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式单独悬挂充气装置的生物处理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973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浮漂式单独悬挂充气装置的生物处理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过程中一种采用浮漂式单独悬挂充气装置的生物处理池,这种池内布局结构可以提高充气效率,并简化池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生物处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与污水处理领域,向污水中大量充入空气以保证微生物的需氧量是生物处理工艺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充气装置安装方法有固定式和非固定式两种,固定式多安装在水下的池底上,安装和拆卸均需要排空池中的水,不方便维护和维修;非固定式多采用将充气装置悬挂在水面的漂浮物上,如BIOLAK生物处理工艺中将充气装置悬挂在漂浮在水面上的整条输气支管上。在BIOLAK生物处理工艺中,在池子的纵向一侧布置不锈钢的主输气管,通过三通接口横向布置了许多较大直径的塑料输气支管。由于直径较大,这些漂浮在水面上的输气支管具有较大的浮力,横向可托起十几个充气装置。同时这种塑料输气支管具有一定的柔度,能够随充气装置在水下的平移而摆动,在水面上形成弯曲摆动的蛇状。输气管这种蛇状摆动能够加大充气装置在水中的水平移动量,增加充气面积,提高充气效率。因此,采用此类安装方式的生物处理池被广泛应用。但是,在具体应用中经过仔细地观察发现,较大直径的塑料管在充气后的柔度是有限的。其在水面上做蛇状摆动受到自身形状的限制,摆动量很小;况且每个充气装置在水中都有自己特定的摆动轨迹,将许多充气装置同时悬挂在同一根较大直径的塑料输气支管上,束缚了一部分充气装置的自由摆动,这对于扩大有效的充气面积是不利的。同时,在这种工艺的生物处理池中往往布置有十几行的充气装置,采用不锈钢管做纵向主输气管和采用十几根较大直径的塑料输气支管兼做悬浮管,成本也是较高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生物处理池充气装置的悬挂方式产生的充气装置被迫一起移动和移动量小,以及管材用量大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漂式单独悬挂充气装置的生物处理池。这种结构的生物处理池中,每一个充气装置都是单独悬挂在两个独立的浮漂上。浮漂在水面上有较大的移动范围,有助于充气装置在水下产生更大的水平移动,增加有效的充气面积。通过浮漂顶部加装一根限定长度的细锁链,可以控制浮漂的移动范围。同时,在池子纵向两边加装两根漂浮在水面上塑料材质的输气管,左右两个方向输气,可以减小输气管的管径。细的管径即节约材料又有较大的柔软度,使每个充气装置水平移动的自由度更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每一个充气装置都是单独悬挂在两个独立的浮漂上,充气装置软塑进气管的一端连接充气装置,另一端向上窜过一个独立的浮漂中心孔并与一个特制三通连接,这个特制三通在丁字型的上方焊有一个圆环,圆环连接了一根细锁链,细锁链的另一端通过铰链接方式固定在其上方的横向钢丝绳上,细锁链的长度决定了浮漂的漂移范围大小,通常细锁链的长度是保持相邻两组充气装置在水下不碰撞情况下的最大长度。每根软塑进气管上端特制三通之间是通过横向软塑输气支管相连接的,软塑输气支管的直径只按气体流量计算,因此直径相对较小,可保持较好的柔软度;软塑输气支管的长度是根据相邻两根软塑进气管上端特制三通随浮漂所能漂移的最大距离确定的,通常软塑输气支管长度大于这个最大距离5-50公分。浮漂形状采用双圆台对称合并型状,圆台的大头合并在一起,并采用发泡塑料压铸而成;浮漂中心孔的直径大于软塑进气管直径5--20毫米,浮漂的中心孔对软塑进气管横向定位,而软塑进气管上端的管箍对软塑进气管纵向下限定位,上限不做定位。浮漂外表用不锈钢薄或其它抗老化材料覆裹。在池子的纵向两边漂浮安装两根塑料材质的主输气管,输气管的直径以所输送的气体流量计算,不必考虑增加浮力而人为地加大管材直径;在主输气管上根据横向安装充气装置的位置开孔安装出气接头,通过横向的软塑输气支管左右两个方向同时供气。主输气管与其上方的横向钢丝绳通过两条斜拉板线拉紧,以保证主输气管尽可能地减少摆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充气装置悬挂在两个独立的浮漂上,可以获得更大的移动范围,有利于提高充气效果。特制三通上的细锁链铰链固定在横向钢丝绳上,可控制浮漂的漂移范围,不致产生充气装置的相互碰撞。左右两根漂浮的主输气管同时供气,减小了输气管的直径和敷设在池边结构中的土建工程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例的横向剖面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例的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例中浮漂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柱、2.主输气管、3.横向钢丝绳、4.细锁链、5.软塑输气支管、6.特制三通、7.管箍、8.