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63759发布日期:2024-03-12 20:45阅读:12来源:国知局
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制冷,例如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冰吧、冷柜和冷藏柜等制冷设备也逐渐走入用户的生活。为了便于展现商品以及便于用户取放制冷设备内的物品,越来越多的制冷设备装配有玻璃门。制冷设备通常选用具有内层玻璃和外层玻璃的双层玻璃门,以提高玻璃门的保温性。但是,玻璃门容易产生雾状的凝露,影响玻璃门的透光率,从而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2、相关技术中,制冷设备设置有加热丝,在制冷设备开门后,利用加热丝加热玻璃对玻璃门进行除雾。

3、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4、相关技术通过加热玻璃的方式除雾,会影响制冷设备内温度的均匀性,导致不必要的能耗,降低制冷设备的能效。

5、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通过向外层玻璃送冷风,对外层玻璃进行除雾,能够减小对制冷设备内温度的影响,降低制冷设备的耗能,从而提高制冷设备的能效。

3、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包括:箱体,构造有具有开口的储存间室;玻璃门,设置于开口处,其包括支撑框,以及固定于支撑框的内层玻璃和外层玻璃;支撑框的内部构造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外除雾风道,顶部开设有与连通外除雾风道与储存间室的进风口,外除雾风道开设有多个外出风口,外出风口朝向外层玻璃的外表面;风机,设置于进风口,用于驱动冷气从储存间室流动至外除雾风道;外风门,设置于外除雾风道靠近进风口的一端,能够受控关闭或打开,以使外除雾风道切断或导通;其中,在需要对外层玻璃除雾的情况下,风机受控运行,外风门受控打开,以使冷风吹向外层玻璃的外表面,对外层玻璃进行除雾。

4、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朝向外层玻璃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的第一端侧适于插入第一安装槽;其中,第一支撑柱包括第一槽壁,第一槽壁位于外层玻璃的外表面,第一槽壁的端面设置有外出风口。

5、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还包括与第一支撑柱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朝向第一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槽,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的第二端侧适于插入第二安装槽;其中,第二支撑柱包括第二槽壁,第二槽壁位于外层玻璃的外表面,第二槽壁的端面设置有外出风口。

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槽壁的外出风口与第二槽壁的外出风口交错设置。

7、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还包括与相对设置的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上支撑柱设置有进风口和与进风口连通的第一子风道,第一支撑柱设置有第二子风道,下支撑柱设置有第三子风道,第二支撑柱设置有第四子风道;其中,第一子风道、第二子风道、第三子风道和第四子风道依次连通形成所述外除雾风道。

8、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第一槽壁的外出风口的面积小于位于第二槽壁的外出风口的面积。

9、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的内部还构造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内除雾风道,进风口还能够与内除雾风道连通,支撑框开设有多个内出风口,内出风口朝向内层玻璃的外表面;其中,制冷设备还包括:内风门,设置于内除雾风道靠近进风口的一端,能够受控关闭或打开,以使内除雾风道切断或导通;在需要对内层玻璃除雾的情况下,风机受控运行,内风门受控打开,以使冷风吹向内层玻璃的外表面,对内层玻璃进行除雾。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还包括第三槽壁,第三槽壁位于内层玻璃的外表面,第三槽壁的端面设置有所述内出风口。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柱还包括第四槽壁,第四槽壁位于内层玻璃的外表面,第四槽壁的端面设置有所述内出风口。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还包括:边框,能够扣设在支撑框的外表面,边框的内边沿与外层玻璃密封连接;其中,边框开设有多个避让口,避让口与外出风口一一对应。

1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包括箱体、玻璃门、风机和外风门。玻璃门的支撑框的内部构造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外除雾风道,顶部开设有与外除雾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外除雾风道开设有多个外出风口,外出风口朝向外层玻璃的外表面。风机设置于进风口,用于驱动冷气从储存间室流动至外除雾风道。外风门设置于外除雾风道靠近进风口的一端,能够受控关闭或打开,以使外除雾风道切断或导通。如此设置,在需要对外层玻璃除雾的情况下,风机受控运行,外风门受控打开,冷风由储存间室吹向外层玻璃的外表面,对外层玻璃进行除雾。这样,能够减小对制冷设备内温度的影响,降低制冷设备的耗能,从而提高制冷设备的能效。

15、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技术特征: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支撑框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朝向外层玻璃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的第一端侧适于插入第一安装槽;其中,第一支撑柱包括第一槽壁,第一槽壁位于外层玻璃的外表面,第一槽壁的端面设置有外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支撑框还包括与第一支撑柱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朝向第一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槽,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的第二端侧适于插入第二安装槽;其中,第二支撑柱包括第二槽壁,第二槽壁位于外层玻璃的外表面,第二槽壁的端面设置有外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槽壁的外出风口与第二槽壁的外出风口交错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支撑框还包括与相对设置的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上支撑柱设置有进风口和与进风口连通的第一子风道,第一支撑柱设置有第二子风道,下支撑柱设置有第三子风道,第二支撑柱设置有第四子风道;其中,第一子风道、第二子风道、第三子风道和第四子风道依次连通形成所述外除雾风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槽壁的外出风口的面积小于位于第二槽壁的外出风口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支撑框的内部还构造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内除雾风道,进风口还能够与内除雾风道连通,支撑框开设有多个内出风口,内出风口朝向内层玻璃的外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柱还包括第三槽壁,第三槽壁位于内层玻璃的外表面,第三槽壁的端面设置有所述内出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柱还包括第四槽壁,第四槽壁位于内层玻璃的外表面,第四槽壁的端面设置有所述内出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制冷设备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构造有储存间室;玻璃门,设置于开口处,其包括支撑框,以及固定于支撑框的内层玻璃和外层玻璃;支撑框的内部构造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外除雾风道,顶部开设有连通外除雾风道与储存间室的进风口,外除雾风道开设有多个外出风口,外出风口朝向外层玻璃的外表面;风机,设置于进风口,用于驱动冷气从储存间室流动至外除雾风道;外风门,设置于外除雾风道靠近进风口的一端,能够受控关闭或打开,以使外除雾风道切断或导通;其中,在需要对外层玻璃除雾的情况下,风机受控运行,外风门受控打开,以使冷风吹向外层玻璃的外表面,对外层玻璃进行除雾。如此能够减小对制冷设备内温度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王玮,卞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