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417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净化器,尤其是一种饮用水净化器。
技术背景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追求,生活用水的品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现在提高水的品质都是通过净化的方式。目前人们釆用的水净化方式主要 有活性碳过滤、超滤膜过滤,以及上述两种方式的若干个组合等方式。由 于活性碳具有吸附作用,能除去水中的异味和部分有机物,以及比较大的 颗粒物等杂质,因此用活性碳净化水被人们广泛利用。但仅用活性碳处理 后的水,它的品质还不能满足人们的更高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 始采用超滤膜^t水进行处理,超滤膜可过滤水中的细菌、污泥以及部分有 机物。但是采用单一的超滤膜来净化水,水中的余氯和重金属不能有效地 被去除,水质不达到直接饮用的标准,水的品质仍然不能达到人们的要求。 于是人们把这两种处理方式串联后对水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使水的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中国专利号200320118259。 3名称为一种使用多 级滤芯的家用净水器,它就是采用活性碳过滤和超滤膜过滤串联后来对水 进行处理。这两种处理水方法相结合的处理方式使水的品质达到了人们的 要求,但是它的缺点是结构不紧凑,同时由于活性碳在使用过程中,很容 易吸附达到饱和,超滤膜很容易产生污堵,如不能反向冲洗,需要定期更 换活性碳和超滤膜,造成使用成本高,难以推广应用。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能反向冲洗,净化效果好, 使用成本低的一种净水器。按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净水器,它包括管形外壳、上端盖、下端盖、 活性碳过滤层和超滤膜过滤层,外壳的两端与上、下端盖配合密封,在上 端盖上设有进水口及净水口,在上端盖上还设有出水口,外壳内固定有膜 安装管使外壳分为内腔和外腔,内、外腔在底端相连通,外腔内装有活性 碳,构成活性碳过滤层,外腔上端与进水口相连通;内腔内固定有超滤膜, 构成超滤膜过滤层,超滤膜中心的膜集水管的上出水口与净水口相连通, 膜集水管下端密封,超滤膜上端的侧面与上端盖的出水口相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把自来水管直接与上端盖的进水口相连 接,自来水从进水口流入,将首先通过活性碳过滤层,活性碳对水中的异 味和部分有机质及较大的颗粒物等杂质进行吸附,当水通过活性碳过滤层 后,流入超滤膜过滤层,水中的细菌、污泥和部分有机质等杂质将会被过 滤,水从超滤膜出来后,分为二部分, 一部分从中心管上端经净水口流出, 成为饮用水,另一部分从超滤膜的上端侧面经出水口流出,水质比净水口 流出的水略差,可用作非饮用的生活用水。由于超滤膜的上侧水可以通过 上端盖的出口流出,因此超滤膜在净水的过程中,产生浓差极化水从出水 口排出,因此超滤膜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碳层能够实现反向冲洗,在所述的端盖上还设 有反冲洗口,外腔内设有反冲洗管,反冲洗管上端与上端盖的反冲口相连 通,下端在与外腔和内腔都相连通,在所述的上端盖上连接有换向阀,实 现在反冲洗时,水从反冲洗口流入,出水口关闭,水经活性碳过滤层后从 进水管流出。这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关闭净水口,启动换向阀,换向阀 关闭出水口,自来水从换向阀从反冲洗口流入,从反冲洗管的底部流入活 性碳过滤层,对活性碳反向冲洗,这样过滤过程中被水流逐渐挤压在一起 的活性碳将逐渐松开,附着在活性碳上的吸附物将漂浮在水中,并顺水从 进水口经换向阀的出口流出,从而达到清洗活性炭的作用。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外壳上同轴套装膜安装管,使外壳 分为内、外腔,在内外腔内分别设为活性碳层和超滤膜层,由于两层同轴 套装,因此结构紧凑;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端盖上设置换向阀,使活性 碳层能够反向清洗,因此不需经常更换活性碳,同时在使用水出口流出的 水时,可以对超滤膜进行正冲洗,减少浓差极化对超滤膜的污堵,使超滤 膜的使用时间更长,从而达到使用成本低的优点。


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上端盖的主视图。图5为反冲洗管的剖视图。图6为布水的主视图。图7为图6的B——B向剖视图。图8为正常使用状态下阀与上端盖管线连接示意图。
