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温度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065454发布日期:2023-05-06 14:57阅读:68来源:国知局
冷凝温度管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尤其涉及一种冷凝温度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1、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和蒸发器构成的制冷系统,是目前最常用的制冷系统。但一年四季、一天早中晚不同时间段的温度不同,个别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结合制冷系统的使用场景多样化,工况更加复杂多样;并且不同的工况下,压缩机的效率不同,甚至在一些超高温或超低温的恶劣环境下,压缩机损伤较大或无法工作。

2、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冷凝温度管理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凝温度管理方法,保证制冷系统在任意的工况下仍能正常运行或保持最佳运行状态。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冷凝温度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串联或并联的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根据所述冷凝温度,选择性控制风机给第一冷凝器的供风量、储能单元给第二冷凝器的供冷量、或储能单元给第二冷凝器的供热量中的至少一个。

4、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包括:

5、获取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节流元件的入口之间的制冷工质的压力,根据压力换算所述冷凝温度;

6、和/或,在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后半段、或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口处、或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口连接的管路上、或所述第二冷凝器后半段、或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口处、或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口连接的管路上获取制冷工质的温度,根据该温度换算冷凝温度;

7、和/或,获取环境温度,根据环境温度换算冷凝温度。

8、进一步地,通过对所述供风量、供冷量或供热量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调节,控制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在10℃~80℃之间、或30℃~60℃之间、或35℃~45℃之间。

9、进一步地,冷凝温度高于预设冷凝温度范围时,供风量的调节优于储能单元的供冷量的调节。

10、进一步地,冷凝温度低于预设冷凝温度范围时,环境温度高于预设环温范围时,储能单元的供冷量的调节优先于供风量的调节。

11、进一步地,环境温度高于预设环温范围时,判断储能单元是否正在供冷,若是,则减少储能单元的供冷量;若否,则降低风机的供风量。

12、进一步地,冷凝温度低于预设冷凝温度范围时,环境温度低于预设环温范围,风机的供风量调节优于储能单元的供热量调节。

13、进一步地,判断风机是否正在运行,若是,则减少供风量直至为零;若否,则启动储能单元提供热量。

14、进一步地,供风量减少为0,若预设时间内冷凝温度仍然低于预设冷凝温度范围,则启动储能单元给第二冷凝器提供热量。

15、进一步地,所述供风量通过所述风机工作的个数、风机的转速进行调节。

16、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步骤:开启第一储能单元给流向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空气提供冷量或热量;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包括第一储能容器、位于所述第一储能容器内的第一储能材料、散热器、连通所述第一储能容器与所述散热器的入口的第一输出管、连通所述散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储能容器的第一回流管、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管或第一回流管上的第一传输泵,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进风侧,所述第一储能材料的相变温度为-80℃~45℃或-40℃~30℃。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冷凝器包括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连接于压缩机的出口和节流元件的入口之间;

18、所述储能单元包括储能容器、位于所述储能容器内的储能材料、连通所述储能容器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入口的输出管、连通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出口与所述储能容器的回流管、连接于所述输出管或回流管上的传输泵,通过传输泵控制单位时间内储能材料的供给量控制供冷量或供热量;所述储能材料的相变温度为-80℃~45℃或-40℃~30℃。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选择性控制风机给第一冷凝器的供风量、储能单元给第二冷凝器的供冷量、或储能单元给第二冷凝器的供热量中的至少一个,调控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冷凝效果,将冷凝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制冷系统在任意工况下仍能正常运行或保持最佳运行状态。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凝温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温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温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所述供风量、供冷量或供热量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调节,控制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在10℃~80℃之间、或30℃~60℃之间、或35℃~45℃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温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凝温度高于预设冷凝温度范围时,供风量的调节优于储能单元的供冷量的调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温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凝温度低于预设冷凝温度范围时,环境温度高于预设环温范围时,储能单元的供冷量的调节优先于供风量的调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凝温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环境温度高于预设环温范围时,判断储能单元是否正在供冷,若是,则减少储能单元的供冷量;若否,则降低风机的供风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温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凝温度低于预设冷凝温度范围时,环境温度低于预设环温范围,风机的供风量调节优于储能单元的供热量调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凝温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风机是否正在运行,若是,则减少供风量直至为零;若否,则启动储能单元提供热量。

9.如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冷凝温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供风量减少为0,若预设时间内冷凝温度仍然低于预设冷凝温度范围,则启动储能单元给第二冷凝器提供热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温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风量通过所述风机工作的个数、风机的转速进行调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凝温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开启第一储能单元给流向所述第一冷凝器的空气提供冷量或热量;所述第一储能单元包括第一储能容器、位于所述第一储能容器内的第一储能材料、散热器、连通所述第一储能容器与所述散热器的入口的第一输出管、连通所述散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储能容器的第一回流管、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管或第一回流管上的第一传输泵,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进风侧,所述第一储能材料的相变温度为-80℃~45℃或-40℃~30℃。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温度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凝器包括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连接于压缩机的出口和节流元件的入口之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凝温度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串联或并联的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根据所述冷凝温度,选择性控制风机给第一冷凝器的供风量、储能单元给第二冷凝器的供冷量、或储能单元给第二冷凝器的供热量中的至少一个。本发明通过调控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冷凝效果,将冷凝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制冷系统在任意工况下仍能正常运行或保持最佳运行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红,彭显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雪波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