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段多级ao生物反应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46579阅读:18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段多级ao生物反应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中生物反应池,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段多级AO生物反应池。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工程领域中,生物反应池是污水处理工艺的核心构筑物。现有的生物反应池存在的缺点是工艺布局尚不完善,水力流态不顺畅,土建结构尺寸较大,机械搅拌设备维护费用高,造成一定程度的投资和能耗浪费,未能满足用户节能降耗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布局合理、水流顺畅、土建结构小、处理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的多段多级AO生物反应池。该生物反应池,能将污水处理工艺布局与土建结构设计有机结合起来,改善池体结构受力条件,提高结构安全性,方便运行管理,降低基建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的目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段多级AO生物反应池, 包括反应池体、进水渠、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回流污泥渠及好氧区设有的曝气系统;相邻两区之间设有隔墙;其特征在于反应池体前端设置一级厌氧区与好氧区,一级厌氧区与好氧区的后端设置多级缺氧区与好氧区,厌氧区和各缺氧区的前端设有与进水渠连通的配水口,厌氧区与各缺氧区分别设置数块水力混合导流板;最末级缺氧区与好氧区的末端设出水区。厌氧区前端设有与回流污泥渠连通的进泥口,使来自二沉池的回流污泥通过回流污泥渠进入厌氧区,对回流污泥的菌种加以利用。厌氧区与好氧区的隔墙、好氧区与缺氧区的隔墙,即各区之间的隔墙作为导流墙, 隔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本发明的进水渠沿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的同一端相邻设置;回流污泥渠与进水渠平行设置。本发明的厌氧区和各缺氧区的前端都设有与进水渠连通的配水口,即采用多点配水方式,将进水渠污水分多段分别配入厌氧区和各缺氧区;生物反应池前端设置的厌氧区与好氧区作为成对设置的一级AO除磷设施,在一级AO除磷后面设置的缺氧区与好氧区作为成对设置的多级AO强化脱氮设施,构成实质上由一级厌氧好氧(AO)除磷和多级缺氧好氧(MAO)强化脱氮组合而成的多段多级AO生物反应池(AOMAO);污水通过进水渠按一定比例分别进入厌氧区和多级缺氧区,形成一级AO除磷和多级AO强化脱氮的工艺组合。本发明将污水处理工艺布局与土建结构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对污水处理采用多段多级AO工艺,污水通过进水渠分多段进入生物池内厌氧区和缺氧区,来自二沉池的回流污泥通过回流污泥渠进入厌氧区,污水和回流污泥通过水力混合导流板,利用水力混合搅拌作用替代传统的机械搅拌设备,形成分段混合整体推流式的水力流态,好氧区设置的曝气系统同时具备多级渐减曝气的系统特征,作为导流墙的隔墙与生物反应池壁形成整体水力流态系统。具有工艺布局合理、水流顺畅、土建结构小、处理效率高、使用成本低、节能减碳等优点,改善了池体结构受力条件,提高结构安全性,方便运行管理,降低基建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实现了一级AO除磷和多级AO强化脱氮的工艺组合。


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混合导流板、曝气系统、导流墙与池体的关系示意图, 图3为混合导流板设置方式与水流走向示意图。图中1一进水渠,2—厌氧区,3—缺氧区,4一好氧区,5—配水口,6—回流污泥渠, 7—出水区,8—导流板,9 一曝气系统,10—隔墙也称导流墙,11 一进泥口,12—反应池体, 13—水流动口,14一豁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如图1所示一种多段多级AO生物反应池,包括反应池体12、进水渠1、厌氧区2、 缺氧区3、好氧区4、回流污泥渠6及好氧区4设有的曝气系统9;相邻两区之间设有隔墙10, 反应池体12前端设置一级厌氧区2与好氧区4,一级厌氧区2与好氧区4的后端设置三级缺氧区3与好氧区4,厌氧区2和各缺氧区3的前端设有与进水渠1连通的配水口 5,厌氧区2与各缺氧区3分别设置水力混合导流板8,参见图2与图3 水力混合导流板8有两种安装方式,水力混合导流板8的下端与反应池体12池底密闭固定连接,该水力混合导流板 8的上端作为水流动口 13 ;或者,水力混合导流板8的下端与反应池体12池底设水流动口 13,水力混合导流板8侧面固定于隔墙10,上端作为水流动口 13的水力混合导流板8与下端作为水流动口 13的混合导流板8交替设置,利用水力混合导流板8的水力混合搅拌作用替代传统的机械搅拌设备,形成分段混合整体推流式的水力流态;
厌氧区2前端设有与回流污泥渠6连通的进泥口 11,来自二沉池的回流污泥经回流污泥渠并通过进泥口 11进入厌氧区2。第三级缺氧区3与好氧区4的末端即该区的好氧区4 末端设出水区7,出水区7将经生物处理的污水输入至后序的二次沉淀池。反应池体12从进水端至出水端按照厌氧区2、好氧区4、缺氧区3、好氧区4、缺氧区3、好氧区4、缺氧区3、好氧区4排序设置;相邻两区之间由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隔墙10间隔,隔墙10作为流水的导流墙,隔墙10设有豁口 14,豁口 14设在厌氧区2、各好氧区4与各缺氧区3的出水端;使经过前区处理的污水进入与该区相邻的后区。参见图2 曝气系统9设在好氧区4的池底;曝气系统9从进水端至出水端设置为多级渐减曝气方式,即实现节能减碳。如图1与图2所示进水渠1沿厌氧区2、缺氧区3和好氧区4的同一端相邻设置, 进水渠1位于反应池体12的外侧,进水渠1上端与反应池体12上端平齐;回流污泥渠6与进水渠5平行设置,回流污泥渠6位于进水渠5外侧。前端厌氧区2内设置的水力混合导流板8间距小于后面缺氧区内设置的水力混合导流板8间距。实际工程案例
