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度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60624发布日期:2024-05-20 11:45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度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工业生产中的冷却,尤其涉及一种温度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工业精密制造行业的蓬勃发展,工艺生产线上耗能设备的温度控制,已经被人们高度关注。可以理解的是,耗能设备的过热,会影响耗能设备的工作性能,从而影响工艺生产线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2、现有技术在对耗能设备进行温度调节时,其调节速度较慢,使耗能设备长时间维持于较高温度,影响耗能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温度调节系统,用以快速相应,对能耗设备的温度进行调节。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温度调节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液冷循环机构、第二液冷循环机构和第三液冷循环机构,所述第二液冷循环机构至少设置有一组;

3、所述第一液冷循环机构与相邻所述第二液冷循环机构之间通过第一换热器热传导连接,所述第三液冷循环机构与相邻所述第二液冷循环机构之间通过第二换热器热传导连接;

4、所述第一液冷循环机构远离所述第二液冷循环机构的一端用于连接冷源,所述第三液冷循环机构远离所述第二液冷循环机构的一端用于热传导连接能耗设备;

5、所述第一液冷循环机构设置有第一驱动设备,所述第一驱动设备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液冷循环机构中的液冷工质循环,所述第二液冷循环机构中设置有用于存储冷量的至少一储能罐,所述第三液冷循环机构中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能耗设备的下游,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和所述储能罐反馈连接。

6、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本申请设置有多级液冷循环机构,可实现多级降温调节,可提高温度调节系统的稳定性,并提高温度调节精度,其温度调节精度可达0.01℃~0.1℃,满足工业生产中能耗设备更高精度的温度调控要求。同时,可在能耗设备处于非稳定工作状态时,通过第二液冷循环机构和第二液冷循环机构实现温度超前调节,提升相应速度,可使能耗设备的温度维持平衡,降低能耗设备出现过热问题的概率,也可降低能耗设备出现损坏的可能,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一所述第二液冷循环机构,所述第二液冷循环机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液冷循环机构热传导连接,所述第二液冷循环机构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三液冷循环机构热传导连接。

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液冷循环机构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上游,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下游。

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液冷循环机构还包括第一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上游,所述第一流量控制发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反馈连接。

1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液冷循环机构包括第一储能罐和第二储能罐,所述第一储能罐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上游,所述第二储能罐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游。

1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液冷循环机构还包括第四温度传感器和第五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储能罐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储能罐之间。

1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液冷循环机构还第二驱动设备和第二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储能罐的上游,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二驱动设备均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反馈连接。

1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液冷循环机构包括至少一所述储能罐,所述第三液冷循环机构中的所述储能罐能够增加所述第三液冷循环机构中的液冷工质。

1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液冷循环机构包括第三储能罐和第四储能罐,所述第三储能罐位于所述能耗设备的上游,所述第四储能罐位于所述能耗设备的下游,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四储能罐远离所述能耗设备的一端。

1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液冷循环机构还包括第三驱动设备和第三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三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三驱动设备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三储能罐的上游,所述第三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三驱动设备均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反馈连接。



技术特征:

1.一种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液冷循环机构、第二液冷循环机构和第三液冷循环机构,所述第二液冷循环机构至少设置有一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一所述第二液冷循环机构,所述第二液冷循环机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液冷循环机构热传导连接,所述第二液冷循环机构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三液冷循环机构热传导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循环机构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上游,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下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循环机构还包括第一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一流量控制阀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上游,所述第一流量控制发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反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冷循环机构包括第一储能罐和第二储能罐,所述第一储能罐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上游,所述第二储能罐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冷循环机构还包括第四温度传感器和第五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储能罐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储能罐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冷循环机构还第二驱动设备和第二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储能罐的上游,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二驱动设备均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反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液冷循环机构包括至少一所述储能罐,所述第三液冷循环机构中的所述储能罐能够增加所述第三液冷循环机构中的液冷工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液冷循环机构包括第三储能罐和第四储能罐,所述第三储能罐位于所述能耗设备的上游,所述第四储能罐位于所述能耗设备的下游,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四储能罐远离所述能耗设备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液冷循环机构还包括第三驱动设备和第三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三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三驱动设备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三储能罐的上游,所述第三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第三驱动设备均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反馈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温度调节系统,涉及工业生产中的冷却技术领域。温度调节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液冷循环机构、至少一第二液冷循环机构和第三液冷循环机构;第一液冷循环机构、至少一第二液冷循环机构和第三液冷循环机构彼此之间通过换热器连接;第一液冷循环机构远离第二液冷循环机构的一端用于连接冷源,第三液冷循环机构远离第二液冷循环机构的一端用于热传导连接能耗设备;第一液冷循环机构设置有第一驱动设备,第二液冷循环机构中设置有用于存储冷量的至少一储能罐,第三液冷循环机构中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分别与第一驱动设备和储能罐反馈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温度调节系统可实现超前温度调节。

技术研发人员:石玉洋,陈文革,黄鹏程,朱加伍,李仕龙,刘良锋,高天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31101
技术公布日:2024/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