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97635发布日期:2023-02-04 15:16阅读:71来源:国知局
制冷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具有防止液体的制冷剂(液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的功能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有具有防止液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回液)的功能的制冷循环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2009-14494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热泵式的空调装置:将制冷剂循环设为制热循环启动压缩机,在满足了规定条件时,将制冷剂循环切换成制冷循环而开始制冷运转。根据该空调装置,能够通过制热循环使室内单元中贮存的液体的制冷剂(液体制冷剂)从室内单元向室外单元移动。其结果是,能够避免压缩机启动时的回液,保护压缩机免受回液的影响。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4494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7.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空调装置中,由于在制冷运转开始时进行制热循环,因此,尽管是制冷运转,在从压缩机启动起的一段时间内,也从室内单元排放热。由于在制冷运转中从室内机输送被该热加热后的空气违背用户的要求,因此,用户的舒适性可能降低。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考虑伴随着防止回液的用户的舒适性降低。
8.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制冷循环装置的稳定性,并且抑制用户的舒适性降低。
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0.在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中,供制冷剂进行循环。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压缩机、第1热交换器、第2热交换器、第3热交换器、第1减压装置、第2减压装置、流路切换装置和控制装置。流路切换装置在第1循环方向和与第1循环方向相反的第2循环方向之间选择性地切换制冷剂的循环方向。控制装置控制压缩机、第1减压装置、第2减压装置和流路切换装置。在第1循环方向上,制冷剂按照第1热交换器、压缩机、第2热交换器和第1减压装置的顺序循环,并且按照第1热交换器、压缩机、第3热交换器和第2减压装置的顺序循环。控制装置从第2热交换器和第3热交换器中确定特定热交换器。在从压缩机启动起的经过时间比第1基准时间短的情况下,控制装置从第1减压装置和第2减压装置中确定与特定热交换器连通的特定减压装置,控制装置控制第1减压装置和第2减压装置,使特定减压装置的开度比第1减压装置和第2减压装置中的与特定减压装置不同的减压装置的开度大,控制装置将制冷剂的循环方向设定成第2循环方向。
11.发明效果
12.根据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通过使特定减压装置的开度比第1减压装置和第2减压装置中的与特定减压装置不同的减压装置的开度大,能够提高制冷循环装置的稳定性,并且抑制用户的舒适性降低。
附图说明
13.图1是示出作为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例的空调装置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14.图2是示出图1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15.图3是示出图1的空调装置的运转模式是制冷剂排放模式的情况下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功能框图。
16.图4是示出由图1的控制装置进行的运转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17.图5是示出作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例的空调装置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18.图6是示出由图5的控制装置进行的运转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19.图7是示出作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例的空调装置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20.图8是示出由图7的控制装置进行的运转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21.图9是示出作为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例的空调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22.图10是示出由图9的控制装置进行的运转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23.