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和深度处理的方法及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6540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和深度处理的方法及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和深度处理
的方法,该方法适合于不同规模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尤其适用于 提高污水处理厂脱氮效率、受制于占地面积的污水厂扩容、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回用以及污 水处理厂的污泥减量。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生物处理工艺仍是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最为经济、最具环境效益、应 用最为广泛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方法,而传统的基于活性污泥(CAS, 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的生物处理方法是目前最为主要和常用的处理方法。CAS工艺具有操作 简单、设计成熟、运行方式多样化等特点,并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及多种工业废水的处理。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众对污水处理厂操作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以及能源供给 的日趋紧张,使CAS工艺相应出现了一系列为人们所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是(l) 由于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用地紧张情况与日倶增,因而需要在CAS工艺的基础上,研究开 发用地更为节省的新工艺;(2)随着社会和公众对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操作条件和环境要 求的日趋严格,需要对CAS工艺运行过程中所产生和存在的臭味问题、剩余污泥二次污染 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3)日趋普遍和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要求污水处理工艺 不仅具有有机物的去除功能,同时要求具有对废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因而出现了许多具 有生物脱氮除磷功能的废水生物处理新工艺;(4)随能源供应的日趋紧张,降耗节能已成 为改进CAS工艺运行和研究开发新工艺所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5)随城市人口的快速增 加、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污水的排放量亦与日倶增,且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种类 日趋复杂化,在一定时期内易导致CAS工艺的超负荷运行以及运转不稳定等问题。
为此,许多研究者相继开展了改进CAS工艺以使其适应新要求的探索和研究工 作,并提出了多种以CAS为基础的、具有不同优良性能特点和功能的新工艺。
在传统CAS工艺基础上,为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和脱氮除磷效果,主要发展出了提 高处理效率的A/B法、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A/0、 A/A/0及其类似工艺、SBR工艺及基于SBR 运行方式的其它工艺和氧化沟工艺等,以上工艺尽管对有机物和氨氮去除效果有较大提 高。但是,随着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上述工艺的出水BODp氨氮尤其是总氮难以稳定达标 排放(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及更高排放标准);而且,由 于上述工艺主要是通过增加水力停留时间以延长污泥龄来达到脱氮除磷效果的提高,存在 运行成本高(主要是电能消耗)、占地面积大、基建投资多等问题,属于不可持续的污水处 理工艺,不适合我国国情;同时,这些工艺中曝气池产生的恶臭将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剩 余污泥量较多,污泥处置困难(目前已成为类似污水厂的难点),处理费用高,造成污水的 综合运行成本增加。