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自动化雨水收集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9286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力自动化雨水收集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水处理系统,尤其是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由以往的丰富资源逐渐成为ー种有限资源。雨水是ー种天然的淡水资源,由于以往水资源相对丰富,因此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相对简单,不对雨水进行过滤、消毒,这就导致以往的雨水处理系统只能向水质要求不高的应用场合(如建筑中水)供水,不能满足对水质要求较高的使用场合(如景观池、游泳池、园艺等的用水)的需要。水力自动化曝气滤机是ー种较为成熟的设备,其具有对水加氧、过滤等功能,设置重力式消毒溶药器后又具备消毒功能。但目前水力自动化曝气滤机尚未在雨水处理系统中得到运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过滤和消毒功能的水力自动化雨水收集水处理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水力自动化雨水收集水处理系统沿水的流向包括依次连通在一起的雨水收集单元、雨水沉淀单元、雨水调质单元和清水出水単元;雨水沉淀単元内设有液位探头,液位探头通过信号线连接有电控装置;雨水调质单元包括杂质收集器,杂质收集器的进水端连接有吸水管,吸水管的末端伸入所述的雨水沉淀单元并设有第一止回阀;杂质收集器的出水端通过管路连接有提升泵,提升泵与所述的电控装置控制连接;提升泵的出水端通过管路连接有水力自动化曝气滤机,该滤机上设有重力式消毒溶药器,重力式消毒溶药器的出水管与该滤机的出水管相连通;所述水力自动化曝气滤机的出水管连接有清水池,清水池内设有液位探头,液位探头通过信号线与所述电控装置相连接;清水出水単元包括变频泵,变频泵的进水管与所述清水池的底部相连通,变频泵的出水管与供水管网相连通,供水管网通过快速取水阀为终端用水単位供水;所述变频泵与ー恒压变频控制箱控制连接。所述雨水沉淀单元包括上部通过连通管连通在一起的一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一次沉淀池顶部设有溢流管且其底部设有污水泵,污水泵的出水管用于连接市政雨水管;所述液位探头以及所述的吸水管均设置在二次沉淀池内。所述一次沉淀池的底部低于所述二次沉淀池的底部,所述二次沉淀池底部设置为斜坡状,所述斜坡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与所述一次沉淀池的底部相连通。所述的雨水收集单元包括建筑物雨水立管,建筑物雨水立管的底端与地表下设置的雨水收集井相连通;雨水收集井通过雨水总管与所述的一次沉淀池相连通。所述变频泵的出水管上设有第二止回阀。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0011]I.本实用新型的水力自动化雨水收集水处理系统通过对雨水进行收集、沉淀、杂质过滤(收集)以及曝气、溶药等处理,使雨水相较以往得到更大程度的浄化和消毒,从而能够适用更多的使用场合,能够为水质要求较高的用水単位供水。同吋,由于电控装置能够根据二次沉淀池以及清水池中的液位控制水泵的开、停,因此本实用新型在设置好后能够自动运行,大大节省了运行所需的人力成本,提高了运行效率。2. 二次沉淀池底部设置为斜坡状,使二次沉淀池所沉淀的污物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集中到斜坡底部,并通过排污管流入一次沉淀池,最終在污水泵的抽吸作用下排入市政雨水管。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水流方向),本实用新型的水力自动化雨水收集水处理系统,沿水的流向包括依次连通在一起的雨水收集单元、雨水沉淀单元、雨水调质单元和清水出水単元。所述的雨水收集单元包括建筑物雨水立管I,建筑物雨水立管I的底端与地表下设置的雨水收集井2相连通。雨水沉淀单元包括上部通过连通管3连通在一起的一次沉淀池4和二次沉淀池5,一次沉淀池4顶部设有溢流管6且其底部设有污水泵7,污水泵7的出水管用于连接市政雨水管;雨水沉淀单元的二次沉淀池5内设有液位探头8,液位探头8通过信号线9与电控装置11 (电控装置11可以是PLC,也可以是单片机、集成电路等等)相连接。雨水收集井2通过雨水总管12与所述的一次沉淀池4相连通。雨水调质单元包括杂质收集器13,杂质收集器13的进水端连接有吸水管14,吸水管14的末端伸入所述的二次沉淀池5并设有第一止回阀15,第一止回阀15用于防止含有杂质的水倒流回二次沉淀池5 ;杂质收集器13的出水端通过管路连接有提升泵16,提升泵16与所述的电控装置11控制连接;提升泵16的出水端通过管路连接有水力自动化曝气滤机17,该滤机17上设有重力式消毒溶药器18 (该溶药器与中国专利ZL200910172647. 1,名称为“水力自动化水处理曝气循环系统”中公开的溶药器相同),重力式消毒溶药器18的出水管与该滤机17的出水管19相连通;所述水力自动化曝气滤机17的出水管19连接有清水池21,清水池21内设有液位探头8,液位探头8通过信号线9与所述电控装置11相连接。清水出水单元包括变频泵22,变频泵22的进水管与所述清水池21的底部相连通,变频泵22的出水管33与供水管网29相连通,供水管网29通过快速取水阀28为终端用水単位供水;所述变频泵22与一恒压变频控制箱23控制连接。