图11是示出由图9的控制装置进行的油回收模式开始后的运转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24.图12是示出作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例的空调装置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25.图13是示出由图12的控制装置进行的运转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26.图14是示出作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例的空调装置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27.图15是示出由图14的控制装置进行的运转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对图中的相同或对应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原则上不重复其说明。
29.实施方式1
30.图1是示出作为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例的空调装置100的结构的功能框图。作为该制冷循环装置的其他例子,例如可以举出冷冻机或陈列柜。
31.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100包含室外机110、室内机121(第1室内机)、室内机122(第1室内机)、室内机123(第2室内机)、室内机124(第2室内机)和室内机125(第2室内机)。室外机110包含压缩机1、室外热交换器4(第1热交换器)、膨胀阀31(第1减压装置)、膨胀阀32(第1减压装置)、膨胀阀33(第2减压装置)、膨胀阀34(第2减压装置)、膨胀阀35(第2减压装置)、四通阀5(流路切换装置)和控制装置10。膨胀阀31~35各自分别与室内热交换器21~25连通。室内机121~125分别包含室内热交换器21~25,并且分别包含风扇61、62、63、64、65。风
扇61、62、63、64、65分别向室内热交换器21~25送风。
32.控制装置10控制压缩机1的驱动频率,控制压缩机1每单位时间排出的制冷剂量。控制装置10控制膨胀阀31~35各自的开度。控制装置10对空调装置100的运转模式进行切换。该运转模式包含制冷剂排放模式和通常模式。制冷剂排放模式是使室外热交换器4中贮存的液体制冷剂的量移动到室内热交换器21~25中的任意室内热交换器而使室外热交换器4中贮存的液体制冷剂的量减少的运转模式。通常模式是进行基于室内机121~125的制热运转的运转模式。
33.控制装置10控制四通阀5,在第1循环方向和与第1循环方向相反方向的第2循环方向之间选择性地切换制冷剂的循环方向。图1示出第1循环方向。四通阀5通过使压缩机1的排出口与室内热交换器21~25各自连通,并且使室外热交换器4与压缩机1的吸入口连通,将制冷剂的循环方向设为第1循环方向。在第1循环方向上,制冷剂按照室外热交换器4、四通阀5、压缩机1、四通阀5、室内热交换器21和膨胀阀31的顺序循环。制冷剂按照室外热交换器4、四通阀5、压缩机1、四通阀5、室内热交换器22和膨胀阀32的顺序循环。制冷剂按照室外热交换器4、四通阀5、压缩机1、四通阀5、室内热交换器23和膨胀阀33的顺序循环。制冷剂按照室外热交换器4、四通阀5、压缩机1、四通阀5、室内热交换器24和膨胀阀34的顺序循环。制冷剂按照室外热交换器4、四通阀5、压缩机1、四通阀5、室内热交换器25和膨胀阀35的顺序循环。在第1循环方向上,室内热交换器21~25分别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室外热交换器4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
34.图2是示出图1的控制装置10的结构的功能框图。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10包含处理电路11、存储器12和输入输出部13。处理电路11可以是专用的硬件,也可以是执行存储器12中存储的程序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装置)。在处理电路11是专用的硬件的情况下,处理电路11例如是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程序化的处理器、并列程序化的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将它们组合而成的部件。在处理电路11是cpu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的功能通过软件、固件或者软件与固件的组合来实现。软件或固件记作程序,存储于存储器12。处理电路11读出并执行存储器12中存储的程序。存储器12包含非易失性或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例如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闪存、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和磁盘、软盘、光盘、压缩盘、迷你盘或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多功能盘)等。另外,cpu也被称作中央处理装置、处理装置、运算装置、微处理器、微计算机、处理器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
35.输入输出部13接受来自用户的操作,并且将处理结果输出给用户。输入输出部13例如包含鼠标、键盘、触摸面板、显示器和扬声器。
