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净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362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自动净化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净化技术装置,尤其是涉及家用净水池。
在水处理的现有技术及其应用产品中,有下列种类1、桶、瓶装纯净水净化技术装置。该类多数是属膜法反渗透的净化技术,其特点是净化效果好。但由于造价高,占地面积大,移动不方便等因素。故适用范围受制于极限。
2、工业用超纯水净化技术装置。该类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工业用水的需求,如今已是品种繁多,并且净化效果大体都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但是,由于均因设计传统,制备复杂,故不但造价高、占地面积大,而且在操作过程中机械稳定性程度差。例如,其净化系统在吸附饱和或结垢积渣而必须进行再生、反洗、清除或换置时,均存在很不科学等问题。
3、家用净水器。该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科学技术不断地创新,如今市场上有分子筛、电渗析、反渗透、离子交换等属于脱盐、软化型的净水器;有活性炭类,以及含碘树脂类等属于除灭菌型的净水器;还有矿化、磁化等属于其它类型的净水器。于是家用净水器的发展对于提高水质、促进人们的健康具有一定的贡献。但是,由于均因存在技术性能单一,以及设计不够科学的因素。故净化效果和实用价值还不够理想。
4、家用水池。该类并无任何技术设置,因而便没有什么技术性能。通常人们均是把它当作贮水的用途来使用。因此既占用地方又没有技术经济价值。
5、净化池。该类是本申请人先后提交的多件专利申请,该技术产品虽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是,问题在于由一个主体结构,隔分为过滤池、净化体、蓄水池,并设置降、涨流过水口,使其所有的过滤池、净化体、蓄水池相串通。然后用净化器装置于净化体。因而实施生产该主体结构难度大、成本高。然而使用寿命也不够理想,而且由于水压被水位控制器所限制,因此影响装置在净化体中的净化器的处理效果。鉴于存在等等不足,故很不理想。
关于上列几类现有技术产品所存在的不足,是本发明所能克服,并要改进的。
本发明针对上述所存在的不足,目的是提供一种经济实用,检修简便,使用寿命长,净化效果理想的全自动净化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由一个主体结构其中设置有至少可装置一个净水器,乃至可装置十几个或是更多个净水器的位置或套装载体,以及至少组合有一个贮水池,乃至几个。并至少用一个净水器,乃至十几个或是更多个净水器,装置于主体结构中,然后经串联,从而使其所有的净水器、贮水池形成相连串通。
本发明其特点在于一个主体结构中设置有少或多个可装置净水器的位置或载体,以及至少组合有一个贮水池。并可根据对不同原水处理的要求,而用少或多个相对适用、且可以有配套技术性能的净水器,装置于主体结构中,然后经串联而形成相连串通,从而使净化效果相对理想又经济实用。并且所配套的净水器设计均较科学,而便于在使用过程中,对其清洗除垢,反洗去渣,再生或换置净化技术性能设置时的检修装配工作,以促使净化效果相对有长期的根本保障,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尤其是可移动方便地配合于高位水池、水箱、水塔或水泵对地表水或地井水,甚至海水进行净化处理。而有利于促进改善生活在没有自来水环境的人们之食用水质量。具有实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
下面是本发明略举实施例结合附图作简单的实施说明

图1、图3、图5、图7均是本发明全自动净化池的一种主体结构剖视图。
图2、图4、图6、图8均是本发明全自动净化池的简略剖视图。
图9、图11均是本发明所配套而设计的净水器的器体形状图。
图10是本发明配套于图9的筒体过滤器形状图。
图12是本发明配套于图11的管式过滤器形状图。
