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冰机的导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3644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冰机的导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制冰机的导冰器,该导冰器能挡住从自动制出一定形状冰块的制冰机构落下的冰块并能使之散落在位于所述制冰机构下方的贮冰室内。
这种类型的导冰器如实开平6-56666号公报所示,该导冰器上设有凸缘,能挡住并导引一部分落下的冰块,其余的冰块则直接落下。
上述公报所述的导冰器,导引冰块落下的表面未作任何加工,滑落面上有粘附残留冰块之虞,而且由于凸缘设计成直线状,冰块顺着凸远呈直线状滑落不会扩散开来。此外,冰快受凸缘的阻挡和导引,直接落下的冰块数量也受凸缘的限制。导冰器安装和固定在立壁的内板上,冰块落下的冲击有可能使立壁的内板变形。
本发明正是解决了上述问题。在能挡住从自动制出许多一定形状冰块的制冰机构落下的冰块并能使之散落在位于上述制冰机构下方的贮冰室内的制冰机导冰器中,具有从挡冰部位至滑落部位之间的导板表面设置数条向滑落方向扩散的直线沟槽的特征;还具有将滑落冰块的导板的一部分缩小其幅宽的特征;还具有在挡冰部位至落下部位间的表面上,在落下方向的横断面形状设计成向上隆起的凸部的特征;还具有导冰器由添加在立壁的构成部件之一的内板背面的托架固定支撑的特征,这种情况下,立壁由内板、设在内板背部的外板以及两板之间的隔热材料构成,托架最好固定在外板上。另外,上述各个导冰器中,最好在连接法兰的安装孔周围设有保护壁以确保朝该安装孔装卸螺栓的空间。
从挡冰部位至滑落部位之间的导板表面设置有数条向滑落方向扩散的直线沟槽的导冰器,冰块在其上滑落时,在直线沟槽的引导下向滑落方向扩散开来,扩散状态的冰块从导冰器的下端散落在贮冰室内。此外,由于有数条直线沟槽的作用,能抑制冰块粘附导冰器表面,不会使冰块残留在导冰器表面,也就不会发生因残留冰块阻碍所希望的引导扩散问题。因此,冰块在导冰器上滑落,总是确保扩散状态,这样就能较均一地散落在贮冰室内。
将滑落冰块的导板的一部分做成窄幅部的导冰器,一方面可以用窄幅部限制从导冰器上滑落的冰块数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窄幅部使冰块落在导冰器的正下方,并可按贮冰室的形状适当变更窄幅部的形状,这样无论贮冰室的形状如何,都能使冰块较均一地散落在整个贮冰室内。此外,也可以加宽阻挡从制冰机构落下冰块的部位,增强该部位的强度,制成耐冰决落下冲击的结构,提高导冰器的耐冲击性能。
在挡冰部位至滑落部位之间的导板表面上,落下方向的横断面形状设计成向上隆起的凸部的导冰器,冰块在导冰器上滑落时就会因隆起的凸部向横向滑落,不会残留在导冰器表面,也就不存在因残留冰块阻碍所希望的引导扩散。因此,冰块在导冰器的表面滑落总能确保扩散,较为均一地散落在贮冰室内。
由添加在立壁的构成部件之一的内板背面的托架固定支撑的导冰器,作用在导冰器上的力(冰块落下时的冲击力)通过托架分散并传到内板上,不会发生因冰块落下的冲击使内板变形,总是稳稳地支撑着导冰器。本导冰器中,立壁是由内板、设在内板背部的外板及两板之间设有的隔热材料构成,并且托架固定在外板上,作用在导冰器上的力(冰块落下时的冲击力)通过托架不仅分散并传到内板上而且也分散并传到外板上,可进一步抑制因冰块落下的冲击而引起内板的变形。
上述各导冰器中,在连接法兰的安装孔周围设有保护壁以确保朝该安装孔装卸螺栓的空间。保护壁不仅能增加连接法兰的强度,防止连接法兰周围的部件妨碍装卸螺栓,还可以用装卸工具容易地装卸螺栓,能容易地装卸该导冰器。
下面是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实施本发明制成的导冰器制冰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制冰机取出前上面板、前中框架及门的部分剖面主视图。