因此,以上工艺越来越不符合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其在污 水处理的推广应用将会受到更多限制。 近十年来在国内推广应用的湿地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等特点,其在特定区域及处理小流量废水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占地面积大、长时间运行后容 易造成土地盐碱化,难以广泛推广和应用。 近年来,随着膜技术成熟及成本降低,在活性污泥法基础上结合膜技术而发展起 来的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具有出水水质好、处理效果高等特点,但在实际运行中,由 于膜的污染导致膜通量下降,因而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换膜片,运行管理复杂、运行费用高, 在中小规模废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上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但在大规模生活和市政污水 处理处理上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生物曝气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BAF)是80年代末在欧美发展起来 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其独特的填料式设计,借鉴了生物滤池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优 点,不同的填料尺寸对应不同的废水处理要求,综合了过滤、吸附和生物代谢等多种废水处 理工艺,使其具有水力负荷高、抗冲击能力强、污泥产量少、无污泥膨胀等优点。生物曝气滤 池主要应用于废水的深度处理,适应于处理低有机负荷废水,可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 也可通过硝化和反硝化除氮。但是,普通曝气生物滤池由于选用陶粒、玻璃、陶瓷等材料作 为滤料,故在运行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反冲洗较为困难;在传统的生物处理中过高的氨氮 将对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故普通生物处理工艺对于超过一定浓度有机污水和较高浓度氨 氮污水很难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同时,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普遍存在着投资大、运行费用 高、占地面积大、操作管理复杂、处理效率低等不足之处。 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支出,本发明专利采用一种新型的高效曝气生物滤池(简 称HABF工艺),HABF反应器实际上是综合传统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优点的双生物反应 器,在HABF反应器中投加占曝气池有效容积10-60%的比重接近水的悬浮载体,该载体是 一种具有网状大孔结构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具有反应性、亲水性、通透性、高比表面积等特 点,并具有空间悬臂及网络交联结构,能与微生物、酶形成共价键结合;载体材料表面所生 长的生物量通常为15-28g/L,是普通生物膜法的1. 5-2. 0倍,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5-10倍, 并且微生物与载体结合牢固,不易脱落,不易流失,高负载的生物量保证了 HABF反应器去 除污染物的高效和稳定;同时,在HABF反应器中,在驯化活性污泥的基础上通过接种培养 不同特效菌种,提高目标污染物的降解效果。 HABF工艺是悬浮生长活性污泥法和附着生长的生物膜法相结合的一种工艺,其通 过在CAS工艺曝气池中投加一定数量的轻质量漂浮载体填料,使污水处理的机理和效能发 生质的变化。在此工艺中,微生物生存的基础环境有CAS工艺中的气、液两相转变为气、液、 固三相,这种转变为微生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更丰富的存在形式,形成了一个更复杂的 复合式生态系统。悬浮载体表面的生物膜与液相中的悬浮污泥共同发挥作用,各自发挥自 己的降解优势。大量吸附生长在生物填料上的生物膜使生物反应器中的活性生物量大大增 加,在提高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的同时,使系统具有更强的脱氮能力。 HABF工艺中,附着生长在悬浮载体中的长泥龄生物膜为生长缓慢的硝化菌提供了 非常有利的生存环境,可实现有效的硝化效果,而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的泥龄相对较短,主 要起去除有机物的作用,由此避免了 CAS工艺中为了实现硝化作用而需较长的泥龄并因此 而易出现污泥膨胀的问题。因而,这种悬浮态和附着态微生物共池生长的工艺因其污泥负 荷要远低于单纯的CAS工艺,因而其处理效率更高,且运行更稳定。在相同的污泥负荷条 件下,该工艺具有更高容积负荷率,因而占地更小。此外,HABF反应器中悬浮状态和悬浮载