实施例1结合图1、图2、图9、图10。
图1是一个60×25×50cm的主体结构其中设置有四套可装置净水器的套装承吊载体1、2、3、4,并组合有二个贮水池5及6。在贮水池5底部设置有一个进水孔15,并装配一个水位控制器。在贮水池5下端壁处设置有一个过水孔16串通于贮水池6。在贮水池6底部设置有一个排水孔17,并装配一个控制阀。进而用麦饭石填装于贮水池5之下半部分。用玻璃纤维丝按规格编织成型而装进一个净水器的器体“图9”之下半部分,并填装上石英砂,用活性炭装进一个净水器的器体图9,用一个陶瓷微滤的筒体过滤器图10,套装进一个净水器的器体图9,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装进一个净水器的器体图9。然后依上列次序分别装置于主体结构中的载体1、2、3、4。
以下是结合图2,并将图1中的载体1、2、3、4,简称为净水器1、2、3、4作进一步具体说明进而在净水器1下端的进水嘴7,装配一个给水控制阀。并将净水器1上端的出水嘴8,与净水器2上端的进水嘴9串联通,将净水器2下端的出水嘴10,与净水器3下端的进水嘴11串联通,将净水器3上端的出水嘴12,与净水器4上端的进水嘴13串联通,将净水器4下端的出水嘴14,与贮水池5底部的进水孔15的水位控制器串联通。形成促使原水从进水嘴7入,经玻璃纤维丝、石英砂处理后,由出水嘴8流入进水嘴9,经活性炭处理后,由出水嘴10流入进水嘴11,经陶瓷微滤处理后,由出水嘴12流入进水嘴13,经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由出水嘴14流入进水孔15,并经水位控制器的竖式管引流进贮水池5的上部,再经麦饭石处理后,由过水孔16流入贮水池6。另处,如有必要,可以在贮水池5或6的底部或上端设置一个溢水孔,从而装配上排水管,还可以在贮水池6设置一个供水孔,并装配一个供水阀。
实施例2结合图3、图4、图9、图10。
图3是一个68×38×50cm的主体结构其中设置有六套可装置净水器的套装承吊载体1、2、3、4、5、6,并组合有二个贮水池7及8。在贮水池7底部设置有一个进水孔21,并装配一个水位控制器。在贮水池7下端壁处设置有一个过水孔22串通于贮水池8。在贮水池8底部设置有一个排水孔23,并装配一个控制阀。进而用麦饭石填装于贮水池7之下半部分。用玻璃纤维丝按规格编织成型而装进一个净水器的器体图9,用石英砂,活性炭,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各装进一个净水器的器体图9,用一个膜法微滤或超滤或陶瓷微滤的筒体过滤器图10,套装进一个净水器的器体图9。然后依上列次序分别装置于主体结构中的载体1、2、3、4、5、6。
以下是结合图4,并将图3中的载体1、2、3、4、5、6,简称为净水器1、2、3、4、5、6作进一步具体说明进而在净水器1下端的进水嘴9,装配一个给水控制阀。并将净水器1上端的出水嘴10,与净水器2上端的进水嘴11串联通,将净水器2下端的出水嘴12,与净水器3下端的进水嘴13串联通,将净水器3上端的出水嘴14,与净水器4上端的进水嘴15串联通,将净水器4下端的出水嘴16,与净水器5下端的进水嘴17串联通,将净水器5上端的出水嘴18,与净水器6上端的进水嘴19串联通,将净水器6下端的出水嘴20,与贮水池7底部的进水孔21的水位控制器串联通。形成促使原水从进水嘴9入,经玻璃纤维丝处理后,由出水嘴10流入进水嘴11,经石英砂处理后,由出水嘴12流入进水嘴13,经活性炭处理后,由出水嘴14流入进水嘴15,经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由出水嘴16流入进水嘴17,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由出水嘴18流入进水嘴19,经超滤或微滤处理后,由出水嘴20流入进水孔21,并经水位控制器的竖式管引流进贮水池7的上部,再经麦饭石处理后,由过水孔22流入贮水池8。另外,如有必要,可以在贮水池7或8的底部或上端设置一个溢水孔,从而装配上排水管,还可以在贮水池8设置一个供水孔,并装配一个供水阀。
实施例3结合图5、图6、图9、图11、图12。
