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塘-表流型湿地复合系统深度处理皂素废水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9198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态塘-表流型湿地复合系统深度处理皂素废水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度处理皂素废水的工艺。
背景技术
:污水生态处理具有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行费用、低维持技术、低能耗等优点。成功运行的生态塘/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不仅能起到污水净化的作用,而且通过营造湿地环境,可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与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近年来在国内外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皂素废水具有可生化性差(m(B0D5)/m(C0D)=0.250.30),污染负荷高(COD值为1500025000mg/L),酸度高(pH=1.53.0),S042—含量高(约为6500-8000mg/L),色度高等特点,且含有单宁类、果胶等对微生物有一定毒害作用的物质,属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有"废水之王"的称号。利用生态塘-人工湿地处理工业废水的实例并不多见,主要集中在应用人工湿地处理矿山酸性废水、淀粉工业废水、制糖工业废水、褐煤热解废水、炼油废水。目前的皂素废水(硫酸法或盐酸法生产黄姜皂素所产生的皂素废水)通常采用经水解酸化-内电解-UASB-接触氧化系统处理后(即生化出水)排放{如中国专利200510019822.5,发明名称为盐酸法黄姜皂素废水处理的工艺,专利200510019822.5中步骤6).出水自流进入三级接触氧化反应器进行好氧处理后的废水K本发明以经水解酸化_内电解-UASBKupflowanaerobicsludgeblanket)厌氧反应器}_接触氧化系统处理后的皂素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生态塘-湿地系统对其进行深度处理研究。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塘_表流型湿地复合系统深度处理皂素废水的工艺,该工艺能深度处理除皂素废水中C0D、NH3_N、TP以及色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生态塘-表流型湿地复合系统深度处理皂素废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经水解酸化-内电解-UASB-接触氧化系统处理后的皂素废水首先自流进入生态塘,所述生态塘内种植有粉绿狐尾藻和大漂;皂素废水在生态塘内停留时间为78天,皂素废水中的COD、NHfN、TP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40%、50%、60%和56%;2)皂素废水经生态塘处理后,自流进入表流型湿地,经生态塘处理后的皂素废水在表流型湿地内停留时间为45天,皂素废水中的C0D、NH3-N、TP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33%、40%、50%和50%;所述表流型湿地内种植有香蒲、菖蒲、黄花鸢尾、千屈菜、再力花和美人蕉;3)皂素废水经表面流湿地净化后,进入水质稳定塘,停留时间为2天;水质稳定塘种植有睡莲、萍蓬草、苦草和光叶眼子菜;水质稳定塘的出水回用或排放;水质稳定塘的出水C0D、NH3-N、TP和色度分别为54mg/L、8.4mg/L、0.05mg/L和4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生态塘,其中种植植物为粉绿狐尾藻和大漂,具有良好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性能,同时具有脱氮除磷和脱色作用。采用表流型湿地,其中种植植物为香蒲、菖蒲、黄花鸢尾、千屈菜、再力花和美人蕉,能进一步降解生态塘出水中的有机污染物、N、P和色度。采用水质稳定塘,其中种植睡莲、萍蓬草、苦草和光叶眼子菜,可对污水作最后的净化处理,也对系统起到缓冲调节作用;采用扎根沉水植物,以增强湿地容积,增加系统滞留时间,使出水水质稳定,便于进一步水回用。整个系统的出水水质可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标准的要求,对C0D、NH3_N、TP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64.0%、79.0%、87.5%、91.1%图1是本发明生态塘_表流型湿地_水质稳定塘深度处理皂素废水系统布局图;图2是本发明生态塘_表流型湿地_水质稳定塘深度处理皂素废水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生态塘-表流型湿地复合系统深度处理皂素废水的工艺,它包括如下步骤1)经水解酸化-内电解-UASB-接触氧化系统处理后的皂素废水{即生化出水,如中国专利200510019822.5,发明名称为盐酸法黄姜皂素废水处理的工艺,中国专利200510019822.5中步骤6).