所述变频泵22的出水管33上设有第二止回阀24。所述一次沉淀池4的底部低于所述二次沉淀池5的底部,所述二次沉淀池5底部设置为斜坡25状,所述斜坡25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26,所述排污管26与所述一次沉淀池4的底部相连通且其上设有排污阀31。[0020]使用时,雨水通过建筑物雨水立管I流入雨水收集井2,再通过雨水总管12流入一次沉淀池4进行第一次沉淀,一次沉淀池4底部所产生的污水由污水泵7抽出并送至市政雨水管。第一次沉淀后雨水在一次沉淀池4中逐渐积累,当水位高于连通管3时雨水流入二次沉淀池5。如果水位高于溢流管6,则雨水通过溢流管6流至市政雨水管。雨水在二次沉淀池5中沉淀后,其污物落在底部斜坡25上并沿斜坡25落至斜坡25底端,并通过排污管26被一次沉淀池4内的污水泵7抽出送至市政雨水管。当二次沉淀池5中的水位达到设定高度后,液位探头8给出的感应信号使电控装置11控制提升泵16启动,将二次沉淀池5中的雨水抽出,使雨水经过杂质收集器13除杂后流入水力自动化曝气滤机17。雨水在水力自动化曝气滤机17中曝气后氧含量増加,从而提高了雨水水质的新鮮度;重力式消毒溶药器18将药剂溶入该滤机17的出水管19,雨水在曝气、溶药后进入清水池21。当清水池21中的水位高于设定值或二次沉淀池5中的水位低于设定值时,液位探头8给出的感应信号使电控装置控制提升泵16停止工作。恒压变频控制箱23控制变频泵22通过供水管网29和快速取水阀28向終端用水単位供给处理后的清水。由于采用了恒压变频控制箱23和变频泵22,因此可以实现恒压供水。 本实用新型的水力自动化雨水收集水处理系统通过对雨水进行收集、沉淀、杂质过滤(收集)以及曝气、溶药等处理,使雨水相较以往得到更大程度的浄化和消毒,从而能够适用更多的使用场合,能够为水质要求较高的用水単位供水。同吋,由于电控装置能够根据二次沉淀池5以及清水池21中的液位控制水泵的开、停,因此本实用新型在设置好后能够自动运行,大大节省了运行所需的人力成本,提高了运行效率。
权利要求1.水力自动化雨水收集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水的流向包括依次连通在一起的雨水收集单元、雨水沉淀单元、雨水调质单元和清水出水単元; 雨水沉淀单元内设有液位探头,液位探头通过信号线连接有电控装置; 雨水调质单元包括杂质收集器,杂质收集器的进水端连接有吸水管,吸水管的末端伸入所述的雨水沉淀单元并设有第一止回阀;杂质收集器的出水端通过管路连接有提升泵,提升泵与所述的电控装置控制连接;提升泵的出水端通过管路连接有水力自动化曝气滤机,该滤机上设有重力式消毒溶药器,重力式消毒溶药器的出水管与该滤机的出水管相连通;所述水力自动化曝气滤机的出水管连接有清水池,清水池内设有液位探头,液位探头通过信号线与所述电控装置相连接; 清水出水単元包括变频泵,变频泵的进水管与所述清水池的底部相连通,变频泵的出水管与供水管网相连通,供水管网通过快速取水阀为终端用水単位供水;所述变频泵与ー恒压变频控制箱控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力自动化雨水收集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沉淀単元包括上部通过连通管连通在一起的一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一次沉淀池顶部设有溢流管且其底部设有污水泵,污水泵的出水管用于连接市政雨水管;所述液位探头以及所述的吸水管均设置在二次沉淀池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力自动化雨水收集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沉淀池的底部低于所述二次沉淀池的底部,所述二次沉淀池底部设置为斜坡状,所述斜坡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与所述一次沉淀池的底部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水力自动化雨水收集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水收集单元包括建筑物雨水立管,建筑物雨水立管的底端与地表下设置的雨水收集井相连通;雨水收集井通过雨水总管与所述的一次沉淀池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力自动化雨水收集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泵的出水管上设有第二止回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力自动化雨水收集水处理系统,包括连通在一起的雨水收集单元、雨水沉淀单元、雨水调质单元和清水出水单元;沉淀单元内设置的液位探头连接有电控装置;调质单元包括杂质收集器,杂质收集器的吸水管伸入雨水沉淀单元并设有第一止回阀;杂质收集器连接有提升泵,提升泵与电控装置控制连接;提升泵出水端连接有水力自动化曝气滤机,该滤机上设有溶药器;该滤机出水管连接有清水池,清水池内设有液位探头,液位探头与电控装置相连接;出水单元包括变频泵,变频泵由一恒压变频控制箱控制并将清水送往供水管网。本实用新型使雨水相较以往得到更大程度的净化和消毒,并可自动运行,大大节省了运行所需的人力成本,提高了运行效率。
文档编号C02F1/50GK202465415SQ20112048039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8日
发明者黄江峰 申请人:黄江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