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外快速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42984发布日期:2023-06-02 04:53阅读:36来源:国知局
罐外快速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冷却器,具体为罐外快速冷却器。


背景技术:

1、冷却器是换热设备的一类,用以冷却流体,通常用水或空气为冷却剂以除去热量,进而对需要降温的设备进行降温;如公告号为cn211084921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空气制氧水冷降温用的水冷却器,包括冷却罐,所述冷却罐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上表面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安装有密封盖,所述冷却罐的右侧靠近上侧固定安装有进液管,所述冷却罐的右侧面靠近下侧固定安装有出液管,所述密封盖下表面与冷却罐下侧内壁之间设置有导水机构,所述导水机构包括分流箱、集流箱、换热管、上圆管和下圆管。

2、但是上述方案存在以下不足:

3、1、在其使用的过程中其可以对换热管带动冷却液旋转的效果,进而形成换热均匀,但是,其的冷却罐温度升高后,现有的换热的机构不能满足现有的冷却罐温度时,进而不能对冷却罐进行降温;2、在其利用冷却液进行降温后,其缺少对冷却液的过滤,使用的过程中,冷却液内部含有杂物时,进而会造成降温效果不佳与堵塞,进而缺少对过滤网的更换与清理;为此,我们推出罐外快速冷却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罐外快速冷却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罐外快速冷却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一侧连接有冷却器本体,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冷却箱和第二冷却箱,所述第二冷却箱的内部连接有水冷却机,水冷却机开始工作,便于对第二冷却箱内部的水源进行制冷,进而对冷却器本体进行降温。

3、第一冷却箱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水管,第一水泵工作便于将水源吸入至第一水管的内部,且第一水管的一端连接在冷却器本体的表面,所述第一水管的表面连接有第一阀门,打开第一阀门,便可以将第一水管内部的水源进入至冷却器本体内,进而对冷却器本体进行降温,所述第一冷却箱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出水管,且第一出水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冷却箱的内部,降温后的水源从第一出水管处流向第一冷却箱的内部,进而形成循环使用。

4、第一冷却箱的内部连接有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顶部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把手与固定框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牢固,所述把手的表面连接有防滑纹,利用把手,便于将固定框向上提起,且防滑纹与把手为一体成型设置。

5、第一冷却箱的内部位于固定框的两侧连接有连接框,连接框与第一冷却箱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的内部连接有齿板,所述齿板的表面啮合有齿轮,齿轮转动便会带动齿板进行移动,所述齿轮的顶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顶部贯穿第一冷却箱后焊接有手轮,转动手轮,使得手轮带动转杆进行转动,而转杆转动下便会驱动齿轮转动,所述齿板的一端焊接有插块,插块与齿板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牢固,且插块插入至固定框的内部,所述连接框的内部位于齿板的一端连接有弹簧,齿板移动的状态下,齿板会对弹簧造成挤压,使得弹簧处于压缩的状态,而齿板取消移动后,弹簧便会利用自身的恢复力将齿板向初始的位置推动。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启动第一冷却箱顶部的第一水泵,使得第一水泵底部便于将第一冷却箱内部的水源吸入至第一水管的内部,打开第一阀门使得水源进入至冷却器本体的内部进行降温,进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7、我们转动手轮,使得手轮带动转杆进行转动,转杆便会驱动齿轮进行转动,由于齿轮与齿板啮合,进而齿板会被齿轮进行驱动,使得齿板带动插块远离固定框的内部,而齿板的一端会对弹簧造成挤压,然后向上拎起把手,使得把手带动固定框和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脱离第一冷却箱的内部,进而对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进行清理与更换,使用更加便捷;

8、启动第二冷却箱的顶部的第二水泵,使得第二水泵底部便于将第二冷却箱内部的水源吸入至第二水管中,而在第二水泵开始工作的过程中,水冷却机共同启动,将第二冷却箱内部的水源进行制冷,使得制冷的水源进入至第二水管中,打开第二阀门,制冷使得水源对冷却器本体进行制冷冷却,冷却后的水从第二出水管的内部流向第二冷却箱的内部,达到循环使用的效果,冷却器本体进而达到再次降温的效果。



技术特征:

1.罐外快速冷却器,包括底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9)的顶部一侧连接有冷却器本体(1),所述底板(9)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冷却箱(6)和第二冷却箱(7),所述第一冷却箱(6)的内部连接有第一过滤网(13)和第二过滤网(14),所述第一过滤网(13)和第二过滤网(14)的顶部连接有固定框(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外快速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箱(6)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水泵(12),所述第一水泵(1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水管(2),且第一水管(2)的一端连接在冷却器本体(1)的表面,所述第一水管(2)的表面连接有第一阀门(3),所述第一冷却箱(6)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出水管(11),且第一出水管(11)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冷却箱(6)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外快速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箱(7)的顶部连接有第二水泵(24),所述第二水泵(24)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水管(4),且第二水管(4)的一端连接在冷却器本体(1)的表面,所述第二水管(4)的表面连接有第二阀门(5),所述第二冷却箱(7)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出水管(10),且第二出水管(10)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冷却箱(7)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外快速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本体(1)的底部连接有支腿(8),所述支腿(8)的底部连接在底板(9)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外快速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箱(7)的内部连接有水冷却机(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外快速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16),所述把手(16)的表面连接有防滑纹,且防滑纹与把手(16)为一体成型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罐外快速冷却器,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部一侧连接有冷却器本体,底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冷却箱和第二冷却箱,第一冷却箱的内部连接有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顶部连接有固定框;本技术冷却器本体的温度不高时,利用第一冷却箱对冷却器本体的表面进行降温,而当冷却器本体的温度较高时,第一冷却箱对冷却器本体的降温效果不佳,然后利用第二冷却箱对冷却器本体的表面进行降温,便可以对冷却器本体达到冷却的效果,使用更加便捷;使得把手带动固定框和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脱离第一冷却箱的内部,进而对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进行清理与更换,使用更加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富尔真空热压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