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太阳能无害处理综合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6961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活垃圾太阳能无害处理综合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垃圾太阳能无害处理综合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各种生活垃圾一直缺乏较理想的处理方式,多采取露天堆放或随意倾倒,由此造成蚊蝇滋生,污水臭气四溢,这不仅极易造成疾病传播,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电会对自然环境产生污染。此外,人们用各种化石能源提供淋浴等生活热水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对各种生活垃圾进行灭菌无害处理,环保卫生,处理效率高,并可为社区居民提供淋浴等生活热水的生活垃圾太阳能无害处理综合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生活垃圾太阳能无害处理综合利用系统,包括垃圾储存仓,垃圾储存仓的顶部设有垃圾入口,垃圾储存仓的下部为锥形,其锥形部分的内侧壁上架设有带孔的滤水板,滤水板的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垃圾储存仓的锥形底部设有排料口,排料口处设有电动闸门,排料口与位于其下方的垃圾输送机的送料面相接,垃圾输送机的出料端与位于细粒垃圾无害处理装置上部的进料口相接,无害处理装置内进料口的下方设有滚动筛,滚动筛的出料口与位于垃圾烘于装置上部的进料口相接,滚动筛的下方设有细粒垃圾加热装置,细粒垃圾加热装置包括垃圾加热管,垃圾加热管通过水管与热水储蓄池的出水口和/或太阳能热水器的出水口相连,垃圾加热管呈多层网状分布固定在所述细粒垃圾无害处理装置内的中部和下部,所述无害处理装置下部的侧壁上设有排渣门,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与无害处理装置相连,所述垃圾烘干装置内进料口的与倾斜固定的引导滑梯的进料口相接,引导滑梯上设有加热器,加热器通过水管与所述热水储蓄池的出水口和/或太阳能热水器的出水口相连,所述引导滑梯的出料口与位于所述垃圾烘干装置下部的出渣口相接,出渣口与位于其下方的送料机的进料口相接,送料机的出料口与位于垃圾焚烧锅炉下部燃烧炉膛的进料口相接,所述热水储蓄池的进水口通过水管与太阳能热水器的出水口相连,热水储蓄池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社区内多个家庭生活用水装置相连,所述垃圾加热管和所述加热器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太阳能热水器和/或热水储蓄池的进水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生活垃圾太阳能无害处理综合利用系统,其中所述垃圾焚烧锅炉包括位于炉排上方的垃圾翻动装置、喷油点火装置和鼓风机,垃圾焚烧锅炉的燃烧室内设有换热装置,换热装置的出水口分别与所述细粒垃圾加热装置和所述加热器和/或太阳能热水器和/或所述热水储蓄池的进水口相连,换热装置的进水口分别与所述细粒垃圾加热装置和所述加热器和自来水管的出水口相连,其连接管道上分别设有节门,所述垃圾焚烧锅炉的顶部设有烟囱。
本实用新型的生活垃圾太阳能无害处理综合利用系统,其中所述垃圾储存仓的上部为圆柱形或长方形,其下部为圆锥形或长方锥形,所述排水管位于所述垃圾储存仓下部锥形内侧壁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生活垃圾太阳能无害处理综合利用系统,其中所述垃圾储存仓的垃圾入口处设有垃圾筛网,所述垃圾烘干装置的顶部设有废气排放管,废气排放管的排气口与所述烟囱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生活垃圾太阳能无害处理综合利用系统,其中所述加热器为首尾相连的网状水管,所述滚动筛的下方设有锥形料斗,锥形料斗的漏口处设有电动门。
