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污泥零排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0821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污水污泥零排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污泥零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污水处理装备均产生污泥、关系到产生二次污染源,处置费用高,污泥终端处理难。污泥是二次污染源,本技术装备可将污泥全部硝化,达到外排杜绝二次污染源,现有此类污水处理装备,能耗高,均产生污泥;1、传统的污水生物处理装备均会产生污泥,污泥是二次污染源。而能耗较高。2、纯氧技术处理污水、污水能达标,污泥能被氧化,但装备投资大,能耗高,用户难承受。技术上可行,经济上不行。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成本低而且能将污泥全部硝化,达到外排杜绝二次污染源的污水污泥零排放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污水污泥零排放装置,包括风机、集水水解池、第一兼氧池、第二兼氧池、生物污泥回流池、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和生物滤池;所述集水水解池底部设置有抽水泵,所述集水水解池通过第一污泥回流管与生物滤池连通;所述第一兼氧池内设置有增氧器,底部设置有第一曝光器;所述集水水解池通过抽水泵连接所述增氧器与第一兼氧池连通,所述第一兼氧池通过第二污泥回流管与生物污泥回流池连通;所述第二兼氧池底部设置有第二曝光器并且通过第一污水回流管与第一兼氧池连通;所述第二兼氧池通过第二污水回流管与生物污泥回流池连通;所述生物污泥回流池通过第三污水回流管与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连通,所述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底部设置有第三曝光器,所述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通过第四污水回流管与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连通,所述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通过第三污泥回流管与生物滤池连通;所述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底部设置有第四曝光器,所述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通过第五污水回流管与生物滤池连通;所述风机与第一曝光器、第二曝光器、第三曝光器和第四曝光器通过管道导通。进一步、所述污水污泥零排放装置还包括滤料层和反仲管;所述生物滤池内设置有滤料层,所述滤料层内部设置有反仲管;所述风机通过管道与生物滤池导通。进一步、所述污水污泥零排放装置还包括农灌出口 ;所述生物滤池外侧设置有农灌出口。进一步、所述污水污泥零排放装置还包括气提管;所述第二污泥回流管内设置有气提管。进一步、述集水水解池和生物滤池底部各设直有左右对称的斜角。进一步、所述集水水解池、第一兼氧池、第二兼氧池、生物污泥回流池、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和生物滤池可以是钢筋混泥土或钢结构。[00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水污泥零排放装置节能,成本低而且能将污泥全部硝化,达到零外排杜绝二次污染源。节能:水泵提升出水口之增氧器图:电力不增加,都增加10% ;净化效率I一2%,气提生物污泥流化床: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从沉淀池之含高浓度生物量的沉淀物经管道提升到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硝化与反硝化循环往复而达到生物降解污泥,又提高生化效率8%—10%,与泵提污泥对比节能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污泥零排放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污泥零排放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污水污泥零排放装置,包括风机20、集水水解池1、第一兼氧池5、第二兼氧池6、生物污泥回流池9、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10、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14和生物滤池24 ;所述集水水解池I和生物滤池24底部各设置有左右对称的斜角,本技术装备很简单,但空气管装配角度是关键,必须向离池底0.3—0.4m处装配向上42—50度倾角,空气压力须大于0.3kg/ m%回流量的大少,用气阀调节空气量防止污泥长时间沉淀导致积淀;所述集水水解池I底部设置有抽水泵2,所述集水水解池I通过第一污泥回流管23与生物滤池24连通;所述第一兼氧池5内设置有增氧器3,底部设置有第一曝光器4 ;所述集水水解池I通过抽水泵2连接所述增氧器3与第一兼氧池5连通,所述第一兼氧池5通过第二污泥回流管8与生物污泥回流池9连通,所述第二污泥回流管8内设置有气提管28 ;所述第二兼氧池6底部设置有第二曝光器7并且通过第第一污水回流管22与第一兼氧池5连通;所述第二兼氧池6通过第二污水回流管21与生物污泥回流池9连通;所述生物污泥回流池9通过第三污水回流管20与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10连通,所述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10底部设置有第三曝光器11,所述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10通过第四污水回流管12与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14连通,所述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10通过第三污泥回流管16与生物滤池24连通;所述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14底部设置有第四曝光器13,所述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14通过第五污水回流管15与生物滤池24连通;所述生物滤池24包括滤料层26和反仲管18,所述生物滤池24内设置有滤料层26,所述滤料层26内部设置有反仲管28 ;所述风机25通过管道与生物滤池24导通;所述风机25与第一曝光器4、第二曝光器7、第三曝光器11和第四曝光器13通过管道导通;所述污水污泥零排放装置还包括农灌出口 27 ;所述生物滤24池外侧设置有农灌出口 27,所述集水水解池1、第一兼氧池5、第二兼氧池6、生物污泥回流池9、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10、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14和生物滤池24可以是钢筋混泥土或钢结构;将生物滤池24底部含高生物量的沉淀物利用空气提升到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10,气提过程污泥管内DO高达8 — 10mg/l,激活休眠状态的微生物细菌进入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14提高微生物活性,提高污染物去除率8%以上。