36.多数情况下,室外机110配置于室外空间。在需要针对室内空间的制热运转的情况下,通常,室外空间的温度比较低。因此,在制热模式下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外热交换器4内的气体的制冷剂在空调装置100已停止的期间内,被低温的空气冷却而液化。在空调装置100已停止的期间内,室外热交换器4中贮存的液体制冷剂的量容易增加。因此,当重新
开始空调装置100的制热模式时,来自室外热交换器4的液体制冷剂可能被吸入到压缩机1。当产生这样的回液时,压缩机1中贮存的润滑油的润滑性能降低,压缩机1有可能发生故障。
37.因此,在空调装置100中,进行如下制冷剂排放模式:在制热运转开始时,将制冷剂的循环方向临时设为第2循环方向,使室外热交换器4中贮存的制冷剂移动到室内热交换器21~25中的预先确定的至少1个室内热交换器。在空调装置100中,该预先确定的至少1个室内热交换器是室内热交换器21(特定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22(特定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4中贮存的液体制冷剂的量因制冷剂排放模式而减少。因此,即使将制冷剂的循环方向切换到第1循环方向而开始通常模式,也不容易产生回流。此外,室内热交换器21~25中的在制冷剂排放模式下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限于室内热交换器21、22。因此,也能够抑制由于在制热运转中从室内机输送冷却后的空气而引起的用户的舒适性降低。
38.图3是示出图1的空调装置100的运转模式是制冷剂排放模式的情况下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功能框图。如图3所示,控制装置10打开分别与室内热交换器21、22连通的膨胀阀31(特定减压装置)和膨胀阀32(特定减压装置),关闭膨胀阀33~35,控制四通阀5,将制冷剂的循环方向设定成第2循环方向。在第2循环方向上,制冷剂按照压缩机1、四通阀5、室外热交换器4、膨胀阀31、室内热交换器21和四通阀5的顺序循环。制冷剂按照压缩机1、四通阀5、室外热交换器4、膨胀阀32、室内热交换器22和四通阀5的顺序循环。室外热交换器4中贮存的液体制冷剂移动到室内热交换器21、22。
39.控制装置10在使制冷剂排放模式持续基准时间tr1后,将运转模式从制冷剂排放模式切换到通常模式。在通常模式下,控制装置10将制冷剂的循环方向从第2循环方向切换到第1循环方向,打开在制冷剂排放模式下已关闭的膨胀阀33~35。
40.图4是示出由图1的控制装置10进行的运转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通过对空调装置100进行统合处理的未图示的主流程,按照每个采样时间进行图4所示的处理。以下,将步骤简记作s。
41.如图4所示,控制装置10在s101中,判定从压缩机1启动起的经过时间是否比基准时间tr1(第1基准时间)短。在从压缩机1启动起的经过时间比基准时间tr1短的情况下(s101中“是”),控制装置10在s102中,将运转模式设定成制冷剂排放模式后,使处理返回主程序。控制装置10在s102中,打开与预先确定的室内热交换器连通的膨胀阀,并且关闭与预先确定的室内热交换器以外的室内热交换器连通的膨胀阀,将制冷剂的循环方向设定成第2循环方向。在从压缩机1启动起的经过时间为基准时间tr1以上的情况下(s101中“否”),控制装置10在s103中,将运转模式设定成通常模式,使处理返回主程序。控制装置10在s103中,打开已关闭的膨胀阀,将制冷剂的循环方向设定成第1循环方向。另外,作为室外热交换器4中贮存的制冷剂量减少至不会产生回液的程度所需的时间,能够通过实机实验或者模拟适当决定s101的基准时间tr1。
42.在实施方式1中,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预先确定通过制冷剂排放模式使液体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移动的室内热交换器。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2中,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在进行制冷剂排放模式的定时,实时地确定使液体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移动的室内热交换器。
43.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
44.图5是示出作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例的空调装置100a的结构的功能框图。在图5中,示出制冷剂排放模式的制冷剂的流动。空调装置100a的结构是在图3的空调装置100的结构中追加传感器51(第1传感器)、传感器52(第1传感器)、传感器53(第2传感器)、传感器54(第2传感器)和传感器55(第2传感器)并且将控制装置10替换成10a而成的结构。由于除此以外都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45.如图5所示,传感器51~55分别设置于室内机121~125。传感器51~55分别检测室内机121~125是否已停止。传感器51~55例如分别检测室内机121~125的电力量或室内机的电源开关的状态。控制装置10a使用传感器51~55的检测值,确定室内机121~125中的已停止的室内机,打开与该室内机连通的膨胀阀。在图5中,判定出室内机121、122已停止,打开分别与室内机121、122连通的膨胀阀31、32。在制冷剂排放模式下,控制装置10a关闭与运转中的室内机连通的膨胀阀。在图5中,关闭分别与运转中的室内机123~125连通的膨胀阀33~35。控制装置10a控制四通阀5,将制冷剂的循环方向设定成第2循环方向。
