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器单元、热交换单元以及吸收式制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32808发布日期:2024-04-23 12:20阅读:26来源:国知局
吸收器单元、热交换单元以及吸收式制冷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吸收器单元、热交换单元以及吸收式制冷机。


背景技术:

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具备器内气体抽气机构的吸收式制冷装置。该吸收式制冷装置具备产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溶液泵、器内气体抽气机构、氢气处理机构以及制冷剂溶液供给机构。产生器对溶解存在有制冷剂和吸收剂的稀制冷剂溶液进行加热而将其分离为浓缩制冷剂溶液和制冷剂蒸气。冷凝器对来自产生器的制冷剂蒸气进行冷却而使其冷凝。吸收器使浓缩制冷剂溶液吸收制冷剂蒸气。溶液泵将吸收完制冷剂蒸气的稀制冷剂溶液从吸收器向产生器压送。器内气体抽气机构使用以被溶液泵压送的稀制冷剂溶液作为驱动流体的喷射器而从吸收器抽取器内气体。氢气处理机构利用气液分离部将利用器内气体抽气机构抽取的器内气体从制冷剂溶液分离,并利用氧化反应部对分离出的器内气体中的氢气进行氧化处理。由此,由氢气产生而导致的装置内的压力上升得到防止,吸收式制冷装置的能力降低得到防止。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615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2、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器单元,该吸收器单元出于以多个阶段使溶液吸收气相制冷剂时在各阶段中高效地抽取包含不冷凝气体的气体的观点是有利的。

3、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4、本发明中的吸收器单元具备:

5、第一容器;

6、第一导热管组,其配置于所述第一容器的内部,且在内部具有冷却水的流路;

7、第一供给器,其朝向所述第一导热管组供给第一溶液;

8、第二容器;

9、第二导热管组,其配置于所述第二容器的内部,且在内部具有冷却水的流路;

10、第二供给器,其朝向所述第二导热管组供给第二溶液;

11、贮存部,其在所述第二容器的内部贮存第三溶液,该第三溶液通过所述第二溶液吸收气相制冷剂而生成且具有比所述第二溶液的溶质浓度低的溶质浓度;

12、泵,其对贮存于所述贮存部的所述第三溶液进行压送;

13、喷射器,其通过将被所述泵压送的所述第三溶液用作驱动流而从所述第一容器抽取包含不冷凝气体的第一气体;

14、第一抽气路,其与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喷射器连接,将所述第一气体向所述喷射器引导;以及

15、第二抽气路,其与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连接,将存在于所述第二容器的内部的包含不冷凝气体的第二气体向所述第一容器的内部引导。

16、发明效果

17、根据本发明中的吸收器单元,存在于第二容器的内部的包含不冷凝气体的第二气体通过第二抽气路而被引导至第一容器的内部,包含不冷凝气体的第一气体从第一容器通过第一抽气路而被引导至喷射器。因此,能够高效地抽取存在于第一容器以及第二容器的内部的包含不冷凝气体的气体。



技术特征:

1.一种吸收器单元,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器单元,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器单元,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器单元,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器单元,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器单元,其中,

7.一种热交换单元,其中,

8.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其中,


技术总结
吸收器单元(1)具备第一容器(11a)、第一导热管组(12a)、第一供给器(13a)、第二容器(11b)、第二导热管组(12b)、第二供给器(13b)、贮存部(14)以及泵(15)。贮存部(14)在第二容器(11b)的内部贮存第三溶液。吸收器单元(1)具备喷射器(16)、第一抽气路(17a)以及第二抽气路(17b)。喷射器(16)通过将第三溶液用作驱动流而从第一容器(11a)抽取包含不冷凝气体的第一气体。第一抽气路(17a)与第一容器(11a)和喷射器(16)连接。第二抽气路(17b)将存在于第二容器(11b)的内部的包含不冷凝气体的第二气体向第一容器(11a)的内部引导。

技术研发人员:河野文纪,下田平修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