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化、生化协同处理冷轧含油废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5547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物化、生化协同处理冷轧含油废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化、生化协同处理冷轧含油废水系统,属水处理设备类。
背景技术
冶金冷轧含油废水,是目前较难处理的高浓度、难降解废水之一。钢铁企业在轧钢的过程中,为了消除轧制过程中产生的变形热和克服摩擦力,采用乳化液或棕榈油对轧辊、轧辊轴承等轧件进行冷却和润滑。这种含有乳化油、缓蚀剂、成膜促进剂、润滑剂、表面活性齐 、有机酸和有机胺等成分的废水具有阶段性排放量大、水质变化幅度大、化学稳定性好、可生化性差、处理难度大等特点,。这种废水和废水中的悬浮颗粒极易形成粘性大的油泥团,堵塞管道设备、影响生产,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必须对乳化液废水进行严格有效的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常规的处理方法有如气浮法、絮凝法、吸附法、无机陶瓷膜分离法和生化法(含 膜反应器等),这些方法在目前的冷轧废水处理工艺中都有应用,但由于设备组合不合理,但其处理效果都不尽人意,不能保证系统处理出水水质长期稳定达标排放,运行费高昂,维护工作量大而且非常繁琐。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可对冶金行业冷轧含油废水进行物化、生化协同处理的处理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物化、生化协同处理冷轧含油废水系统,所述处理系统由含油废水调节除油池、提升泵、气浮前反应絮凝池、涡凹气浮装置、中间反应絮凝池、溶气气浮装置、气浮出水PH调整池变频提升泵、冷却装置、生物接触氧化池、MBR膜池依序排列,含油废水调节除油池设有均质回流管道,回流管道上设置有回流泵,在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池与MBR膜池之间设有混合液回流管,混合液回流管上设有混合液回流装置,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和MBR膜池的底部设有排泥管道,排泥管道上设有排泥泵,生物接触氧化池底部设有曝气管道,曝气管道上设有第一鼓风机组,MBR膜池底部设有MBR伺服管道,伺服管道上设有第二鼓风机组。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外接生物营养液投加装置,生物接触氧化池和生物营养液投加装置之间管道连接。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池由三格子池串联而成。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物化、生化协同处理冷轧含油废水系统中含油废水调节除油池、提升泵、气浮前反应絮凝池、涡凹气浮装置、中间反应絮凝池、溶气气浮装置、气浮出水PH调整池、变频提升泵、冷却装置可解决冷轧含油废水来水不均,水质变化幅度大、化学稳定性不好等因素带来总体工艺不能稳定运行的技术问题,同时实现大部分废油到有效回收,初步去除含油废水中90%以上的浮油、油泥及油渣;为进一步提升处理效果,系统中生物接触氧化池、MBR膜池,又将经物化处理过的废水进行进一步的MBR协同生化处理,本生化段将生物接触氧化法和推流式活性污泥法以及膜生物反应器(MBR)有机的结合起来,MBR提供高浓度活性污泥,生物接触氧化填料为微生物提供了寄居场所,大大提闻生化系统的耐闻有机负荷、冲击的能力,使系统出水水质能持续稳定的达标,COD、SS、BOD等指标远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级排放标准。本实用新型物化、生化协同处理冷轧含油废水系统的处理构筑物及设备组合合理,前后衔接顺畅,布局紧凑,运行成本低,出水质稳定,处理效果好。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见附图 一种物化、生化协同处理冷轧含油废水系统,所述处理系统由含油废水调节除油池I、提升泵2、气浮前反应絮凝池4、涡凹气浮装置5、中间反应絮凝池6、溶气气浮装置7、气浮出水PH调整池8、变频提升泵9、冷却装置10、生物接触氧化池11、MBR膜池12依序排列,按排列顺序串联连接。在含油废水调节除油池I中通过蒸汽加热,使池内温度保持在50 70°C之间,使含油废水中的油有较好的流动性,不至于发生皂化,辅以投加硝酸,进行酸析破乳,使乳化油析出,含油废水调节除油池I内设有可升降刮耙的刮油刮渣机将浮油、浮渣刮除,浮油、浮渣采用齿轮油泵送至废油储池另行处理。