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冷式冷凝器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63387发布日期:2022-07-06 02:12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冷式冷凝器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空调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过冷式冷凝器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过冷式冷凝器总成结构越来越紧凑,对各个零部件的配合及装配的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而储液罐与集流管为了满足承压能力,储液罐与集流管通常设计为圆柱形。目前储液罐进、出口与第一集流管之间通过连接块连接,连接块中有中通的通孔,储液罐上的进、出口孔与集流管上的孔以及连接块上的通孔三个孔之间的相对位置不稳定,在装配及焊接前的周转容易出现三孔错位问题,导致通道不通畅,从而影响冷凝器的性能。
3.并且冷凝器采用上进下出的方式一般通过采用两个压板即进口压板和出口压板,进口压板和出口压板连接机舱空调管路,所述进口压板和出口压板为相对独立的两个部件,此种方式限制了冷凝器进、出口位置,从而导致在空调管路布置时产生局限性,不利于机舱空调管路的布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冷式冷凝器总成及车辆,其能够保证储液罐与集流管的正确装配,提高机舱空调管路布置的灵活性。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冷式冷凝器总成,包括冷凝器芯体、与冷凝器芯体左侧连接的第一集流管、与与冷凝器芯体右侧连接的第二集流管以及与第一集流管连接的储液罐,所述储液罐的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通过转接件分别与第一集流管上的第一出口和第一入口连通,所述转接件包括转接座和套管,所述转接座左、右端设有与储液罐和第一集流管外壁相适配的焊接面,所述套管外壁与转接座内孔过盈配合,套管两端突出于转接座左、右端面,突出于转接座端面的部分与制冷剂入口、制冷剂出口、第一出口或第一入口间隙配合;所述第二集流管上固定有进出口压板,第一管两端分别与第二集流管上部的第二入口和进出口压板的进口侧连通,第二管两端分别与第二集流管下部的第二出口和进出口压板的出口侧连通。
6.进一步,所述进出口压板与第二集流管焊接固定,且所述进出口压板的安装方向与冷凝器芯体所在平面平行。
7.进一步,所述储液罐和第二集流管上焊接固定有与车体连接的支架。
8.进一步,所述套管两端突出于转接座左、右端面的长度不小于储液罐和第一集流管壁厚。
9.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过冷式冷凝器总成。
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所述储液罐通过转接件与第一集流管连通,所述转接件包括转接座和套管,所述转接座左、右端设有与储液罐和第一集流管外壁相适配的焊接面,所述套管外壁与转接座内孔过盈配合,套管两端突出于转接座左、右端面,突出于转接座端面的部分与
储液罐和第一集流管上的过孔间隙配合,套管的设置保证了储液罐、第一集流管以及转接座的相对位置,从而保证了储液罐与第一集流管的装配精度,使得制冷剂能够顺畅通过。
12.2、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集流管上固定有进出口压板,第一管两端分别与第二集流管上部的第二入口和进出口压板的进口侧连通,第二管两端分别与第二集流管下部的第二出口和进出口压板的出口侧连通,避免了采用两个压板且两个压板布置位置与第二集流管的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位置相对应,集成式的进出口压板布置位置选择更多,便于机舱空调管路配合布置,提高了机舱空调管路布置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储液罐与第一集流管的爆炸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过冷式冷凝器总成的正视图;
16.图4是图3的a-a断面示意图;
17.图5是图3的b-b断面示意图;
18.图6是实用新型所述过冷式冷凝器总成的俯视图;
19.图7是图6的c-c断面示意图。
20.1—第一集流管,11—第一出口,12—第一入口,2—第二集流管,21—第二出口,22—第二入口,3—冷凝芯体,4—储液罐,41—制冷剂入口,42—制冷剂出口,5—转接件,51—转接座,52—套管,6—进出口压板,61—进口侧,62—出口侧,7—第一管,8—第二管,9—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22.参见图1至图7,所示的过冷式冷凝器总成,包括冷凝器芯体3、与冷凝器芯体3左侧连接的第一集流管1、与与冷凝器芯体3右侧连接的第二集流管2以及与第一集流管1连接的储液罐4。所述储液罐4的制冷剂入口41和制冷剂出口42均设置于储液罐4的下部,制冷剂入口41和制冷剂出口42通过转接件5分别与第一集流管1上的第一出口11和第一入口12连通。