4体表面附着状态的微生物处于好氧状态,主要发挥去除有机物和将氨氮氧化为硝氮和亚硝 氮的作用,而载体内部所生长的微生物,因受到氧转移的限制,形成中间兼氧区和内部厌氧 区,因而利于兼性反硝化细菌的生长而起到反硝化脱氮的作用。同时,由于悬浮载体填料中 所生长的长世代期微生物其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与水力停留时间相分离,因而可使长世 代期硝化菌和亚硝化菌得以繁衍、增殖。 在HABF工艺中,为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稳定性和目标污染物的降解效果,可根据 具体工艺运行情况,在驯化活性污泥的基础上通过接种培养不同特效菌种。所接种的微生 物属于工程菌一类,内含专用微生物与复合酶,该特效菌种通过对自然微生物进行强化与 改性而成,提高了微生物的活性及适应性,可在有效降解污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如芳烃、 蒽、萘)和氨氮的基础上,同时去除其中的色度和SS。 如前所述,特殊悬浮填料的使用是HABF工艺的核心部分,其具有以下特征悬浮 填料在无曝气时浮于水的表面,无须固定支架支撑,这使反应池的安装和维修变得方便;当 曝气时,生长了生物膜的填料密度因与水接近,填料依靠曝气的搅拌作用,处于流化状态, 这不仅使污水与填料上的生物膜广泛而频繁多次地接触,而且填料在流化过程中切割分散 气泡,使布气趋于均匀,提高了氧的利用率,由此产生的固、液、气三相的充分接触混合和碰 撞,增大了传质面积,提高了传质速率,强化了传质过程,因此,在达到一定污染物去除率情 况下,污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更短,同时,即使有冲击负荷,也可以很快地恢复处理效果;另 外,悬浮填料受到气流、水流的冲刷,老化的膜能自动脱落,保证了膜的活性,促进了新陈代 谢,而且在反应池中随水流化在填料上,还可能大量生长丝状菌,既可以利用丝状菌高效降 解有机物的功能,使出水改善,又无污泥膨胀之虞;此外,由于填料比重与水接近,只需很小 的气量即可使其均匀悬浮于水中,其使用时无需填料支架,只需在曝气池设置栅网拦截将 载体限制在设计区域内,或靠曝气水流将其回流至池前端,可节省投资,且投配、更新更方 便。因此,操作简单,工作量也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污水处 理厂扩容升级和深度处理的方法,其核心采用HABF工艺。 本发明目的可以通过如下一种或几种措施来实现在待扩容升级的原活性污泥池 或生物膜池内添加大孔载体,或将生物膜池内原有载体部分或完全更换成悬浮大孔载体; 在待扩容升级的采用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后或周围扩建池容,新池 内装填悬浮大孔载体;在采用如上方法改造后的池内接种工程菌或在原有活性污泥处理系 统内投加工程菌进行生物强化处理。 应用HABF工艺的池内采用上下拦网对悬浮大孔载体进行固定使其限制在一定空 间内,以实现反应系统的分级,拦网具体材料为尼龙网、不锈钢或玻璃钢等;池内采用管式 微孔曝气管进行曝气。 HABF池中所使用的悬浮大孔载体为改性海绵,采用网泡法生成,主体材质为聚 氨酯;其中所接种微生物为工程菌,工程菌群的原始菌种由美国的BIONETIX公司(网址 www. bionetix-international. ca)提供,并根据具体污水水质进行富集、驯化和培养。
该方法适合于不同规模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尤其适用于提高污水处理厂脱氮效率、受制于占地面积的污水厂扩容、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回用以及污 水处理厂的污泥减量。 与其它方法相比,本发明优点是通过本发明中的措施调整改造后,污水处理厂的 氨氮和COD的处理效果可得到较大提高,其出水可直接外排或经适当深度处理后回用,原 有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容量可增加1-2倍,而且可提高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整体改 造工艺简单紧凑、投资省、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污泥产量少且运行管理方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列举6个实施例,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加以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只限于这