但气提污泥管长度不宜超过30m,水力停留管子内时间不宜超过2分钟,否则高溶解氧会将微生物氧化掉。本技术投资很少,效率高,不需要用电泵。主要工艺流程:污水由集水系统一集水水解池I —潜水泵2 —增氧器(不耗能而增氧)一第一兼氧池5 —第二兼氧池6 —气提污泥回流池9 —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10 —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14 —污泥回流池9 —生物滤池24 —达标排放口一电气监控室一出水口高于地面1.20m自流排放,进入农灌干渠再分流支沟到农田,一次提水溢流到农地灌溉用水。全自动不须投加化学物料,污泥排放,充分利用水资源,降低江河污染源。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水污泥零排放装置节能,成本低而且能将污泥全部硝化,达到零外排杜绝二次污染源。节能:水泵提升出水口之增氧器图:电力不增加,都增加10% ;净化效率I一2%,气提生物污泥流化床: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从沉淀池之含高浓度生物量的沉淀物经管道提升到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硝化与反硝化循环往复而达到生物降解污泥,又提高生化效率50%—100%,与泵提污泥对比节能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污水污泥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集水水解池、第一兼氧池、第二兼氧池、生物污泥回流池、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和生物滤池;所述集水水解池底部设置有抽水泵,所述集水水解池通过第一污泥回流管与生物滤池连通;所述第一兼氧池内设置有增氧器,底部设置有第一曝光器;所述集水水解池通过抽水泵连接所述增氧器与第一兼氧池连通,所述第一兼氧池通过第二污泥回流管与生物污泥回流池连通;所述第二兼氧池底部设置有第二曝光器并且通过第一污水回流管与第一兼氧池连通;所述第二兼氧池通过第二污水回流管与生物污泥回流池连通;所述生物污泥回流池通过第三污水回流管与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连通,所述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底部设置有第三曝光器,所述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通过第四污水回流管与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连通,所述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通过第三污泥回流管与生物滤池连通;所述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底部设置有第四曝光器,所述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通过第五污水回流管与生物滤池连通;所述风机与第一曝光器、第二曝光器、第三曝光器和第四曝光器通过管道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污泥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污泥零排放装置还包括滤料层和反冲管;所述生物滤池内设置有滤料层,所述滤料层内部设置有反冲管;所述风机通过管道与生物滤池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污泥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污泥零排放装置还包括农灌出口 ;所述生物滤池外侧设置有农灌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污泥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污泥零排放装置还包括气提管;所述第二污泥回流管内设置有气提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污泥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水解池和生物滤池底部各设置有左右对称的斜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污泥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水解池、第一兼氧池、第二兼氧池、生物污泥回流池、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和生物滤池可以是钢筋混泥土或钢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污水污泥零排放装置,包括风机、集水水解池、第一兼氧池、第二兼氧池、生物污泥回流池、第一生物接触氧化池、第二生物接触氧化池和生物滤池;所述集水水解池底部设置有抽水泵,所述集水水解池通过第一污泥回流管与生物滤池连通;所述风机与第一曝光器、第二曝光器、第三曝光器和第四曝光器通过管道导通。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水污泥零排放装置节能,成本低而且能将污泥全部硝化,达到零外排杜绝二次污染源。
文档编号C02F11/02GK203007085SQ20122053486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8日
发明者龚亨灿, 龚德明, 杨峰, 龚新宇, 龚琳 申请人:龚亨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