23.所述转接件5包括转接座51和套管52,所述转接座51左、右端设有与储液罐4和第一集流管1外壁相适配的焊接面,所述套管52外壁与转接座51内孔过盈配合,套管52两端突出于转接座51左、右端面,突出于转接座51端面的部分与制冷剂入口41、制冷剂出口42、第一出口11或第一入口12间隙配合,即套管51突出于转接座51端面的部分与储液罐4和第一集流管1上的过孔间隙配合。套管52的设置保证了储液罐4、第一集流管1以及转接座51的相对位置,从而保证了储液罐4与第一集流管1的装配精度,使得制冷剂能够顺畅通过。
24.并且为了保证套管52能完全伸入到第一集流管1和储液罐内部腔室中,所述套管52两端突出于转接座51左、右端面的长度不小于储液罐4和第一集流管1壁厚。
25.所述第二集流管2上焊接固定有进出口压板6,且所述进出口压板6的安装方向与冷凝器芯体3所在平面平行。第一管7两端分别与第二集流管2上部的第二入口22和进出口压板6的进口侧61连通,第二管8两端分别与第二集流管2下部的第二出口21和进出口压板6的出口侧62连通。通过将现有的进口压板和出口压板集成为一体结构,从而减少了零部件
数量。同时通过第一管7和第二管8分别实现第二集流管2上部的第二入口22与进出口压板6、第二集流管2下部的第二出口21余进出口压板6的连通需求,使得进出口压板布置位置选择更多,便于机舱空调管路配合布置,提高了机舱空调管路布置的灵活性。
26.所述储液罐4和第二集流管2上焊接固定有与车体连接的支架9,满足了过冷式冷凝器总成整体的装配固定需求。
27.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过冷式冷凝器总成。
28.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过冷式冷凝器总成,包括冷凝器芯体(3)、与冷凝器芯体(3)左侧连接的第一集流管(1)、与冷凝器芯体(3)右侧连接的第二集流管(2)以及与第一集流管(1)连接的储液罐(4),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4)的制冷剂入口(41)和制冷剂出口(42)通过转接件(5)分别与第一集流管(1)上的第一出口(11)和第一入口(12)连通,所述转接件(5)包括转接座(51)和套管(52),所述转接座(51)左、右端设有与储液罐(4)和第一集流管(1)外壁相适配的焊接面,所述套管(52)外壁与转接座(51)内孔过盈配合,套管(52)两端突出于转接座(51)左、右端面,突出于转接座(51)端面的部分与制冷剂入口(41)、制冷剂出口(42)、第一出口(11)或第一入口(12)间隙配合;所述第二集流管(2)上固定有进出口压板(6),第一管(7)两端分别与第二集流管(2)上部的第二入口(22)和进出口压板(6)的进口侧(61)连通,第二管(8)两端分别与第二集流管(2)下部的第二出口(21)和进出口压板(6)的出口侧(6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冷式冷凝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口压板(6)与第二集流管(2)焊接固定,且所述进出口压板(6)的安装方向与冷凝器芯体(3)所在平面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冷式冷凝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4)和第二集流管(2)上焊接固定有与车体连接的支架(9)。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冷式冷凝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52)两端突出于转接座(51)左、右端面的长度不小于储液罐(4)和第一集流管(1)壁厚。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过冷式冷凝器总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冷式冷凝器总成及车辆,包括冷凝器芯体、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以及与第一集流管连接的储液罐,储液罐通过转接件分别与第一集流管连通,转接件包括转接座和套管,所述转接座左、右端设有与储液罐和第一集流管外壁相适配的焊接面,套管外壁与转接座内孔过盈配合,套管两端突出于转接座左、右端面,突出于转接座端面的部分与储液罐和第一集流管上的过孔间隙配合;所述第二集流管上固定有进出口压板,第一管两端分别与第二集流管上部的第二入口和进出口压板的进口侧连通,第二管两端分别与第二集流管下部的第二出口和进出口压板的出口侧连通。其能够保证储液罐与集流管的正确装配,提高机舱空调管路布置的灵活性。灵活性。灵活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永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3
技术公布日:2022/7/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