图5是一个90×40×65cm的主体结构其中设置有九套可装置净水器的套装承吊载体1、2、3、4、5、7、8、9、10,以及组合有二个贮水池6及11。在贮水池6及11的底部均设置有一个进水孔22、32,并各装配一个水位控制器。在贮水池6底部设置有一个出水孔23,在贮水池11底部设置有一个供水孔33,并装配一个供水阀。进而用玻璃纤维丝按规格编织成型而装进一个净水器的器体图9,用石英砂装进一个净水器的器体图9,用贝灰渣或石灰渣及松木炭装进一个净水器的器体图9,用活性炭装进一个净水器的器体图9,用一个膜法微滤或陶瓷微滤的管式过滤器图12,套装进一个净水器的器体图11,用一个膜法超滤或反渗透的管式过滤器图12,套装进一个净水器的器体图11,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炭各装进一个净水器的器体图9。然后依上列次序分别装置于主体结构中的载体1、2、3、4、5、7、8、9、10。
以下是结合图6,并将图5中的载体1、2、3、4、5、7、8、9、10,简称为净水器1、2、3、4、5、7、8、9、10作进一步具体说明进而在贮水池6底部的出水孔23,与净水器7下端的进水嘴24之间,串联配置一台压力泵。在净水器5上端的排水嘴34,及在净水器7上端的排水嘴35,各装配一个控制阀。在净水器1下端的进水嘴12,装配一个给水控制阀。并将净水器1上端的出水嘴13,与净水器2上端的进水嘴14串联通,将净水器2下端的出水嘴15,与净水器3下端的进水嘴16串联通,将净水器3上端的出水嘴17,与净水器4上端的进水嘴18串联通,将净水器4下端的出水嘴19,与净水器5下端的进水嘴20串联通,将净水器5中端的微滤水出水孔21,与贮水池6底部的进水孔22的水位控制器串联通,将净水器7中端的超滤或反渗透出水孔25,与净水器8上端的进水嘴26串联通,将净水器8下端的出水嘴27,与净水器9下端的进水嘴28串联通,将净水器9上端的出水嘴29,与净水器10上端的进水嘴30串联通,将净水器10下端的出水嘴31,与贮水池11底部的进水孔32的水位控制器串联通。形成促使原水从进水嘴12入,经玻璃纤维丝处理后,由出水嘴13流入进水嘴14,经石英砂处理后,由出水嘴15流入进水嘴16,经贝灰渣或石灰渣及松木炭处理后,由出水嘴17流入进水嘴18,经活性炭处理后,由出水嘴19流入进水嘴20,经微滤处理后,由出水孔21流入进水孔22,再经压力泵抽动而由出水孔23流入进水嘴24,经超滤或反渗透处理后,超滤水或渗透水由出水孔25流入进水嘴26,经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由出水嘴27流入进水嘴28,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由出水嘴29流入进水嘴30,再经活性炭处理后,由出水嘴31流入进水孔32。在操作过程,排浓控制预处理程序可由净水器5上端的排水嘴34的控制阀控制排出,超滤或反渗透程序可由该净水器上端的排水嘴35的控制阀调节排出;也可排入贮水池6进行循环处理。
实施例4结合图7、图8、图9、图11、图12。
图7是一个120×45×70cm的主体结构其中设置有十二套可装置净水器的套装承吊载体1、2、3、4、5、7、9、10、11、12、14、15,以及组合有三个贮水池6、8、13。在贮水池6、8、13底部均设置有一个进水孔26、30、40,并各装配一个水位控制器。在贮水池6、8底部均设置有一个出水孔27、31,在贮水池13底部设置有一个供水孔41,并装配一个供水阀。在贮水池6上端设置有一个循环进水孔49,并装配一个三通。进而用玻璃纤维丝按规格编织成型而装进一个净水器的器体图9,用贝灰渣或石灰渣混合于石英砂装进一个净水器的器体图9,用麦饭石、松木炭装进一个净水器的器体图9,用活性炭装进一个净水器的器体图9,用一个膜法或陶瓷微滤的管式过滤器图12,套装进一个净水器的器体图11,用二个膜法反渗透的管式过滤器图12,各套装进一个净水器的器体图11,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各装进一个净水器的器体图9,再用活性炭装进二个净水器的器体图9,再用玻璃纤维丝按规格编织成型而装进一个净水器的器体图9。然后依上列次序分别装置于主体结构中的载体1、2、3、4、5、7、9、10、11、12、14、15。
