湿管路5并排缠绕在蒸发器外侧,所述冷却水管路8一端与水源供给管路连接,另一端与模具和吹针冷却水道连接,其用于制品定型;其中水源供给管路采用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详述。
19.所述压缩空气冷却管路7一端与压缩空气供给管路连接,另一端与吹针供气管路连接,其用吹塑制品;其中压缩空气供给管路采用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详述。
20.所述冷却除湿管路5一端与吹塑机机罩抽气装置连接,另一端缠绕在冷凝器3上,经过冷凝器3后与吹塑机机罩吹气装置连通,用于吹向模具外围。
21.其中,所述循环管路1依次连接的冷凝器3、压缩机6、蒸发器以及储液罐15置于箱体4内,且冷凝器3上方的箱体4上设置有散热风扇2,用于为冷凝器3降温。
22.其中,所述箱体4内侧下端面为倾斜面,较低一端连接有排水口9,能够将内部的冷凝水排出。
23.所述冷却剂为氟利昂,所述储液罐内储存有氟利昂。
24.需要说明的是,在吹塑过程中,既需要冷水对模具进行冷却,同时也需要干燥的空气以减少模具因低温而凝结的露水。据此,本申请设计了双循环复合一体机,将制冷和除湿及压缩空气冷却集成为一体的设备。冷却剂采用氟利昂,液态氟利昂在蒸发器吸收水和压缩空气的热量进行汽化,同时将水和压缩空气进行冷却,冷水进入模具和吹针冷却水道用于制品定型,冷却的低温压缩空气进入吹针用于吹塑制品。同时将从吹塑机机罩内抽取的空气进行降温,降温的空气中的水汽冷凝析出。
25.液态氟利昂吸收大量热量而气化,进入压缩机6进行压缩,成为低温高压液态氟利昂,在冷凝器3中释放大量热量,在上循环中抽取的空气通过冷凝器3为冷凝器3降温,同时自身被升温,升温后的干热空气回流至机罩内吹于模具外围,避免模具因低温而结露。
26.如图2所示,上述机构压缩机产生较大的噪音,因此,箱体壁采用降噪音结构,为三层结构,包括外层10、中间层11、内层13,外层10和中间层11中间为真空层,中间层11与内层13之间填充有吸音棉12,且内层壁上设置有多个吸音孔14,此种结构,降噪音效果极其好。
27.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未详述的技术方案,采用公知技术。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能量自循环制冷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循环管路依次连接的冷凝器、压缩机、蒸发器,上述冷凝器、压缩机、蒸发器通过循环管路围成循环结构,所述循环管路内循环有冷却剂;冷却水管路、压缩空气冷却管路以及冷却除湿管路并排缠绕在蒸发器外侧,所述冷却水管路一端与水源供给管路连接,另一端与模具和吹针冷却水道连接,其用于制品定型;所述压缩空气冷却管路一端与空气供给管路连接,另一端与吹针供气管路连接,其用吹塑制品;所述冷却除湿管路一端与吹塑机机罩抽气装置连接,另一端缠绕在冷凝器上,经过冷凝器后与吹塑机机罩吹气装置连通,用于吹向模具外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量自循环制冷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依次连接的冷凝器、压缩机、蒸发器置于箱体内,且冷凝器上方的箱体上设置有散热风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量自循环制冷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侧下端面为倾斜面,较低一端连接有排水口,能够将内部的冷凝水排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量自循环制冷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上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还设置有冷却剂储液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量自循环制冷与除湿系统,包括通过循环管路依次连接的冷凝器、压缩机、蒸发器以及储液罐,上述冷凝器、压缩机、蒸发器以及储液罐通过循环管路围成闭环循环结构,所述循环管路内循环有冷却剂;本申请能够实现一机多用,能够实现吹塑生产过程中所需要冷却水、低温压缩空气和干热空气的产生,满足高速吹塑的全部需求,节约能源。节约能源。节约能源。


技术研发人员:潘玉军 邓永光 吴文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岱纳包装(太仓)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7
技术公布日:2021/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