图3是图2中沿3-3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2所示导冰器单体部分省略的主视图。
图5是图4所示导冰器的主要部分仰视图。
图6是图4所示导冰器的部分俯视图。
图7是图4所示导冰器的左视图。
图8是图4所示导冰器的从箭头8方向的局部视图。
图9是图4所示导冰器的从箭头9方向的局部视图。
图10是图9中从箭头10方向的局部视图。
图11是图2所示薄板单体主视图。
图12是图2所示薄板的仰视图。
图13是图2所示薄板的右视图。
图14是图3所示托架单体的主视图。
图15是图3所示托架的局部剖视图。
图16是图3所示托架的右视图。
图17是导冰器的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省略主视图。
图18是图17所示导冰器的局部仰视图。
图19是图17所示导冰器的局部俯视图。
图20是图17所示导冰器的左视图。
图21是图17所示导冰器从箭头21方向的局部视图。
图22是图21中从箭头22方向的局部视图。
下面是符号的说明。
A-制冰机构,B-贮冰室,C-方冰,11-制冰器,12-冷却器,13-水盘,14-水箱,15-循环水泵,16-排水盘,20-导冰器,21-上端连接法兰,21a-安装孔,21b-保护壁,22-下端连接法兰,23-导板,23a-直线沟槽,23b-窄幅部,41-立壁,41a-内板,41b-外板,41c-隔热材料,42-托架,43-螺帽,120-导冰器,124-凸部。
下面按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
图1及图2示出密闭盒式制冰机,该制冰机具备有众所周知的制冰机构A和贮冰室B以及本发明的导冰器20。制冰机构A能自动地周期地(包括制冰运转和出冰运转)制造许多一定形状的方冰C,由制冰器11、冷却器12、水盘13、水箱14、循环水泵15和排水盘16等构成。制冰机构A及贮冰室B被放置在下列空间,即由装配在制冰机主体40前面的前上面板71和在其下方装配在制冰机主体40前面的可转动门72与制冰机主体40形成的空间内,而众所周知的冷冻装置(图中省略)则被放置在下列空间,即在所述贮冰室B的下方,由装配在制冰机主体40前面的前下面板73(有许多通气孔73a)与制冰机主体40所形成的空间内。
如图2所示,制冰器11通过安装板31大致水平地配置固定在制冰机主体40的内上方,由上板、侧板和隔板构成,形成向下开口的多个长方形小盒S(也称制冰小室)。制冰器11的上面,紧密盘形配置有与安装在贮冰室B下方的冷冻装置(图中省略)相连的冷却器(蒸发器)12,制冰运转时将各制冰小盒S冷却后,由后述机构喷射供给制冰用水,并在各个小盒S内冻结成冰。
水盘13位于制冰器11的正下方,通过转轴32装配在安装板31上并可在上下方向做倾斜运动,通过传动装置17使之倾斜或复位。制冰运转时关闭各制冰小盒S,出冰运转时,如图所示,向下倾斜使各制冰小盒S开放。而水盘13中设置有多个与各小盒S相应的喷水孔和回水孔(图中均省略),各喷水孔设有供给制冰用水的水路(图中省略)。各小盒S内未结冰的水通过水盘13的回水孔返回水箱14中。
水箱14安装在水盘13的下方,与水盘13成为一个整体,同时做倾斜或复位运动,当处于复位状态时,贮存着由配置在水盘13上的给水管(图中省略)供给每一制冰周期所需要的制冰用水,如图所示,当处于倾斜位置时,将小盒S内部的残水排入水盘16。安装在水箱14一侧底部的循环水泵15能将水箱14内的制冰用水通过水盘13的水路及喷水孔压送给各小盒S内。排水盘16配置在水箱14的下方,接受由水箱14排出的水,通过与底部连接的排水管18排出外部。
导冰器20是树脂成型品,安装在制冰机构A与贮冰室B之间,它能挡住每一周期从制冰机构A落下的许多方冰C并能使其散落在位于制冰机构下方的贮冰室B内。如图4-图10所示,导冰器是由上端连接法兰21及下端连接法兰22以及两法兰之间的J型导板23构成(导板背面有许多起增强作用的筋)。导冰器20的上端通过连接法兰21,该法兰有2个安装孔21a,插入2根螺栓51固定在安装板31上(参照图2),同时导冰器20的下端通过法兰22,该法兰有3个安装孔,插入3根螺栓52固定在制冰机主体40的背部立壁41上(参照图2及图3)。
