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聚丙烯酰胺药剂快速溶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328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污水处理聚丙烯酰胺药剂快速溶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附件领域,具体是一种污水处理聚丙烯酰胺药剂快速溶解 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最常用的高分子絮凝剂是聚丙烯酰胺(PAM),分阳离子、阴离子和非离子酰胺。 通常情况下,聚丙烯酰胺是白色粉末形态(极细小颗粒状)。
尽管聚丙烯酰胺(PAM)易溶于水,但如果将其溶于水时加入水中过快、搅拌不匀时,会 形成很多"鱼眼"状的小团,严重的会出现"牛眼"状的大团,而且一旦形成这种"团"就 很难将其溶解掉,不但延长了配药搅拌时间,而且PAM在水中含量也不均匀,既影响处理效 果还浪费药剂,"大团"还会堵塞加药管道、堵塞加药泵。虽然可以严格要求操作工人将PAM 溶于水时要均匀、少量、缓慢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但是实际操作中还是经常出现将PAM撒 入水中过快的现象,难以避免"鱼目艮"状和"牛眼"状团块的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使粉末状高分子絮凝 剂在溶解时混合均匀、搅拌彻底,实现更好的混合,且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工作可靠、 稳定的污水处理聚丙烯酰胺药剂快速溶解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即一种污水处理聚丙烯酰胺药剂快速溶解装置,包括壳体,本技术要点在于壳体由固定 板及固定板底部与之固联的水流喷射管组成,水流喷射管为下端部封闭,分别构成内腔室、 外腔室的双层套管式结构,其中外腔室为进水腔,内腔室为溅射腔,且内腔室的顶部与固定 板之间为相互留有间隙的敞开式结构,外腔室的一侧加工有进水口,另外,对应内腔室轴心 线位置的固定板上加工有下料口 。
为了进一歩提高颗粒状高分子絮凝剂下料时自动与喷射的水混合更均匀,固定板的下料 口上穿装下料管,下料管的底端探伸进入内腔室l/3位置。这样,经多次高速反射后的水柱 就能够高速与颗粒状高分子絮凝剂接触、混合,并高速冲入搅拌罐中。
为了便于下料及随时调节下料的速度,在下料管的上端部设置有下料漏斗,该下料漏斗 内设置转动式调节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使颗粒状高分子絮凝剂在溶解吋混合均匀,实现更好的混合,避免 了现有技术设备工作中,颗粒状高分子絮凝剂易出现团块堵塞加药管道、堵塞加药泵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工作可靠、稳定的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l: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污水处理聚丙烯酰胺药剂快速溶解装置,包括壳体,本技术要点在于壳 体由固定板5及固定板底部与之固联的水流喷射管组成,水流喷射管为下端部封闭,分别构 成内腔室4、外腔室l的双层套管式结构,其中外腔室l为进水腔,内腔室4为溅射腔,且 内腔室4的顶部与固定板5之间为相互留有间隙的敞开式结构,外腔室l的一侧加工有进水 口2,使用时与水源控制装置相联,另外,对应内腔室4轴心线位置的固定板5上加工有下 料口。
为了进一步提高粉末状高分子絮凝剂下料时自动与喷射的水混合更均匀,固定板5的下 料口上穿装下料管6,下料管6的底端探伸进入内腔室4内1/3位置,以使粉末状高分子絮 凝剂在内腔室4内时即可进行初次的混合。这样,经多次高速反射后的水柱就能够高速与粉 末状高分子絮凝剂接触、混合,并高速冲入本溶解装置下方设置的搅拌罐中,再进行下一步 工序。
为了便于下料及随时调节下料的速度,在下料管6的上端部设置有下料漏斗8,该下料 漏斗8内设置转动式调节挡板7 。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即縮短了配药搅拌时间,而且聚丙烯酰胺(PAM)在水中含量也均匀, 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设备工作中,颗粒状高分子絮凝剂易出现团块堵塞加药管道、堵塞加药 泵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工作可靠、稳定的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污水处理聚丙烯酰胺药剂快速溶解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由固定板及固定板底部与之固联的水流喷射管组成,水流喷射管为下端部封闭,分别构成内腔室、外腔室的双层套管式结构,其中外腔室为进水腔,内腔室为溅射腔,且内腔室的顶部与固定板之间为相互留有间隙的敞开式结构,外腔室的一侧加工有进水口,另外,对应内腔室轴心线位置的固定板上加工有下料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聚丙烯酰胺药剂快速溶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板 的下料口上穿装下料管。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聚丙烯酰胺药剂快速溶解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料管 的底端探伸进入内腔室1 / 3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污水处理聚丙烯酰胺药剂快速溶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 下料管的上端部设置有下料漏斗,该下料漏斗内设置转动式调节挡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聚丙烯酰胺药剂快速溶解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附件领域,包括壳体,本技术要点在于壳体由固定板及固定板底部与之固联的水流喷射管组成,水流喷射管为下端部封闭,分别构成内腔室、外腔室的双层套管式结构,其中外腔室为进水腔,内腔室为溅射腔,且内腔室的顶部与固定板之间为相互留有间隙的敞开式结构,外腔室的一侧加工有进水口,另外,对应内腔室轴心线位置的固定板上加工有下料口。本实用新型能使颗粒状高分子絮凝剂在溶解时混合快速、均匀,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工作可靠、稳定的优点。
文档编号C02F1/52GK201128689SQ20072003022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9日
发明者史新利, 崔仕卿, 徐光忠, 杜玉娟, 武光信 申请人:山东沃源新型面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