6个实施例。 实施例1 马草河是凉水河的主要支流,属北运河水系,总长13. 6公里,是丰台区南部重要 的排水河道,其主要补给来水为北京某城市市政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为保证进入河水 质满足河道景观用水要求,拟对该市政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为保证选取 工艺的合理性,采用HABF工艺在现场进行中试实验。HABF中试装置为自制的类似生物接触 氧化工艺的反应槽,规格为2100mmX1000mmX1000mm(长X宽X高),有效水深为900mm, 有效容积为1. 9m 分两格运行,反应槽中间采用折流板防止短流,采用底部进水、上部堰口 集水的推流式进水方式;反应槽装填1. 5m3悬浮大孔载体,本实验接种型号为BCP35型工程 菌。实验接种工程菌后闷曝3天,然后以100L/h的流量连续运行3天,随后以200L/h的 流量进行驯化,驯化阶段反应槽内溶解氧维持在4mg/L左右,大约13天后出水水质明显改 善,氨氮与COD去除率均达到30%以上,此后逐步提高进水流量到500L/h,控制水力停留时 间为3. 5-4. Oh,实验期间温度保持在18-26°C 。实验稳定运行3个月,进水COD平均浓度为 62. 8mg/L,出水COD平均浓度为12. 2mg/L ;进水为NH3_N平均浓度为12. 5mg/L,出水NH3_N 平均浓度为0. 61mg/L ;进水为浊度(NTU)平均浓度为104. 6mg/L,出水浊度(NTU)平均浓度 为6. lmg/L ;进水为TP平均浓度为0. 88mg/L,出水TP平均浓度为0. 25mg/L。
实施例2 河北某钢铁公司冷轧车间正常运行时平均排放水量为200-300m3/d,最大排水量 为500mVd。冷轧车间的稠油废水和稀油废水分别经除油等预处理后混合进入后端的接触 氧化生物处理工艺,生物处理出水经斜板沉淀后直接外排。由于进入水质波动较大,生物处 理工艺运行一直不稳定,外排废水COD、氨氮和色度超标严重。采用接种工程菌(BCP35M, BCP11)对原接触氧化生物处理系统进行强化,并补充适量的微量元素,经过40天左右的 接种、养生和驯化后,改造后的生物处理系统出水可以稳定达标,近6个月的运行数据表 明,经改造后的接触氧化池进水COD浓度为1020. Omg/L至1490. Omg/L,出水COD浓度为 78. 0mg/L至98. Omg/L ;进水NHfN浓度为46. lmg/L至112. 6mg/L,出水NH3-N浓度为3. 8mg/ L至12. 6mg/L ;进水色度为70倍至120倍,出水色度为30倍至50倍。
实施例3 浙江某化工公司污水处理厂主要消纳、处理整个集团公司的废水,废水水质复杂, 处理难度大。目前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工艺为A-O-O工艺,自建成运行以来,该污水处理厂出 水COD、 BOD、 SS、 pH等指标稳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但氨氮的处理效率较低而且运行不稳定,出水超标。由于废水排放量大, 氨氮超标倍数高,给该公司带来了每年约300-500万元的巨额超标罚款。更为严重的是,该 公司污水处理厂如果超标排放,污水直接排入乌溪江,势必会严重污染钱塘江上游支流。对 此,该公司高度重视,决心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技术改造,在自身挖潜的同时,一直在积极寻 找高效的、稳妥的、经济的、耐冲击的适合巨化污水处理的工艺。 通过调研分析,从污水水质性质来看,氨氮是该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废水中C/ N比严重失调,而且废水中氯离子、钙离子含量较高,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乙烯、氯乙烯等 毒性物质,废水处理难度大。拟采用HABF工艺对现有二段好氧池即接触氧化池进行改 造,为保证改造工程的可靠性,设计中试实验装置在现场进行实验。HABF中试装置为自制 的类似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反应槽,由三个同规格的反应槽串联组成,单座反应槽规格为 2100mmX1000mmX1000mm(长X宽X高),有效水深为900mm,有效容积为1.9m 分两格 运行,反应槽中间采用折流板防止短流,采用底部进水、上部堰口集水的推流式进水方式; 反应槽装填4. 5m3悬浮大孔载体,本实验接种微生物为工程菌(BCP35M, BCP22, BCP11)。实 验接种工程菌后闷曝3天,然后以100L/h的流量连续运行7天,随后以200L/h的流量进 行驯化,驯化阶段反应槽内溶解氧维持在4mg/L左右,大约25天后出水水质明显改善,氨 氮与C0D去除率均达到30X以上,此后逐步提高进水流量到500L/h,控制水力停留时间 为8. 0-10. Oh,实验期间温度保持在20-28°C 。实验稳定运行5个月,进水COD平均浓度为 82. 8mg/L,出水COD平均浓度为52. 2mg/L ;进水NH3_N平均浓度为78. 5mg/L,出水NH3_N平 均浓度为2. 61mg/L。
