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及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33226发布日期:2023-06-10 01:37阅读:37来源:国知局
空调系统及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空调系统,尤其涉及实现液态冷媒转移的空调系统及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1、目前空调系统制热运行时,室外侧为蒸发侧,随着冷媒蒸发吸热,室外侧管路温度降低,室外换热器的表面逐渐结霜。当空调系统化霜运行时,一般采用四通阀切换冷媒流向为制冷循环,利用高温气态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室外换热器表面的霜层吸热以实现化霜。化霜结束后,四通阀切换冷媒流向为制热循环,空调系统恢复制热模式运行。此时,由于化霜后制热低压侧的室外换热器内冷媒未能及时转移,大量液态冷媒积存在室外低压侧,导致化霜后制热效果慢、换热效率差。

2、同时,空调系统存在制冷模式、制热模式需求冷媒循环量差异大的问题,在满足制热模式需求的冷媒循环量下,制冷模式时冷媒循环量过多,导致系统高低压差大,压缩机负载大,节能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空调系统化霜过程中的冷媒囤积在室外侧换热器,导致化霜后制热效果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实现液态冷媒转移的空调系统及空调机组,该空调系统能够将化霜过程中产生的液态冷媒转移至储存区,化霜结束切换为制热循环时,依靠排气的高温高压冷媒将囤积的液态冷媒气化带入到制热循环中,最终达到化霜后快速制热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节流组件以及室内换热模块,冷媒循环回路设有用于暂存液态冷媒的储存区;储存区连接于室内换热模块与四通阀之间,并且通过四通阀切换接在压缩机的吸气侧或者排气侧。

3、在一些实施例中,储存区为气液分离器的内腔,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连接于室内换热模块处于制冷循环下的出口侧,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端连接于四通阀。

4、进一步的,冷媒循环回路还设有通断状态可控的冷媒转移支路,冷媒转移支路的进口端连接在室外换热器处于制冷循环下的出口侧,冷媒转移支路的出口端连通到气液分离器的内腔。

5、在一些实施例中,储存区为冷媒循环回路中的低压侧配管,低压侧配管包括:室内换热模块与四通阀之间的连接管路。

6、在一些实施例中,四通阀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设有转接段,转接段连接有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连接于转接段靠近四通阀的一端,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端连接于转接段靠近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其中,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转接段的通断状态均可控。

7、进一步的,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中连接四通阀的一端设有回油孔、或者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有回油孔,回油孔靠近气液分离器的内腔底部。

8、进一步的,气液分离器的内腔底部设有连接到压缩机的吸气侧的回油支路,回油支路设有回油阀和回油节流件。

9、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空调机组,该空调机组采用上述的空调系统。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机组为多联机,室内换热模块包含两个以上的室内换热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将化霜过程中产生的液态冷媒转移至储存区,化霜结束切换为制热循环时,依靠排气的高温高压冷媒将囤积在储存区的液态冷媒气化带入到制热循环中,最终达到化霜后快速制热的效果;

13、2、将制冷循环产生的液态冷媒转移至储存区,减少制冷循环的冷媒循环量,解决制冷模式、制热模式需求冷媒循环量差异的问题;

14、3、气液分离器设计有回油孔和/或回油支路,在空调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实现回油,提高压缩机的运行可靠性。



技术特征:

1.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节流组件以及室内换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设有用于暂存液态冷媒的储存区,所述储存区连接于所述室内换热模块与所述四通阀之间,并且通过所述四通阀切换接在压缩机的吸气侧或者排气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区为气液分离器的内腔,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室内换热模块处于制冷循环下的出口侧,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四通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还设有通断状态可控的冷媒转移支路,所述冷媒转移支路的进口端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处于制冷循环下的出口侧,所述冷媒转移支路的出口端连通到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内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区为所述冷媒循环回路中的低压侧配管,所述低压侧配管包括:所述室内换热模块与所述四通阀之间的连接管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阀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连接管路设有转接段,所述转接段连接有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转接段靠近所述四通阀的一端,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转接段靠近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另一端;其中,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所述转接段的通断状态均可控。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中连接所述四通阀的一端设有回油孔、或者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有回油孔,所述回油孔靠近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内腔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内腔底部设有连接到所述压缩机的吸气侧的回油支路,所述回油支路设有回油阀和回油节流件。

8.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采用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为多联机,所述室内换热模块包含两个以上的室内换热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空调系统及空调机组,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节流组件以及室内换热模块,冷媒循环回路设有用于暂存液态冷媒的储存区;储存区连接于室内换热模块与四通阀之间,并且通过四通阀切换接在压缩机的吸气侧或者排气侧。当冷媒循环回路运行在制冷循环或者化霜循环时,储存区接在压缩机的吸气侧;当冷媒循环回路切换到制热循环时,储存区接在压缩机的排气侧。本技术能够将化霜过程中产生的液态冷媒转移至储存区,化霜结束切换为制热循环时,依靠排气的高温高压冷媒将囤积的液态冷媒气化带入到制热循环中,最终达到化霜后快速制热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仕强,吴晓曼,陈敏,袁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