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76856发布日期:2023-11-18 00:22阅读:31来源:国知局
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1、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制冷设备,通常通过风门调节进入储藏室的风量,当制冷设备采用较低的能效等级制冷时,风门相对于进风口的开合角度较小,由进风口进入风道的风量较小,冷风很难到达储藏室远离进风口的一侧,导致储藏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因此,如何提高储藏室内的温度均匀性是目前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冷设备的储藏室内温度分布不均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的构思如下:一种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用于为制冷设备的储藏室送风,所述风道组件包括:背板;风道主体,设置于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风道主体包括驱动组件、以及层叠设置的第一送风壁面和第二送风壁面,所述第一送风壁面和所述第二送风壁面上均分布有送风孔,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送风壁面和/或所述第二送风壁面滑动,以使所述第一送风壁面的所述送风孔与所述第二送风壁面的所述送风孔相互重合或交错。

3、其中,所述第一送风壁面和所述第二送风壁面均包括织物、无纺布中至少一种。

4、其中,所述送风孔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送风壁面和所述第二送风壁面的通孔和/或所述第一送风壁面和所述第二送风壁面的纤维间隙。

5、其中,所述风道组件具有进风口,所述第一送风壁面和所述第二送风壁面形成有相对应的若干送风区,若干所述送风区中,靠近所述进风口的所述送风区中所述送风孔的面积小于远离所述进风口的所述送风区中所述送风孔的面积,和/或靠近所述进风口的所述送风区中所述送风孔的数量少于远离所述进风口的所述送风区中所述送风孔的数量。

6、其中,所述风道组件具有进风口,所述第一送风壁面和所述第二送风壁面中,其中一者中任一所述送风孔的面积与所有所述送风孔的面积的平均值的差值占所有所述送风孔的面积的平均值的10%以内,其中另一者靠近所述进风口的所述送风孔的面积小于远离所述进风口的所述送风孔的面积,其中一者的所述送风孔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其中另一者远离所述进风口的所述送风孔的面积。

7、其中,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前板,所述前板具有敞口部,所述前板设置于所述风道主体背向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前板、所述第一送风壁面、所述第二送风壁面和所述背板依次层叠设置,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送风壁面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送风壁面与所述敞口部相对应,以用于为所述储藏室送风。

8、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卷轴和第二卷轴,所述第一卷轴和所述第二卷轴设置于所述前板和所述背板之间,所述敞口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卷轴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卷轴位于所述第二侧。

9、其中,所述第一送风壁面和所述第二送风壁面首尾相接形成环形结构,或者,所述第一送风壁面和所述第二送风壁面为一体成型的环形结构,所述第一送风壁面和所述第二送风壁面套设在所述第一卷轴和所述第二卷轴上。

10、其中,所述第一送风壁面和所述第二送风壁面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前板或所述背板,另一者连接所述第一卷轴和所述第二卷轴、至少部分卷绕于所述第一卷轴和/或所述第二卷轴。

11、其中,所述前板具有相对设置的滑槽结构,所述第一送风壁面和/或所述第二送风壁面可沿所述滑槽结构滑动。

12、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所述储藏室和如前所述的风道组件。

13、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风道组件用于为制冷设备的储藏室送风,风道组件包括背板和风道主体,风道主体设置于背板的一侧,风道主体包括驱动组件、以及层叠设置的第一送风壁面和第二送风壁面,第一送风壁面和第二送风壁面上均分布有送风孔,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送风壁面和/或第二送风壁面滑动,以使第一送风壁面的送风孔与第二送风壁面的送风孔相互重合或交错,以用于调节由风道经过第二送风壁面和第一送风壁面进入储藏室的风量,通过调整第一送风壁面和第二送风壁面即可实现对储藏室的风量进行调整,无需改变风门相对于进风口的开合角度,因此,当制冷设备采用较低的能效等级制冷时,由于风门相对于进风口的开合角度不变,由进风口进入风道的冷风容易到达风道远离进风口的一侧,然后通过第二送风壁面和第一送风壁面远离进风口的一侧的送风孔进入储藏室,从而提高了储藏室内的温度均匀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用于为制冷设备的储藏室送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壁面和所述第二送风壁面均包括织物、无纺布中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孔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送风壁面和所述第二送风壁面的通孔和/或所述第一送风壁面和所述第二送风壁面的纤维间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具有进风口,所述第一送风壁面和所述第二送风壁面形成有相对应的若干送风区,若干所述送风区中,靠近所述进风口的所述送风区中所述送风孔的面积小于远离所述进风口的所述送风区中所述送风孔的面积,和/或靠近所述进风口的所述送风区中所述送风孔的数量少于远离所述进风口的所述送风区中所述送风孔的数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具有进风口,所述第一送风壁面和所述第二送风壁面中,其中一者中任一所述送风孔的面积与所有所述送风孔的面积的平均值的差值占所有所述送风孔的面积的平均值的10%以内,其中另一者靠近所述进风口的所述送风孔的面积小于远离所述进风口的所述送风孔的面积,其中一者的所述送风孔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其中另一者远离所述进风口的所述送风孔的面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前板,所述前板具有敞口部,所述前板设置于所述风道主体背向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前板、所述第一送风壁面、所述第二送风壁面和所述背板依次层叠设置,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送风壁面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送风壁面与所述敞口部相对应,以用于为所述储藏室送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卷轴和第二卷轴,所述第一卷轴和所述第二卷轴设置于所述前板和所述背板之间,所述敞口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卷轴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卷轴位于所述第二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壁面和所述第二送风壁面首尾相接形成环形结构,或者,所述第一送风壁面和所述第二送风壁面为一体成型的环形结构,所述第一送风壁面和所述第二送风壁面套设在所述第一卷轴和所述第二卷轴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壁面和所述第二送风壁面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前板或所述背板,另一者连接所述第一卷轴和所述第二卷轴、至少部分卷绕于所述第一卷轴和/或所述第二卷轴。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具有相对设置的滑槽结构,所述第一送风壁面和/或所述第二送风壁面可沿所述滑槽结构滑动。

1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储藏室和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所述风道组件用于为制冷设备的储藏室送风,所述风道组件包括:背板;风道主体,设置于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风道主体包括驱动组件、以及层叠设置的第一送风壁面和第二送风壁面,所述第一送风壁面和所述第二送风壁面上均分布有送风孔,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送风壁面和/或所述第二送风壁面滑动,以使所述第一送风壁面的所述送风孔与所述第二送风壁面的所述送风孔相互重合或交错,以用于调节由风道通过所述第二送风壁面和所述第一送风壁面进入所述储藏室的风量,通过调整第一送风壁面和第二送风壁面即可实现对储藏室的风量进行调整,提高了储藏室内的温度均匀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冕,杨云,任志洁,张泉凡,刘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美的华凌冰箱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