本实用新型的生活垃圾太阳能无害处理综合利用系统,其中所述热水储蓄池自外而内由混凝土外壁、至少一层保温材料层和混凝土内壁构成,热水储蓄池的侧壁部分或全部埋入地下,其顶部设置有活动门。
本实用新型的生活垃圾太阳能无害处理综合利用系统,其包括垃圾储存仓,垃圾储存仓的顶部设有垃圾入口,垃圾储存仓的下部为锥形,其锥形部分的内侧壁上架设有滤水板,滤水板的下方设有排水管,所述垃圾储存仓的锥形底部设有排料口,排料口处设有电动闸门,排料口与位于其下方的垃圾输送机的送料面相接,垃圾输送机的出料端与位于细粒垃圾无害处理装置上部的进料口相接,无害处理装置内进料口的下方设有滚动筛,滚动筛的出料口与位于垃圾烘干装置上部的进料口相接,滚动筛的下方设有细粒垃圾加热装置,无害处理装置下部的侧壁上设有排渣门,排水管的出水口与无害处理装置相连,垃圾烘干装置内进料口的与倾斜固定的引导滑梯的进料口相接,引导滑梯上设有加热器,引导滑梯的出料口与位于垃圾烘干装置下部的出渣口相接,出渣口与位于其下方的送料机的进料口相接,送料机的出料口与位于垃圾焚烧锅炉下部的燃烧炉膛进料口相接,其热水储蓄池的进水口通过水管与太阳能热水器的出水口相连,热水储蓄池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社区内多个家庭生活用水装置相连,所述垃圾加热管和所述加热器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太阳能热水器和/或热水储蓄池的进水口相连,故可对各种生活垃圾进行灭菌无害处理,由于主要是利用太阳能对各种生活垃圾进行灭菌无害处理,并可为社区居民提供淋浴等生活热水,故其环保卫生,对各种生活垃圾的处理效率高,还可节约能源。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生活垃圾太阳能无害处理综合利用系统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生活垃圾太阳能无害处理综合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生活垃圾太阳能无害处理综合利用系统,包括垃圾储存仓1,垃圾储存仓1的上部为圆柱形或长方形,其下部为圆锥形或长方锥形,垃圾储存仓1的顶部设有垃圾入口,垃圾储存仓1的垃圾入口处设有垃圾筛网25,可将生活垃圾从垃圾储存仓1的顶部垃圾入口倒入垃圾储存仓1内,垃圾储存仓1的锥形部分的内侧壁上架设有带孔的滤水板2,滤水板2用于过滤生活垃圾中渗出的污水,滤水板2的底部设有排水管3,排水管3的出水口与无害处理装置5相连,排水管3位于垃圾储存仓1下部锥形内侧壁的底部,排水管3用于排出从生活垃圾中渗出的污水,并将其引导到无害处理装置5中,进行灭菌等无害处理。
垃圾储存仓1的锥形底部设有排料口,排料口处设有电动闸门21,打开电动闸门21,垃圾储存仓1中的生活垃圾就会掉出来。排料口与位于其下方的垃圾输送机4的进料口相接,掉出来的生活垃圾会落到垃圾输送机4的送料面上,垃圾输送机4的出料端与位于细粒垃圾无害处理装置5上部的进料口相接,落到垃圾输送机4的送料面内的生活垃圾会被输送到细粒垃圾无害处理装置5上部的进料口,无害处理装置5内进料口的下方设有滚动筛6,滚动筛6的下方设有锥形料斗26,锥形料斗26的漏口处设有电动门27,生活垃圾在落到滚动筛6上后,打开电动门27,细小体积的生活垃圾回落到细粒垃圾无害处理装置5的下部,大体积的生活垃圾会流向滚动筛6的出料口,滚动筛6的出料口与位于垃圾烘干装置8上部的进料口相接,使得大体积的生活垃圾会进入垃圾烘干装置8。在滚动筛6的下方设有细粒垃圾加热装置13,用于加热细小体积的生活垃圾,对其进行灭菌消毒。在无害处理装置5下部的侧壁上设有排渣门7,经过灭菌消毒处理过的生活垃圾可以从此处排出,用于农林还田,或者是用作建筑填充料。