图9为反冲洗状态下阀与端盖管线连接示意图。图中,1、换向阀,2、阀进水口, 3、进水口, 4、净水口, 5、膜集 水管,6、上端盖,7、密封圈,8、卡箍,9、外壳,10、上布水,11、活 性碳,12、超滤膜,13、膜安装管,14、通孔,15、下布水,16、下端盖, 17、底孔,18、封头,19、通孔,20、反冲洗管,21、反冲洗口, 22、阀 出水口, 23、出水口, 24、管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图l、 2所示,它包括管形外壳9、上端盖6、下端盖 16和膜安装管13。上、下端盖与外壳9的两端配合,通过卡箍8固定, 在上、下端盖与外壳9之间设有密封圈7,使外壳9与端盖之间达到密封。 膜安装管13位于外壳9内并与外壳9同轴。膜安装管13的上下端分别与 上端盖6和下端盖16配合,把外壳9分成内腔和外腔。在膜安装管13的 下端设有若干个径向通孔14,内腔和外腔通过膜安装管13的下端通孔14 实现相连通。如图4所示,在上端盖6的一侧设有进水口 3、出水口 23 和反冲洗口21,在上端盖6的中心位置设有净水口4,净水口4与外腔连 通,出水口23与内腔连通。在外腔内设有反冲洗管20,反冲洗管20的下 端连接有圆形管座24,如图5所示,管座24上开有若干径向通孔19与反 冲洗管20内腔相连通。反冲洗管20的上端与反冲洗口 21相连通,下端 抵压在下端盖16上,管座上的通孔19与膜安装管的下端通孔14相连通。 在外腔内罐装若干活性碳ll,为使活性碳ll固定,不随水流失,在活性 碳11的两端设有环形布水,分别为上布水10和下布水15,布水结构如图 6、图7所示,布水位于膜安装管13和外壳9之间,布水上设有若干缝隙, 使水能自由通过。为使反冲洗管20下端位置更加固定,下布水15抵压在 反冲洗管的管座24上,如图2所示。在内腔内固定有超滤膜12,超滤膜 12中心的膜集水管5下端用封头18封堵,封头18抵压下端盖16上。膜 集水管5的上端与上端盖6的净水口 4连通。在上端盖上连接有换向阀1, 换向阀l的功能是在正常使用状态时,自来水从阀进水口2进入,阀进水 口 2与上端盖的进水口 3相通,反冲洗管20关闭,阀出水口22与上端盖 的出水口 23相连通。启动换向阀时,水从阀进水口 2进入,阀进水口 2 与反冲洗管20相连通,阀出水口22与上端盖的进水口3相连通,出水口 23关闭。换向阀的正常使状态和反冲洗状态与上端盖的管线连接如图8 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把自来水管与阀进水口接通,在净水口4上安装 一个开关阀。正常使用时,换向阀的管路如图8所示,反冲洗管20被换向阀1关 闭,自来水从换向阀1的阀进水口 2流入经换向阀、上端盖上的进水口 3 进入净水器的外腔,经上布水10再进入活性碳过滤层进行过滤,再经下 布水15流出,通过膜安装管13底部的通孔14,进入内腔底部,再流入超 滤膜过滤层,由于膜集水管5的下端被封堵,水从超滤膜12的下侧面进 入,被超滤膜12过滤后,水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从超滤膜12的上侧面流 出,经上端盖6的出水口 23流入换向阀,再从阀出水口22流出,这部分 水可用于洗菜、洗碗。另一部分水经超滤膜12过滤后从膜集水管5上端 流出经上端盖的净水口 4流出后成为净化水。在反冲洗时,关闭开关阀,净水口4关闭,启动换向阀l,换向阀的管路如图9所示,出水口 23被换向阀l关闭,自来水从换向阀l的阀进 水口 2流入经换向阀换向进入反冲洗管20,从反冲洗管20的底部流出, 由于内腔上方的所有出口被关闭,水通过下布水15进入外腔,对活性碳 ll进行冲洗,水通过活性碳过滤层后,通过上布水10进入上端盖的进水 口3,再进入阀出水口 23流出冲洗后的污水,达到反向冲洗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净水器,它包括管形外壳[9]、上端盖[6]、下端盖[16]、活性碳过滤层和超滤膜过滤层,外壳[9]的两端与上、下端盖[6、16]配合密封,在上端盖[6]上设有进水口[3]及净水口[4],其特征是在上端盖[6]上还设有出水口[23],外壳[9]内固定有膜安装管[13]使外壳分为内腔和外腔,内、外腔在底端相连通,外腔内装有活性碳[11],构成活性碳过滤层,外腔上端与进水口[3]相连通;内腔内固定有超滤膜[12],构成超滤膜过滤层,超滤膜中心的膜集水管[5]的上出水口与净水口[4]相连通,膜集水管[5]下端密封,超滤膜[12]上端的侧面与上端盖的出水口[23]相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的上端盖[6]上还 设有反冲洗口[21],外腔内设有反冲洗管[20],反冲洗管[20]上端与 上端盖的反冲口[21]相连通,下端与外腔和内腔都相连通,在所述的 上端盖上连接有换向阀[l],换向后,水从反冲洗口[21]流入,出水 口[23]关闭,水经活性碳过滤层后从进水口[3]流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净水器,它包括管形外壳[9]、上端盖[6]和下端盖[16],外壳[9]与上、下端盖密封,在上端盖[6]上设有进水口[3]及净水口[4]和出水口[23],外壳[9]分为内腔和外腔,外腔内装有活性炭[11],内腔内固定有超滤膜[12],超滤膜中心的膜集水管[5]的上出水口与净水口[4]相连通,膜集水管[5]下端密封,超滤膜[12]上端的侧面与上端盖的出水口[23]相连通。在外腔内还设有反冲洗管[20],在上端盖[6]上还设有换向阀[1],使自来水能在进水口[3]和反冲洗口[21]转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活性炭和超滤膜都能反冲洗。
文档编号C02F1/28GK201043147SQ20072014037
公开日2008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9日
发明者杲 蔡 申请人:杲 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