46.在空调装置100a中,在制冷剂排放模式下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限于已停止的室内机中包含的室内热交换器。由于针对已停止的室内机,用户未要求制热运转,因此,即使从该室内机输送冷却后的空气,违背用户的要求的程度也较低。因此,与实施方式1相比,能够抑制由于在制热运转中从室内机输送冷却后的空气而引起的舒适性的降低。另外,当在制冷剂排放模式下全部室内机运转中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同样,室外热交换器4中贮存的液体制冷剂移动到预先确定的室内热交换器。
47.图6是示出由图5的控制装置10a进行的运转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通过对空调装置100a进行统合处理的未图示的主流程,按照每个采样时间进行图6所示的处理。图6所示的流程图是在图4所示的流程图中追加s110,并且将s102替换成s112而成的结构。由于除此以外都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48.如图6所示,控制装置10a在s110中,确定室内机121~125中的已停止的室内机,使处理进入s101。与实施方式1同样,控制装置10a进行s101的判定。在s101中“否”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同样,控制装置10a执行s103,使处理返回主程序。在s101中“是”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a在s112中,将运转模式设定成制冷剂排放模式,使处理返回主程序。控制装置10a在s112中,打开与已停止的室内机连通的膨胀阀,并且关闭与运转中的室内机连通的膨胀阀,将制冷剂的循环方向设定成第2循环方向。另外,在s101中“是”的情况下,s110也可以在s112之前进行。
49.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
50.图7是示出作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例的空调装置100b的结构的功能框图。在图7中,示出制冷剂排放模式的制冷剂的流动。空调装置100b的结构是在图3的空调装置100的结构中追加人体感应传感器71(第1传感器)、人体感应传感器72(第1传感器)、人体感应传感器73(第2传感器)、人体感应传感器74(第2传感器)和人体感应传感器75(第2传感器),并且将控制装置10替换成10b而成的结构。由于除此以外都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51.如图7所示,人体感应传感器71~75分别设置于室内机121~125。人体感应传感器71~75分别检测存在于室内机121~125周围的人。人体感应传感器71~75例如包含红外线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控制装置10b使用人体感应传感器71~75的检测值,确定室内机
121~125中的周围不存在人的室内机,打开与该室内机连通的膨胀阀。在图7中,判定出在室内机121、122各自的周围不存在人,打开分别与室内机121、122连通的膨胀阀31、32。控制装置10b关闭与周围存在人的室内机连通的膨胀阀。在图7中,判定出在室内机123~125各自的周围存在人,关闭分别与室内机123~125连通的膨胀阀33~35。控制装置10b控制四通阀5,将制冷剂的循环方向设定成第2循环方向。
52.在空调装置100b中,在制冷剂排放模式下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限于周围不存在人的室内机中包含的室内热交换器。即使从周围不存在人的室内机输送冷却后的空气,也几乎不会对针对室内空间温度的用户体感造成影响。因此,与实施方式1相比,能够抑制由于在制热运转中从室内机输送冷却后的空气而引起的用户的舒适性降低。另外,当在制冷剂排放模式下全部室内机的周围存在人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同样,室外热交换器4中贮存的液体制冷剂移动到预先确定的室内热交换器。
53.图8是示出由图7的控制装置10b进行的运转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通过对空调装置100b进行统合处理的未图示的主流程,按照每个采样时间进行图8所示的处理。图8所示的流程图是在图4所示的流程图中追加s120,并且将s102替换成s122而成的结构。由于除此以外都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54.如图8所示,控制装置10b在s120中,确定周围不存在人的室内机,使处理进入s101。与实施方式1同样,控制装置10b进行s101的判定。在s101中“否”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1同样,控制装置10b执行s103,使处理返回主程序。在s101中“是”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b在s122中,将运转模式设定成制冷剂排放模式,使处理返回主程序。控制装置10b在s122中,打开与周围不存在人的室内机连通的膨胀阀,并且关闭与周围存在人的室内机连通的膨胀阀,将制冷剂的循环方向设定成第2循环方向。另外,在s101中“是”的情况下,s120也可以在s122之前进行。
55.以上,根据实施方式1和变形例1、2的制冷循环装置,能够提高制冷循环装置的稳定性,并且抑制用户的舒适性降低。
56.实施方式2
