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24445发布日期:2023-04-05 23:54阅读:38来源:国知局
脱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工业尾气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脱附系统。


背景技术:

1、部分工业废气中含有挥发性的有机物,而废气中的有机物需要去除才能排放。

2、废气先通过吸附剂吸附其中的有机物,当吸附剂达到吸附阈限时,就需要对吸附剂进行脱附,使得有机物和吸附剂分离,进而使得吸附剂能够重新工作。

3、通常使用氮气来对吸附剂中的有机物进行脱附。传统方法是先加热氮气使得氮气的温度接近有机物的初馏温度,进而通过氮气携带出吸附于吸附剂中的有机物,然后对氮气进行降温,使得氮气携带的有机物被冷凝析出。而氮气重新被加热去携带有机物。回流的冷的氮气和携带有机物的热氮气在流动过程中未换热,脱附装置加热温度较低的冷氮气和冷却温度较高的热氮气过程中,会消耗更多的能量。

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附系统,用以改善原有脱附系统中冷热氮气得不到换热而使得脱附系统耗能过多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3、脱附系统,包括:

4、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氮气,所述加热装置上设置有入风口和出风口;

5、冷却装置,用于冷却氮气及冷凝有机物;

6、鼓风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连通,用于驱动氮气流动;

7、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冷却装置之间,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机壳和设置于所示第一机壳内的多个换热结构,所述第一机壳设置有第一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入口、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入口、所述换热结构和所述第一出口之间组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二入口、所述换热结构和所述第二出口之间组成第二流道;

8、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装置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与所述冷却装置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入风口连通。

9、优选地,所述换热结构包括:

10、框架,包括多个连接条;

11、换热管道,设置于所述框架上,所述换热管道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二者均为扁平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并排设置且侧壁紧贴,相邻的所述第一管道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连接条设置于所述换热管道的边角,所述连接条与所述换热管道延伸方向相同。

12、优选地,所述换热结构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一机壳内,相邻的所述换热管道的相邻的连接条密封连接,靠近所述第一机壳的所述连接条与所述第一机壳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换热管道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机壳的内壁密封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结构与所述第一机壳的内壁围合成缓冲腔;

13、一个所述换热结构上的多个所述第一管道和与其连通的缓冲腔组成第一缓冲换热区间,一个所述换热结构上的多个所述第二管道和与其连通的缓冲腔组成第二缓冲换热区间;

14、第一入口、多个依次连通的第一缓冲换热区间及第一出口依次连通组成波浪形的第一流道;

15、第二入口、多个依次连通的第二缓冲换热区间及第二出口依次连通组成波浪形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不连通。

16、优选地,多个并排设置的所述换热结构组成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换热单元并列设置且其端部依次密封连接。

17、优选地,脱附系统还包括:

18、辅助回收装置,设置于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换热装置之间,用于回收有机物。

19、优选地,所述辅助回收装置包括:

20、第二机壳;

21、静电场,固定连接于第二机壳的内壁上,设置于所述冷却装置的下游,用于捕捉冷凝后的有机物;

22、均流板,固定连接于第二机壳的内壁上,设置于所述静电场的下游,用于均流氮气。

23、优选地,所述辅助回收装置还包括隔水板,所述隔水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机壳的内壁上,其设置于所述静电场的上游,所述隔水板用于阻挡较大的有机物液滴。

24、优选地,所述隔水板为“波浪”形隔水板,且其沿流体流动方向设置有通孔。

25、优选地,脱附系统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却装置连通。

26、优选地,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冷却结构和第二冷却结构,所述第一冷却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结构的上游,所述第一冷却结构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冷却结构。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脱附系统,通过在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之间设置换热装置,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机壳和设置在第一机壳内的换热结构,换热结构和第一入口、第一出口之间组成第一流道,换热结构和第二入口和第二入口之间组成第二流道,通过鼓风装置使得冷热流体在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运动,进而使得冷热流体在换热结构处换热。使得冷流体进入加热装置之前的温度更高,使得热流体进入冷却装置之前的温度更低,进而使得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在工作时候的能够消耗更少的能量。

29、此外,通过将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换热管道设置在框架上,使得换热结构能够方便地安装到其他装置上。通过设置扁平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并且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并排紧贴设置且两个第一管道之间设置一个第二管道,使得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的介质换热更加充分。通过将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延伸方向设置的垂直,以便于连接条将多个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固定为一整体。通过将多个换热结构设置在机壳内,并且相邻的换热结构和机壳之间形成缓冲腔,使得经过单个换热结构换热的不同温度的流道在缓冲腔的缓冲下流速均减慢。在多个换热结构和由换热结构和机壳内壁围合成的缓冲腔的作用下,进入到换热装置中的介质的流速逐步降低,在流速降低的情况下,换热装置中的两种介质的换热能够更加地充分。通过设置辅助回收装置,使得部分烟雾状的有机物同样地能够被收集。通过设置有连接管,使得脱附完成之后装置能够快速地将流体冷却。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及多个换热结构,使得冷热流体的换热能够更加充分。通过将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之间间隔设置为薄壁壳体,同样地使得冷热流体的换热效果更佳。通过设置均流板,使得回流至换热结构的冷流体进入换热结构均匀,提高换热效率。通过设置隔水板,使得大部分有机物被阻挡。同时在隔水板上设置通孔,使得进入静电场的冷流体得到均流,提升静电场的吸附效率。将隔水板设置为波浪形,使得隔水板的迎水面积更大,提升隔水效果。



技术特征:

1.脱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结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结构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一机壳内,相邻的所述换热管道的相邻的连接条密封连接,靠近所述第一机壳的所述连接条与所述第一机壳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换热管道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机壳的内壁密封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换热结构与所述第一机壳的内壁围合成缓冲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附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并排设置的所述换热结构组成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换热单元并列设置且其端部依次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回收装置,设置于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换热装置之间,用于回收有机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回收装置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回收装置还包括隔水板,所述隔水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机壳的内壁上,其设置于所述静电场的上游,所述隔水板用于阻挡有机物液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脱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板为“波浪”形隔水板,且其沿流体流动方向设置有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却装置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冷却结构和第二冷却结构,所述第一冷却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结构的上游,所述第一冷却结构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冷却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工业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脱附系统。脱附系统包括加热装置、冷却装置、鼓风装置、换热装置和静电装置。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氮气,冷却装置用于冷却氮气使得有机物冷凝析出,鼓风装置用于驱动脱附系统中的氮气流动,换热装置设置在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之间,使得回流到加热装置的冷氮气和流入冷却装置的热氮气进行热交换,静电装置在冷却装置的后面,用于捕捉冷凝回收后剩下的烟雾。进而,进入冷却装置的热氮气在换热后温度降低,冷却装置需要消耗的能量减少;进入加热装置的冷氮气在换热后温度升高,加热装置需要消耗的能量减少。

技术研发人员:张炯辉,谭发勇,尤今,卢建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科蓝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