出水自流进入三级接触氧化反应器进行好氧处理后的废水}首先自流进入生态塘,生态塘分两个区,第一生态塘区与第二生态塘区串联(采用2座串联的生态塘区,即图1中生态塘1和生态塘2),所述第一生态塘区内种植有粉绿狐尾藻(即图2中的狐尾藻区),所述第二生态塘区内种植有大漂;皂素废水在生态塘(两座串联的生态塘区)内停留时间为78天,皂素废水中的有机物经过粉绿狐尾藻和大漂的吸收逐级降解,皂素废水中的COD、NHfN、TP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40%、50%、60%和56%;2)皂素废水经生态塘处理后,自流进入表流型湿地,表流湿地分成3个区(香蒲区、菖蒲区、景观区),3个区串联运行,经生态塘处理后的皂素废水在表流型湿地内停留时间为45天,皂素废水中的COD、NH3-N、TP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33%、40%、50%和50%;所述表流型湿地内种植有香蒲、菖蒲、黄花鸢尾、千屈菜、再力花和美人蕉;3)皂素废水经表面流湿地净化后,进入水质稳定塘(即图2中的睡莲区),停留时间为2天;水质稳定塘种植有睡莲、萍蓬草、苦草和光叶眼子菜;水质稳定塘的出水回用或排放;沉水植物将对皂素废水作最后的净化处理,也对系统起到缓冲调节作用;采用扎根沉水植物,以增强湿地容积,增加系统滞留时间,使出水水质稳定,便于进一步水回用;进水方式为连续式,水力负荷0.lm3/(m2d);水质稳定塘的出水C0D、NH3_N、TP和色度分别为54mg/L、8.4mg/L、0.05mg/L和4倍(色度单位"倍"即相对纯净蒸馏水色度的倍数,为色度的国标单位)。整个系统的出水水质可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标准的要求,对COD、NH3_N、TP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64.0%、79.0%、87.5%、91.1%。主要设备说明1、生态塘经生化系统处理后的皂素废水先自流进入生态塘。生态塘由田埂隔成两个区,面积分别为861m2和859m2,种植粉绿狐尾藻和大漂,种植水深0.6m,底质疏松泥土层2030cm。粉绿狐尾藻和大漂属粉丛生草本植物,均匀投入湿地后即可自然长满整个生态塘区。设计水力停留时间为78d,皂素废水中的COD、NH3_N、TP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40%、50%、60%和56%。2、表流型湿地皂素废水由生态塘自流进入表面流湿地,表面流湿地分香蒲区、菖蒲区和景观区三个部分,其中香蒲区面积904m、种植香蒲;菖蒲区面积1000m、种植菖蒲,两区种植水深同为0.40m,底质疏松泥土层2030cm;景观区面积1269m、水深0.3m,种植黄花鸢尾、千屈菜、再力花和美人蕉。种植方式为田字型种植,种植间隔60cm。设计水力停留时间约45天,皂素废水中的COD、NH3_N、TP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33%、40%、50%和50%。3、水质稳定塘稳定塘面积11851112,水深0.40m,种植睡莲、萍蓬草、苦草和光叶眼子菜。水质稳定塘主要起稳定水质和观赏的作用,其种植方式没有严格的要求,可根据观赏的需要灵活种植。设计水力停留时间为2天。各单元处理效果依据工业化的实验结果,本工艺各处理单元的处理效果,见表1。表1各处理单元处理效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上表表明,采用本工艺处理皂素废水,出水水质可以满足工业回用水要求。权利要求生态塘-表流型湿地复合系统深度处理皂素废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经水解酸化-内电解-UASB-接触氧化系统处理后的皂素废水首先自流进入生态塘,所述生态塘内种植有粉绿狐尾藻和大漂;皂素废水在生态塘内停留时间为7~8天,皂素废水中的COD、NH3-N、TP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40%、50%、60%和56%;2)皂素废水经生态塘处理后,自流进入表流型湿地,经生态塘处理后的皂素废水在表流型湿地内停留时间为4~5天,皂素废水中的COD、NH3-N、TP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33%、40%、50%和50%;所述表流型湿地内种植有香蒲、菖蒲、黄花鸢尾、千屈菜、再力花和美人蕉;3)皂素废水经表面流湿地净化后,进入水质稳定塘,停留时间为2天;水质稳定塘种植有睡莲、萍蓬草、苦草和光叶眼子菜;水质稳定塘的出水回用或排放;水质稳定塘的出水COD、NH3-N、TP和色度分别为54mg/L、8.4mg/L、0.05mg/L和4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塘-表流型湿地复合系统深度处理皂素废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经水解酸化-内电解-UASB-接触氧化系统处理后的皂素废水为中国专利200510019822.5中步骤6).出水自流进入三级接触氧化反应器进行好氧处理后的废水。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度处理皂素废水的工艺。生态塘-表流型湿地复合系统深度处理皂素废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经水解酸化-内电解-UASB-接触氧化系统处理后的皂素废水首先自流进入生态塘;皂素废水在生态塘内停留时间为7~8天;2)皂素废水在生态塘处理后,自流进入表流型湿地,停留时间为4~5天;所述表流型湿地内种植有香蒲、菖蒲、黄花鸢尾、千屈菜、再力花和美人蕉;3)皂素废水经表面流湿地净化后,进入水质稳定塘,停留时间为2天;水质稳定塘种植有睡莲、萍蓬草、苦草和光叶眼子菜;水质稳定塘的出水回用或排放;水质稳定塘的出水COD、NH3-N、TP和色度分别为54mg/L、8.4mg/L、0.05mg/L和4倍。该工艺能深度处理除皂素废水中COD、NH3-N、TP以及色度。文档编号C02F103/36GK101746933SQ200910273249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4日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4日发明者徐晓东,李立青,洪岩,王理,鲍建国申请人:竹溪创艺皂素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