57.为了防止压缩机的压缩机构的故障,通常,在压缩机中与制冷剂一起贮存有润滑油。由于从压缩机与制冷剂一起还排出润滑油,因此,当压缩机的运转持续时,压缩机中贮存的润滑油的量减少。其结果是,润滑油的润滑性能降低,压缩机的性能降低,并且压缩机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提高。因此,在制冷循环装置的运转时间达到一定程度的时间的情况下,需要执行将分布于制冷循环装置内的润滑油回收到压缩机中的运转模式(油回收模式)。为了缩短油回收模式所需的时间,在油回收模式下,压缩机的驱动频率有时比通常模式下的压缩机的驱动频率(基准驱动频率)增加。其结果是,由于针对用户的要求从室内机输送被过度加热的空气,因此,用户的舒适性可能降低。因此,在实施方式2中,对如下结构进行说明:通过限定在油回收模式下供制冷剂通过的室内热交换器,提高压缩机的稳定性,并且抑制用户的舒适性降低。
58.图9是示出作为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例的空调装置200的结构的框图。在空调装置200的运转模式中,除了通常模式和制冷剂排放模式以外,还包含油回收模式。在图9中示出油回收模式下的制冷剂的流动。空调装置200的结构是将图1的控制装置10替换成20而成的结构。由于除此以外都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59.如图9所示,在油回收模式下,控制装置20将供制冷剂通过的室内热交换器限定成预先确定的室内热交换器。在图9中,该预先确定的热交换器是室内热交换器21、22。控制装置20打开分别与室内热交换器21、22连通的膨胀阀31、32,关闭膨胀阀33~35,控制四通阀5,将制冷剂的循环方向设定成第1循环方向,使压缩机1的驱动频率比基准驱动频率增加。由于通过油回收模式,分布于空调装置200的润滑油的一部分被回收到压缩机1,因此,能够提高压缩机1的稳定性。此外,由于在油回收模式下供制冷剂通过的室内热交换器限于室内热交换器21、22,因此,还能够抑制由于输送被过度加热的空气而引起的用户的舒适性降低。另外,与实施方式1的控制装置10同样,控制装置20执行制冷剂排放模式。
60.图10是示出由图9的控制装置20进行的运转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通过对空调装置200进行统合处理的未图示的主流程,按照每个采样时间进行图10所示的处理。
61.如图10所示,控制装置20在s201中,判定从压缩机1启动起的经过时间是否比基准时间tr2(第2基准时间)长。在从压缩机1启动起的经过时间比基准时间tr2长的情况下(s201中“是”),控制装置20在s202中,将运转模式设定成油回收模式后,使处理返回主程序。控制装置20在s202中,使压缩机1的驱动频率比基准驱动频率增加,打开与预先确定的室内热交换器连通的膨胀阀,关闭与预先确定的室内热交换器以外的室内热交换器连通的膨胀阀,将制冷剂的循环方向设定成第1循环方向。在从压缩机1启动起的经过时间为基准时间tr2以下的情况下(s201中“否”),控制装置20在s203中,将运转模式设定成通常模式,使处理返回主程序。控制装置20在s203中,打开已关闭的膨胀阀,将压缩机1的驱动频率控制成符合用户要求的空调的程度。另外,作为对维持压缩机1的性能所需的润滑油的量进行回收所需的时间,能够通过实机实验或模拟适当决定基准时间tr2。此外,基准驱动频率例如是在通常模式下设想的平均驱动频率,能够通过实机实验或者模拟适当决定。
62.图11是示出由图9的控制装置20进行的油回收模式开始后的运转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通过对空调装置200进行统合处理的未图示的主流程,按照每个采样时间进行图11所示的处理。
63.如图11所示,控制装置20在s204中,判定从油回收模式开始起的经过时间是否比基准时间tr3短。在从油回收模式开始起的经过时间比基准时间tr3短的情况下(s204中“是”),控制装置20在s205中,将运转模式设定成油回收模式,使处理返回主程序。在从油回收模式开始起的经过时间为基准时间tr3以上的情况下(s204中“否”),控制装置20在s206中,将运转模式设定成通常模式,使处理返回主程序。
64.在实施方式2中,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预先确定多个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在油回收模式下供制冷剂通过的室内热交换器。在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2中,对如下情况进行说明:在进行油回收模式的定时,实时地确定供制冷剂通过的室内热交换器。
65.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
66.图12是示出作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例的空调装置200a的结构的功能框图。在图12中,示出油回收模式的制冷剂的流动。空调装置200a的结构是将图5的控制装置10a替换成20a而成的结构。由于除此以外都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67.如图12所示,控制装置20a使用传感器51~55的检测值,确定室内机121~125中的已停止的室内机,打开与该室内机连通的膨胀阀。在图12中,判定出室内机121、122已停止,打开分别与室内机121、122连通的膨胀阀31、32。在油回收模式下,控制装置20a关闭与运转
中的室内机连通的膨胀阀。在图12中,关闭分别与运转中的室内机123~125连通的膨胀阀33~35。控制装置20a控制四通阀5,将制冷剂的循环方向设定成第1循环方向。
68.在空调装置200a中,在油回收模式下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限于已停止的室内机中包含的室内热交换器。由于针对已停止的室内机,用户未要求制热运转,因此,即使从该室内机输送被过度加热的空气,违背用户的要求的程度也较低。因此,与实施方式2相比,能够抑制由于从室内机输送被过度加热的空气而引起的舒适性降低。另外,当在油回收模式下全部室内机运转中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2同样,供制冷剂通过的室内热交换器限于预先确定的室内热交换器。
