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水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484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水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水机。该软水机包括壳体和进水管。特别地,该软水机还包括:出水管,伸入壳体且具有位于壳体内竖向设置的直管段;和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位于壳体内,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相互叠置地绕直管段的轴线呈螺旋状地卷绕于直管段的径向外围;且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壳体内且处于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的上方;出水管的进水口位于壳体内且处于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的下方。本实用新型的软水机中因为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相互叠置地呈螺旋状地卷绕于出水管,充分地利用了出水管,可使软水机的结构简单、紧凑。
【专利说明】软水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净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对水进行软化处理的软水机。

【背景技术】
[0002]电容吸附技术是利用带电电极片表面吸附水中离子或带电粒子的现象,使水中溶解盐类及其他带电物质在电极片表面富集浓缩而实现水的净化。现有的软水机的软水模块结构采用矩形电极片片层堆叠成方块的方式,原水从一端进入,且逐层渗透到每对电极片之间,最终流出软水机。原水在阴阳电极片之间流动时受到电场作用,水中离子或带电离子将分别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片迀移,并被该电极片吸附,从而使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颗粒及其他带电物质的浓度大大降低,从而实现了水的除盐、去硬、淡化及净化。然而,现有的软水机的软水模块结构采用矩形电极片片层堆叠成方块的方式,会导致电极片利用率低、电路部件繁琐和封装壳体承压能力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的软水机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新颖的软水机,其能够提高电极片的利用率。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尽量使软水机的结构简单、紧凑。
[000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尽量使软水机的电路部件简单。
[0006]为了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水机,包括壳体和进水管。特别地,该软水机还包括:
[0007]出水管,伸入所述壳体且具有位于所述壳体内竖向设置的直管段;和
[0008]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相互叠置地绕所述直管段的轴线呈螺旋状地卷绕于所述直管段的径向外围;且
[0009]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壳体内且处于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的上方;
[0010]所述出水管的进水口位于所述壳体内且处于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的下方。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均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吸附层、导体层、第二吸附层和隔网层;且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的导体层分别连接到所述软水机的电源的相应电极。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片的隔网层的至少部分贴靠于所述第二电极片的第一吸附层;且所述第二电极片的隔网层的至少部分贴靠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第一吸附层。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吸附层和所述第二吸附层均由多孔炭材料制成;所述隔网层由绝缘材料制成。
[0014]可选地,所述软水机还包括:
[0015]第一电极连接柱,伸入所述壳体内,且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片;和
[0016]第二电极连接柱,伸入所述壳体内,且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片。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柱和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柱的导体段分别固定于相应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的最外层末端。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柱和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柱的至少部分区段上设置有绝缘层,且
[0019]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柱和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柱的至少部分区段包括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柱和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柱的沿竖向方向超出相应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的区段。
[0020]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的最内层起始端分别贴靠于所述出水管外壁且沿圆周方向相隔一预定距离。
[0021]可选地,所述软水机还包括:布水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之间,其上设置有多个通水孔。
[0022]可选地,所述进水管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竖直壁面上;所述出水管的伸出管段从所述直管段的上端竖直向上延伸且伸出所述壳体,且所述出水管伸入所述壳体的底部。
[0023]本实用新型的软水机中因为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相互叠置地呈螺旋状地卷绕于出水管,充分地利用了出水管,可使软水机的结构简单、紧凑,以及降低了对壳体承压能力的要求。
[0024]进一步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软水机中水流从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的上方流向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的下方,进水可以均匀分布在各层电极片的吸附层之间,无死角,显著提高了电极片的利用率。
[0025]进一步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软水机中具有第一电极连接柱和第二电极连接柱以及设置的特殊位置,可使软水机电路部件简单化;且第一电极连接柱和第二电极连接柱的设置也可对相应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进行固定支撑。
[0026]进一步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软水机中具有布水板,可使来自进水管的水尽量均匀地向下流入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的隔网层。
[0027]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28]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2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软水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0030]图2是沿图1中A-A面的示意性剖视图;
[0031]图3是沿图2中B-B面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0032]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软水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0033]图5是图4所示软水机的布水板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竖直”、“竖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5]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软水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水机,其用于对水进行软化处理。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软水机可包括壳体10、进水管20和出水管30。特别地,该出水管30伸入壳体10且具有位于壳体10内竖向设置的直管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软水机还可包括: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均位于壳体10内。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相互叠置地绕直管段的轴线呈螺旋状地卷绕于直管段的径向外围。该软水机充分利用了出水管30,并使软水机的结构简单、紧凑。
[003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软水机中,进水管20的出水口位于壳体10内且处于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的上方,以将水引入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的上方。出水管30的进水口位于壳体10内且处于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的下方,以从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的下方接收经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软化处理后的水,并将软化处理后的水排出壳体10。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软水机中水流从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的上方流向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的下方,进水可以均匀分布在各层电极片的吸附层之间,无死角,显著提高了电极片的利用率。