云南XX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8万吨/日,采用多段多级AO生物反应池,污水通过进水渠1分多段进入生物池内厌氧区2和缺氧区3,其前端厌氧区内设置水力混合导流板8间距为6m,缺氧区内设置水力混合导流板8间距为6.細,污水和回流污泥通过水力混合导流板8,利用水力混合搅拌,形成分段混合整体推流式的水力流态,曝气系统9设置成多级渐减曝气方式,按照一级AO除磷和多级AO强化脱氮的组合形式布局组成本发明设计的多段多级AO生物反应池(AOMAO )。 该工程已通过运行验收,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一级A排放要求。该工程采用多段多级AO生物反应池(AOMAO)节省工程建设投资1300多万元,其中的用水力混合导流板,替代传统的水下机械搅拌器一项,不计设备维护费用,按年运行360天、电费0. 65元/度计算,本发明多段多级AO生物反应池 (AOMAO)可节省运行费用102. 6万元/年。
权利要求
1.一种多段多级AO生物反应池,包括反应池体、进水渠、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回流污泥渠及好氧区设有的曝气系统;相邻两区之间设有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体(12)前端设置一级厌氧区(2)与好氧区(4),所述一级厌氧区(2)与好氧区(4)的后端设置多级缺氧区(3)与好氧区(4),所述厌氧区(2)和各所述缺氧区(3)的前端设有与所述进水渠(1)连通的配水口(5),所述厌氧区(2)与各所述缺氧区(3)分别设置数块水力混合导流板(8);最末级所述缺氧区(3)与好氧区(4)的末端设出水区(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段多级AO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2)前端设有与所述回流污泥渠(6)连通的进泥口(11);多所述级缺氧区(3)与好氧区(4)是三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多级AO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体(12) 从进水端至出水端按照厌氧区(2)、好氧区(4)、缺氧区(3)、好氧区(4)、缺氧区(3)、好氧区 (4)、缺氧区(3)、好氧区(4)排序设置;相邻两区之间由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隔墙(10)间隔, 所述隔墙(10)设有豁口(14),所述豁口(14)设在所述厌氧区(2)、各所述好氧区(4)与各所述缺氧区(3)的出水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多级AO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混合导流板 (8)的下端与所述反应池体(12)池底密闭固定连接,所述水力混合导流板(8)的上端作为水流动口( 13);或者所述水力混合导流板(8)的下端与所述反应池体(12)池底设水流动口(13),所述水力混合导流板(8)侧面固定于所述隔墙(10),上端作为水流动口(13)的所述水力混合导流板(8)与下端作为水流动口(13)的所述混合导流板(8)交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多级AO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渠(1)沿所述厌氧区(2)、所述缺氧区(3)和所述好氧区(4)的同一端相邻设置,所述进水渠(1)位于所述反应池体(12)的外侧,所述进水渠(1)上端与所述反应池体(12)上端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段多级AO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污泥渠(6) 与所述进水渠(5)平行设置,所述回流污泥渠(6)位于所述进水渠(5)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多段多级AO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2)内设置的所述水力混合导流板(8)间距小于所述缺氧区(3)内设置的所述水力混合导流板(8)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多级AO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系统(9)从进水端至出水端设置为多级渐减曝气方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段多级AO生物反应池。包括反应池体、进水渠、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回流污泥渠及好氧区设有的曝气系统;相邻两区之间设隔墙;生物反应池前端设置一级厌氧区与好氧区,一级厌氧区与好氧区的后端设置多级缺氧区与好氧区,厌氧区和各缺氧区的前端设有与进水渠连通的配水口,厌氧区与各缺氧区分别设置数块水力混合导流板;最末级缺氧区与好氧区的末端设出水区。厌氧区前端设有与回流污泥渠连通的进泥口。它由水力混合导流板替代机械搅拌设备,形成分段混合整体推流式的水力流态;曝气系统设置为多级渐减曝气方式。具有工艺布局合理、水流顺畅、土建结构小、处理效率高、降低基建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的优点。
文档编号C02F3/30GK102531270SQ2010106093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8日
发明者刘胜军, 孔令勇, 石凤, 马小蕾 申请人: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