69.图13是示出由图12的控制装置20a进行的运转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通过对空调装置200a进行统合处理的未图示的主流程,按照每个采样时间进行图12所示的处理。图12所示的流程图是在图10所示的流程图中追加s210,并且将s202替换成s212而成的结构。由于除此以外都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70.如图13所示,控制装置20a在s210中,确定室内机121~125中的已停止的室内机,使处理进入s201。与实施方式2同样,控制装置20a进行s201的判定。在s201中“否”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2同样,控制装置20a执行s203,使处理返回主程序。在s201中“是”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0a在s212中,将运转模式设定成油回收模式,使处理返回主程序。控制装置20a在s212中,打开与已停止的室内机连通的膨胀阀,并且关闭与运转中的室内机连通的膨胀阀,将制冷剂的循环方向设定成第1循环方向。另外,在s201中“是”的情况下,s210也可以在s212之前进行。
71.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
72.图14是示出作为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例的空调装置200b的结构的功能框图。在图14中,示出油回收模式的制冷剂的流动。空调装置200b的结构是将图7的控制装置10b替换成20b而成的结构。由于除此以外都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73.如图14所示,控制装置20b使用人体感应传感器71~75的检测值,确定室内机121~125中的周围不存在人的室内机,打开与该室内机连通的膨胀阀。在图14中,判定出在室内机121、122各自的周围不存在人,打开分别与室内机121、122连通的膨胀阀31、32。控制装置20b关闭与周围存在人的室内机连通的膨胀阀。在图14中,判定出在室内机123~125各自的周围存在人,关闭分别与室内机123~125连通的膨胀阀33~35。控制装置20b控制四通阀5,将制冷剂的循环方向设定成第1循环方向。
74.在空调装置200b中,在油回收模式下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限于周围不存在人的室内机中包含的室内热交换器。即使从周围不存在人的室内机输送被过度加热的空气,也不会对针对室内空间温度的用户体感造成影响。因此,与实施方式2相比,能够抑制由于从室内机输送被过度加热的空气而引起的用户的舒适性降低。另外,当在油回收模式下全部室内机的周围存在人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2同样,供制冷剂通过的室内热交换器限于预先确定的室内热交换器。
75.图15是示出由图14的控制装置20b进行的运转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通过对空调装置200b进行统合处理的未图示的主流程,按照每个采样时间进行图15所示的处理。图15所示的流程图是在图10所示的流程图中追加s220,并且将s202替换成s222而成的结构。由于除此以外都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76.如图15所示,控制装置20b在s220中,确定周围不存在人的室内机,使处理进入s201。与实施方式2同样,控制装置20b进行s201的判定。在s201中“否”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2同样,控制装置20b执行s203,使处理返回主程序。在s201中“是”的情况下,控制装置20b在s222中,将运转模式设定成油回收模式,使处理返回主程序。控制装置20b在s222中,打开与周围不存在人的室内机连通的膨胀阀,并且关闭与周围存在人的室内机连通的膨胀阀,将制冷剂的循环方向设定成第1循环方向。另外,在s201中“是”的情况下,s220也可以在s222之前进行。
77.以上,根据实施方式2和变形例1、2的制冷循环装置,能够提高制冷循环装置的稳定性,并且抑制用户的舒适性降低。
78.还可预计到本次公开的各实施方式可在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组合实施。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方面都是例示的而不受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书表示而不通过上述说明表示,是指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同等的意思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79.标号说明
80.1:压缩机;4:室外热交换器;5:四通阀;10、10a、10b、20、20a、20b:控制装置;11:处理电路;12:存储器;13:输入输出部;21~25:室内热交换器;31~35:膨胀阀;51~55:传感器;61~65:风扇;71~75:人体感应传感器;100、100a、100b、200、200a、200b:空调装置;110:室外机;121~125:室内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