以下是结合图8,并将图7中的载体1、2、3、4、5、7、9、10、11、12、14、15,简称为净水器1、2、3、4、5、7、9、10、11、12、14、15作进一步具体说明进而在净水器5上端的排水嘴42,在净水器7上端的排水嘴43,在净水器9上端的排水嘴44,各装配一个控制阀。在净水器1下端的进水嘴16串联一个给水控制阀。然后将净水器1上端的出水嘴17,与净水器2上端的进水嘴18串联通,将净水器2下端的出水嘴19,与净水器3下端的进水嘴20串联通,将净水器3上端的出水嘴21,与净水器4上端的进水嘴22串联通,将净水器4下端的出水嘴23,与净水器5下端的进水嘴24串联通,将净水器5中端的微滤水出水孔25,与贮水池6底部的进水孔26的水位控制器串联通,在贮水池6底部的出水孔27,与净水器7下端的进水嘴28之间,串联配置一台压力泵,将净水器7中端的膜法反渗透水出水孔29,与贮水池8底部的进水孔30的水位控制器串联通,在贮水池8底部的出水孔31,与净水器9下端的进水嘴32之间,串联配置一台压力泵,将净水器9中端的膜法反渗透水出水孔33,与净水器10上端的进水嘴34串联通,将净水器10下端的出水嘴35,与净水器11下端的进水嘴36串联通,将净水器11上端的出水嘴37,与净水器12上端的进水嘴38串联通,将净水器12下端的出水嘴39,与贮水池13底部的进水孔40的水位控制器串联通。将净水器7上端的排水嘴43的控制阀,与净水器14上端的进水嘴45串联通,将净水器14下端的出水嘴46,与净水器15下端的进水嘴47串联通,将净水器15上端的出水嘴48,与贮水池6上端的循环进水孔49的三通其一端串联通。并将净水器9上端的排水嘴44的控制阀,与贮水池6上端的循环进水孔49的三通另一端串联通。形成促使原水从进水嘴16入,经玻璃纤维丝处理后,由出水嘴17流入进水嘴18,经贝灰渣或石灰渣混合于石英砂处理后,由出水嘴19流入进水嘴20,经麦饭石及松木炭处理后,由出水嘴21流入进水嘴22,经活性炭处理后,由出水嘴23流入进水嘴24,经微滤的过滤器处理后,过滤水由出水孔25流经进水孔26的水位控制器而进入贮水池6,经压力泵抽动而从出水孔27流入进水嘴28,经膜法反渗透处理后,渗透水由出水孔29流经进水孔30的水位控制器而进入贮水池8,再经压力泵抽动而从出水孔31流入进水嘴32,再经膜法反渗透处理后,渗透水由出水孔33流入进水嘴34,经阴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由出水嘴35流入进水嘴36,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由出水嘴37流入进水嘴38,再经活性炭处理后,由出水嘴39流入进水孔40的水位控制器而进入贮水池13。在操作过程,排浓及其压力调节预处理程序可由排水嘴42的控制阀调节控制排出;第一反渗透可由排水嘴43的控制阀调节控制而流入进水嘴45,利用为循环处理,再经活性炭处理后,由出水嘴46流入进水嘴47,再经玻璃纤维丝处理后,由出水嘴48流入循环进水孔49;第二反渗透可由排水嘴44的控制阀调节控制为同样流入循环进水孔49。
上述中所说一个净水器的器体图11是内、外圆,其两端均有盖的中空容器,在两端盖,其一有一个水嘴,另一有一个套嘴孔,并均配有密封圈,在圆体有一个出水孔,在内圆的一端有一凹阶圆圈形框架,在外圆有一凸出框架,并有一个调节环。
上述中所说的管式过滤器图12是其一端是进水嘴,另一端为排水嘴,在外圆的一端有一凸出框架,并配有一个密封圈。
上述中所说一个净水器的器体图9是内、外圆,其两端均有盖的中空容器,在两端盖均有一个水嘴,并均配有不锈钢网及密封圈,在内圆的一端有一凹阶圆圈形框架,在外圆有一凸出框架,并有一个调节环。
上述中所说的筒体过滤器图10是其一端是底,另一端是水嘴,在水嘴有一凸出框架,并配有一个密封圈。
上述中所说串联通,是用一种其两端均配有螺帽调节环的管材联接器,经联接而串通。
上述的全自动净化池,另可以组合或串联一台回收器,从而对浓缩物进行回收处理。
上述的全自动净化池,还可以组合或串联于一个脱气塔,从而处理除去水中所含的CO2气体。
上述的全自动净化池,如有必要,并可用氧化剂同时对水进行氧化处理。