[00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水管20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壳体10的竖直壁面上,例如壳体10上的进水口可设置于壳体10的竖直壁面上,进水管20沿水平方向设置,且穿设于进水口,以将水沿水平方向引入壳体10内。出水管30的伸出管段从直管段的上端竖直向上延伸且伸出壳体10,且出水管30伸入壳体10的底部。例如,出水管30的底端临近壳体10底壁的位置,以使软化处理后的水经出水管的下端端部开口进入出水管30。出水管30伸入壳体10内且临近壳体10底壁的位置,也即是说,出水管30的下端与壳体10底壁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的距离配置成能够充分地接收水流即可。例如,间隙的距离可设置在5mm-10mm之间。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的下边缘可与出水管30的下端端面平齐。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出水管30可与壳体10底壁接触抵靠,可在出水管30的下端周壁上开设进水孔。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出水管30的伸出管段从直管段的下端竖直向下延伸且伸出壳体10,且可在出水管30的竖向管段的下端周壁上开设进水孔。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些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出水管30的伸出管段从直管段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伸出壳体10,以将软化处理后的水沿水平方向引出壳体10。
[0038]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可分别电连接到电源的两极。例如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可分别连接到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以对来自进水管的水进行软化处理,当需要再生时,电源的两极的极性发生转变,即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可分别连接到电源的负极和正极,以使来自进水管的水带走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吸附的离子,实现软水机的再生。由于软水机能够产生软化处理后的水,其也需要再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软水机还可包括连接于出水管30出口的三通阀,三通阀的两个出口可分别连接一纯水管和浓水管,以经纯水管提供经软化处理后的水,经浓水管排出软水机的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再生时产生的废水。
[003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软水机的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均可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吸附层43、导体层44、第二吸附层45和隔网层46。导体层44连接到电源的相应正极或负极,以在通电后形成电场。隔网层46可由绝缘材料制成,配置成允许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的上方的水从其内通过。第一电极片41的隔网层的至少部分贴靠于第二电极片42的第一吸附层,第二电极片42的隔网层的至少部分贴靠于第一电极片41的第一吸附层,以在沿沿直管段的径向方向,相邻的第一电极片41的第二吸附层与第二电极片42的第一吸附层之间具有第一电极片41的隔网层,相邻的第一电极片41的第一吸附层与第二电极片42的第二吸附层之间具有第二电极片42的隔网层。第一吸附层和第二吸附层均由多孔炭材料制成,以吸附离子。
[0040]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软水机的示意性结构图。为了便于电极片与电源的电连接,使电路部件简单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软水机还可包括两个电极连接柱,如第一电极连接柱51和第二电极连接柱52。第一电极连接柱51可伸入壳体10内,且连接与第一电极片41。第二电极连接柱52可伸入壳体10内,且连接第二电极片42。具体地,第一电极连接柱51和第二电极连接柱52的导体段可分别固定于相应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的最外层末端,可采用焊接方式,以与相应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的导体层的最外层末端电连接。第一电极连接柱51和第二电极连接柱52的伸出壳体的部分可通过导线电连接于电源的相应电极。
[004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用电安全,第一电极连接柱51和第二电极连接柱52的至少部分区段上设置有绝缘层。第一电极连接柱51和第二电极连接柱52的至少部分区段包括第一电极连接柱51和第二电极连接柱52的沿竖向方向超出相应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的区段。
[00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的最内层起始端分别贴靠于出水管30外壁且沿圆周方向相隔一预定距离。例如,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的最内层起始端沿出水管30的一直径方向相对设置(即处于出水管30 —直径的相反两端)。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的最外层末端可分别贴靠于壳体10的内壁且沿圆周方向相隔一预定距离。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的最外层末端可沿壳体10内腔的一直径方向相对设置(即处于壳体内腔的一直径的相反两端)。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交错设置,使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的末端不在一起,可方便第一电极接线柱51和第二电极接线柱52的安装,且能够防止第一电极接线柱51和第二电极接线柱52直接电连接。第一电极连接柱51和第二电极连接柱52的设置也可对相应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进行固定支撑.
[0043]为了便于水流尽量均匀地向下流入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的隔网层,如图5所示,软水机还包括布水板60,设置于壳体10内,且位于进水管20的出水口与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之间,其上设置有多个通水孔61,以允许来自进水管20的水从布水板60的上方经由多个通水孔61向布水板60的下方流动,例如布水板60可允许来自进水管20的水经由多个通水孔61向下进入第一电极片41和第二电极片42的隔网层。布水板60的中央可设置一个中央通孔62,以穿过出水管30。布水板60的边缘与第一电极连接柱51和第二电极连接柱52相应的位置处可设置有缺口 63,以穿过相应第一电极连接柱51和第二电极连接柱52。
[0044]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软水机,包括壳体和进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出水管,伸入所述壳体且具有位于所述壳体内竖向设置的直管段;和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相互叠置地绕所述直管段的轴线呈螺旋状地卷绕于所述直管段的径向外围;且 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壳体内且处于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的上方; 所述出水管的进水口位于所述壳体内且处于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水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均包括依次叠置的第一吸附层、导体层、第二吸附层和隔网层;且 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的导体层分别连接到所述软水机的电源的相应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水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片的隔网层的至少部分贴靠于所述第二电极片的第一吸附层;且 所述第二电极片的隔网层的至少部分贴靠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第一吸附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水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吸附层和所述第二吸附层均由多孔炭材料制成; 所述隔网层由绝缘材料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水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电极连接柱,伸入所述壳体内,且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片;和 第二电极连接柱,伸入所述壳体内,且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片。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水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柱和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柱的导体段分别固定于相应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的最外层末端。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水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柱和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柱的至少部分区段上设置有绝缘层,且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柱和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柱的至少部分区段包括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柱和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柱的沿竖向方向超出相应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的区段。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水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的最内层起始端分别贴靠于所述出水管外壁且沿圆周方向相隔一预定距离。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水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布水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之间,其上设置有多个通水孔。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水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管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竖直壁面上; 所述出水管的伸出管段从所述直管段的上端竖直向上延伸且伸出所述壳体,且所述出水管伸入所述壳体的底部。
【文档编号】C02F5-00GK204298152SQ201420708936
【发明者】安诗卉, 姚菲菲, 尹翔, 高源 , 劳春峰 [申请人]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