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装置及制冷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17556发布日期:2023-07-19 20:27阅读:24来源:国知局
制冷装置及制冷服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温度调节,特别指一种制冷装置及制冷服。


背景技术:

1、目前,制冷服包括以下几种:1、通过相变材料(pcm)通过融化吸热从而进行制冷;2、基于流体材料进行对流从而对人体需要的位置进行调温处理。对于上述两种方案,目前已经公开的有如公开号为cn111264920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所公开的一种面向快递外卖员的应用相变材料的人体热防护服及方法,公开了使用多种相变材料设置在衣服上的方式。和如公开号为cn10376395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所公布的运动员的冷却和加热系统、装置和方法,以及如公开号为cn111972738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所公布的智能控制温度服装,均公开了由两层高分子材料层热压而成的蓄液层,以及设置在蓄液层内的多个供流体流动的空腔,利用流体循环进行热交换。

2、但是,上述方案均存在着制冷时长不够的问题。比如无论使用哪种相变材料,因为焓值上限的限制,都无法超过2个小时的制冷时长。而通过设置在蓄液层内流体循环进行热交换,也无法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因为周遭环境温度的限制,蓄液层内的流体温度上升后,穿戴者的体验也将下降。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可以延长制冷时间的且应用于衣服上的制冷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成为了业内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延长制冷时间的且应用于衣服上的的制冷装置及制冷服。

2、技术方案:一种制冷装置,包括:

3、相互固定连接的第一高分子材料层和第二高分子材料层,所述第一高分子材料层和所述第二高分子材料层之间构成用以容纳循环介质的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内被配置有第一相变蓄能部件和第二相变蓄能部件,所述第一相变蓄能部件的相变温度低于所述第二相变蓄能部件的相变温度;

4、以及用以使得循环介质在所述流体通道内进行循环流动的泵组件。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相变蓄能部件内配置有第一相变材料,所述第一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t1,-5℃≤t1≤20℃,第二相变蓄能部件内配置有第二相变材料,所述第二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t2,20℃≤t2≤28℃。

6、进一步地,所述流体通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第一流道、提升流道和存储仓,所述第一流道的高度沿水平方向两侧向下倾斜并与所述存储仓连通,所述存储仓用以存放所述第一相变蓄能部件和第二相变蓄能部件,所述提升流道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提升流道的底端设于所述存储仓一侧,且设置有输入端,用以将输入的循环介质提升至所述第一流道,所述存储仓的底部还设有输出端,所述泵组件设置于所述流体通道外,且分别连通所述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并将所述循环介质从所述输出端输送至所述输入端。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相变蓄能部件内配置有第一相变材料,第二相变蓄能部件内配置有第二相变材料,所述第二相变材料被配置为密封于缓释材料层内。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相变材料为冰,所述第二相变材料至少包括三硬脂酸甘油酯、三棕榈酸甘油酯和三肉豆蔻酸甘油酯中的一种。

9、进一步地,所述存储仓底部设有向下凹陷的凹部,所述输出端设置于所述凹部内。

10、进一步地,所述提升流道内设有用以分隔所述提升流道的分隔条,所述分隔条向上延伸并将所述第一流道分隔为等分的左右两部分,所述分隔条的底端对准所述输入端用以将所述输入端输入的循环介质分流。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道两侧分别还设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分别和所述存储仓、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用以接收所述第一流道内的循环介质并传递所述循环介质至所述存储仓内,所述第二流道被配置为呈水平横置的s型,且所述第二流道的最高点不高于所述第一流道的最低点。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相变材料和所述第二相变材料的质量比被配置为1:0.5~1.5,且所述第一相变材料和所述第二相变材料的总质量不大于700g。

13、一种制冷服,包括:

14、衣服本体,所述衣服本体背部设有口袋,所述口袋内配置有如前所述的制冷装置。

15、有益效果:本发明制冷装置,通过将循环介质设置于流体通道内,通过泵组件将循环介质循环流动,因为循环介质吸热的作用,对穿戴者的体验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将具有不同相变温度的第一相变蓄能部件和第二相变蓄能部件设置在流体通道内,在高热环境下,穿戴者首先因为较低相变温度的第一相变蓄能部件相变吸热,导致迅速降低循环介质的温度,并通过循环介质将凉感传递给穿戴者,使穿戴者感觉到凉爽,并在持续的高温环境中,因为较高相变温度的第二相变蓄能部件作用,导致凉感被持续锁定,使得循环介质的温度升高时间被拉长,避免单一相变材料导致的升温过于快速的问题,对穿戴者的体验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因为循环介质吸热的作用,起到了双重吸热的效果。



技术特征:

1.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变蓄能部件内配置有第一相变材料,所述第一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t1,-5℃≤t1≤20℃,第二相变蓄能部件内配置有第二相变材料,所述第二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t2,20℃≤t2≤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第一流道、提升流道和存储仓,所述第一流道的高度沿水平方向两侧向下倾斜并与所述存储仓连通,所述存储仓用以存放所述第一相变蓄能部件和第二相变蓄能部件,所述提升流道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提升流道的底端设于所述存储仓一侧,且设置有输入端,用以将输入的循环介质提升至所述第一流道,所述存储仓的底部还设有输出端,所述泵组件设置于所述流体通道外,且分别连通所述输出端和所述输入端,并将所述循环介质从所述输出端输送至所述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变蓄能部件内配置有第一相变材料,第二相变蓄能部件内配置有第二相变材料,所述第二相变材料被配置为密封于缓释材料层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变材料为冰,所述第二相变材料至少包括三硬脂酸甘油酯、三棕榈酸甘油酯和三肉豆蔻酸甘油酯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仓底部设有向下凹陷的凹部,所述输出端设置于所述凹部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流道内设有用以分隔所述提升流道的分隔条,所述分隔条向上延伸并将所述第一流道分隔为等分的左右两部分,所述分隔条的底端对准所述输入端用以将所述输入端输入的循环介质分流。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两侧分别还设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分别和所述存储仓、所述第一流道连通,用以接收所述第一流道内的循环介质并传递所述循环介质至所述存储仓内,所述第二流道被配置为呈水平横置的s型,且所述第二流道的最高点不高于所述第一流道的最低点。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变材料和所述第二相变材料的质量比被配置为1:0.5~1.5,且所述第一相变材料和所述第二相变材料的总质量不大于700g。

10.一种制冷服,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装置,包括:第一高分子材料层和第二高分子材料层,所述第一高分子材料层和所述第二高分子材料层之间构成用以容纳循环介质的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内被配置有第一相变蓄能部件和第二相变蓄能部件,所述第一相变蓄能部件的相变温度低于所述第二相变蓄能部件的相变温度;以及泵组件。通过将循环介质设置于流体通道内,通过泵组件将循环介质循环流动,在第一相变蓄能组件和第二相变蓄能组件作用下,使得循环介质的温度升高时间被拉长,避免单一相变材料导致的升温过于快速的问题,对穿戴者的体验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因为循环介质吸热的作用,起到了双重吸热的效果。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冷服。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玲,曾文峰,尹绍军,蒋汉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人本国际科技服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