实施例4 山东某生物开发有限公司以玉米为原料生产优质淀粉,日排放污水量1300mVd, 原有污水处理工艺为"UASB(厌氧)+SBR(好氧)"。UASB厌氧工艺运行稳定,处理效果较 好,在进水COD为8000-12000mg/L时,出水COD —般为800mg/L左右;SBR的出水COD为 300-400mg/L,NH3_N为80_160mg/L,无法达到当地的污水排放标准。通过在SBR工艺后段新 增HABF工艺,并接种少量BCP35工程菌进行强化,经过60天左右调试运行后,HABF工艺进 水COD浓度为198. Omg/L至241. Omg/L,出水COD浓度为36. Omg/L至47. Omg/L ;进水NH3_N 浓度为86. Omg/L至132. Omg/L,出水NH3_N浓度为1. lmg/L至3. 8mg/L,完全满足当地的排 放标准(COD小于60mg/L, NH3_N小于1 Omg/L)。
实施例5 我国大部分油田开采都采用注水方式,生产吨原油约耗水2 3吨,并且随开采时 间的增加,原油含水量逐年升高,后期可达90%以上。含有大量注水的原油通过集输系统进 入联合站,经脱水、脱盐处理后,产生大量含油废水。废水中含有原油、各种盐类、有机物、无 机物、微生物、各类化学添加剂等,污染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 采油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油水分离过程中剩余的矿物油和生产过程中投加的 高分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及无机盐,同时还含有一些悬浮物和泥沙。 一般的采油废水通常 采用隔油、浮选、过滤等物理化学方法大幅度削减矿物油及COD,达到行业标准后地下回注 或通过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如活性污泥、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等方法)达到国家一级排 放标准后排放。 辽宁某油田是我国特大型油田之一,每年原油开采、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采油废水,该油田污水处理厂在生产过程中也排放一定数量的生产废水,各污水处理厂内现有 一套污水处理设备,但出水难以达到规定的国家排放标准。该废水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或 未达标排放,必定对本地区及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导致地面水系和地下水 系质量急剧下降,严重制约了当地及下游地区的工农业发展。根据国家环保要求,生产废水 必须经处理后达标才能排放。 受该油田勘探局下属实业公司委托,采用HABF工艺对该公司下属污水处理站不 达标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中试实验,以论证HABF工艺处理该废水的可行性,并为后续工程设 计提供工艺参数。 该油田下属的一座污水站目前日处理污水量13000mVd,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采 用"隔油+气浮+厌氧罐+好氧罐+稳定塘"工艺,外排出水COD约为150mg/L,难以稳定 达标,改扩建工程要保证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 的一级A标准。采用以HABF为主体的工艺在现场进行中试实验,HABF生物反应槽为自制, 由三级串联组成,单个反应槽规格为1200mmX1000mmX1000mm(长X宽X高),有效水深 为900mm,有效容积为1. 0m3,分为两格,中间采用折流板防止短流,采用底部进水、上部堰口 集水的推流式进水方式;反应槽共装填2. 4m3悬浮大孔载体,本实验所接种微生物为工程菌 (BCP35M),实验进水为现有好氧罐出水。实验接种工程菌后闷曝3天,然后以100L/h的流 量连续运行3天,随后以200L/h的流量进行驯化,驯化阶段反应槽内溶解氧维持在4mg/L 左右,大约15天后出水水质明显改善,氨氮与COD去除率均达到30 %以上,此后逐步提高 进水流量到500L/h,控制水力停留时间为5. 0-6. Oh,实验期间温度保持在24-32°C 。实验 稳定运行3个月,进水为COD、石油类、氯离子和全盐量平均浓度在386. 7mg/L、36. 4mg/L、 2786. 6mg/L和14756. 8mg/L, HABF生物反应槽出水COD、石油类、氯离子和全盐量平均浓度 在18. 7mg/L、2. 2mg/L、2647. 6mg/L和12687. 8mg/L,完全达到相关的排放标准。