上述结构的实施方案中,众所周知制冰运转时,由给水管向水箱14供给所需的制冰用水,这些制冰用水由循环水泵15通过水盘13的水路及各喷水口喷入各小盒S内,在用冷却器12冷却的制冰器11内相继结冰。未结冰的水主要通过水盘13的各回水孔回收到水箱14内,用循环水泵使之再循环。
当各小盒S内形成了一定形状的方冰时,传感器(图中省略)就会发出制冰完了的信号,结束制冰运转。接着开始众所周知的出冰运转,冷冻装置切换阀门动作,向冷却器12供给热气,加热制冰器11使制冰器与方冰之间的冰融化。然后,经一定时间间隔水盘13向下方倾斜,打开各小盒S,各小盒S内的方冰C因自重而落在倾斜的水盘13上,滑落撞击在导冰器20上而被阻挡并向周围飞散,一部分方冰顺着导冰器20滑落在贮冰室B的左方,另一部分方冰则从导冰器20上直接落在贮冰室B内,方冰分散贮留于贮冰室B内。另一方面,水箱14内的残水流入排水盘16,通过排水管18导入排水管路。从水盘13上滑落至导冰器20上的许多方冰,如图2所示,当方冰滑落至在水盘13下端时会出现互相粘连在一起的情况,但滑落冲击导冰器20的冲击力又会将它们分割开来。
实施方案中导冰器20上,从水盘13落下的方冰C撞击部位(J型导板23中部宽幅的上端部位)至滑落后落下的部位(J型导板23中部宽幅的下端部位)之间的导板表面,如图6及图7所示,设置有宽约2-3mm、向滑落方向扩散的5条直线沟槽23a。方冰C在导冰器20上滑落时,受这5条直线沟槽23a的引导向滑落方向扩散,扩散状态的方冰C从导冰器20的下端散落在贮冰室B内。此外,这5条直线沟槽23a能抑制方冰C在导冰器20表面的粘附现象,方冰C不会残留在导冰器20的表面上,也不会因残留的方冰C阻碍所希望的引导扩散。因此,方冰C总是确会在导冰器20的表面扩散开来,较均一地散落在贮冰室B内。并且,方冰C能受直线沟槽23a的引导是由于方冰C的表面有微观的突起,此突起受直线沟槽23a导引的缘故。
如图4-图6所示,从制冰机构A落下的方冰C受到导冰器20的阻挡,一部分在窄幅部23b处往上滑落下来,因此,通过窄幅部23b能限制导冰器20上滑落下来的方冰C数量,同时通过窄幅部23b可使方冰C滑落,能引导方冰C落在导冰器20的正下方,根据贮冰室B的形状可适当设定窄幅部23b的形状,这样一来不论贮冰室B的形状如何,都可使方冰C较均一地散落在贮冰室B的各个角落。另外,阻挡从制冰机构A落下的方冰C部位可以加宽,做成能增加该部位的强度、耐方冰C落下冲击的结构,提高导冰器20的耐冲击性能。
导冰器20上端的连接法兰21,如图4及图8-图10所示,安装孔21a旁设有三角形状的保护壁21b,以确保螺栓51在安装孔21a上的安装空间。保护壁21b不但能增加上端连接法兰21的强度,而且可以防止连接法兰21周边的部件侵入上端连接法兰21的下方(例如,如图2所示的向冷却器12供给冷媒的配管P),这样就不会妨碍上端连接法兰21的安装孔21a上装卸螺栓51的操作,用装卸工具(图中省略)很容易装卸螺栓51,该导冰器20能方便地装卸。
另一方面,如图2及图3所示,导冰器20的下端连接法兰22处,组装有用2根螺栓53固定在J型导板23的下端下面、同时用上述螺栓52共同固紧的不锈钢薄板60(参照图11-图13)。这样可以增加该部位的强度,形成能耐方冰C落下冲击的结构,提高该导冰器20的耐冲击性能。薄板60弯成L型一片61上形成螺栓52的螺孔61a、61b、61c,另一片62上形成螺栓53的螺孔62a、62b。
在实施方案中,如图3所示,制冰机主体40的背部立壁41由内板41a(树脂薄板)和位于内板41a背部的外板41b以及两板间的聚氨酯泡沫塑料绝热材料41c构成,41a、41b两板间安装树脂制托架42。如图3及图14-图16所示,托架42由台部42a及一对脚部42b构成,台部42a与内板41a背部相接,内板41a背部与外板41b的前面相接,脚部42b分别有3个安装孔42b1,用贯通外板41b的铆钉54(也可用螺钉固定)固定在外板41b上。作用在导冰器20的方冰C落下的冲击力通过托架42被分散并传到内板41a和外板41b上,方冰C落下的冲击力就不会使内板41a变形,而始终确保牢固地支撑导冰器20。
