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制冷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0791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制冷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应用于制冷行业。在此以前已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制冷机在有关行业和家庭中广泛应用。这些制冷机基本上是由电动机、压缩机、散热器、药水缸、过滤器、膨胀阀、蒸发器、自动调节器和粗细紫铜管联接组成的。当电机带动压缩机运转后,制冷剂就会在上述各种部件的作用下,循环发生着雾、气、液的三种变化,从而达到制冷目的。但这类制冷设备由于部件多,制造复杂,造价高,不易广泛普及使用。
本发明是要为制冷业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造价低,安全耐用的关键制冷元件。该制冷元件由金属管制作组成,金属管中置有制冷剂。它制作时要将金属管弯成环式形状,管的连接处要采取密封措施,在连接处的管面直径上夹有金属隔片,以将管路隔断,金属隔片上要钻上若干细微的小孔,这样可使制冷剂流经小孔时时产生节流,激发制冷剂气化,喷入第二巨段后吸热制冷。该元件工作时以环形旋转方式运动,故称为旋转制冷环该制冷环在运动时自然分为三个巨段,第一巨段代替旧制冷剂机上的压缩机的排出阀片(巨腔强压巨);第二巨段代替压缩机的付腔(吸入气化巨);第三巨段代替药水缸的用途,也叫蓄液巨段。在制造制冷环时,可选择铜管、铝管或钢管,管的内壁要求光洁滑以减少阻力。弯成环形后要在连接处焊结密封,密封后要将管内空气抽成真空,热后注入冷剂,封口后即可完成制造任务。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是节约原材料和制造工时,减少工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减掉了旧制冷剂机所配置的压缩机、散热器、药水缸、过滤器、膨胀阀、蒸发器等各种部件。同时它还具有广泛的用途,可根据需要制成不同规格和容量的制冷环,厂家可根据用户需要不同的制冷环组装成各种制冷设备。例如电冰箱、大小冷库、空调机、冷藏箱、电风扇、各种冷饮设备等。总之,采用制冷环组装制冷设备,可使制冷设备的制造发生一次变革。
旋转制冷环的制造工序如下一、选料、裁料、清洗;二、加工弯制成形;三、焊接;四、检漏;五、轴真空;六、注加制冷剂;七、封闭口、八、试验。
焊接工序关系到制冷环的寿命,因此必须充分重视,选用不同的金属管时要采用不同的焊接方法,总的要求是密封时不泄漏。
真空和充液系统也是制造制冷环的重要环节,以下利用附图2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首先闸述一下抽真空的环节,系统中的三通活塞7是专门用于真空泵14的起动动停机而设置的,当真空泵停机时,要把活塞7置于通大气的位置上,当系统停止运动时活塞8应放在与真空计13传感器12隔断的位置上。测量时要让系统运行几分钟后再接通传感器12,活塞9和活塞10要配合好,注意活塞10的密封。和制冷环完好,系统管路无泄漏,真空计上的指示灯会组快达到10-2毫米汞柱的数量级,如达不到就应逐段检查制冷环有无泄漏现象。如无泄漏便可向制冷环中充进制冷剂。
制冷环所用的制冷剂种类很多,要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制冷剂充液开始时,先将活塞9沿反时针分向旋转90°,切断与真空泵相连的系统,并将活塞7沿反时针方向旋转90°,使之与大气相通;停止真空泵运转。最后将活塞10旋转90°与制冷环连通,制冷液便会流向制冷环,当充液达到数量时,要切断活塞10,防止过量。这时可将活塞9沿反时针旋转45°,使之与三个方向都不相通。完成上述工作后,就可将制冷环和活塞9一同从系统中取下。
充液完成后要对制冷环进行密封,可采用微巨压或真空室封口方法。


图1是旋转制冷环的示意图(1)为金属隔片;(2)为第一巨段;(3)为金属管;(4)为第二巨段;(5)为气化段;(6)为第三巨段;
附图2是真空和充液系统示意图,也是运行中抽真空和测量时的示意图。
(7)、(8)、(9)分别为三通真空活塞;(10)为二通真空活塞;(11)为储液容器,(12)为传感器;(12)为真空计;(14)为真空泵;(15)为制冷环。
权利要求
1.一种配有制冷剂的制冷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元件由金属管组成,金属管中装置有制冷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管是钢管、铝或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管是弯成了环式形状的金属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式形状金属管其连接处是密封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式形状金属管,在其连接处的管面直径上类有金属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隔片,其表面钻有若干细微小孔。
全文摘要
旋转制冷环是制冷机上的重要元件。该环由金属管制作,管中置有制冷剂,通过旋转达到制冷目的。采用该环可组装各种制冷设备。并可减掉旧制冷机上所必备的压缩机、散热器、药水缸、过滤器、膨胀阀、蒸发器等各种部件。它可使制冷设备的制造发生一次变革。
文档编号F25B39/04GK1030975SQ8710504
公开日1989年2月8日 申请日期1987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1987年7月31日
发明者朱茂山 申请人:朱茂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