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机组和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48310发布日期:2023-04-20 01:18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冷机组和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空调,尤其涉及一种制冷机组和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1、冷库用制冷机组与常见空调制冷机组相比,其制冷温度更低,运行压比更大,因此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更高。夏季制冷时,现有冷库用制冷机组常因压缩机电机温度过高而导致压缩机停机,为此,现有冷库用制冷机组在干燥过滤器之后设置有与蒸发器并联的旁通支路,通过旁通支路可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

2、图1示出了现有冷库用制冷机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冷库用制冷机组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干燥过滤器3、蒸发器4和气液分离器5,制冷机组还包括由电磁阀6和毛细管7组成的旁通支路,旁通支路并联设置于蒸发器4和气液分离器5的两端。制冷机组运行制冷模式时,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进入冷凝器2,经冷凝器2排出的液态冷媒经干燥过滤器3过滤后,冷媒分为两路,一路进入蒸发器4和气液分离器5回到压缩机1吸气口,另一路经旁通支路直接回到压缩机1吸气口。毛细管7将冷凝器2出口的液态冷媒压回压缩机1吸气口时,冷媒经过毛细管7变为气液两相,气液两相的冷媒在压缩机1内部吸热气化,从而降低排气温度,维持压缩机1的正常运行。

3、然而,申请人发现,冷库用制冷机组运行时,冷媒经过毛细管7的喷液量过大,从而导致进入蒸发器4的冷媒量大大减少,造成冷量损耗较大,进而导致制冷机组的制冷效果变差,功耗增加,性能系数减小。另一方面,当制冷机组高低压压比超过机组运行范围时,制冷机组处于超负荷运行状况,将导致制冷机组的可靠性变差、使用寿命减少;甚至造成制冷机组保护停机,造成室内侧温度波动大、库温不稳定,影响货物存储。

4、因此,急需对现有技术中的制冷机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制冷机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媒经过毛细管的喷液量过大,造成冷量损耗较大,导致制冷机组制冷效果变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的制冷机组,包括制冷回路和喷液支路,其中,所述制冷回路由压缩机的排气口、冷凝器、蒸发器、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机的吸气口依次连接而成;所述喷液支路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气液分离器并联设置,所述喷液支路上至少串联有两级节流降压件,并且靠近所述压缩机一侧的节流降压件的压降大于靠近所述冷凝器一侧的节流降压件的压降。

4、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喷液支路包括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所述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串联,并且所述第一毛细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二毛细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5、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毛细管的管径为2.6~2.8mm,长度为25~35mm;所述第二毛细管的管径为2.3~2.5mm,长度为55~65mm。

6、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喷液支路还包括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第一毛细管和所述第二毛细管串联。

7、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制冷机组还包括第一旁通支路,所述第一旁通支路与靠近所述压缩机一侧的节流降压件并联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旁通支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8、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制冷机组还包括第二旁通支路,所述第二旁通支路与所述喷液支路并联设置,并且所述第二旁通支路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机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0、本实用新型的制冷机组,包括制冷回路和喷液支路,其中,制冷回路由压缩机的排气口、冷凝器、蒸发器、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机的吸气口依次连接而成;喷液支路与蒸发器和气液分离器并联设置,由于喷液支路上至少串联有两级节流降压件,并且靠近压缩机一侧的节流降压件的压降大于靠近冷凝器一侧的节流降压件的压降,相比于现有的制冷机组,本实用新型的制冷机组通过至少两级节流降压件的阻隔作用,可减少经喷液支路进入压缩机的冷媒量,从而可降低制冷机组因喷液造成的冷量损失,进而可提高制冷机组的制冷效果,降低功耗,增大性能系数。即本实用新型的制冷机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媒经过毛细管的喷液量过大,造成冷量损耗较大,导致制冷机组制冷效果变差的技术问题。

11、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系统。

12、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冷机组。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4、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制冷机组,由于制冷机组的制冷效果提高、功耗降低、性能系数增大,从而可使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的制冷能力提高、功耗降低、性能系数增大。



技术特征:

1.一种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回路和喷液支路,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液支路包括第一毛细管(8)和第二毛细管(9),所述第一毛细管(8)和第二毛细管(9)串联,并且所述第一毛细管(8)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2)连接,所述第二毛细管(9)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管(8)的管径为2.6~2.8mm,长度为25~35mm;所述第二毛细管(9)的管径为2.3~2.5mm,长度为55~6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液支路还包括第一控制阀(10),所述第一控制阀(10)与所述第一毛细管(8)和所述第二毛细管(9)串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旁通支路,所述第一旁通支路与靠近所述压缩机(1)一侧的节流降压件并联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旁通支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旁通支路,所述第二旁通支路与所述喷液支路并联设置,并且所述第二旁通支路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12)。

7.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机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机组和空调系统,涉及空调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媒经过毛细管的喷液量过大,造成冷量损耗较大,导致制冷机组制冷效果变差的问题。该制冷机组包括制冷回路和喷液支路,制冷回路由压缩机的排气口、冷凝器、蒸发器、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机的吸气口依次连接而成;喷液支路与蒸发器和气液分离器并联设置,喷液支路上至少串联有两级节流降压件,并且靠近压缩机一侧的节流降压件的压降大于靠近冷凝器一侧的节流降压件的压降。该制冷机组通过至少两级节流降压件的阻隔作用,可减少经喷液支路进入压缩机的冷媒量,从而可降低制冷机组因喷液造成的冷量损失,进而可提高制冷机组的制冷效果,降低功耗,增大性能系数。

技术研发人员:刘家豪,叶梓健,林国栋,陈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