上述细粒垃圾加热装置包括垃圾加热管22,垃圾加热管22的进水口通过水管与热水储蓄池30和/或太阳能热水器20的出水口相连,热水储蓄池30的进水口通过水管与太阳能热水器20的出水口相连,垃圾加热管22呈多层网状分布固定在所述细粒垃圾无害处理装置5内的中部和下部。在引导滑梯9上设有加热器14,加热器14通过水管与热水储蓄池30和/或太阳能热水器20的出水口相连,热水储蓄池30的进水口通过水管与太阳能热水器20的出水口相连,热水储蓄池30和/或太阳能热水器20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社区内多个家庭生活用水装置31相连,流出的热水可用于社区内多个家庭的淋浴、热水供给等。垃圾加热管22和加热器14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太阳能热水器20和/或太阳能热水器20的进水口相连。水管上连接有管节门23。在使用时,太阳能热水器20产生的热水以及热水储蓄池30种储存的热水会流向垃圾加热管22和加热器14,用于加热细粒垃圾无害处理装置5内的中部和下部的生活垃圾,以及垃圾烘干装置8中的生活垃圾,对其进行杀菌处理和烘干处理。烘干处理后的生活垃圾更容易充分燃烧。采用太阳能热水器20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垃圾烘干装置8内进料口的与倾斜固定的引导滑梯9的进料口相接,引导滑梯9上设有加热器14,加热器14为首尾相连的网状水管。在引导滑梯9的出料口与位于垃圾烘干装置8下部的出渣口10相接,出渣口10与位于其下方的送料机11的进料口相接,送料机11的出料口与位于垃圾焚烧锅炉12下部的燃烧炉膛进料口相接。垃圾烘干装置8的顶部设有废气排放管24,废气排放管24的排气口与所述烟囱18相连。当生活垃圾沿着引导滑梯9向下运动时,加热器14可对其进行加热烘干,然后落到送料机11的进料端,被送料机11输送到垃圾焚烧锅炉12的燃烧炉膛内进行焚烧。
垃圾焚烧锅炉12包括位于炉排上方的垃圾翻动装置15、喷油点火装置和鼓风机16,垃圾翻动装置15用于搅拌垃圾,在必要时,可启用喷油点火装置,以使垃圾充分燃烧。在垃圾焚烧锅炉12的燃烧室内设有换热装置17,换热装置17的出水口分别与细粒垃圾加热装置13和加热器14以及热水储蓄池30和/或太阳能热水器20的进水口相连,换热装置17的进水口分别与细粒垃圾加热装置13和加热器14和自来水管的出水口相连,其连接管道上分别设有节门,垃圾焚烧锅炉12的顶部设有烟囱18,用于排放焚烧垃圾产生的废气。当垃圾焚烧锅炉12处于使用状态时,换热装置17中的热水会流向垃圾加热管22和加热器14和/或热水储蓄池30,用于加热细粒垃圾无害处理装置5内的中部和下部的生活垃圾,以及垃圾烘干装置8中的生活垃圾,对其进行杀菌处理和烘干处理。如果进入垃圾焚烧锅炉12内的生活垃圾可燃性较好,可不必使用喷油点火装置喷油助燃,如果进入垃圾焚烧锅炉12内的生活垃圾可燃性较差,则需使用喷油点火装置喷油助燃,焚烧后的灰尘可用作肥料。
上述热水储蓄池30自外而内由混凝土外壁、至少一层保温材料层和混凝土内壁构成,热水储蓄池30的侧壁部分或全部埋入地下,其顶部设置有活动门。在需要时,可打开热水储蓄池30顶部设置的活动门,对热水储蓄池30进行消毒清理。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1.生活垃圾太阳能无害处理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垃圾储存仓(1),垃圾储存仓(1)的顶部设有垃圾入口,垃圾储存仓(1)的下部为锥形,其锥形部分的内侧壁上架设有带孔的滤水板(2),滤水板(2)的底部设有排水管(3),所述垃圾储存仓(1)的锥形底部设有排料口,排料口处设有电动闸门(21),排料口与位于其下方的垃圾输送机(4)的送料面相接,垃圾输送机(4)的出料端与位于细粒垃圾无害处理装置(5)上部的进料口相接,无害处理装置(5)内进料口的下方设有滚动筛(6),滚动筛(6)的出料口与位于垃圾烘干装置(8)上部的进料口相接,滚动筛(6)的下方设有细粒垃圾加热装置(13),细粒垃圾加热装置包括垃圾加热管(22),垃圾加热管(22)通过水管与热水储蓄池(30)的出水口和/或太阳能热水器(20)的出水口相连,垃圾加热管(22)呈多层网状分布固定在所述细粒垃圾无害处理装置(5)内的中部和下部,所述无害处理装置(5)下部的侧壁上设有排渣门(7),所述排水管(3)的出水口与无害处理装置(5)相连,所述垃圾烘干装置(8)内进料口的与倾斜固定的引导滑梯(9)的进料口相接,引导滑梯(9)上设有加热器(14),加热器(14)通过水管与所述热水储蓄池(30)的出水口和/或太阳能热水器(20)的