铰链固定、9.浮漂、10.斜拉板线、11.池体、12.软塑进气管、13.充气装置、14.软带管、15.软带管卡、16.固定管卡、17.不锈钢薄壳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和图3中,充气装置(13)的软塑进气管(12)不仅可以向充气装置输送气体,还兼做悬挂绳索。软塑进气管(12)的下端连接充气装置(13)的一端,软塑进气管(12)的另一端向上窜过浮漂(9)的中心孔后与一个特制三通(6)连接。这个特制三通不仅具有向下和左右的接口,在丁字型的上方还焊接了一个圆环,圆环连接了一根细锁链(4),细锁链的另一端通过铰链固定(8)固定在横向钢丝绳(3)上,即细锁链的一端可以在横向钢丝绳上活动,但是不能移动。细锁链(4)的长度是根据保持相邻两组充气装置在水下不碰撞情况下的最大长度;细锁链上应有一节是可以用手轻易打开的环,便于维修时方便地取走本位置的充气装置。特制三通(6)的左右接口通过横向的软塑支气管(5)与邻近的特制三通相连接,软塑支气管的直径只要能满足气体流量即可,因为尽量小的管径可使软塑支气管保持良好的柔软度;软塑支气管(5)的长度是根据相邻两个特制三通(6)随浮漂(9)所能漂移的最大距离确定的,通常软塑输气支管(5)长度大于这个最大距离5-50公分,以保证不影响浮漂(9)的自由漂移。浮漂(9)的形状采用双圆台对称合并型状,并采用发泡塑料压铸而成;其中心孔的直径大于软塑进气管(12)直径5--20毫米。浮漂的中心孔可水平方向定位软塑进气管,而软塑进气管的纵向定位是靠软塑进气管上端的管箍(7)对软塑进气管纵向下限定位,上限不做定位。浮漂(9)的外层覆裹一层不锈钢薄壳(17)或其它抗老化的薄层材料,可有效延长浮漂(9)的使用寿命。在池子(11)的纵向两边漂浮安装两根塑料材质的主输气管(2),主输气管(2)只起输送气体的作用,不再起悬挂充气装置的作用,所以其直径以所输送的气体流量计算,不必考虑增加浮力而人为地加大管材直径;在主输气管(2)上根据横向安装充气装置的位置开孔安装出气接头,用软塑输气支管连接相邻的特制三通(6)。主输气管(2)与其上方的横向钢丝绳通过两条斜拉板线(10)拉紧,斜拉板线(10)是通过固定管卡(16)固定在主输气管(2),以保证主输气管尽可能地减少摆动。横向钢丝绳(3)的安装位置是根据横向安装充气装置的位置而确定,在池体两边的相应位置上预埋立柱(1),用拉紧器将横向钢丝绳(3)拉紧并固定。每根主输气管的一端是被封堵的,另一端通过软带管(14)与压缩空气源连接,软带管(14)是通过软带管卡(15)与主输气管连接的。由于主进气管(2)采用左右两条漂浮在水面上的塑料管,主进气管不再敷设在池子(11)的池体上,池子(11)的结构更加简单,减少了工程量,使用黏土建造池体也更加可靠。
权利要求1.一种浮漂式单独悬挂充气装置的生物处理池,由池体、主输气管、充气装置、软塑进气管、浮漂、特制三通、细锁链、软塑输气支管和横向钢丝绳组成,其特征是每一个充气装置都是通过软塑进气管单独悬挂在两个独立的浮漂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漂式单独悬挂充气装置的生物处理池,其特征是软塑进气管的一端连接充气装置,另一端向上窜过一个独立的浮漂中心孔并与一个特制三通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漂式单独悬挂充气装置的生物处理池,其特征是特制三通在丁字型的上方焊有一个圆环,圆环连接了一根细锁链,细锁链的另一端通过铰链接方式固定在横向钢丝绳上。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漂式单独悬挂充气装置的生物处理池,其特征是细锁链的长度是保持相邻两组充气装置在水下不碰撞情况下的最大长度。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漂式单独悬挂充气装置的生物处理池,其特征是特制三通之间是通过横向软塑输气支管相连接的,软塑输气支管的长度是相邻两个特制三通随浮漂所能漂移的最大距离再增加5-50公分。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漂式单独悬挂充气装置的生物处理池,其特征是浮漂形状采用发泡塑料压铸而成的双圆台对称合并型状,圆台的大头合并在一起,浮漂中心孔的直径大于软塑进气管直径5--20毫米。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漂式单独悬挂充气装置的生物处理池,其特征是浮漂外表用不锈钢薄覆裹。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漂式单独悬挂充气装置的生物处理池,其特征是在池子的纵向两边漂浮安装两根塑料材质的主输气管,通过横向的软塑输气支管左右两个方向同时供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漂式单独悬挂充气装置的生物处理池,每一个充气装置都是单独悬挂在两个独立的浮漂上。浮漂在水面上有较大的移动范围,有助于充气装置在水下产生更大的水平移动,增加有效的充气面积。通过浮漂顶部加装一根限定长度的细锁链,可以控制浮漂的移动范围。在池子纵向两边加装两根漂浮在水面上塑料材质的输气管,左右两个方向输气,可以减小输气管的管径。
文档编号C02F3/02GK2752252SQ20042009705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3日
发明者贾润 申请人:贾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