实施例6 山东某药业有限公司化学合成药生产车间目前日排放污水量约5000mVd,现有 的污水处理采用"水解酸化+CASS+接触氧化"工艺,总出水COD为200-300mg/L, NH3_N为 120-200mg/L,无法达到相关出水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采用以 HABF为主体工艺在现场进行中试实验,HABF生物反应槽为自制,由6级串联组成,单个反 应槽规格为①700mmX1500mm,平均有效水深为1200mm,有效容积2760L,采用底部进水、上 部出水的推流式进水方式;反应槽共装填2. 0m3悬浮大孔载体,本实验接种微生物为工程菌 (BCP35M、BCP11、BCP22),实验进水为现有接触氧化池出水。实验接种工程菌后闷曝3天,然 后以50L/h的流量连续运行3天,随后以100L/h的流量进行驯化,驯化阶段溶解氧维持在 4mg/L左右,大约20天后出水水质明显改善,氨氮与COD去除率均达到30%以上,此后逐步 提高进水量到150L/h,控制水力停留时间为16-20h,实验期间温度保持在20 3(TC。实验 稳定运行3个月,进水COD和NH3-N平均浓度为246. 7mg/L和164. 3mg/L, HABF反应罐出水 COD和NH3-N平均浓度为84. 6mg/L和6. 4mg/L。 由上述实例可以看到,无论是中试实验还是工程应用,本发明对于不同水质的废 水进行深度处理或对原有工艺进行升级改造,均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最终出水可达到或 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出水完全可以外排甚至可以满 足相关回用水的水质要求,实现废水资源化,达到企业节能减排的目的。
权利要求
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和深度处理的方法及用途。具体而言采用如下一种或几种方法在待扩容升级的原活性污泥池或生物膜池内添加悬浮大孔载体,或将生物膜池内原有载体部分或完全更换成悬浮大孔载体;在待扩容升级的采用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后或周围扩建池容,新池内装填悬浮大孔载体;在采用如上方法改造后的池内接种工程菌或在原有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内投加工程菌进行生物强化处理。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和深度处理的方法及用途,其特征在 于在待扩容升级的原活性污泥池或生物膜池内添加悬浮大孔载体,或将生物膜池内原有 载体部分或完全更换成悬浮大孔载体。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和深度处理的方法及用途,其特征在 于在待扩容升级的采用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后或周围扩建池容, 新池内装填悬浮大孔载体。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和深度处理的方法及用途,其特征在 于在待扩容升级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内直接投加工程菌进行生物强化处理。
5. 按照权利要求2和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和深度处理的方法及用 途,其特征在于在新调整或改造的池内直接接种工程菌驯化或接种同类活性污泥驯化并 投加工程菌进行生物强化处理。
6. 按照权利要求2和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和深度处理的方法及用 途,其特征在于使用高效悬浮大孔载体,该载体为改性海绵,采用网泡法生成,主体材质为 聚氨酯;其中所接种微生物为工程菌,工程菌群的原始菌种由美国的BIONETIX公司提供, 并根据具体污水水质进行富集、驯化和培养。
7. 按照权利要求2和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和深度处理的方法及用 途,其特征在于池内采用上下拦网对悬浮大孔载体进行固定使其限制在一定空间内,以实 现反应系统的分级,拦网具体材料为尼龙网、不锈钢或玻璃钢等。
8. 按照权利要求2和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和深度处理的方法及用 途,其特征在于池内采用的曝气系统为管式微孔曝气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和深度处理的方法及用途。具体如下在原活性污泥池或生物膜池内添加悬浮载体,或将生物膜池内原有载体部分或完全更换成悬浮载体;在原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后或周围扩建池容,池内装填载体;在采用如上方法改造后的池内接种工程菌或在原有活性污泥处理池内直接投加工程菌进行生物强化处理。改造后污水处理厂出水可直接外排或经适当深度处理后回用,处理容量可增加1-2倍,运行稳定性提高,工程改造简单紧凑、投资省、占地面积小、污泥产量少且运行管理方便。该方法适合于不同规模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尤其适用于污水厂脱氮效率提高和污泥减量、受制于占地面积的污水厂扩容、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
文档编号C02F3/10GK101746884SQ20081018047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8日
发明者宗成坤, 曾华 申请人:曾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