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丁二烯聚合的节能型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04673发布日期:2023-10-29 02:22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丁二烯聚合的节能型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化工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丁二烯聚合的节能型吸收式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1、乳液接枝-本体san(styrene-acrylonitrile copolymer)掺混法制备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copolymer)生产工艺的装置中丁二烯聚合反应釜撤热会用到氨蒸发制冷。

2、目前在abs生产工艺中,丁二烯聚合反应釜撤热所用到的氨制冷系统通常由电驱动压缩式冷冻机组驱动运行,该机组电耗较高;且生产反应中产生并回收的蒸汽凝液的热量未经充分利用,造成一定的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丁二烯聚合的节能型吸收式制冷系统。可以使制冷剂氨在高温下解吸蒸发、再经冷凝成为高压液氨对丁二烯聚合反应釜撤热,该吸收式制冷系统代替了电驱动压缩式制冷系统,大量节省了电耗,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2、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用于丁二烯聚合的节能型吸收式制冷系统,包括反应釜和设置于反应釜内部的第一换热器,还包括发生器和冷凝器;所述发生器的气体出口与冷凝器的入口相连通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的入口相连通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与发生器的入口相连通连接。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生器内部设置有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入口用于输入蒸汽凝液。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蒸汽凝液的温度为135℃。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蒸汽凝液的温度也可以高于135℃,例如为150℃、180℃、200℃。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蒸汽凝液为abs生产中产生并回收的蒸汽凝液。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入口也可以用于输入0.2mpag的低压蒸汽。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入口设置有减压阀。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收式制冷系统还包括吸收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与吸收器的气体入口相连通连接,所述吸收器的液体出口与发生器的液体入口相连通连接。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吸收器的液体出口与发生器的液体入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增压泵。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生器的液体出口与吸收器的液体入口相连通连接。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生器的液体出口与吸收器的液体入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节流阀。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凝器的内部设置有循环水管道;所述循环水管道用于输送循环冷却水。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有用于输出蒸汽凝液的出口。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输出的蒸汽凝液的温度为105-110℃。将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输出的蒸汽凝液的温度控制在105-110℃,与第二换热器的入口输入的蒸汽凝液的温度相差不是过大,以节约投资,降低能耗。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为管式换热器。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使制冷系统的氨制冷剂在高温下解吸蒸发、再经冷凝成为高压液氨对丁二烯聚合反应釜撤热,从而利用该吸收制冷系统替代了电力驱动的压缩式制冷系统,大量节省了电耗,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20、(2)本实用新型利用abs生产中产生并回收的蒸汽凝液作为热源使制冷系统的氨制冷剂解吸蒸发,充分利用了生产中产生的余热,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21、(3)本实用新型中蒸汽凝液和蒸汽凝液回水温度控制在125-135℃/105-110℃,以节约投资,降低能耗。

22、(4)对于20万吨/年的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法abs生产工厂,丁二烯聚合反应釜撤热需要的冷量约3600kw,若采用电驱动压缩式制冷系统电功率消耗1550kw;若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以蒸汽凝液(250t/h)作为热源的吸收式制冷系统,电功率消耗为250kw,年节电10,400,000kwh。工业用电价格若以0.6元/kwh计,则年节省电费624万元。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丁二烯聚合的节能型吸收式制冷系统,包括反应釜(1)和设置于反应釜(1)内部的第一换热器(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生器(2)和冷凝器(3);所述发生器(2)的气体出口与冷凝器(3)的入口相连通连接,所述冷凝器(3)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4)的入口相连通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4)的出口与发生器(2)的入口相连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2)内部设置有第二换热器(6);所述第二换热器(6)的入口用于输入蒸汽凝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4)的入口设置有减压阀(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制冷系统还包括吸收器(5);所述第一换热器(4)的出口与吸收器(5)的气体入口相连通连接,所述吸收器(5)的液体出口与发生器(2)的液体入口相连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器(5)的液体出口与发生器(2)的液体入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增压泵(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2)的液体出口与吸收器(5)的液体入口相连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2)的液体出口与吸收器(5)的液体入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节流阀(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3)的内部设置有循环水管道。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化工装置领域,涉及一种用于丁二烯聚合的节能型吸收式制冷系统,包括反应釜和设置于反应釜内部的第一换热器,还包括发生器和冷凝器;所述发生器的气体出口与冷凝器的入口相连通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的入口相连通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口与发生器的入口相连通连接。通过吸收式制冷系统代替了电驱动压缩式制冷系统,大量节省了电耗,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李钊,张绪杰,高良宏,安勋,邓明,赵海天,陈礴,吕秋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