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5932发布日期:2023-12-14 07:00阅读:26来源:国知局
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空调,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1、在严寒地区,常使用复叠式空调系统进行制热。在复叠式空调系统制热的过程中,由于环境严寒,低温级蒸发器的表面容易结有霜层,影响低温级蒸发器内冷媒的换热效率。在相关技术中,常将低温级压缩机中部分高温高压的冷媒通入低温级蒸发器中,以对低温级蒸发器进行除霜,这样增加了低温级压缩机的功耗,并且流入冷凝器的制冷剂流量减少,降低高温级循环的制热量。或者,在低温级蒸发器的翅片上设置不冻液箱,以防止翅片表面温度过低,可以有效防止结霜,但是该方法需要额外设置加热箱对不冻液加热,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有利于防止低温级蒸发器的表面结霜。

2、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所述第一回路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以及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回路具有回热支路,所述回热支路并联于所述第一压缩机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冷媒出口至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媒进口之间的管路具有换热段,所述回热支路连接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打开时,所述回热支路能够对所述换热段加热;所述第二回路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回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回路换热。

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回路中,第一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换热器互相配合形成循环。第一压缩机中流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能够于第一换热器中对第二回路提供热量。换热后的冷媒经第一节流元件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冷媒。通过回热支路的设置,使得部分从第一压缩机流出的高温冷媒能够流入回热支路,以对将流入第二换热器中的低温低压的冷媒,即换热段的冷媒进行加热,以使第二换热器的温度升高,进而防止第二换热器表面结霜。由于只有部分高温冷媒流入回热支路,故所消耗的能量较少。同时,通过控制阀来控制回热支路上冷媒的通断,以使回热支路在易结霜的环境下能对换热段的冷媒进行回热,而在不易结霜的环境下关闭,进一步减少能量消耗,并确保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的循环正常运行。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回热器,所述回热器连接于所述第一回路中;所述回热器具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不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穿设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内,或者,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间隔设置或贴设;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通道其中一者限定出所述换热段,另一者限定为所述回热支路的部分。

5、可以理解的是,回热器的设置为回热支路和换热段的换热提供了密闭空间,降低热损,以确保换热的效果。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外界环境温度t1;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外界环境湿度;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表面,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表面温度t2;所述控制阀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到的温度信号、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湿度信号而调整开闭。

7、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各自检测到的信号,来综合判断第二换热器表面结霜的难易程度,进而调整控制阀的开闭,以实现精准抑霜。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界环境具有露点温度t3和临界结霜温度n,所述露点温度t3由所述外界环境温度t1和所述外界环境湿度共同带入焓湿图拟合函数得出,所述临界结霜温度n由所述外界环境湿度得出;当t2<t3,且,t1-n=k,k∈(0,1)时,所述控制阀被配置为打开状态。

9、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二换热器的表面温度与露点温度进行比较,并结合外界环境温度是否趋近于临界结霜温度,来判断第二换热器表面的结霜难易程度,凭此来选择控制阀打开与否,以实现进一步精准抑霜。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器具有迎风侧,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迎风侧。

11、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温度传感器迎风侧的表面温度较低,更易结霜,故如此设置能够更为贴近地反映出第二换热器表面的温度,以确保及时抑霜。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和翅片,所述换热管穿设于所述翅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换热管,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翅片;其中,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表面温度t2为所述换热管表面温度与所述翅片表面温度的平均值。

13、可以理解的是,翅片和换热管温度表面具有一定的温差,故这样设置能够使第二换热器表面的温度更具有代表性,以确保抑霜的效果。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温度,所述室内温度为t4;所述控制阀开启第一时间t1后,当t4满足t4-f=m,且m∈(0,1)时,所述控制阀被配置为关闭状态,其中,f为当地供暖室内设计温度。

15、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检测室内温度来调整控制阀,在室内温度降至当地供暖室内设计温度时,及时关闭控制阀,以确保第二换热器中足量低温的冷媒能够吸热蒸发,以便回到压缩机中,并继续流入第一换热器,以确保对第二回路所提供的热量足量,使第二回路对室内的供热正常进行。第一时间的设置,以确保回热支路对换热段的回热更加充分,促进充分抑霜。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阀关闭第二时间t2后,所述空调系统被配置再次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到的温度信号、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湿度信号,并对所述控制阀的开闭进行循环调节;其中,8min≤t1≤15min,0min<t2≤10min。

17、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时间的设置能够使空调系统工具温度信号和湿度信号及时调节,以及时防止第二换热器霜层的重新凝结。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100)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湿度信号。

19、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便于将接收到的温度信号和湿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以对控制阀的开闭进行调节。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管组和第二换热管组,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和所述第二换热管组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与所述第一回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组与所述第二回路连通。

2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热器的设置便于第一回路中高温的冷媒对第二回路的低温冷媒提供热量,换热管组的设置能够促进二者换热充分。



技术特征: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100)包括回热器(15),所述回热器(15)连接于所述第一回路(10)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外界环境温度t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14)具有迎风侧,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二换热器(14)的迎风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换热器(14)包括换热管和翅片,所述换热管穿设于所述翅片;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温度,所述室内温度为t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1011)关闭第二时间t2后,所述空调系统(100)被配置再次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到的温度信号、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湿度信号,对所述控制阀(1011)的开闭进行循环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100)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所述湿度传感器的湿度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2)包括第一换热管组和第二换热管组,所述第一换热管组和所述第二换热管组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换热管组与所述第一回路(10)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组与所述第二回路(20)连通。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空调系统包括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第一回路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以及第二换热器,第一回路具有回热支路,回热支路并联于第一压缩机和第一换热器之间;第一节流元件的冷媒出口至第二换热器的冷媒进口之间的管路具有换热段,回热支路连接有控制阀,控制阀打开时,回热支路能够对换热段加热;第二回路连接于第一换热器,第二回路通过第一换热器与第一回路换热。通过回热支路的设置,使得部分从第一压缩机流出的高温冷媒能够流入回热支路,以对换热段的冷媒进行加热,防止第二换热器表面结霜,且所消耗的能量较少。

技术研发人员:周宏坤,史俊茹,钟建法,张丽红,胡远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