出水口相连,所述引导滑梯(9)的出料口与位于所述垃圾烘干装置(8)下部的出渣口(10)相接,出渣口(10)与位于其下方的送料机(11)的进料口相接,送料机(11)的出料口与位于垃圾焚烧锅炉(12)下部燃烧炉膛的进料口相接,所述热水储蓄池(30)的进水口通过水管与太阳能热水器(20)的出水口相连,热水储蓄池(30)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社区内多个家庭生活用水装置(31)相连,所述垃圾加热管(22)和所述加热器(14)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太阳能热水器(20)和/或热水储蓄池(30)的进水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太阳能无害处理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焚烧锅炉(12)包括位于炉排上方的垃圾翻动装置(15)、喷油点火装置和鼓风机(16),垃圾焚烧锅炉(12)的燃烧室内设有换热装置(17),换热装置(17)的出水口分别与所述细粒垃圾加热装置(13)和所述加热器(14)和/或太阳能热水器(20)和/或所述热水储蓄池(30)的进水口相连,换热装置(17)的进水口分别与所述细粒垃圾加热装置(13)和所述加热器(14)和自来水管的出水口相连,其连接管道上分别设有节门,所述垃圾焚烧锅炉(12)的顶部设有烟囱(18)。
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活垃圾太阳能无害处理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储存仓(1)的上部为圆柱形或长方形,其下部为圆锥形或长方锥形,所述排水管(3)位于所述垃圾储存仓(1)下部锥形内侧壁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活垃圾太阳能无害处理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储存仓(1)的垃圾入口处设有垃圾筛网(25),所述垃圾烘干装置(8)的顶部设有废气排放管(24),废气排放管(24)的排气口与所述烟囱(18)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生活垃圾太阳能无害处理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14)为首尾相连的网状水管,所述滚动筛(6)的下方设有锥形料斗(26),锥形料斗(26)的漏口处设有电动门(2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活垃圾太阳能无害处理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储蓄池(30)自外而内由混凝土外壁、至少一层保温材料层和混凝土内壁构成,热水储蓄池(30)的侧壁部分或全部埋入地下,其顶部设置有活动门。
专利摘要一种生活垃圾太阳能无害处理综合利用系统,包括垃圾储存仓,垃圾储存仓的下部为锥形,其锥形部分的内侧壁上架设有滤水板,垃圾储存仓的锥形底部设有电动闸门,排料口与位于其下方的垃圾输送机的进料口相接,垃圾输送机的出料口与位于细粒垃圾无害处理装置上部的进料口相接,无害处理装置内进料口下方设有滚动筛,滚动筛出料口与位于垃圾烘干装置上部的进料口相接,滚动筛的下方设有细粒垃圾加热装置,垃圾烘干装置内进料口与引导滑梯的进料口相接,引导滑梯的出料口与送料机的进料口相接。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对各种生活垃圾进行灭菌无害处理,环保卫生,处理效率高,并可为社区居民提供淋浴等生活热水的生活垃圾太阳能无害处理综合利用系统。
文档编号B09B3/00GK2871040SQ200620018019
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3日
发明者郑建秋 申请人:郑建秋, 郑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