如图3所示,托架42的台部42a有一个四方形的凹部42a1紧密地嵌合在内板41a向后突出的四方形凸部41a1上,凹部42a1的中部有可以拧进螺栓52的不锈钢螺帽,该螺帽与凹部组成一个整体。由于四方形凸部41a1与四方形凹部42a1紧密嵌合,可以提高内板41a的刚性,这是不言而喻的,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发泡作业时由于发泡力的作用使内板41a不会发生位移,用螺栓52固定导冰器20下端部的作业就容易进行。
托架42的台部42a与脚部42b之间形成开口的42c空间,如图3及图14~图16所示,这一开口42c空间也充填聚氨酯泡沫塑料绝热材料41c,泡沫绝热材料起隔热作用的同时还能使各部件紧密接触提高强度。泡沫绝热材料能分散方冰C落下时作用在导冰器20上的冲击力,这是不言而喻的,内板41a和外板41b的托架42也能抑制热传导,可以抑制贮冰室B内的方冰C的融化的同时可以抑制外板41b外表面的结霜现象。
上述实施方案中能同时使用了图3-图10所示的导冰器20及图11-图13所示的薄板60,但也可以只用图17-图22所示的导冰器120。导冰器120是在下端连接法兰122上镶嵌虚线表示的L型金属薄板160形成的,除了J型导板123从阻挡方冰C部位至落下部位之间的表面,在落下方向的横断面形状设计成向上隆起的凸部124,和上端连接法兰121未设保护壁以外,实际上其结构与前述导冰器20相同。
实施中使用本导冰器120时,由于减少了部件,当然可以缩短组装作业时间。方冰C在导冰器120上滑落时,由于设有向上隆起的凸部124会向横向滑落,所以方冰C不会残留在导冰器120表面,也不存在因残留冰块阻碍所希望的引导扩散问题。因而,方冰C在导冰器120表面总会确保扩散状态,且能较均匀地散落在贮冰室B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冰机导冰器能挡住从自动制出许多一定形状冰块的制冰机构落下的冰块并能使之散落在位于所述制冰机构下方的贮冰室内,其特征是在挡冰部位至落下部位的导板表面设置有数条向滑落方向扩散的直线沟槽。
2.一种制冰机导冰器能挡住从自动制出许多一定形状冰块的制冰机构落下的冰块并能使之散落在位于所述制冰机构下方的贮冰室内,其特征是将滑落冰块的导板的一部分做成窄幅部。
3.一种制冰机导冰器能挡住从自动制出许多一定形状冰块的制冰机构落下的冰块并能使之散落在位于所述制冰机构下方的贮冰室内,其特征是在挡冰部位至落下部位间的表面上,在落下方向的横断面形状设计成向上隆起的凸部。
4.一种制冰机导冰器能挡住从自动制出许多一定形状冰块的制冰机构落下的冰块并能使之散落在位于所述制冰机构下方的贮冰室内,其特征是该导冰器由添加在立壁的构成部件之一的内板背面的托架固定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冰机导冰器,其特征是所述立壁由所述内板、设在内板背部的外板以及两板之间的隔热材料构成,并且所述托架固定在所述外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制冰机导冰器,其特征是在连接法兰的安装孔周围设有保护壁以确保朝该安装孔装卸螺栓的空间。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能将制冰机构落下的冰块呈扩散状态散落在贮冰室内的导冰器。能挡住制冰机构(能自动制出许多一定形状的冰块)落下的冰块并能使之散落在位于制冰机构下方的贮冰室内的导冰器上,在挡冰部位至落下部位的导板表面设置数条向滑落方向扩散的直线沟槽23a。
文档编号F25C5/02GK1210242SQ9711529
公开日1999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1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1日
发明者森山胜美, 小林实, 三成胜信, 宫崎伸二, 胜部和芳, 石田朋之, 松林重雄, 佐藤和雄, 武田博充, 川隅政明 申请人:星崎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