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贮水池的全自动净化池,其特征在于,一个主体结构其中设置有至少可装置一个净水器,乃至可装置十几个或是更多个净水器的位置或套装载体,以及至少组合有一个贮水池,乃至几个,并至少用一个净水器,乃至十几个或是更多个净水器,装置于主体结构中,然后经串联,从而使其所有的净水器、贮水池形成相连串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净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水器是内、外圆,其两端均有盖的中空容器,在两端盖,其一有一个水嘴,另一有一个套嘴孔,并均配有密封圈,在圆体有一个出水孔,在内圆的一端有一凹阶圆圈形框架,在容器中套装有一个管式过滤器,在外圆有凸出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净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水器是内、外圆,其两端均有盖的中空容器,在两端盖均有一个水嘴,并均配有密封圈,在内圆的一端有一凹阶圆圈形框架,在容器中套装有一个筒体过滤器,该过滤器并可以装有净化物质,在外圆有凸出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净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水器是内、外圆,其两端均有盖的中空容器,在两端盖均有一个水嘴,并均配有不锈钢网及密封圈,在容器中装有净化物质,在外圆有凸出框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净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器的管式过滤器是膜法或陶瓷产品,其一端是进水嘴,另一端为排水嘴,在外圆的一端有一凸出框架,并配有一个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净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器的筒体过滤器是膜法或陶瓷或不锈钢网产品,其一端是底,另一端是水嘴,在水嘴有一凸出框架,并配有一个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净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贮水池设置有进水孔,并装配有水位控制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净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贮水池填装有净化物质,并配有顶面盖。
9.根据权利要求3、4或8所述的全自动净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净水器或贮水池,其中所说净化物质是无烟煤,石英砂,陶瓷碎,矿石类,贝灰渣,石灰渣,谷壳,锯屑,玻璃珠,纤维丝,松木炭,活性炭,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等其中的一种或二种,乃至几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净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贮水池设置有出水孔或过水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涉及水处理净化技术装置,尤其是涉及家用净水池的全自动净化池。其特点在于一个主体结构中设有少或多个可装置净水器的位置或载体,以及至少组合有个贮水池。并可根据对不同原水处理的要求,而用少或多个相对适用、且可以有配套技术性能的净水器,装置于主体结构中,然后经串联而形成相连串通,从而使净化效果相对理想又经济实用。并且所配套的净水器设计均较科学,而便于在使用过程中,对其清洗除垢,反洗去渣,再生或换置净化技术性能设置时的检修装配工作,以促使净化效果相对有长期的根本保障,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实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
文档编号C02F9/00GK1356273SQ0114322
公开日2002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27日
发明者庄彦杰 申请人:庄彦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