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滤机污水絮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906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滤机污水絮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冶金钢铁行业转炉炼钢工艺中处理转炉污水的压滤机污水絮凝装置,归属于C21C5/40类。
背景技术
在转炉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泥压滤处理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环保工艺。在转炉生产工艺流程中用水处理的大量转炉灰尘而产生的转炉污水其污泥含量都在25%以上,以往对这些含大量污泥的污水处理一般采用压滤机设备及其相关工艺将污水中的污泥与水分离以达到资源再利用的目的。但由于种种原因,简单的采用压滤机压滤工艺,因污泥絮凝效果差,造成压滤机出泥量小,甚至不出泥,不能实现污水中污泥与水的有效分离,加大了污水处理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具有高污泥絮凝效果的压滤机污水絮凝装置。
为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钢板)或其它材质制作一个圆柱体形或正方体形或长方体形或其它形状的容器,将由与减速机相连的电动机、搅拌机、搅拌叶组成的搅拌器安装在此容器上,搅拌杆与减速机的转轴相连,搅拌叶等距离或不等距离装配在搅拌杆的外部。将污水进口管安装在此容器的外侧面,在污水进口管的一侧装配有药水进口管,在药水进口管上加装流量计及流量调节阀。污水出口管安装在容器靠顶外侧面,从污水出口管出去的污泥水流入压滤机,污泥水经压滤机压滤后将污泥水中的污泥与水分离,分离后的污泥变成泥饼送到下道工序处理,分离后的水再循环利用。
经如上技术方案制作的压滤机污水处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特点在于1、提高了污水絮凝能力,压滤机的出污泥量提高了近20倍,大大降低了污水分离后水中的泥量,减轻了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
2、无需人工操作,极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3、安全可靠,造价低廉。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滤机污水絮凝装置结构布置示意图,亦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摘要附图。
图2为图1所述压滤机污水絮凝装置在整个转炉污水处理系统中所处位置示意图(A)。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附图所示,1为流量调节阀,2为药水进口管,3为流量计,4为减速机,5为搅拌叶,6为污水出口管,7为搅拌杆,8为容器,9为污水进口管,10为压滤机,11为泥饼下料管,12为液压阀门。用金属材料或其它材质制作的圆柱体形或正方体形或长方体形等的容器8串联于压滤机输入管道中,在容器8的顶端装有减速机4,搅拌杆7装在容器8内,在搅拌杆7上安装有若干片搅拌叶5,污水进口管9连结在容器8的外侧面,在污水进口管9的一侧装有药水进口管2,在药水进口管2上同时安装有流量计3及流量调节阀1。污水出口管6装在容器8的顶外侧,污水出口管连通压滤机10,在压滤机10的下端有泥饼下料槽11。
实施时,打开污水管上的液压阀门12,转炉污水从污泥水管经液压阀门12进入污水进口管9再流入容器8,同时开启流量调节阀1,由药水气体搅拌装置来的药水经流量调节阀1进入药水进口管2后在污水进口管9内与污水初步混合一同流入容器8,流经药水进口管2的药水流量由流量计3表示。流入容器8的混合污泥水在由减速机、搅拌杆7及搅拌叶5组成的搅拌器作用下充分搅拌混合并起化学作用,加快其污泥的絮凝速度,使污水中的污泥能快速凝聚。所述的药水为水中含高分子絮凝剂的水溶液,絮凝后的污水经污水出口管6流入压滤机10,经压滤机10压滤后的污水将污泥与水快速分离,分离后的污泥变成泥饼送入下道工序处理(如汽车运走),分离后的水再循环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压滤机污水絮凝装置,由流量调节阀(1)、药水进口管(2)、流量计(3)、减速机(4)、容器(8)、搅拌杆(7)、搅拌叶(5)、污水进口管(9)、污水出口管(6)、压滤机(10)、下料槽(11)构成,其特征在于污水进口管(9)连结在容器(8)的外侧面,在污水进口管(9)的一则装有药水进口管(2),在药水进口管(2)上安装有流量计(3)、流量调节阀(1);容器(8)的顶端装有减速机(4),搅拌杆(7)装在容器(8)内,在搅拌杆(7)上装有搅拌叶(5);污水出口管(6)装在容器(8)的顶外侧,污水出口管(6)连通压滤机(10),在压滤机(10)的下端有泥饼下料槽(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转炉炼钢工艺处理转炉污水的压滤机污水絮凝装置,它主要由容器8及减速机4、搅拌杆7、搅拌叶5构成的搅拌器、污水进口管9、药水进口管2等组成。从污水进口管9来的转炉污水与从药水进口管2来的含有高分子絮凝剂的药水混合后进入容器8,在搅拌杆7与搅拌叶5的作用下使转炉污水与高分子絮凝剂进一步混合加速污泥的絮凝速度,经污水出口管6进入到压滤机10,压滤机10压滤将污水中的污泥与水分离,分离后的污泥变成泥饼送下道工序处理,分离后的水再循环利用。这种装置可推广到电炉冶炼工艺或高炉上的污水处理。
文档编号C02F1/52GK2712913SQ20042003599
公开日2005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4日
发明者蒋敬涛, 蔡琪阳, 杨同文 申请人: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