含油废水调节除油池I设有均质回流管道及回流泵3,可取到均质作用,废水调节除油池I还可以调节水量、水质,去除90%以上的浮油,减少废水对后续处理构筑物或设备的负担。气浮前反应絮凝池4中设有搅拌机,可对含油废水进行絮凝反应,涡凹气浮装置5对含油废水进行气浮,去除较大颗粒油珠,中间反应絮凝池6可对含油废水进行二次絮凝反应,溶气气浮装置7对含油废水进行二次气浮,去除细小颗粒油分,气浮出水PH调整池8用于调整PH,以利于后续生化处理,变频提升泵9主要作用将物化处理后的废水提升至冷却装置10,进行降温处理。降温后的废水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11,进行生化处理,生物接触氧化池11由三格子池串联而成,三格子池中分别设有软性生物挂料,软性生物挂料为微生物提供了寄居场所,生物接触氧化池11与MBR膜池12之间设有混合液回流装置15及混合液回流管,混合液回流装置15及混合液回流管将MBR膜池12中的高浓度(8000 10000mg/l)污泥混合液回流至生物接触氧化池11的第一格,与冷却装置10降温出水充分混合接触,在随后的子池中曝气生化,混合液回流可以使微生物数量倍增,加大其生化能力和耐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在生物接触氧化池11和MBR膜池12的底部设有排泥管道及排泥泵16,排泥泵16将剩余污泥从生物接触氧化池11和MBR膜池12中排出,生物接触氧化池11底部设有曝气管道及第一鼓风机组13,第一鼓风机组13保证生物接触氧化池11内生化需氧量,MBR膜池12底部设有MBR伺服管道及第二鼓风机组14,第二鼓风机组14保证MBR组件的错流速度及MBR膜池12的生化需氧量。生物接触氧化池11外设有生物营养液投加装置17,生物接触氧化池11和生物营养液投加装置17之间管道连接。生物营养液投加装置17可以投加碳源、N、P等生物营养液,以克服冷轧含油废水生化时营养成分的不均衡性,改善微生物生存条件。
权利要求1.一种物化、生化协同处理冷轧含油废水系统,包括含油废水调节除油池(I)、提升泵(2)、气浮前反应絮凝池(4)、涡凹气浮装置(5)、中间反应絮凝池(6)、溶气气浮装置(7)、气浮出水PH调整池(8)、变频提升泵(9)、冷却装置(10)、生物接触氧化池(11)、MBR膜池(12)、生化鼓风机(13)、MBR膜组件鼓风机(14)、混合液回流装置(15)、污泥泵(1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油废水调节除油池(I)、提升泵(2)、气浮前反应絮凝池(4)、涡凹气浮装置(5)、中间反应絮凝池(6)、溶气气浮装置(7)、气浮出水PH调整池(8)、变频提升泵(9)、冷却装置(10)、生物接触氧化池(11)、MBR膜池(12)依序排列,含油废水调节除油池(I)设有均质回流管道,回流管道上设置有回流泵(3),在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池(11)与MBR膜池(12)之间设有混合液回流管,混合液回流管上设有混合液回流装置(15),在生物接触氧化池(11)和MBR膜池(12)的底部设有排泥管道,排泥管道上设有排泥泵(16),生物接触氧化池(11)底部设有曝气管道,曝气管道上设有第一鼓风机组(13),MBR膜池(12)底部设有MBR伺服管道,伺服管道上设有第二鼓风机组(14)。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物化、生化协同处理冷轧含油废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池(11)外接生物营养液投加装置(17),生物接触氧化池(11)和生物营养液投加装置(17)之间管道连接。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物化、生化协同处理冷轧含油废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池(11)由三格子池串联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化、生化协同处理冷轧含油废水系统,属水处理设备类。处理系统由含油废水调节除油池、提升泵、气浮前反应絮凝池、涡凹气浮装置、中间反应絮凝池、溶气气浮装置、气浮出水PH调整池变频提升泵、冷却装置、生物接触氧化池、MBR膜池按序排列,相互之间串联连接组成。本处理系统可对冷轧含油废水将物化法和生化法进行有机结合,协同处理,本实用新型物化、生化协同处理冷轧含油废水系统的处理构筑物及设备组合合理,前后衔接顺畅,布局紧凑,运行成本低,出水质稳定,处理效果好。
文档编号C02F9/14GK202519129SQ20122005074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7日
发明者易钏, 程祥 申请人: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